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42929100000083

第83章 影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年里,陕西从文化资源大省向现代文化大省转变的过程中,文化产业有一定发展,但相对发达地区来讲,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步子不快,与人们对陕西文化大省的期望有距离。为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与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讲话。中新社2003年6月9日讯)下面分别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经营能力三个方面作一分析。

一、思想不够解放,缺乏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主题话语,然而,我们往往知与行脱节。思想解放搞改革是要付诸实施甚至付出利益代价的,所以一涉及实质问题就望而却步、求稳不动,影响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新观念不是颠覆传统,而是思想与时俱进。“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目的,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目的,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管理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有利于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有利于文化产业有序和更大发展,有利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文化产业的时代特征有利于强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指向,要从这个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产业发展问题。

1.文化不仅有教育功能,也有经济功能

我们习惯认为,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福利事业,文化是神圣的,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消费只能是物质消费,精神岂能消费?事实上,文化产业是一种经济型、技术型文化,它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业形态。对文化产业来说,投入产出、供求关系、消费市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围绕着盈利这一目的来组织和安排。也就是说,文化是有价值的;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物质层面。文化不仅有教化功能,也有经济功能。文化艺术不仅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存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它的成果的产生,同样需要投入,尤其是在当今文化消费趋于繁荣发展的社会,文化艺术产品同样有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对文化功能的单一认识,影响我们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行动,这也是我们不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依然存在着“吃大锅饭”思想的根源之一。

2.文化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文化也是硬指标

长期以来,我们偏执理解文化,使得文化意识形态化,这样容易把文化政治化,容易把文化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二重性,这一点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说,在思想认识上的不清,就会导致实际运作上的阻力,这也是目前文化产业化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把文化作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来看待的,这种非科学的文化观,抹杀了文化的经济价值。这也是造成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阻碍文化创新积极性发挥的潜在的思想根源之一。

文化生产力的概念,是近几年叫响的,人们对此还缺乏实践上的深切领会。要提高文化生产力,首先要大力发展文化企业。因为,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原动力。要强化文化的产业属性观念,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在管理体制上政企、政事分开;在运行机制上打破平均主义,要人才流动,提高人才素质;要以市场导向进行决策;要实行效益管理。一句话,解决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3.以实践的观点看待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一条以企业为主的协作链条,把不同的参与者连接起来:艺术家、生产商、经纪人、销售商等,通过分工协作,使文化价值转换成为商业价值,又以商业价值的实现过程促成了文化价值的传播。”文化产业是“活动经济,即以文化艺术为内涵和信息传播为手段的有组织的经济活动”。文化产业经营的特点就是“内容为王”,即产品的“软件”——产品的主要价值由内容水平决定;另一特点是“创造时尚”,即文化产业是永远跟着时尚走的。这些有关文化产业的理论,是舶来的;这些有关文化产业的实践经验是别人经历的。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步子不快,不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刀阔斧的实践问题。

4.要确立文化竞争力观念

文化竞争力是现实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话题。按照美国学者波特的竞争力优势理论,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一个关键要素是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等的生产要素,第二个关键要素是国内市场需求。我们实际上已经乘上世界文化竞争的时代快车,只有好好学习先进文化技术,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按照国际惯例,规范操作,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效力。这里的关键是提升文化价值,因为,“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艺术为生产资料,进行精神产品生产,进入市场流通的行业系统。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料必须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这是个核心问题”。这就是说,民族文化价值的“价值”决定文化竞争力。

二、文化管理滞后,创新意识淡薄

中国传统管理理念是治国治民为管理,主其事叫管,治其事叫理,即管治、干预。西方的管理理念是处理、经营、协调等。当今世界的管理变革体现在:以知识和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是跨文化、跨学科管理。文化管理可根据公益性文化即无偿为公众服务的,准公益性文化也就是重点扶持的文化事项,经营性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分别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文化产业是专为大众消费而服务的现代产业部门,文化产业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商品生产已经渗透到精神与无意识领域时代的产物。因此,文化产业的商品原则,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模式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文化管理就必须是适应上述原则,自觉按其生产规律办事,实施有效的管理。绝不能再习惯那种靠行政命令、靠垄断性管理。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法制管理,改变一厢情愿的非市场化运行的“软管理”或无效管理的落后现状。

