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4301600000005

第5章 拥有轻松并快乐的身心(5)

究其原因,不懂“形圆”。他虽有万夫小当之勇,但为人心胸狭窄,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铁哥们之外,其他人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继而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芳、傅士仁不和。他最大的错误是和自己国家的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多次外交斗争中,凭着一身虎胆、好马快刀,从不把东吴人包括孙权放在眼里,不但公开提出荆州应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人进行人格污辱,称其子为“犬子”,使吴蜀关系不断激化,最后,东吴一个偷袭,使关羽地失人亡。

《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活的人。

北宋名相富弼年轻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叫着你的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后来,那位骂他的人,听到此事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骂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使对手自动“投降”,这可说是“形圆”之极至了。富弼后来能当上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富弼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他出使契丹时,不畏威逼,拒绝割地的要求。在任枢密副使时,与范仲淹等大臣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谤,一度被摘去了“乌纱帽”。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许多人际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呢?富弼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就是做人既要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要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孝心

金钱、高官,难抵亲情。

李密,又名李虔,蜀国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幼年家中屡遭灾难,他只有6个月的时候,父亲死去,家中既无伯父叔叔,又没有兄姐照应,只有祖母和母亲两代孤妇带他度日,生活异常艰辛。李密4岁的时候,舅父见李家贫困不堪,不忍心让妹妹受此煎熬,逼迫他母亲改嫁他人。这样,家中只有祖母刘氏带李密艰难的生活。他祖母自幼身患疾病,经常病蓐在床。但为了把可怜的孙子抚养成人,她每日拖着久病的身躯,上山砍柴,下田耕耘,只盼孙子快点长大成人。

李密自母亲改嫁后,整日涕哭不止,虽有祖母爱护,却也是体弱多病,到9岁还不会走路。但是,他非常聪明。成人后,读书过目不忘,对祖母非常孝顺,每天是白日劳动,晚上读书。祖母年高多病,他周到备至地服侍祖母,晚上穿衣睡在祖母身边。给祖母吃药、喂饭、饮水,他都自己先尝凉热,然后才喂祖母。他的孝心,远近闻名。

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闻听李密才学优等,又以孝名著声于世,征诏他为太子洗马,并命地方官催他到任。这年,李密已经44岁了,他的祖母也高寿96岁。李密因为祖母年高多病,无人奉养,上《陈情表》于晋武帝,陈述自己的困难,辞官不就。他在表中说:“臣无祖母,无又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臣尽节于陛下日长,而报养刘(其祖母)之日短也。乌乌私情,愿乞终养。”

晋武帝被他的孝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

金钱、高官,都乃身外之物,亦真亦假。唯有亲情永远是“真情”。忍

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

忍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也是糊涂学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忍并不是怯弱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只有忍才能退思吾身,完善自我,高风亮节,以德服人;只有忍才能顾全大局,使得事业顺利;只有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纵观历史,无论是风云政坛的人物,还是糊涂学造诣较深的人,凡成就大事者,凡功垂千古,名誉久传者,莫不看重并努力实践着一个“忍”字。

在马琴利做美国总统时,他特派任某人为税务主任,但被许多政客反对,他们派代表前往进谒总统,提出咨问,要求说明派该人做税务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国会议员,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

如果当时总统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马琴利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委婉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惭万分,但是总统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会大怒若狂。”接着便把理由解释清楚。其实不等马琴利总统解释,那位议员早已被他折服了。他私下懊悔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他满脑子都在想自己的错,因此,当他回去报告咨询的经过时,他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盘解释,但只有一点可以报告,那便是——总统没有错”。

这故事告诉我们:向来为人所轻视的“忍气吞声”具有大的妙用,不发怒不但使马琴利的解释获得极有效的助力,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彻底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令人难堪的举动。有些狡猾的人,往往故意用种种狡计,使你大发脾气,你一发脾气,便做出种种不合理的事,这结果无异使你自投圈套,自讨苦吃。

“诚实”的糊涂

临危不乱,藏巧于拙,“诚实”的糊涂也能化解险情。

在强大的对手高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采取藏巧于拙、装糊涂,扮作“诚实”的样子,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虽然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装傻做呆不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来得壮烈、辉煌,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拙诚与对手周旋,确实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战术”。

明朝的时候,有个张县令,这一天正无公案,闲居在家,忽然有两位自称皇室锦衣卫(特务组织)的人直闯衙门后院约见张县令。不等张县令更衣迎接,他俩已入厅室,对张县令一边抱拳施礼,一边说:“朝廷有令,请张县令迅速处理耿随朝的事件。”

