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4262000000020

第20章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发展(3)

这次记者又请他谈经验。他回答的仍然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取胜。面对这位名将,这次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时,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失败,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如果我们按照山田本一的方法和智慧处理生活,一生中也许会减少许多懊悔和惋惜。把目标与日常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而不要让自满、消极、得过且过等念头磨损了斗志,一辈子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庸人。

同样的智慧,美国一位老太太则说的更为直接。

美国有位84岁的老太太,1960年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种种困难,她到达了终点。老太太的壮举在当时轰动了整个美国,人们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也感到不可思议。

在迈阿密市,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

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我们也是一样,要实现卓越的人生,就要注重在平时工作中的积累。为了要达成大目标,就要先设定小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轻易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了小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你在逐步完成“小目标”时,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大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已经去世的网坛名将亚瑟·艾虎大家一定很熟悉。他在生命后期,曾全力与艾滋病抗争,来唤起人们对这个“人类杀手”的重视。

但艾虎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是在这里。在他之前,网球界一直是白人的天下,艾虎是打破网球界人种限制的第一人。

艾虎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设定目标并完成的过程。他通过不断订立目标的方法,使自己登上了网球的王座。他说:“我早期的教练常订下清楚明确的目标,正是我愿意遵循的。这些目标不见得一定要像赢得巡回赛这么的重大,而是将一些有待克服的困难、需要努力和做计划的事订为目标。如果能达成这个目标,一定会有某种收获。当然,不是只有赢得巡回赛才可以作为目标的。往往一些小目标渐渐一个个地达成后,我自己都会意外地发现,嘿!大奖离我越来越接近了!”

艾虎一直以这种方式参加高难度的比赛。他说:“参加巡回赛,你总想能进入复赛。比赛时,你总希望漏接的反手球不超过某个数字。或者是你必须锻炼体力到一定的程度,气候太热时,你才不至于很快就感到疲倦。这一类的小目标,可以帮助你把成为世界第一或赢得巡回赛这类的远大目标分解为几个较易达成的小目标。”

艾虎一生都以这种方式过日子。他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就再订立一个新的目标。他说:“每次你订立一个目标,然后完成那个目标,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增强自信的过程。”自信能改变一个人,自信也能扩散到生活中很多不同的层面。不但你对自己的专长更有自信,而且还会对很多其他的事提高信心,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因此大可运用在其他工作或另外一组目标上。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注重积累,注意利用身边的每一件点滴小事锻炼自己,将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目标当成自己实现卓越的阶梯。而平庸之辈只会好高骛远,轻率冒进,或者因为目标过于困难而放弃了奋争的勇气。

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人在工作中难免会被各种琐事、杂事纠缠,不少人由于不能高效能的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整天忙得自己筋疲力尽,心烦意乱,不仅腾不出时间做最该做的事,有时还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最应该做的事,结果天天忙忙碌碌,月月碌碌无为,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一位成功心理学研究专家说:“好的员工,首先是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者。”

一位从事管理工作多年的某企业CEO说:“所谓优秀的人,绝对是一个在自己时间上的优秀利用者。”

时间是人生最初的财富。一个人刚来到世上时,时间是他唯一的财富。时间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富人和穷人每天所分配的时间都是24小时。只不过有的人会善加利用,有的人任意挥霍。

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讲,若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工作是很多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不会合理地使用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不会产生好的结果。一个人在时间管理上表现无能,在工作上必然也会表现无能。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优秀,必须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被动地让时间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地把握时间、规划时间,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总曾说:“我不喜欢看见报纸、杂志和闲书在办公时间出现在员工的办公桌上。我认为这样做表明他并不把公司的事情当回事,他只是在混日子。如果你暂时没事可做,为什么不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呢?”

会不会利用时间不是单纯地看某个人在工作时间内是不是忙个不停。有很多人,从早忙到晚,不但在工作时间忙个不停,而且经常加班加点。表面上看,他好像很努力,很会利用时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的人的工作绩效并不突出,有些还相当低。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没时间。”

他们一准会这么回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个学生向老师抱怨说:“我的时间总不够用。”

于是,老师找来一只箱子,里面放了些大石头,此时箱子看来是满的。但是老师又让学生放一些弹珠进去,石头的缝隙中竟可以放许多弹珠。这样一来,似乎箱子又满了。但是老师又要学生倒入一桶细砂,等细砂也塞不下时,居然还可以倒入一盆水。

最后老师对学生说:“你看到箱子满了,但却仍然可以再放入东西。你似乎觉得时间已排得满满的,但其中还有一些闲散的时光可以利用。”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把握不住它的人痛苦,给牢牢将它攥在手心的人幸福。

美国一大公司的董事长赖福林就是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能手。

他每天清晨6点之前准时来到办公室,先是默读15分钟经营管理哲学的书籍,然后便全神贯注地思考本年度内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以及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制度。接着开始考虑一周的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他把本周内所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在黑板上。之后就在去餐厅与秘书一起喝咖啡时,把这些考虑好的事情---小至职工的孩子入托,大到公司的大政方针和计划,几乎他认为重要的事情都一起商量一番,然后做出决定,由秘书具体操办。

赖福林的时间管理法,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推动了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著名的80/20定律告诉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做能带来最高回报的事情,而用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把这个定律融入到工作当中,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就可使自己避免陷入“瞎忙”的陷阱。

要想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可以尝试按照下面几点去做:

①分清主次,有计划地做事对一天的工作,要先进行整理,看看哪些是既重要的又紧急的,哪些是重要而不紧急的,哪些是不重要而紧急的,哪些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分清事情的主次,该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做到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②正确处理突如其来的杂事对待突然插过来的无关紧要的电话、突然出现在桌上的文件等杂事小事,要敢于说“NO”,或者暂时放到一边,别打乱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计划。

③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做事在同一时间段里,把几件事情的发生地点都圈在同一区域内,尽可能搭顺风车,也可以利用别人提供的顺便机会,搭客户A的车去见客户B,少走弯路,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④专事专办在做一些重要而棘手的事时,专门设立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要避免打扰,更不能改变初衷去做别的事。

⑤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地做先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然后再去做下一件事,这样才能保持头脑清醒。

⑥充分利用时间使每一分钟都有所收益,还要学会与浪费时间的人划清界限,有些人总是整天无所事事,参与他们的无聊对谈,就休想成为一名有效利用时间的高手。如果有人找来,希望和你聊上一阵,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他,让他明白现在不是闲聊的时间。

大多数重大目标无法达成的主因,就是因为人们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次要的事情上。所以,必须建立起优先顺序,然后坚守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