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我学礼仪全集
42533000000003

第3章 礼仪阐述(2)

仪式指行礼的具体过程或程序。它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仪式是一种比较正规、隆重的礼仪形式。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或是组织在开展各项专题活动过程中,常常要举办各种仪式,以体现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或是为了纪念等等。常见的仪式包括成人仪式、结婚仪式、安葬仪式、凭吊仪式、告别仪式、开业仪式、开幕仪式、闭幕仪式、欢迎仪式、升旗仪式、入场仪式、签字仪式、剪彩仪式、揭匾挂牌仪式、颁奖授勋仪式、宣誓就职仪式、交接仪式、奠基仪式、洗礼仪式、捐赠仪式等等。仪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点,这种程序有些是人为方地约定俗成的。在现代社会中,仪式中有些程序是必要的,有些则可以简化。因此,仪式也大有越来越简化的趋势。但是,有些仪式的程序是不可省略的,否则就是非礼。

五、民俗化的礼仪

民俗礼仪是指各种风俗习惯。它是礼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风俗习惯是由于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众之中并植根于人们心理之中,在一定的环境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它形式多样,内容繁杂,几乎每一个民族、地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民俗礼仪是千差万别,综合起来就可谓是一部民俗大观了。

礼仪的分类

礼仪是人们交际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其内容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礼仪使用媒介划分,可以把礼仪表现分为:语言类礼仪、身体语言类礼仪、饰物类礼仪、酒宴类礼仪。

一、语言类礼仪

根据《辞海》的解释:语言即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体系,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由此,语言类礼仪又可以分为语音类、口语类和书面语类三种礼仪形式:

1.语音类的礼仪指通过不同的语音来表示礼仪的意思,即通过声音的高低、音色、语速、声调来暗示不同的意义。比如,同样是一个“先生,早上好”,如用不同的语音来表达,那么所传递的含义就有所不同。如采用一种平淡的、毫无激情、甚至是很低的音调来表达的,同用亲切的、富有激情的、高昂的音调所传递的含义就有差距。但很多时候,语音类的礼仪不是独立使用的,而是同另外两种礼仪结合发生作用。但正确使用语音类礼仪显得特别重要。其中应特别注重声音的独特功能。首先声音表达要让人感到真实、朴实、自然,切忌装腔作势,嗲声嗲气;其次音量要控制得当,需轻柔时,勿高昂。需低沉时,勿喧哗。总之,一般情况下,音量总是以适中为宜,其次音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

2.口头语类礼仪即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所表达的各种礼仪,即以谈话的方式表示礼节。这种礼仪往往最多地被使用在人际交往中,与人相见相谈,首先要互相问好,相谈结束,要互相道别,这均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表达的,故在迎来送往时,口语类礼仪是最常见的。口语类礼仪表达要注意时间原则、地点原则、对象原则。所谓时间原则,即不同的时间应有不同的口语礼仪。比如白天上班时间和晚会时的口语礼仪就不同,上班时,同事相见问声“好”便可,如在晚会上,那么口语礼仪就应相对复杂些,除了问好之外,还可以给予适当的交流。地点原则即不同的地点口语礼仪的表达就应有所区别。对象的原则即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口语礼仪表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自然有所不同,同一个国家的人,也可能因年龄、职位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3.书面语礼仪即通过书面语的方式表达的礼仪。这种礼仪行为不是直接在面谈时表现的,而是在非面对面人际交往时所动用的。书面语礼仪往往通过感谢信、贺电、函电、唁电、请柬、祝词等礼仪书信形式来传情达意。书面语礼仪的形式有二大特点:(1)礼节性,书面语礼仪是为了表示一定的礼仪而行使的礼仪行为,所以在交往中,尤其讲究礼到情到。礼尚往来,如对方有祝贺信来,你就应有相应的感谢信去,以表示应有的礼节;(2)规范性,书面语礼仪均有一定的规范,什么场合用什么礼仪均有讲究。每一种礼仪自身从内容到形式又有其特定的要求,尤其是语言上更有特别的讲究,即语言表达要准确、简练、有分寸。所谓语言准确即表达时要正确、明白、不得有误。特别要注意各种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欢迎词和答谢词应有明显区别。简练即语言表达应简明扼要、切忌罗嗦重复。有分寸是指在语言表达上要适度,既不要伤害对方,又不能损伤自尊心,在语言上表达要有情和理的分寸。

二、身体语言类礼仪

身体语言类礼仪即通过人的身体各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礼仪行为。人的身体语言包括表情语言和动作语言两大类。身体语言类礼仪可以划分为表情语言类和动作语言类礼仪两种。

1.表情语言类礼仪指通过人的脸部各种各样的表情来传递的礼仪。人的脸部表情是人世间最丰富多情的一道风景线。一个人的脸部表情包括眼、眉、嘴、鼻、颜面肌肉的各种变化以及整个头部的姿势等。人的五官除耳朵无法支配以外,其余皆能通过大脑来随意地表现特定的情感,比如人的眼睛,是人的表情语言中语汇最丰富的。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传达心灵的喜怒哀乐嗔怨,“眼语”就像灵魂的一面镜子。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兴奋时,他的瞳孔会马上放大,甚至可以放大到平常的4倍,相反,人们生气难过时,瞳孔就会缩小。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通过“眼语”可以观察对方是喜欢你、支持你,还是讨厌你、反对你。所谓深沉的注视表示崇敬,横眉冷眼指仇敌,眉来眼去指情人暗送的秋波。