张县令听来人说朝廷要他迅速处理耿随朝的事,竟不怀疑这两位公差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个耿随朝是滑县人氏,曾担任户部的科员,主管草场,一场大火把草场化为灰烬,为追究耿渎职罪,朝廷下令羁押在监牢里。张县令听说朝廷来人要他公开处理耿的案子,哪里能怀疑呢?不过尽管对来人的身份不怀疑,可朝廷让处理此案,有没有什么公文?总还得问问,否则判轻判重都没有把握,搞不好还会丢了自己的乌纱帽。一想到这里,张县令便说:“两位钦差,远道而来,转达朝廷意旨,要下官迅速处理耿随朝一案,下官一定照办。但不知钦差大人是否带有上面公文,下官讨得公文,以便秉公办案。”

两位来者一见张县令要朝廷公文,便互相使了一个眼色,其中一个说道:“张县令要看公文,我们当然随身带着。上面不但有公文,且有事情交待,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张县令换个僻静的地方说话”。按照常规,两位使者应该当时交出公文,然后宾主落座,叙说细节,如今张县令见两个公差神秘兮兮的,递交公文还要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话,觉得有些蹊跷,联想到他们进来之时,也不通报一声就直闯后院。事情联系起来一想,便陡然对这两个人的身份起了疑心。可眼下这两人也没有暴露其他企图,只是说传达究竟要说些什么。于是连声说:“好,好!请两位大人随我来。”一听张县令如此说,两位使者拥上前来,一个拉着张县令的左手,一个拥着张县令的背,一起进入僻室。一到僻室,其中一位长着胡须的使者一屁股坐在炕上,一边拈着鬓角胡须,一边说:“张县令不认识我们吧!我们是羁口来的朋友,我叫任敬,他叫高章,今日来府上,是要向张县令借公库里边的银子使使。”话音刚落,二人取出匕酋,架在张县令的脖子上。

任敬、高章这两个名字在张县令的头脑里可谓是印象深刻,他俩是有名的江洋大盗,不过这两个本着“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在本县倒是很少作案,朝廷曾张榜通缉,也未抓获。不想今日竟连“窝边草”也不放过,直闯县令后院,向县官勒索国库的银子。张县令一听这两个人说出名字,并讲明来意,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眼下刀架在脖子上,别说逃跑,就是轻声说个“不”字,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但国库的银子,岂能动用,又岂能容许这两位强盗如此猖獗行事!一想到这里,紧张的心情反倒有些平静。他用眼睛瞥了一下脖子上的刀,笑着说道:“两位这是干什么呢,有话好好说,凡事总有得商量。”

两个强盗见张县令没有惊惶失措,料想到张县令想跑是跑不掉的了。举起的刀真的放下来,但嘴里却逼问道:“你别啰嗦,答应不答应,快说!”

张县令此时却装出一副替他们着急的样子说道:“你们不是为了报仇,我也不会因为财物牺牲性命。不过你们拿走国库的银子等于自己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如果被别人发现,我丢了官事小,恐怕对你们不利!”

两个强盗交换了一下眼色,没有言语,他们觉得张县令说的不无道理。张县令一见有转机,接着又说:“国库的银子有专人看管,我们这样去取,肯定会被人识破,那时你杀了我,也无济于事。我倒有一个办法,不知两位答应不答应?”

“什么办法?快说!”

“你们两位要多少银子,向我报个数字,我自己从家里拿,不够的,我再向县里有钱人借贷,银子算在我头上,这样办,既能使你们安然无事.我也算是舍财消灾,不至于连累我的官职,岂不两全其美吗!”

两个强盗经张县令这么一说,竟觉得这个县官倒也实在,既能让他们拿到银子,又不至于暴露身份,还不影响他做官,这倒是个妥帖的办法,便表示同意。张县令见稳住了两个强盗,心中暗自高兴,此时一条计谋已酝酿成熟。他说道:“借银子总得有人传信,是否能找来县丞刘相,我好让他代我张罗银子的事。”

两位强盗见县令要去叫人,不禁怒眼圆睁,又举起刀,刀尖直顶着县令的喉咙说:“你别耍花招,想找人捉拿我们?妄想!”

县令还是不慌不忙地说:“我哪里有那种妄想,刀搁在我脖子上,想跑也跑不掉。我也知道两位信不过我,不然两位中出去一位,帮我传刘相前来如何?”

