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42929100000022

第22章 陕西(西安)会展业发展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陕西(西安)会展业发展需要解决的是管理体制亟待完善、软件硬件有待提高、品牌展会数量偏少、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内,陕西(西安)会展业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品牌国际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智能化”的管理理念为方针,借助西安这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悠久的历史,诸多人文、自然景观以及商贸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独特区位优势,交通通讯、商贸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规划引导,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会展业,加快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会展之都。

一、立足城市发展,制定会展业的发展目标

城市形象的经营,离不开大型主题商业文化活动。主题商业文化活动体现了城市的时尚活力,体现了城市的集约特征(即商业的集约、文化的集约、传播的集约),会展是这些主体商业文化活动中的重中之重。而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会展作为城市经济的晴雨表,只有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合理定位,即什么样的城市办什么样的展览,才能办出特色,办得红火。众所周知,影响城市会展经济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等。会展经济的市场定位,国内外会展中心城市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具有市场优势的城市,即经济发达、金融贸易集中的地区;二是具有旅游优势的城市,即有鲜明地方特色,令世人向往的地区;三是具有产业优势的城市,即某一项产业或某几项产业颇具世界影响力的地区。城市发展会展业,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和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办会展要结合当地的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并全面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存量状况、设施能力和完备程度,这些都决定会展业的发展目标。陕西(西安)的会展业只有与陕西(西安)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陕西(西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组织专家学者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会展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会展业带动旅游业、航空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协调发展的优势,制定一整套扶持、规范、协调会展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定位、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指导未来一个时期的会展发展,陕西(西安)的会展业才能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

二、健全法规,规范会议展览市场

根据目前陕西(西安)会议展览市场的状况,政府应该协调各有关方面,共同规范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会展业发展环境。从理顺市场关系和促进全市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出台《陕西会展管理条例》,通过政府规章或地方法规的形式确定市场准入原则,明确管理责任,规范经营行为。

过去不少会展是由政府主办的。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直接策划主办会展,旨在宣传陕西(西安)、扩大影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现在会展发展了,如果还是政府办展,用行政命令解决会展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就会对会展业造成伤害。因为政府办展,往往偏离市场规律,形不成良性循环,缺乏发展后劲。因此,政府主导型会展经济的转型迫在眉睫,政府要从主导的角色中淡出,花大力气监督管理。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行规行约,促进行业自律,推进全市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把会展经济活动作为一种商品或品牌来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充分调动企业、行业、民间组织等在内的一切力量来办会、办展,以达到面向市场求生存、求自立、求发展、求壮大的目的。

三、依托资源,积极培育品牌会展

品牌是会展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会展业是一种需要长期市场选择、最终形成稳定市场布局的行业,必须依托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和资源,形成品牌展览。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赖有知名度的会展品牌,以会展品牌经营带动城市会展业的长期发展。陕西(西安)必须树立牢固的品牌观念,制定品牌战略,只有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才是城市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唯一途径。要结合陕西(西安)行业、经济状况、产业特点以及经济发展趋势,发挥西安科技、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优势,积极培育和创立富有生命力,具有地区及行业特色的品牌展会。合力打造几个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性品牌展会,以此提升西安会展业的知名度,带动西安会展业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如: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安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暨高新技术人才交流会、中国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西部住宅产业博览会、中国(西安)西部国际汽车摩托车工业博览会、中国(西安)国际供热供暖及空调锅炉技术设备展览会、中国西安服装服饰博览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等,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应积极开发培植一批主题鲜明、定期定时定点举办的高水准、高质量、高效益、特色浓、够规模的,客商满意、社会认可的高知名度品牌展会。要灵活运用各种经营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开放性、国际化的经营环境,使国内外资本在公平和可以预见的法制环境下展开自由竞争,以促进会展行业的资本运营、品牌移植、人才交流和技术引进,使会展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催生5-10个具有专业水准和全国影响的品牌会展,并尽力扩大会展品牌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最终实现会展品牌价值的提升。

