在白水镇,每一户人家都以拥有刘老锤打的一口铁锅为荣,虽然刘老锤一口铁锅的价钱抵得上寻常铁匠铺子十口同样规格的锅,但白水镇,还有周围几个镇,还是有很多人挤破脑袋等着买刘老锤的锅。
刘老锤每五天才能打出一口锅,但要买锅的人太多,所以刘老锤那本记着排队的顾客的本子越记越多,越钉越厚,按常给刘老锤送酒的酒馆伙计桂生的说法,那本子比镇上最大的商号“兴隆行”柜上那本账簿还要厚几分,桂生赌咒道:“刘老锤那老混蛋,赚得比兴隆行还多,可每次给他送酒,半个铜板都要我给他找回去,我从没有在那老混蛋那拿过一个板儿的跑腿钱。”
锅少人多,于是就有人出高价要买其他人手里的,但没有人舍得卖掉好不容易等来的那口好锅,以至于后来白水镇哪户人家要嫁女儿,都要先问问男方家有没有刘老锤的锅。那些有了锅的人家,跟媒婆说:“方圆三十里你去打听,哪里有好闺女都给我们说去,就说进了我家门,这口锅就归媳妇了。”
要说刘老锤那口锅真不枉人苦苦等待,生铁打就,锅口圆如满月,锅体内弯弧度极其漂亮,内壁十分光滑,而且泛出幽幽蓝光,让人看着就想操铲入锅,一展手艺。光外形漂亮还不行,关键这口锅用起来实在可人,高低弯弧恰到好处,无论煎炒炸都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表面上看,好像和其他铁匠铺子的锅一个模样,但镇上大饭庄的大厨李大铲分得出好歹,李大铲满肚肥肠,掌瓢已经有二三十年,号称使过的锅能从饭庄排到镇口去。据李大铲说,老刘那口锅的那个度,真真叫绝,随便一铲子下去都能很顺溜地一抄到底,真真是服了。而且吃油少,只要稍许一勺油,无论炒多黏的东西都绝不粘锅,炒出来的东西,菜有菜色,肉有肉色,那新鲜劲……李大铲讲到这,兴奋异常,比他家孩子出生还要高兴几分。倘有人眼带一丝疑惑,多问一句:“说来说去不就是一口铁锅,能好到天上去?”遇上这种时候,就要看李大铲有没有喝红了眼了,如果还没开喝,李大铲多半冷笑几声,拱手说一声:“您请罢。”可要是遇上李大铲有了几分醉意,那就会拍桌子大骂:“不识眼的东西,以后老子锅里炒出来的东西喂狗都不卖你。”脸红脖子粗的,好像扒了他家祖坟似的。
李大铲能有一口刘老锤打的锅,得益于他手底下确实有两下,好几个独门菜,就连那些最难伺候的老饕都赞不绝口。虽然刘老锤不常在外露脸,但他好酒,偶尔也会到李大铲的馆子要几个菜下酒,解解馋。这么一来二去,与李大铲也有点惺惺相惜,便替他打了一个适合馆子后厨用的大号的炒锅。承了这份情,至今刘老锤到李大铲的馆子吃饭,李大铲嘱咐柜上记他账上。刘老锤为人虽然古怪,但也不是得势不饶人的主,李大铲的馆子只是偶尔才去打打秋风。
刘老锤的铁匠铺子就在流经镇子的白水河边,一个石洞般的小黑屋,也不能算是铁匠铺子,因为刘老锤从来没打开大门做生意。最早刘老锤打了几个锅挂在屋外,但他那地方是断头路尽头,平常除了巷子里几个妇人走去河边洗衣之外,再无人迹,那锅哪里有人问津,但刘老锤就任由那锅挂在外面日晒雨淋。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突然有人说起,河边刘老锤挂着那几口锅,风吹雨打的,怎么不见生锈,还贼亮的,话一说起,大家寻思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就怀疑刘老锤半夜起来给锅擦油,但细思量,又觉得刘老锤不会这么做,真要做生意就不会把铁匠铺子开在断头路里了。
于是就有人凑热闹要去那几口锅,这些时日外头挂的锅已经有十来口之多了,大家看着光色,摸摸锅身,像着迷似的大赞不已,当下就有人要买了,敲门唤刘老锤,门里的打铁声才停歇,有些佝偻的刘老锤钻出来说:“一口锅五两银子,任挑。”好家伙,五两银子在白水镇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半年伙食了。众人哗然,纷纷指责刘老锤下锤太狠,不厚道,活该一辈子抡锤,指指点点就散了。
这事传到市面上就成茶余饭后的笑谈了,不外说刘老锤见钱眼开、锤重铁薄之类的,但也有不服气的纨绔子弟和地痞流氓——通常这两种人都是一伙人,有心要替大家伙出出气,整治整治刘老锤,于是便相约来到刘老锤的铺子外头,要寻刘老锤的晦气。先是把外头挂着的锅一通乱摔乱砸,准备等刘老锤出来就要一顿暴揍。哪知道刘老锤拎着一柄海碗大的铁锤出来,原本佝偻着的一个人,挺直了腰板竟如高山一般森严,虬髯银白,被烟火熏黑的脸上布满汗珠,眼睛像两孔火炉口灼热逼人,地痞们一见之下顿时气势一短,口干舌燥,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刘老锤斜着眼看着他们,冷冷地说道:“糊口的行当,各位爷给个方便如何?”