1.非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目前,我省的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把许多文化的经营部门当作事业单位来看待,既没有采取合理的市场化战略,也没有引进竞争机制,在一些文化领域仍然实行垄断性经营,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早已不能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我省“目前形成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受到行政保护的,以垄断性资源为投资资本,是区域化、部门化的集团,资金、人才和市场的运作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人才严重匮乏”,这些都是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那么,我们在文化产业的具体操作中,应当使用两只手,即“看得见的手”计划经济方法——政府有条件的扶持,和“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方法——放手让市场引导生产和消费。我们应该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变行政行为为市场行为。

在经营上,要改变“官商结合”的经营模式,改变对基础资源的高度垄断,改变文化公司的寄生状态。一些集团公司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的产业组织,只有集团公司之壳,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无实质变化,在经营各个环节上,缺乏操作性的规定动作,比如,文艺演出市场的操作规程(操作的经营班子与经纪人,适当的商品化包装,演出时空的拓展,票房的科学操作)等,还是计划经济时的思维模式。文化产业必须是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运作,必须是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组织形态进行生产。要做到这点,就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来保证。这里关键所在是要防止和避免文化市场的行政性垄断。因为这种行政性垄断排斥市场的平等竞争,不利于加入WTO之后抗击境外文化资本的冲击,更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2.投资机制不健全

我们文化投资机制存在问题,主要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政府投资行为不规范、不讲效益,文化领域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融资渠道不通畅,法规不完善、不健全,调控手段单一等。文化投资的目标是建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决策程序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间接化、中介服务社会化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努力。

3.创新意识淡薄

尤伯罗斯曾言:“大胆的战略和独特的模式,是成功的两个轮子,这个时代没有一成不变的经营机制。”文化产业是追求时尚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立业之本就是不断创新。文化创新的先行条件就是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开发陕西显性资源,即能通过其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陕西的隐性资源,即市场、人才和文化。我们创新意识淡薄表现在:文化创新缺乏基础建设,包括对文化市场的营销环境的认识,对文化消费者的行为分析,对文化市场的需求的调查和预测,对文化生产的目标和战略等缺乏系统了解和必要的理论研究。

文化创新,首先要制度创新。原则上,文化产业的政府调控,要从“管制化”到“非管制化”,即“分权化”管理创新(变集权为分权)。文化创新,关键是文化产业结构要科技化。陕西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垄断的、投入与绩效不对等的“大文化产业”,发育不全的、自由竞争的“中文化产业”,散兵游勇、不成气候的“小文化产业”。因此,要走科技兴业之路,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同时,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整合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三、文化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1.整体作战能力差

陕西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拳头之势,缺乏整体作战能力,还没有理想地与国际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会展产业和艺术品拍卖业若按“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运作准则:参展艺术品通过正规中介机构(画廊等)进入;建立一个专业化、权威性的评选机构;拥有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机构(鉴定、保险、保安、法律等);大型艺术品拍卖活动依托博览会并与之相结合;与世界的主要艺术博物馆和著名艺术家有广泛的信息沟通”规范化操作,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效益。目前,陕西还没有符合上述规范化操作要求的书画艺术品竞卖市场和产业体系。

2.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制约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缺人才,特别急需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而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失衡,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当务之急要整合人力资源,善于发现和团结文化产业专家,层层开发,分类指导。同时,营造适宜人才成长的氛围,构建人才流动的最佳机制。

3.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本运作能力不强

目前,陕西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资本运作能力不强。我们知道,整合资源不力,文化产业增值就不力。利用资源培养人才,人才提高资源效能。这是资源与人才互动的辩证法。“文化资源的资源投入分四类:一是资本资源;二是技术资源;三是专利资源;四是智能资源。文化资源有三种形态:符号化的文化知识,经验型的文化技能,创新型的文化能力。”要按照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产品发行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的文化产业分类来整合资源,组织文化生产。“文化产业中资源配置的一大特色: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它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生产的大规模分工协作和全球化文化市场的开拓。”文化企业的动力就是资本,资本的运转速度决定利润的大小。而我们资本运作能力不强,直接影响文化产业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