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4262000000022

第22章 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2)

一个普通的餐馆服务员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本职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务和实现服务的突破,而不是只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只知道招呼客人的服务员而言,她的积极和主动无疑是使自己获得发展机遇的最大原因。

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变数,在快节奏的商战中,即便能力再强的老板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主动做事的员工,而那些事事等待老板吩咐的员工,就好像站在危险的流沙上,早晚会被淘汰。

职场中没有“分外”的工作

职场中没有“分外”的工作,要想登上成功之梯,你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这种额外的工作可以使你对本行业拥有一种宽广的眼界,与此同时获得更多的机会。要知道,超过别人所期望你做的,会使自己更容易如愿以偿。所有事业成功的人和工作平庸的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成功者将工作当作一种储备,多多益善,而工作平庸的人则死守职责,对职责外的工作置若罔闻。

美国船王罗伯特·达拉有一位得力助手是位女士,最早她只是一名速记员。

谈到她之所以能得到这个公司里所有女士都眼红的秘书位置时,罗伯特·达拉说:

“我在最初雇用她时,她的工作只是听取我的口述,记录内容,替我拆阅、分类及回复我的私人信件。她的薪水同公司其他普通的职员没什么两样。但是,同其他普通职员所不同的是,用完晚餐后,她还常常回到办公室来,并且积极地做那些本来不是她分内的、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并把她替我写好的回信和其他一些文件送到我的办公室来。她的能力增长很快,有时候替我写的信就同我写的一样。

“后来,当我的秘书因故辞职时,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她,因为她早已做着这样的工作,并且早已有了这样的能力。我多次提高她的薪水,直到她的薪水是普通职员的四倍。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她已经使她自己变得对我极有价值,是我的事业不能离开的帮手。”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中国有位著名的企业家也说过:“除非你愿意在工作中超过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则你便不具备在高层工作的能力。”

社会在进步,公司在扩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会跟着扩大。不要总拿“这不是我职责内的工作”为由来推脱责任,当额外的工作分摊到你头上时,这也可能是一种机遇。

卡洛·道尼斯刚开始在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商杜兰特手下工作时,职务低微,但很快他就被杜兰特先生当作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之所以能升迁得如此迅速,原因就是他多做了一点职责外的事。他说:

“刚为杜兰特先生工作时,我就注意到,每天所有的人下班后,都回家了,杜兰特先生依旧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为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公司里。是的,确实没有人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觉得自己应该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工作时杜兰特先生常会找文件、打印材料,以前这些事都是他自己亲自来做。很快,他就发现我时刻在等待他的吩咐,久之逐渐养成召唤我的习惯。”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传统的对待职业的态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只做到恪守职责已远远不够。那些事事待命而行、满足于完成交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员工,将会在工作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只有那些像卡洛·道尼斯这样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员工,才是雇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目标有多么远大,要实现它,你必须干得比其他人更多。不要像机器一样只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很平凡的事,你默默的多做一些,多承担些责任,多为公司和老板分担一些,公司和老板自然会给你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要满足工作中尚可的表现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得更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了。当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习惯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工作中习惯于说自己“做得够好了”的人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每个人的身上都蕴含着非常大的潜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那么你就能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小赵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任设计师,常常要跑工地,看现场,还要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细节,异常辛苦,但她仍认认真真地去做,毫无怨言,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则---“要做就做好,否则就不做。”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为客户做一个设计方案,时间只有三天。

接到任务后,小赵看完现场,就开始工作了。三天时间里,她都在一种异常兴奋的状态下度过。她食不甘味,寝不安枕,满脑子都想着如何把这个方案做好。她到处查资料,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天后,她把设计方案交给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认真,现在小赵已是公司里的红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还把她的薪水翻了三倍。

后来,老板告诉她:“我知道给你的时间很紧张,但我们必须尽快把设计方案做出来。如果当初你因此推掉这个工作,我可能会把你辞掉。你表现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赏你这样工作认真的人!”

