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我学礼仪全集
42533000000002

第2章 礼仪阐述(1)

礼仪的起源与含义

在原始部落里,礼,主要用于供神、祭祀,以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等的敬意。到了阶级社会,礼的含义有所变化。在周代,礼,除了用于祭祀之外,还作为治国之本。孔子认为:“为国以礼”。《礼记?经解》上说:“朝觐之礼,所以明臣子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君臣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婚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由此可见,周代的礼,不仅在内容上比较广泛,而且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制度的结构形式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礼,已成为当时阶级统治的工具,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成为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准则。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人提出了“仪”这一概念。据《左传?昭公五年》记载,鲁昭公到晋国去访问,晋文公就对女叔齐说,鲁昭公很懂得礼,女叔齐却不以为然,回答道:“鲁昭公哪里知礼?”晋平公觉得很奇怪,就反问道:“鲁昭公从效劳一直到赠贿,从没有失礼之处,为何说他不知礼?”女叔齐说:“鲁昭公在外交上善于应酬,那只不过是仪,根本算不上礼。”在他看来,礼乃是立国、治政的大法,仪是指一种礼节、仪式、仪文。这在当时是较流行的观点。如齐国的晏子认为:“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大夫不收公利。”礼,可以治国,礼,能改变政局发展的趋势。在先秦时代人们的心目中,礼和仪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过在当时,礼和仪也很难明确的区分开,其实他们所谓的“礼”中也包含着一定成分的“仪”。

到了封建社会,礼仪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的工具;有些还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礼制”,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工具。礼仪形成大体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由官方专门规定并要求人们遵守执行的行为规范。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显示皇帝的独尊和权威,以及皇帝同臣民的区别,他做了许多规定:臣僚上奏文书,开头必须先说“臣昧死言”,结尾要写上“稽首以闻”,皇帝的名字不能直呼,公文中若提及皇帝或皇帝的名字,必须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即使平时说话或作文,遇到与皇帝名字同音的字,也必须避讳,改成同义异音的字。此外,秦朝还有众多“礼制”、“纲常礼教”。

二是各种社会公众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历史地、自发地形成的,即约定俗成的各种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其内容各不相同。

现代礼仪的内涵已与古代礼仪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代礼仪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封建礼制是一种愚民政策;现代礼仪吸收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文明成果,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迷信色彩,更多的是体现人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文明素养、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现代礼仪包括礼节、礼貌、仪式、仪表、风俗习惯等,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制定的或是历史地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必须要在生活中推广使用。

礼仪的演变过程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逐步地提高。人类所创立的原始的礼仪渐渐地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礼仪便开始演变、发展。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说,礼仪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推翻了封建制度的同时,也彻底扫除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礼制,遗弃了“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封建观念或思想意识,新的符合现代文明的礼仪逐步地建立起来,其主要特点有:

1.变封建等级制度为人人平等。封建礼制中的等级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有尊卑贵贱之分。“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封建礼制的真实写照。现代礼仪重视人的尊严、人性、人格,并用法律形式来规定并保证了人人平等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施礼,并非受等级的制约与束缚,而是基于尊重的需求,是一种友好的表示。

2.现代礼仪是对文明的继承与超越。现代礼仪并非是对传统礼制的全盘否定。应该说现代礼仪只是遗弃了传统礼制中的封建迷信、等级制度等陈腐落后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同时,现代礼仪继承了古代礼仪中的许多有益的内容,如鞠躬礼、抱拳礼、礼貌用语等。再是现代礼仪却大大超越了古代礼仪的局限,吸收了人类世界一切文明之果,使礼仪更加文明、高雅。如握手礼,自清王朝灭亡后,逐步地在上层社会兴起,解除在封建社会的“男女授受不亲”的束缚。礼仪已同世界的文明相融合。

3.礼仪应该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这是礼仪尊重人类自由、信仰,寻求和谐的表现。人们常说“入乡随俗”,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人类自身,这也是人类文明素养不断进步的表现。

