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专业人员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的身体素质。一个作家甚至公开表示:“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身体素质好坏和智力高低完全成正比。”对一个成功的律师或政治家来说,拥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受过良好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血液与氧气在具有呼吸功能的肺部表面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对保持思维活跃这一至关重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律师只有经过势均力敌的激烈法庭辩论的磨炼才能登上事业的顶峰。政治家呢?只有在拥挤的议院里发表亢奋冗长而蛊惑人心的演讲之后方能飞黄腾达。因此律师和国会领袖在工作中需要比才能显然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身体的耐力和活力。这样一种能力在布勒汉姆、林德赫斯特、坎贝尔、皮尔、格洛汉姆、帕尔罗斯顿这样的大腕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瓦尔特·司各脱爵士由于残疾在爱丁堡大学被人戏称为“希腊大笨瓜”,而实际上,他的体质非常强健:他能在特里德河与最好的渔夫一起叉鲑鱼,在耶洛与最好的骑手一起骑烈马。在他后半生从事文学研究时,对野外活动的兴趣也从未稍减:早上写写《维拉利》,下午他就会去猎野兔。
威尔逊教授不仅善于驾驭优秀动人的诗句,而且还是个出色的棒球运动员。伯恩斯年轻时,就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而崭露头角了。伊萨克·施洛在凯特豪斯学校时就因善于技击而著称。安德鲁·福勒是索汉姆一个农夫的儿子,因拳击而闻名。而亚当·克拉克孩提时仅仅因为力气大能“随意滚动大石块”而出名,而这些也许就是他日后能“思接千载”的秘密所在。
敢想敢做是成功的惟一捷径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和成就。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无。”而西方也有这样一句谚语:“想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能得到一只金袖子。”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都想到远方去,一个人想到日本,一个人想到美洲。他们同时从蓬莱出海,结果两人都没有达到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达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鲜半岛。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像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做起来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现的目标,都要比理想低、目标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像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蹩脚的、狭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说,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
有个人曾经问著名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那么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诉说道:“求你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床上痴心妄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
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成功像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翘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实际行动。
几年后,文盲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教授教授,越教越瘦”了。
成功在于意念,更在于行动。其实,相对于付诸行动来说,制订目标倒是更容易的。许多人都为自己制订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上说似乎人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订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追求卓越是出类拔萃的强者
凡是在激烈竞争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强者,无一不是敢于选择一流,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勇者。
柏林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刚出道时,一个月只能赚120美元。而当时的奥特雷在音乐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如日中天。
一流人才能够识别一流人才。奥特雷非常欣赏柏林的才能,于是问柏林:“你愿意不愿意做我的秘书,薪水在800美元左右。”
紧接着,奥特雷又开诚布公地告诉他:“如果你接受的话,就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奥特雷;如果你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柏林面临着人生与事业的重大选择,面临着在一流与二流之间的重大选择。如果选择二流,可以说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能够生活得既舒适又滋润;如果选择一流,那将投入艰苦的奋斗、顽强的拼搏与激烈的竞争。
称心如意的二者取一的选择,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柏林思之再三,决定选择一流,选择“成为一个一流的柏林”。
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越高、越实际,他的潜能挖掘得就会越充分,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迅速,他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会越大。后来,柏林经过艰难的跋涉,如愿以偿地成为那一时代美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美德的习惯
自重、自救、勤奋、刻苦、诚实一一所有这些都是性格的习惯,不是信仰。我们所谓的原则,也是习惯的代名词;因为原则是语言,但是习惯是事情本身,就像慈善家或者暴君与好或坏的关系一样。当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的一部分行为和个性就会形成习惯;我们的行动成了命运的本质;我们被习惯的锁链紧紧包围着。
让年轻人养成美德,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要养成美德很难,但是一旦养成之后就会终生受益,就像在树皮上刻的字一样,它们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大。“一定要让孩子拥有一种美德,使他们走上他们应该走的道路上去,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开始决定了结局;一开始的人生道路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生最终的目的地。
