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岁了,希金斯再也不是那个所向披靡的巫师了。几年之间,你只是看到他更换了几支球杆,输了几场比赛,虽然从没有人质疑过他的实力,但面对80后群雄的强势崛起,那个渐渐谢顶的、发福的巫师也是无能为力了。手握四座世锦赛奖杯(1998,2007,2009,2011),以及三次英锦赛冠军(1998,2000,2010)和两次大师赛的桂冠(1999,2006),希金斯得以在斯诺克近代史上与亨得利,戴维斯,奥沙利文比肩。可一转眼,我们似乎已经很难记得起他上一次夺冠是在什么时候了。
曾经的苏格兰军团星光熠熠,从江湖一哥亨得利,到战术大师麦克马努斯,希金斯秉承了苏格兰的荣耀。在巅峰时期,他的全局观,战术素养,强硬的心理控制力,以及细腻精准的白球走位,为他博得了苏格兰巫师的美誉,在奥沙利文肆虐江湖的时候,人们一度认为只有希金斯才能克制他,当亨得利垂垂老矣,希金斯扛起了苏格兰振兴的大旗,直到2010年,一切荣誉都消泯在咫尺间。
2010年4月30号,一段来自《世界新闻报》的视频被公之于众,一时间舆论哗然。影像中的希金斯及其经纪人穆尼与不明身份的人士谈笑风生,商谈赌球事宜。其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希金斯表示愿意以故意输掉四场比赛的代价换得30万欧元的贿赂。英国《卫报》撰文称希金斯的丑闻令运动员们陷入困惑和愤怒中;《每日电讯报》大大的标题写道,希金斯职业生涯恐将终结;而在希金斯的老家苏格兰,声音更为激烈,《苏格兰先驱报》直接用了“斯诺克的丧钟敲响?”这样耸人听闻的措辞。山雨欲来风满楼。希金斯的经纪人穆尼同时也是世界台联的董事会成员,在视频遭曝光之后随即递交辞呈。与足球这样重量级的运动不同,斯诺克的小圈子里一石激起千层浪,更何况这场风暴的中心,恰好也是这个小圈子的中心,约翰·希金斯。
两天之后,希金斯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当时是遭人胁迫,发生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这次谈话是被俄罗斯黑手党或其他恐怖团体操纵的,自己当时只不过是想尽快离开那里回家。在自己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赌球行为。他强调自己的良心是“百分之百干净的”。球迷对这样的解释是否买账呢?“十足的伪君子”,“令苏格兰蒙羞”,“凯尔特的耻辱”,甚至球员们也纷纷与其划清界限,一时间希金斯沦为众矢之的。
千钧一发之际,台联给出了调查结果,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宣布,希金斯所言不假,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故意输掉某场比赛或其他形式参与了赌球行为,但由于他的“可能参与赌球”言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没有及时将此事件上报台联,最终处以他为期六个月的禁赛,罚款七万五千英镑。
尘埃落定。
成王败寇,希金斯淡出人们的视线。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的职业生涯是否毁于一旦,曾经属于他的赞誉和荣耀是否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他还能不能重返赛场、东山再起,总之,他将何去何从?
1992年,17岁的希金斯初出茅庐,在英国公开赛中闯入1/8决赛,两年后就在传统赛事大奖赛中击败名将哈罗德斩获冠军。他没有亨得利和罗尼的一飞冲天,但是他一年一年的稳扎稳打,接连拿下了英国公开赛和国际公开赛的头衔,并一路杀入了威尔士公开赛和大师赛的决赛,成为了年轻选手中第一个做到单赛季排名赛三冠的人。到了96赛季,他的职业排名已然来到了世界第二。98年世锦赛上,希金斯一路战胜弗格森(现任台联主席)、汉密尔顿,前世界冠军帕洛特,奥沙利文,最终以18比12挑落卫冕冠军达赫迪,站在了克鲁斯堡的巅峰,这一年,他23岁,在同时代的球员中,希金斯显得有些少年老成。
2009年,希金斯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高峰,他在世锦赛首轮10比5战胜“刺客”霍尔特,接下来用两个13比12绝杀了柯普和塞尔比,半决赛对阵“爱尔兰小钢炮”马克·艾伦,他在开局阶段就建立起了13比3的绝对优势,尽管后者强力反扑,还是以13比17落败。决赛中手感火热的希金斯毫无悬念的以18比9的悬殊比分送走了“稳定先生”墨菲,第三次捧起了世锦赛冠军的奖杯,加入了亨得利、戴维斯领衔的王者俱乐部。
然而就在此时,他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一刻,身陷赌球丑闻的2010年注定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尽管台联的调查结果表明他并没有直接参与打假球的活动,但为期半年的禁赛令还是将他打入了深渊。在此期间,一直支持他的父亲也身患癌症,不久就与世长辞。各种关于希金斯赌球的新闻层出不穷,一场“罗生门”的大戏被导演的轰轰烈烈,众说纷纭。
不管怎么说,他是挺过来了。我们无从得知那些岁月里他经受着怎样的内心煎熬,也许后人可以借此写一部精彩的人物传记,但我们知道他就是这样挺过来了。在2011年的世锦赛中,他在首轮10比5轻松战胜胖子李(后来也因参与赌球而遭严厉处罚),接着又用13比7击退了黑人选手迈克劳德。八强战他遭遇老对手奥沙利文,13比10突出重围,四强天王山之战,17比14力克威廉姆斯。比赛中,有观众高喊着“你是怎么吞了那三十万的?”“你是斯诺克的耻辱!”,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他还是挺进了决赛。那个叫特鲁姆普的年轻人显得势不可挡,在第一阶段打成4比4平手之后,这位风头正劲的小将把比分拉开到10比7,12比9,毕竟,风雨过后,最好的那个希金斯已经被岁月磨平了棱角。在最后关头,三十五岁的苏格兰人展示出了他强大的韧性,几经周折后他把比分追成了14平,最后以18比15拿下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赛后,希金斯难以自持,痛哭失声。
他是滴水不漏的巫师,教科书般的走位和细腻的母球控制把斯诺克的战术体系发挥到极致。年轻人看球往往喜欢大开大合、行云流水,他们希望斯诺克如荷兰的攻势足球一般激情四溢,他们反传统,超现实,光怪陆离。而希金斯,就像是群雄逐鹿中的正统,他保守,缜密,无可挑剔。看他的球,就如同镶着金丝袖扣的绅士缓缓地抽着雪茄,倒上一杯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芳香浓烈,回味悠长。他是斯诺克古典主义最后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