礼仪已成为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已成为人际交往、个人品德修养、组织形象塑造乃至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东西方文化在融合,东西方礼仪也在交融,并且也在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自身。

当今礼仪的四个基本特性

礼仪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地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而且是在一番脱胎换骨之后形成的,它具有共通性、文明性、变化性、多样性四个基本特性。

一、共通性

无论是交际礼仪还是公关礼仪,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人们尽管分散居住于世界各地,但是,许多礼仪都是通用的。例如:问候、打招呼、礼貌用语、各种庆典仪式、签字仪式等等,大体上是世界通用的。虽然由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风俗习惯,但就礼仪本身的内涵和作用来说,仍具有共通性。正是由于礼仪拥有共通性,才形成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二、文明性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从降世那天起就开始了对人类文明的不断追求,亚当和夏娃用树叶遮身便是人类文明之举。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共享狩猎成果,从盲目迷信、敬畏鬼神到崇尚科学、论证无神,从战争到和平,尤其是文字的发明,人类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文明、宣传文明、实验文明。文明的体现宗旨是尊重,既是对人也是对己的尊重,这种尊重总是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和毫不勉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包含着个人的文明素养,比如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彬彬有礼;人们彼此间互帮互助、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体现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友好;注重个人卫生,穿着适时得体,见人总是微笑着问候致意,礼貌交谈,文明用语,这也体现出人们的品行修养。总之,礼仪是人们内心文明与外在文明的综合体现。

三、变化性

礼仪并不存在僵死不变的永恒模式。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每一种礼仪都有其产生、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礼仪在运用时也具有灵活性。一般说来,在非正式场合,有些礼仪可不必局限于约定俗成的规范,可增也可减,随意性较大。在正式场合,讲究礼仪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双方已非常熟悉,即使是较正式的场合,有时也不必过于讲究礼仪规范。

四、多样性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礼仪也是五花八门、绚烂多姿的。世界各地民俗礼仪千奇百怪,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礼仪形式。从语言的表达礼仪到文字的使用礼仪,从举止礼仪到规范化仪式,从服饰礼仪到仪表礼仪,从风俗礼仪到宗教礼仪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礼仪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在人们常见的国际交往礼仪中,仅见面礼节就有握手礼、点头礼、亲吻礼、鞠躬礼、合十礼、脱帽礼、问候礼等。礼仪可谓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有些礼仪所表达的方式或内容,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可能会截然相反。

礼仪的五项主要内容

礼仪的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礼仪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古代有许多礼仪,由于具有强烈的封建色彩,或是迷信的产物,已被人们废弃。但有些礼仪具有文明性、民族性等,被人们继承下来,成为礼仪的一个部分。同时,人们根据社会交往的需要,不断地补充、丰富了礼仪的内容,使礼仪更趋完善、合理。下面将介绍礼仪的五项主要内容。

一、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等。仪表属于美的外在因素,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仪表美是一个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美好纯正的仪表来自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和人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端庄的仪表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一种表现。

二、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使用礼貌用语,对他人态度要和蔼,举止要适度,彬彬有礼,尊重他人已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社交中的礼节

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和惯用的各种行为规范之总和。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它反映了一定的道德原则的内容,反映了对人对己的尊重,是人们心灵美的外在化。在阶级社会,由于不同阶级的人在利益上有着根本的冲突,礼节多流于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其礼节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关心。礼节主要包括:介绍的礼节、握手的礼节、打招呼的礼节、鞠躬的礼节、拥抱的礼节、亲吻的礼节、举手的礼节、脱帽的礼节、致意的礼节;作揖的礼节、使用名片的礼节、使用电话的礼节、聚会的礼节、舞会的礼节、宴会的礼节等等。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化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各自生存环境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风俗习惯,其礼节从形式到内容都不尽相同。

四、公共场合中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