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优秀的员工,而很少有老板能忍受那些表现平平却自以为是的员工。在工作中,老板根据员工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决定给谁升职或者加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此,如果你想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升值,首先要放弃的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想法。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觉得自己只拿了一千块钱的工资,便只做一千块钱的事,反过来,你的老板则会因你只是在做着一千块的事,而只给一千块钱的工资。促成这种平庸“交易”的最大原因,便是你没有给你的老板为你加薪和升职的理由,但你若拿一千块的钱,做了一万块钱的事,那情况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彼得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

他奋起的动因是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拥有超出自己想像10倍以上的力量。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错过了许多可以和顾客成交的机会。于是,他制定了严格的行动计划,并付诸每一天的工作当中。两个月后,他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进展,发现业绩已经增加了两倍。

数年以后,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检验着这句话。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如果你现在仍觉得自己表现平平,你的潜力一定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如果你满足自己在工作中尚可的表现,你也只能落入平庸者之列。事实上,面对激烈的竞争,即使甘于平庸,也不一定能获取平庸所需的安逸。

很久很久之前,一位地主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他把下人们叫到一起并把财产委托他们保管。依据他们每个人的能力,他给了第一个下人十两银子,第二个下人五两银子,第三个下人二两银子。拿到十两银子的下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十两银子。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下人也赚到了五两银子。但是拿到二两银子的下人却把它埋在了土里。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主人回来与他们结算。拿到十两银子的下人带着另外十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同样,拿到五两银子的下人带着他另外的五两银子来了。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奖赏吧。”

最后拿到二两银子的下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到银行家那里,以便我回来时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后再把它给有十两银子的人。我要给那些已经拥有很多的人,使他们变得更富有:而对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甚至他们有的也会被剥夺。”

这个下人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主人的赞赏,因为他没丢失主人给的那二两银子。在他看来,虽然没有使金钱增值,但也没丢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务了。然而他的主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想让自己的下人只会没有出息地按要求行事,而是希望他们能主动些,变得更杰出些。

满足自己的尚可表现,是你通向卓越的最大障碍。事物永远没有“够好”的时候,只有把它“做到最好”才能真正成功。无论客户、上司还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你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大多迫于某种正当的需要。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老板则更是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而鼓励员工不断上进。他们因为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因此也希望你不要对他们说:“我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市场是无情的,你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会被淘汰出局。

当你在工作中积极进取,把尚可的工作成绩当成前进的基石,不断提高自己,你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比别人多做一点

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若能抱着“比别人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你便可以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同事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你从而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是一位成功推销员的经验,他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说:

“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多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很多事业成功者的取胜秘诀。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更愿意找些借口来搪塞,而不是努力成为优秀者。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必须有巨大的付出才能够成为优秀的人,而找个借口搪塞为什么自己不全力以赴让自己变得优秀,对他们来说,那可真是不用费什么力气。

真正的成功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天的工作、生活中的一个过程。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我国著名企业海尔的产品合格率之所以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其秘诀就是运用了“多一盎司定律”。

由于电冰箱对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家庭中的大件,许多家庭买来之后,都放在房间的显要位置。基于此,海尔对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主要的七项指标实测值均优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为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海尔对外观、噪音等的要求特别严格。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是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海尔的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不超过52分贝,海尔的内控标准为不超过50分贝,加强了自身的“修炼”。

其实,在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加一盎司”。多加一盎司,工作可能就大不一样。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尤其是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这样的工作标准: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6美元,但他还是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往往是整个办公室的人都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工作。“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W·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像中更加有用的人。”

“多一盎司定律”可以运用到人类努力的每一个领域中。这“一盎司”把赢家跟一些入围者区别开来。在朝气蓬勃的高中足球队中,你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点的小伙子成为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努力。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者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答案就是多勤奋、多努力那么一点儿。谁能使自己“多加一盎司”,谁就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多做一点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你没有义务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自愿去做,来驱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如今在每个公司,个人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确定,并不一定有许多“分外”之事让我们去做。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付出了99%的努力,再“多加一盎司”其实并不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的却是“多一盎司”所需要的那一点点责任、一点点决心、一点点敬业的态度和自动自发的精神。

比别人多做一点会使你最大限度地展现你的工作态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让自身不断升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