那伙地痞的头是一个纨绔子弟,眼色极快,看刘老锤腰圆膀厚,知道他打铁力气大,不敢硬来,但场面铺开了,如果就这么罢手,传出去自己脸上也挂不住。现在既然刘老锤给了个台阶,就不妨趁机下台,眼珠子骨碌一转,又有打算,于是说道:“糊口也不是你刘老锤这么糊法,狮子大开口,难不成你这锅还是金打的不成?拿我们白水镇上的人消遣是不?”
刘老锤还很硬气:“我的东西我自己开价,买不买是客人的主意,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识货的人自然不会觉得贵。”
纨绔子弟等的就是这话,接着说:“好,你说一分钱一分货,那我今天就买下你一个锅,可要是用不出个五两银子的货色来,我可要找地保来评理的。”
刘老锤冷冷看着他一眼,身子慢慢地又佝偻了下去:“承惠承惠,随便挑一个带走。”
纨绔子弟甩手丢了几个银角子在地上,然后从脚下随便拿了一个锅就走了,说来也怪,那口锅被摔摔打打,依然不裂不破不瘪,擦拭掉灰尘之后,依然幽蓝锃亮。
这帮无事生非之徒回去之后就折腾那口锅,拿大火干烧,锅铲乱铲,竟然都十分硬挺。就有人提议拿到炉子里融了,但那出钱的纨绔子弟不同意,烧成铁疙瘩再去问罪占不到理,于是就拿了锅回家找厨娘来用,嘱咐下来,随便烧,随便铲,用坏了都不怕,有不称心的地方随便说。
那晚上,厨娘端出来的菜却令人胃口大开,菜色可人,味道鲜美,就连老太太都赞不绝口,比平时多吃了两碗饭。细打听下来,才知道是刘老锤那口锅的功劳。厨娘是识货的,说那口锅深浅宽窄无不准当,铁也打得光滑平整,大火烧起来热得匀,菜熟得快,不容易老,所以鲜味还在。
这么一说,家里老爷高兴,盛赞儿子会办事,纨绔子弟自然就不好再拿锅去找刘老锤麻烦了。经此一闹,事情传开,找刘老锤买锅的人就多了,但存货就那么十来只,很快就被那些捷足先登的买走了,晚来的怎么央求讨告,刘老锤都没了,只能按顺序在本子上记下名字,自己算着日期,五天一锅,差不多时候来拿就是。
随着刘老锤的锅名气越来越大,买锅的人越来越多,但刘老锤虽然天天躲在屋子里不停地敲,但还是五天一锅,没有快一丝一毫,所以记名的人越来越多,那册子也越钉越厚。好多生意人看中了刘老锤的手艺和名头,想与他投钱给他搞个大的炼炉,再请一帮伙计,一起发大财,但刘老锤似乎没有兴趣,都拒绝了。于是坊间就有传言出来了,说谁要是能牵线让刘老锤出来搞铁铺,就让那人入局吃干股,当作中间牵线的辛苦钱。有这好事,自然就有很多不相干的人来找刘老锤说事,刘老锤一般都是闭门不纳,任你在门口喧嚣叫嚷,里头依旧叮当作响,节奏丝毫不乱。慢慢地,那些说客看刘老锤油泼不进,就死了心,丢下几句狠话就走了。这一来,刘老锤门前又清净了,每五日才有人上门来交钱收锅。
说起来,刘老锤不是本地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到的白水镇,就连刘老锤叫什么、什么时候叫开了“刘老锤”都无从考起。早些年刘老锤昼伏夜出,彻宵饮酒,白水镇上的人只有少数酒鬼知道这号人。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自己垒了个土炉,买了些打铁的家伙,干起了打铁造锅的行当,但白水镇是个忙碌的地方,虽然奇怪,但刘老锤打铁的事还是很快就被人遗忘,直到经那伙地痞闹事之后铁锅大卖,刘老锤才重新回到白水镇的街谈巷闻里。
刘老锤出名之后,镇上人打听来打听去,才知道几乎没人知道刘老锤的底细,也没人和刘老锤有过什么交情,这就让人对刘老锤的神秘更加入迷了,非要打听个水落石出不可。很快就有各种流言传出,有的说刘老锤是背有命案的江洋大盗,为了逃避朝廷的追捕而躲到白水镇来;有的说刘老锤是某地镖师,只因镖被劫丢了差事,所以逃到白水镇;还有的说他是偷了“炼锋号”的冶炼图纸然后逃遁到这里的,所以他打铁打锅才那么厉害,“炼锋号”是江湖有名的铸铁世家,专司铸造各种兵器、铁器。猜测林林总总,但总归都是躲避什么冤家,这点似乎确认无疑,因为除了这种逃难的人,谁会像刘老锤这样过耗子般的日子。