四、以法兴业,严肃整顿会展秩序

会展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相关法规相对滞后。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会展业的法规,各地情况不一,起步早的城市如大连等以地方条例的形式出台了会展管理办法,对培育、规范会展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陕西会展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亟需出台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体的资质条件,进行严格认定,形成一整套的评价体系与规范管理服务体系,依法规范会展市场,促进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使会展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强化执法力度,净化会展市场,促进会展市场规范化。

要改变会展业各自为政、互不协作现象。会展协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业的规范发展起着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习总结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会展业的经验和成功模式,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自律和规范作用,不断促进会展业市场化、产业化、规范化。

五、加强培训,造就会展高级人才

在会展业中,人力资源是宝贵的第一资源。目前陕西会展业发展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虽然至今在欧洲一些展览业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没有一所大学能培养出全面的会展人才,但是,基于会展行业的特殊性,必须加强培训,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目前急需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教授培训,重点范围有宏观经济与会展行业发展趋势预测,会展市场分析与企业发展战略,系统论和信息论在会展业的应用及会展业工作的规范与务实,会展业综合行为和消费者心理研究;制定法规的依据、原则和内容,会展设施经营管理,会展市场的运作与营销,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入世后会展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展人才的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及职业道德、应急能力、法律水平等等。因此陕西应该在有关大专院校开设会展业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开展会展业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会展经理定期培训制度等,以适应会展业人才的急需。

六、设立基金,建立会展激励机制

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扶持陕西的会展业。陕西应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品牌展会的开发、培育、拓展和运作,以及会展业的总体形象宣传推广、政府主办或组团参加的会展活动,奖励为发展陕西会展业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会展专业培训和引进国内国外会展业高级人才等,促进陕西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七、采取措施,发展规模会展企业

一是加大展览场馆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配套服务功能,推进展览场馆与宾馆、商务、旅游实现联手合作,开展优势互补,形成专业配套的展览共生体系。二是通过联合、参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培育规模大、信誉好、实力强并能够承办、自办大型展会的会展企业,逐步推进其向集团化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国际著名会展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对陕西会展企业进行嫁接改造,移植品牌展会,建立国际展览网络,把陕西的会展业做大做强。四是金融部门应把会展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信贷支持。五是出台相应政策,税务、工商、公安、市政等部门应对会展业在税费方面实行减免和优惠,以扶持展会和会展企业,壮大陕西会展经济。

总之,作为国际化会展中心,陕西(西安)有赖于在整体跟进中,实现会展经济从数量到质量、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的嬗变,从而实现成为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发挥会展经济的强大带动力。

附:典型案例

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一、背景链接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也是中国政府向APEC组织开放的十大科技工业园区之一,还是全国五个海峡两岸农业综合试验区之一。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托设在杨凌的国家重点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众多的国家级农林水科研院所,由国务院23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建设。在这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杨凌,聚集了农、林、水、牧领域64个学科的4000多名科教人才;杨凌在农作物育种、旱作节水农业、植物保护、家畜生殖内分泌与胚胎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植物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居中国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在这里共培育了5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成果推广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为杨凌农高会),依托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闻名世界的杨凌农科城的农业高科技成果和产业优势,自1994年起,每年11月5日至9日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定期举办。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等17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杨凌农高会,经过13年的发展,已从一个区域展会成长为全国农业科技展会的知名品牌,成为国家支持的唯一全国性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并与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齐名,成为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

13年来,杨凌农高会在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等17个主办部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七家协办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办会理念和模式,提高办会层次和水平,以服务“三农”为立会之本,凸显出鲜明的“农”字特色,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使用技术和产品推广、投资和合作、农业信息发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与产品的交流交易,为众多的农业科研机构、涉农企业、投资公司和农民朋友广泛接触,加强合作,搭建起了稳固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对促进全国农业科技发展,对加快陕西和西部广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都产生了十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基本情况