在人际交往中,人的脸部表情是交往时的门面和窗口,通过脸部表情所传达的礼仪往往是最真切、最直接的。可想而知,一个拉长面孔的人向你连呼“欢迎”,是丝毫激不起你的好感的。可见,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适时地动用我们的表情语言礼仪,为自己创造出更美好的情景。

2.动作语言类礼仪指通过人的各种身体动作传达的礼仪。人的身体动作非常多,有手语、肩语、腿语、腰语、足语、等等。中国人常用手舞足蹈、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拍手称快、赤手空拳、搓手顿脚、袖手旁观、握手言欢等动作语言来表达人的思想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动作语言所显示出来的礼仪含义是非常常见的和有深意的。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这些语言礼仪的具体含义。比如人的“手语”是语义最丰富的动作语言,各种场合均少不了“手语”的动用。人们在谈话中,借用“手语”来辅助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在谈判和演讲中,“手语”的动用更为关键。人们用手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情感。如中国人跷起大拇指表示赞扬;伸出小拇指表示鄙视;在人背后指指点点表示不礼貌等。动作语言所表示的礼仪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应根据具体场合、对象和时间等来施行这种动作语言礼仪。

三、语言符号在社交礼仪也有很强的演示性

饰物类的语言礼仪指通过服饰、物品等非语言符号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意义的礼仪行为。一种是由服装、饰物、化妆美容等代表的礼仪,一种是通过各种物品代表的礼仪。

服饰和物品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意无意地通过服饰和物品传达着一些特定的信息,或反映社会的精神风貌,或代表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或体现民族的传统文化等等。这些非语言符号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着社会的礼仪要求和规范,而且在社交礼仪功能上具有很强的演示性。

首先,服饰和物品昭示着社会风尚。任何时代的社会风尚均可以在服饰和物品中寻找出它的影子,可以说服饰和物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缩影。比如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是清一色的灰蓝色的服饰海洋,在父母辈的影集里我们就可以直接采撷到那高度集中的服饰样本:蓝色的中山装和灰色的春秋衫,对开黄军装和白衬衫。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革命的美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不愿显山露水的心理特征。恰恰相反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饰正如那灿烂的山花和雨后的彩虹,艳丽而又多变。人们不再满足服饰保暖遮羞的功能。人们从多彩的服饰中重新寻回了失去的自我,人类的个性在服饰中得到了宣泄,社会的风尚在服饰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子。

其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每一种服饰和物品均可表达特定的情感。比如宴会上人们穿着晚礼服,婚礼上新娘的礼服,人们在追悼会上穿的丧服,婚礼上送的鲜花和清明上坟时所送的鲜花,均代表特定的情感意义。

再次,服饰和物品是一种对美的演绎。谁也不会把不美的衣服披挂上身,谁也不会把不美的礼品赠送给别人。人类在采用或审视某种服饰或物品时,总是因为它本身内在的美而选择了它,比如医生的白大褂,白色是纯洁和无瑕的,这象征着医生的职业也是崇高的,于是乎白大褂就成“白衣天使”的一种美的标志。

从不同的使用场合,礼仪又可分为四大种:

1.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馈赠礼仪。

2.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习俗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3.涉外交际礼仪。包括见面礼节、交谈礼节、拜访和赴宴礼节等。

4.商务礼仪。包括会议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其他还有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和求职礼仪等。

一般而言,礼仪知识并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想活学活用礼仪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和文化知识,所谓有诗书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不过是见面问个好,离别道声再见而已。这种“认为”实在是大错特错。礼仪内涵丰富,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识人到交人再到工作,可以说处处都要应用礼仪。

也有些人认为:我天生豪放,不拘小节,没什么必要去学那些文绉绉的礼仪;还有人说:“礼是对外的,而不是对内的”,同自己的家人、密友根本不用讲什么礼仪,太夸张了。

作为一个生存在高度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或事打交道。对人“以礼相待”可以使相互陌生的人在最短的交往过程中达成沟通和信任。例如,与人见面怎样自我介绍?初次求职面试怎样给用工者留下好印象?怎样才能快捷地与人沟通?与家人闹矛盾后怎样打开僵局?怎样才能用短短的几句话去打开对方的心扉?……

这些,都需要我们懂得和适当地应用社交礼仪及技巧。现在,西方已有了正规的礼仪学校,专门授教年轻人各类有关社交礼仪、心理及技巧的课程。社交知识正式进入学堂,充分说明了它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我们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与某个人初次谋面后,内心会悄悄嘀咕,“这个人真是!一点礼貌也不懂,不能再交往下去了……”或是“这个人大方得体,举止斯文,不错,不错……”须知,我们对对方的直接观感,往往是用对方对礼仪的反映,来判断他的文明程度及修养程度。那么,别人是如何来看待和判断我们呢?当然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应该多掌握一些社会交往的有关知识,让礼仪来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这样,一定会给每一个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