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42796600000011

第11章 四川省(1)

仪陇·朱德故居纪念馆

朱德(1886-1976年),字玉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朱德在家乡生活、学习的时间共有22个年头。纪念设施由诞生地、故居、读书地等几个原址和新建纪念馆组成。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李家湾租佃于地主的仓房里,是为诞生地。朱德9岁时,因地主夺佃,全家被迫搬至大湾,又在此居住14年,是为故居,陈列有朱德青少年劳动时用过的石磨、石碾、水缸、锄头和读书时用过的书桌、算盘、砚台和盛书用的背篮。读书处在药铺垭私塾和席家匾私塾,有朱德手植香椿树、与学友共挖的水井和助师种菜的园圃。

朱德故居纪念馆始建于1981年2月25日,扩建于1991年,占地27340平方米,建筑面积4597平方米。纪念馆坐东向西,建筑融合了古典民族传统技艺和现代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正门悬挂的黑漆大匾“朱德故居纪念馆”七个烫金大字,为邓小平手记。在朱德汉白玉雕像周围的几个展厅,通过丰富的图片、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寻找真理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辛亥革命、领导南昌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等方面的丰功伟绩。纪念馆右侧有“怀念朱德同志字画陈列厅”,展出了邓小平、宋庆龄,邓颖超、李鹏等人的题词,以及着名书法家作品530余幅。

朱德故居纪念馆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先进集体”;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四川省委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省、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1996年,被国家教委总政、共青团中央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安·邓小平同志故居

邓小平同志故居位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当地人称“邓家老院子”。1904年,邓小平诞生在这里。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农家三合院,于1989年正式成立了邓小平故居管理所,以纪念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故居现辟有三个图片展室、七个文物展室。图片展室陈列了邓小平从青少年时期赴法留学到“九二”视察南方期间的照片、邓小平家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广安发展建设的照片。文物展室则真实地再现了当年邓小平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住房、邓小平出生的房间及其家中的手工作坊等。整个展览从多个角度介绍了邓小平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位革命家、一代伟人的光辉历程。

堂屋四周的墙壁上,陈列着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照片49幅,生动地再现了他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堂屋左侧房间的靠墙处,有一个漆皮剥落的大衣柜和鞋柜,右侧依墙放着一张吃饭用的半圆桌,左横屋的第二间房内,摆着一张红漆早已变黑了的旧式木床。在这间房屋靠窗户的地方,还摆放着一张旧式书桌,这是小平同志曾经使用过的。

邓小平故居沐着世纪风雨,经历几多变迁。据考证,它始建于清代中晚期,续建至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出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他以革命家的胸襟审视家庭、对待故居,亲自写信要求广安县委“按政策办事,不搞特殊照顾”,“一切家产全部分给农民”。1951年,“邓家老院子”搬进了九户农民,只有正房留下两间做村办公室。其间,它作过公共食堂、保管室,办过文化站、幼儿园。经过几多风雨,房屋开始破漏,院坝有所损毁。

1979年,广安县委为故居添了一些瓦椽,适当进行了维修,栽了一些松柏、腊梅、铁树和广柑树。维修故居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邓小平办公室立即打电话查问,要求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建设事业,不准大兴土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广安这片热土,故乡人民开始富起来。一些原在故居居住的农户陆续建起了新楼房,随后其他农户也迁离了。广安县第二次对故居进行了维修,收集和复制了小平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照片陈列展出,找回了部分家具,基本恢复了故居的原貌,这也就是目前展示在人们面前的邓小平故居。

正房大门上方悬挂着江泽民题写的“邓小平同志故居”金字横匾,大门两侧为着名川籍作家马识途写的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水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屋前两株铁树,挺拔壮实,龙鳞铁甲,不蔓不枝,直立不阿。近年来,每年六至七月,一雄一雌的花朵争奇斗妍:雄花序高二尺,状若宝塔,色泽金黄,香如腊梅;雌花形似鹊巢,大如玉盘,蔚为奇观。站在故居堂屋门前向远处眺望,清晰可见迎面有一座三起三伏的笔架山,而山最后的起势最为高峻。故居三合院前是一方池塘,为小平幼时洗砚处。

在故居内,北厢房小平出生的房间里,柏木床保存完好,古色古香、龙凤呈祥,三层镂雕,各种图案浑为一体。室内还有少年邓小平用过的书桌等物。

如同广安其他村民的住房一样,小平故居四周是田地,有翠竹、树木掩映,有水塘依傍,到处花草丛生,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美景。入目绿树滴翠,触鼻百花飘香。就是这座质朴无华的故居,像一座无字丰碑,在默默地讲述着它的主人——一位改写了中国历史和命运的世纪伟人的动人故事。