首届杨凌农高会,由陕西省政府主办,陕西省科委与原武功农业科研所承办,于1994年10月18日至23日在陕西杨凌举办。当时一无场馆,二无设施,主办单位白手起家,在杨凌选摊搭棚,设临时摊位400多个。省内37个代表团与18个省市组团参展参加了农高会,另有四个国家20名外宾参观了农高会。参展成果项目1600个,参观洽谈21万人次,其中农民占80%以上,成交额1.65亿元。

2000年,第七届杨凌农高会在新建展馆——杨凌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此次会展由科技部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政府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4个国际组织协办。共设展位1094个,集中展示了4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全国22个省市区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26个代表团参会,共接待各界客商、农民、学生、职工120万人次,促进项目洽谈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33亿元,利用外资项目21个,总金额1.86亿美元。农高会期间还成功举办了农业高新科技论坛、科技书市、人才交流,百名专家农业实用技术讲座,直接培训农民5600多人,专家咨询1.56万人次,并举办了科技成果拍卖等活动。

2001年,第八届农高会设有高新技术、种子苗木、农业机械、实用技术、人才交流等七个专题展览,共设置展位1508个,展示高新农业、生物技术、节水农业等八个领域、40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高新科技成果项目占40%以上。共有16个国家部委、31个省市自治区,及美、法、日等25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参会。共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及省内外农民群众130万人次。安排高新科技论坛12场次,听众达万余人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会65场次,863农业智能化培训会10场,直接培训8000多人次,组织了300名专家现场咨询服务,咨询人数超过10万人次,网络发布信息2万条,网上点击46万人次,人才交流提供招聘岗位2250个,达成求职意向5027人次,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51.66亿元,其中合同额78.98亿元。

2002年第九届杨凌农高会举办,展会紧紧围绕“用科技推动中国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展示、洽谈、交流、研讨的功能。设有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展览以及农业机械等七个展区,展览总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共设室内展位1063个,室外展位140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农业生物工程、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畜牧和林业苗木等五个主要领域的6500多项科研成果和项目。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美国加州等涉农高校也带来了众多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参展。举办农业高新科技论坛9场次,听众达6000多人次,举办实用技术讲座85场次,直接培训人数一万多人次,举办农民创业论坛八场次,听众达3000多人次,组织百名专家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咨询人数超过10万人次;征集农业科技需求信息619个、农业生产技术难题78个;示范基地合作意向93个;到会的海内外投资商200多家,项目单位35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272项,金额30亿元;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96.1亿元,其中合同额63.6亿元;签约项目57项,金额26亿元;网上发布信息1.26万条,网上点击近20万人次;95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招聘岗位1180个,达成求职意向合同5428人次;参会参展的客商和群众达到了146万人次。在实现政府、企业、科技工作者、农民和周边经济多方共赢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

2003年第十届农高会,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为主题。全面汇集和展示国内外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及产品。展会设立的主要展览有农业高新技术及国际交流展,农业创新与推广展,种植农资、农产品及加工展,畜牧业展,农业机械展,种苗林木展,种子专业展等;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组织全国引智示范基地进行项目展览;展会设有1000个室内展位和5000平方米室外展区,有7000多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实用技术及产品、项目展示交流。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企业和单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会参展。5天展会期内,共接待来自国内外科技界、金融界、涉农企业界和农民群众110万人次,共促成项目洽谈1318项,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67.8亿元。展会围绕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设立了六次“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资本市场与农业发展”、“中小企业”、“农民创业”、“县市产业发展”等论坛。其中“现代农民创业论坛”农业专家咨询培训活动20场次。

2004年第十一届农高会,来自巴西、澳大利亚、荷兰、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展参会,5000多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项目在农高会上进行了展示和交流,1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政府高层人员、杰出农民代表和企业界人士应邀参加高新科技论坛和农民创业论坛演讲。5天展会期内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科技界、金融界、涉农企业界和农民群众110万人次,共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67.8亿元。本届农高会共组织了两场集中签约和四场专场签约,签订合同与协议166项,涉及五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3个省、市、区。大会共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67.8亿元。其中,合同项目金额达86.3亿元,利用外资1.15亿美元。