于是又有人说刘老锤了,摆着大生意不做,自己藏着手艺,又不打快些多打点,分明是以奇货自居,吊高价钱来卖,不仅坑人银钱,还让要买锅的人心痒痒苦等几个月,哪里有一点念着白水镇收留他的恩情啊?白水镇不能留这样的白眼狼。于是就有人出面威胁要赶他出镇,刘老锤倒好,依旧关在他那屋子里没事人似的敲敲打打,倒是李大铲出来说话了:“你们懂什么?你道为什么那锅不吃油不黏底?那都是一锤一锤锻打出来的。我见过那口锅,你们看到那层蓝光没有,那要铁烧红后,连续捶打上万锤才会有的,铁的纹理被打得极细密,这才能不吃油不黏底,你算算,上万锤,要烧红多少次?五天算快了,不懂门道就不要瞎起哄。”
闹事的人也不是真想把刘老锤赶走,只是想逼得刘老锤打快些,听了李大铲这番话,知道自己理亏,所以也就悻悻罢了。
这么一来,要买刘老锤的锅的人就越多了。这可苦了镇上另外几家铁匠铺了,不说自己的锅少人买了,就连补锅都没什么人来补了,因为刘老锤那锅实在太韧,摔砸不破,哪里需要补。虽然铁匠铺子也打菜刀、铁犁什么的,但平白少了铁锅这项生意,损失不小。于是铁匠口中又传出风言风语来了:“天底哪有不黏底的锅?刘老锤那是妖术,每口锅里都附着一个小鬼,有小鬼隔着,自然就不黏底了。那些小鬼,都是刘老锤当大盗时候积下的冤魂,如今被刘老锤打入锅中,买了锅,不就是把冤魂带回家了吗?”
这番话着实把人吓得不轻,胆小的就把锅丢到白水河去,胆大的也连忙到庙里请了几张驱魔符,在灶里烧了,要把冤魂从锅里赶跑,但心里还是有疙瘩,慢慢就不太敢用刘老锤的锅了。
李大铲对这些事是嗤之以鼻的:“老子入厨帮这么多年,听过灶神、易牙,没听过锅里有鬼的,你们哪家不要那锅了,别沉白水河去,给我,我照价收。”有大厨这么一句话,人心里的坎就迈过去了,自然就重新把刘老锤的锅用上了,可怜那些把锅沉到河底的,大冷天的凫水下去找锅,哪里还有锅的影子。多年后,有人在白水镇下游的浅滩处捡到过一个这样的锅,据说依然锃亮,跟新的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感激李大铲的仗义,刘老锤不久就主动送了一口大锅给李大铲,比平常卖的锅大一号。那天傍晚,刘老锤把锅像个龟壳一样背在背上到李大铲掌厨的饭庄吃酒,一路上吸引了不少路人侧目,到了饭庄,把锅扣在饭桌上,像个小山包,对跑堂小二说:“拿去给你们大厨,再给我照老规矩来一壶酒和两个菜。”
那锅很大很沉,跑堂小二抱着走到厨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喊了句“瓢爷”就岔气了,李大铲几步就上前去,一手就把锅拎起,一掂量就知道来头,兴奋地说:“刘老锤来了?这锅是怎么回事?”
跑堂小二还没喘过气,点点头,指指前堂,断断续续地说:“说……说……说是送……送你的。”
李大铲眼中顿时大放光彩,连忙嘱咐小徒弟炒两个精致小菜,烫一壶最好的陈年花雕,自己赶紧找饭庄东家借了十两银子,拿红纸封好,连同备好的酒菜亲自端到堂前给刘老锤。
李大铲客气地把木托放到刘老锤的面前,说:“小小心意,老哥赏脸。”
刘老锤把木托里的红包拎出来丢到桌子上,说:“有顿酒菜就够了。”
李大铲有些不踏实,说:“这么重的礼,我心里过意不去的。”
刘老锤倒了两杯酒,说:“喝了就过去了。”说完,端起一杯酒冲李大铲一敬,李大铲只有端起另一杯酒来,与刘老锤一碰杯,仰脖一饮而尽。
既然喝了酒,李大铲就知道不能再多矫揉了,于是说:“老兄义气,我不能寒碜。”转身吩咐跑堂小二:“以后刘大爷的账,都记到我身上,明白吗?”跑堂小二忙不迭地点头,刘老锤也不多说话,自顾着喝酒吃菜,仿佛说什么都跟他无关似的。吃完了也不结账,蒙着头就走了,不过以后刘老锤饭庄去得也少了,就冲这,李大铲就常在人前说刘老锤做事大气、有味道,如果是江洋大盗,那一定也是当家的。
偶尔李大铲也和刘老锤坐下喝两杯,谈几句话,但不多,多数都还是刘老锤自顾自地喝。虽然交情不深,但总算是白水镇和刘老锤说得上话的人,于是就有人围着李大铲打听了,刘老锤身上有多少条命案?他的手艺从哪里偷师来的啊?李大铲哪里答得上来,被问得急了,就说:“别人是放生赎罪,刘老锤这是打锅赎罪,一口锅就是一条命,多少命案你们自己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