1997年,邓小平故居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邓小平故居受到万众景仰,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瑞土、新西兰等28个国家的外宾纷沓而至,前来观光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更是与日俱增。

宜宾·赵一曼纪念馆

“誓志为人不为家,珠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胜花。”这首出自赵一曼笔下的《滨江释怀》,让人们看到了这位抗联女英雄豪迈的气概。

赵一曼(1905-1936年),四川宜宾人,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回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发动抗日斗争。1934年7月到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市)任中国共产党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领导当地群众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11月间,二团被日军包围,在掩护大队突围时,她身负重伤。突围后,11月22日在珠河县春秋岭附近一农舍养伤时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次负伤昏倒被俘。日军对她施以酷刑,赵一曼宁死不屈。日军为了得到口供,把她送进医院治疗。她在医院里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争取了看护韩勇义和看守董宪勋,帮她逃出。途中又被追捕,受到更为残酷的刑讯。1936年8月1日,敌人将她押往珠河县。在火车上,她给儿子写下遗言:“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第二天,敌人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屠刀,她大义凛然,毫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省宜宾市政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于1960年建立了纪念馆。

赵一曼纪念馆坐落在四川宜宾翠屏山上原清代翠屏书院内,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绿树成阴,四周绿树红墙,占地面积4131平方米,建筑面积1136平方米,系清代翠屏书院。馆前中央是一尊汉白玉赵一曼的戎装全身塑像,正门上方是朱德同志题写的“赵一曼纪念馆”馆名。

纪念馆占地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现设3个展厅和1个中共宜宾地方党史馆,陈列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宋庆龄、陈毅等人的题词,赵一曼从事革命活动的文献资料,以及赵一曼在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还收藏了有关赵一曼烈士的实物171件,照片706幅,各类文献资料、题词等200余件。各展厅用大量实物、照片、手稿、题词、油画、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赵一曼追求真理、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

中江·黄继光纪念馆

黄继光(1930-1952年),四川中江县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人一个集团火力点所困。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敌人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就忍着重伤巨痛,跌倒了爬起来,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以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根据黄继光生前的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纪念馆原建成于1962年,落成在中江县南街;新馆建成于1987年,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御马河畔魁山脚下,占地14万平方米,分纪念性景区、陈列展览区。

纪念性景区位于全馆中间,主要用于举行纪念活动和拍照留影。纪念馆大门为中古牌楼式建筑,上方高悬着董必武同志手书的“黄继光纪念馆”横匾。跨进大门,迎面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平台上的黄继光扑向敌人机枪口一刹那间的塑像。塑像被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把伟大战士瞬间的英姿化为了永恒的纪念。塑像下的人砌山岩上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特级英雄黄继光”七个大字和五幅名为“参军入伍”、“请战上甘岭”、“激战上甘岭”、“欢呼胜利”、“怀念英雄”的汉白玉浮雕。塑像后宽大的照壁上有曾任中朝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同志题写的“凯歌百代”四个大字。浮雕的左右两侧是中朝友谊亭,亭内悬持董必武同志和郭沫若同志慷慨挥洒、风格各异的亲笔对联。

陈列展览区位于景区的右边,由五个依山势递降的陈列室和曲廊、花径组成。陈列展览区的建筑特色为朴素的民居式格调,与四季飘香的中心花园、曲栏、水榭构成一幅肃穆温馨的画面。

纪念馆通过陈列近500余件实物、图片、组画、模型等,详细介绍了黄继光同志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光辉历程。整个展览突出歌颂了他胸怀全局、奋不顾身、英勇顽强,为了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英雄壮举,同时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五个陈列室分11部分内容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机关的题词;英雄的故乡;苦难的童年;翻身得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参军入伍;英勇献身,为国争光;历史的见证英雄业绩,千秋辉耀;故乡人民怀念英雄;中朝友谊,万古长青。生动翔实的陈列,身临其境的参观,使人们更加了解黄继光烈士献身祖国、献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更加了解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

纪念馆每天对外开放,每年都要接待朝鲜友人和许多国内的参观群众。黄继光纪念馆先后被德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教委等六部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仍然连续使用,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科学家李冰为了治理岷江水患并用于灌溉,在此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创建渠首三大工程:一、在江中投分水堤“鱼嘴”,将岷江分成内外二江;二、开玉垒山的虎头岩,形成“宝瓶口”,引内江水入成都平原作自流灌溉;三、建低坝“飞沙堰”,使内江在洪水期间将过多水量漫坝流入外江以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