闭幕式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组委会还授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天然菊酯农药产业化新技术”等四项农业科技项目“后稷特别奖”,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的“超级杂交水稻‘Ⅱ优航1号’”等51项农业科技项目获“后稷奖”。

2005年第十二届杨凌农高会,共展出5000多项农业高科技成果,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加展会,共签订合同与协议257项,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88亿元,99项农业科技成果获得了本届农高会“后稷”奖项,其中有12项成果获得“后稷特别奖”,87项成果获得“后稷奖”。5天展会期里,共接待来自国内外农业科技界、金融界、企业界、政府部门代表和省内外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120多万人次,展会期间举办了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农业科技推广系列讲座、“一村一品”国际研讨和成果展览。

2006年第十三届杨凌农高会,以“新技术、新农村、大市场”为主题,共设室内展位1200多个,室外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农作物良种、设施农业、农业机械、畜牧、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产品与项目。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英国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家单位和企业参展参会;5000多项高新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在农高会上展示交流;共签订合同与协议40项,促成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交易总额198.8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27亿元,利用外资5.9亿美元。

本届农高会同期举办了“中加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周”活动。中国和加拿大政府以“交流、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主题演讲、校长论坛、圆桌会、推介会等七项活动,我国和加拿大政府200多名政要、专家、学者代表在各项活动中热烈讨论,广泛交流,达成了诸多合作协议,发表了《杨凌宣言》,为促进两国农业领域多层次合作与发展,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届农高会举办了两场中外农民创业论坛,农业技术讲座27场次,直接培训人数达3000多人次。大会组织了100名农业专家,开展了为期5天的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咨询人数超过了5万人次。5天展会期里,共接待来自国内外农业科技界、金融界、企业界、政府部门代表以及省内外农民群众和各界宾朋135万人次,96家国内及境外新闻媒体的410名记者。

三、展会特点

前后十三届杨凌农高会的相继举办,带给杨凌、陕西的不仅是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陕西农民思想观念、陕西农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带动、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了无以估量的作用。据统计,前后十三届杨凌农高会累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中介机构以及1085余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观,项目投资及技术和产品交易额累计超过1237.8亿元,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人数超过55.3万人次。这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互动双赢,为城市会展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杨凌农高会经过13年的成长过程,已成为具有鲜明特点的展会。

1.搭建交流平台,推广技术成果

杨凌农高会是专家、学者交流研究经验、推广科技成果的良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外专家、学者各显神通,尽显风采,推成果、推技术、推思想,用他们的观念、技术、成果,影响了陕西乃至全国一大批企业和农民的经营理念和思想观念,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0年第七届农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宁夏农垦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在胚胎克隆等高新科技的促进下,宁夏农垦集团迅速成为宁夏肉羊产业的航母,优质肉羊由8万只发展到50多万只,为集团创造了几千万元的利润。

2002年第九届农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布了600多名涉农专家名单,把600多名涉农专家推荐给各个地县,让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专家。从而使专家能够在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中献计献策,为农村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第七届开始,农高会组织者开始举办“农业高新论坛”。到第十二届时,已累计有100多名省部级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围绕“三农”主题,在高新科技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2000年第七届农高会举办的农业高新科技论坛、科技书市、人才交流,百名专家农业实用技术讲座65场次,直接培训农民5600多人次;2001年第八届农高会举办实用技术培训会、农业智能化培训会75场次,直接培训农民8000多人次;2003年第九届农高会,举办实用技术讲座85场次,直接培训人数1万多人次。

1994年首届农高会参展项目1600项,第八届增加到八个领域4000余项,其中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占40%以上;到第九届时,参展的科技成果和项目九个领域65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和项目达到48%。其中,中国科学院、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带来了涉及生长工程、设施农业、绿色产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包括国家948项工程在内的4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占到全部参展项目的60%以上。第十三届参展5000多项,其中高新科技成果占全部参展项目的75%。