“记住,”贵族科林伍德对他喜欢的年轻人说,“在你25岁之前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性格,你会终身受益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巩固,这样就会形成品德,从而使得改变习惯走向另一条道路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通常情况下忘记比记忆要困难得多也就是这个原因。希腊笛子老师对那些已经被水平很差的老师教过的学生收取双倍的报酬,这似乎也很有道理。要改掉一个旧的习惯,有时候真是非常痛苦,似乎比拔掉一颗牙齿还要困难。
要想让一个懒散的人,或者浪费的人,或者酗酒的人改掉恶习,简直比登天还要困难,你会发现你的努力最终都是白费。因为每一个习惯的行动都会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一道痕迹,直到最后,它就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而就无法改变它了。林奇先生就说:“最明智的习惯就是对好习惯形成的谨慎。”
即使快乐本身也能够成为习惯。有人习惯于看事物光亮的一面,也有人习惯于看黑暗的一面。约翰逊曾经说过,总往好处看的习惯比年薪1000英镑还要有价值。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够用意志指导我们的行为,做出好的事情,以便享受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这样,乐观的想法就会形成习惯,就像其他的习惯一样。因此,对于小孩子,让他们形成这种乐观向上、亲切温和、脾气良好的性格更为重要,很多情况下,这比让他们学会很多知识,或者获得更多成就更加重要。
不被世间的五尘六欲所扰
真正的禅,不在深山,不在茅篷,而是在无贪、无求的平常日月中。
从前有三兄弟,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喜好打坐参禅,因此就跟随佛光祥师学禅,经过一段时日之后,为了求更高的悟境,便一起相约出外行脚云游。
有一天,在日落时走到一个村庄,就向一户民家借宿,恰巧这户人家的妇女刚好死了丈夫,带着7个子女生活。第二天兄弟3人正准备上路时,最小的弟弟就对两位哥哥说道:“两位哥哥继续前往参学吧!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两位哥哥对于弟弟改变初衷非常不满,认为他太没志气,出外参学不久,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于是气愤地拂袖而去。弟弟一句话也没有辩驳。
寡妇看到三师弟一表人才,就表示愿以身相许。
“你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就结婚实在不好,”三师弟慎重地说,“你应该为丈夫守孝3年,再谈婚事。”
3年后,女方提出结婚要求,三师弟再次拒绝道:“如果我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死去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3年吧!”
3年后,女方又提出结婚要求,三师弟再次拒绝道:“为了皮此将来的幸福美满,无愧于心,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孝3年吧!”
3年、3年、再3年,经过9年,这一户人家的小儿小女都长大了。三师弟看到他助人的心意已完成,就和妇人道别,独自步入求道的路。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三师弟已具备了大乘菩萨的“六度”:
布施:三师弟牺牲了行脚云游、参访名师的机会,将身心全部投注在这户人家,称得上大布施。
持戒:9年的日夜相处,三师弟不起一丝淫邪之念,十分难能可贵。
忍辱:三师弟能忍受二兄长的责难,不为所动;9年之间,也一定受村人之辱,他并没有一走了之,可见忍辱功夫之一斑。
精进:协助妇人养儿育女,使这户人家衣食无虞。
禅定:女方三次提出结婚要求,9年的长时间相处,若非极大定力,无法避免诱惑。
智慧:能做到以上5点,没有大智慧是办不到的。
三师弟具备了慈悲喜舍的心。所以能在逆境中把持自我,不但不被世间的五尘六欲所扰,反而转秽土为净域,无可置疑地,这位三师弟才是真正懂得禅机。
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性”的勒索。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好迷惑他,以遂行其意图……
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那种“心如止水”、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吧!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人性丛林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人性丛林里,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做过一段时间的事,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原无可厚非,本来就是要这样子的嘛!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你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你也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
说起来,似乎世人没有一个可靠,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自由表达,这种人生没太大意思。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祸,那人生不是更没意思?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见不着痕迹的人,但何妨——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
这样子做的目的有:
——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你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对你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的地步。
——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就是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耍这样子做很难,但如果想到人性丛林里的险恶,就不觉得难了!
你如何处理你的喜怒哀乐?喜怒哀乐中,哪一种情绪你表现得最强烈?做人要有守时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能够适当考虑一下时间的重要性的话,那么他就能够促使自己养成守时的好习惯了。路易十四说:“守时是最尊贵的人才具有的礼貌。”守时不仅是绅士们的义务,也是商人们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果具有这一品质的话,那么一个人肯定很快就会获得自信,但如果缺少这一品质,一个人的信心很快就会被动摇。那些准时约会、不会令你等待的人说明他们珍惜你的时间,同样也珍惜自己的时间。因此,守时是测试那些在商务中要遇到的人的个人品质的一种方法,另外也能够看出这个人的责任心;因为约会是一个协议,不管是明示还是暗示,如果不赴约的话,就说明这个人违反了信用,并且对别人的时间极其不尊重,这样的人肯定没有什么道德可言。很自然的,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个人对时间马马虎虎的话,那么这个人对事业肯定也是马马虎虎。这种人也不是那种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当华盛顿的秘书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时,总把原因归咎到自己手表走得不准,他的上司很平静的对他说:“那么你必须再换一块手表,或者我再换一个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