2.突出“高新”特色,坚持以农为本

杨凌农高会以“高新”为特色,以“农业”为根基,坚持“为农服务”的立会之本。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农高会每届都有新举措,从而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七至第十三届农高会上,大会的组织者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展览外,还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百名专家教授咨询、农业科技书市及现代农民创业论坛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农民传递技术。如今杨凌农高会既是专家、学者们推广科技成果,宣传科技务农思想的平台,也是农民寻找科学技术,引进优质良种,咨询农业技术的乐园。13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在这个平台和乐园中,改变了落后思想观念和生产技术,用科学武装头脑,找到了致富之路。

2000年第七届杨凌农高会,百名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咨询人数1.56万人次;2001年第八届杨凌农高会,300名专家的现场咨询服务活动,接待咨询人员十多万人次;2002年,百名专家现场咨询活动,有十余万人次进行了农业科技知识咨询。

以镇安县城东部40公里的张家乡三台村为例,张家乡三台村是一个出了名的贫穷落后村。1998年7月新任村主任刘玉会第一个走出山门自费参加杨凌农高会,通过请教农业专家,他选购了新品种西瓜,试种后一举成功。从此,他连年参加农高会,又引进栽种了优质油桃、葡萄、苹果等水果和杂果,年增收千余元。在刘玉会的带动下,三台村来参加杨凌农高会的农民逐年增多。现在,三台人学科技、调整种植结构已成为自觉行动,每年家家有人参加农高会,向专家学习、咨询,目前以西瓜、烤烟、小杂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50亩,人均纯收入由4年前的不足900元增长到1985元。

3.完善服务功能,迈向国际化会展

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离不开广大涉农企业的积极参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是杨凌农高会组织者们精心为企业举办的活动。这一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杨凌农高会的服务功能,为企业设置了更为人性和个性化的舞台。13年来,许多企业在这个舞台上尽情表演,赢得了与会者的赞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杨凌中富绿色硅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优质苗木新品种培育,在第八届杨凌农高会上,中富绿色硅谷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市签订的60万亩林木一体化工程,给公司带来了近两亿元的收入。第九届至第十三届农高会推出了“投资贸易洽谈会”,安排了投融资报告会、项目及投资信息发布、配对洽谈等活动,同时提供全程的项目评估、政策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采取多种形式促进交流与合作。第九届时,西安闻天集团三天收进4.3亿元,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在农高会前尚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而在杨凌农高会上一亮相,立刻引起大家的注意。

随着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杨凌农高会正在朝着国际化的会展目标大步迈进。第九届至第十三届农高会分别就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农企业参会参展。美国加州的移动喷灌机、澳大利亚的污水处理系统等许多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在这里绽放光彩。来自南非的南部非洲发展组织食物与自然资源联盟共同主席帕尔·穆加贝先生表示:要把农高会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好经验带回非洲。

四、结束语

历时13年的杨凌农高会,场馆由无发展到现有的4.6万多平方米,展位由400多个临时摊位到1200个和室外展场20000平方来;参展项目成果由1600个到6000多个;参观洽谈人数由21万人次到135万人次;项目洽谈、技术成果及产品贸易总额由最初约7.3亿元递增至198.8亿元,其中合同签约成交额由1.65亿元递增至127亿元。且在交流、研讨、教育等功能方面不断拓宽与强化,收效愈来愈显著,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农业盛会和物资交流会。农高会的成功兴办,一届比一届规模大、层次高、内容新颖、科技含量大、参展团人多、贸易额剧增,有效地带动了杨凌及周边经济的发展。

农高会的成功在于构筑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成果交易体系。它跳出了单纯的成果和产品的展示与交易,将优秀农业科技成果集中起来形成资源优势,吸引海内外的需求者,制造出一个市场;同时又将农业高科技产业化过程中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等诸要素及信息、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纳入交易平台,运用市场手段配置各类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促进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速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而农高会正是推动这一目标快速实现的助推器。经过13年的发展,杨凌农高会已经发展成闻名遐迩的全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成为吸纳和转化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和产品的重要载体,成为科技服务三农的一张最响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