强盗心想反正县令在我们手里,如今刀已架在他脖子上,谅他也耍不出花招,任敬向高章使了个眼色,高章抽刀出门,很快把刘相找来了。刘相到后,张县令假意说:“我不幸发生意外,如果被抓去,会很快被处死,这两位是锦衣卫,他们不想抓我,我很感激他们,想拿8000两银子当他们的筹礼,以表心意。”

刘相听了,一时不禁目瞪口呆,说:“大人,一时间到哪里去弄这些银子?”

张县令说:“你先到我夫人那里拿1000两,其余的就只有借了。县里有钱的人我认识的还不少,他们也都急公好义,我请你替我向他们借。”

于是他拿起笔来,在纸上开列名单,一共写了7个人,每人1000两,连同家里的1000两正好凑够。所写的这7个人,实际上都是武士。刘相看了这名单,恍然大悟,说道:“请老爷放心,下官立马去筹借银两。”

不一会儿,刘相领着名单上开列的7个人进入内庭。只见那7个人一个个穿着华丽的衣服,酷像富人家,每人手里捧着一个红包袱,先后来到门口,假装说:“老爷要借的银子因为时间太紧迫,没有凑够所要的数目,实在过意不去。如今将所凑银两奉上,请老爷和钦差大人过目。一边说,一边装出哀求恳免的样子。说完,刘相先进来,打开包袱,亮出一桌白花花的银两。两位强盗一见银两真的到了,又看到这些人果然都像有钱人的样子,不禁大喜过望,心想:“这个县令真的不骗我们。”于是放松了对县令的监视。

张县令趁强盗不防,急忙退到一旁,大喊一声:“抓强盗!”七个武士丢下手中包袱一拥而上,原来除了刘相捧进来的是银子之外,其余人的包袱里全是铁器和砖头瓦块。两个强盗猝不及防,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是铁镣在身了。

张县令身临险境,却能既保住身家性命和国库钱财,又能擒获强盗,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遇事从容镇定,凭的是他那看似拙劣的诚实,才能不动声色的诱强盗上当。强盗要诈骗财物,冒充朝廷公差闯入内庭,说明身份和来意之后,张县令既没有惊惶失措,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装出很诚实地样子,替盗贼着想,怎样才能既得到银两,又没有犯案的危险,这可算是糊涂到了极点,“诚实”到了顶点,但是正因为他彻底地装糊涂,正因为他这种拙笨的诚实才稳住了对方,为以后施展擒贼的计谋赢得了时间和条件。

糊涂巧言避祸

有时候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并不一定都会招来灾祸,它也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尤其是在清正廉明的上司面前。

大难临头,以理服人。

东汉光武帝有一位姐姐湖阳公主,年轻守寡,所以汉光武帝对她特别优待。有一次湖阳公主的仆人在外面杀人,逃匿在公主的行宫中。负责追缉的捕快到湖阳公主宫中谈判,想要捉拿犯人,但是犯人藏在公主宫中,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更不能闯进去拿人,捕快们都觉得很困扰。

当时的洛阳令董宣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打定了一个主意,趁着这个仆人陪着湖阳公主外出的时候,把仆人从车上拉下来打死。公主看了非常生气,立刻到汉光武帝面前告状,汉光武帝看到自己最敬爱的姐姐受这种待遇,大为愤怒,立刻下诏召董宣,准备赐死。

可是董宣来到殿前,不慌不忙地辩解:“皇上,您饶恕了罪证确凿的犯人,怎么能向天下昭示法律的尊严呢?不过微臣也知道对公主无礼,应该赔罪,用不着皇上处置,微臣现在就以死谢罪。”

说时迟那时快,董宣就把脑袋撞在宫殿的柱石上。皇帝听董宣说得有理,却碍于在湖阳公主面前不好交代,正不知如何是好。突然想到一个主意,立刻叫左右近侍压住董宣的头,要他向湖阳公主赔不是,了却这件事。

董宣却把两手按在石柱上,死也不肯把血淋淋的头低下来,向公主赔罪,硬是挺直脊梁,弄得满脸通红。汉光武帝莫可奈何,只好说了一声:“董卿的颈子真硬。”

随即命令董宣退下去,心中却很赞赏董宣的刚直和节操,并以三万钱奖赏他。

董宣的“宁死不屈”,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最终感化了汉光武帝,使武帝对他也陡生敬佩。所以我们说,有时候刚正不阿,不向恶势力低头,并不一定都会招来灾祸,它也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尤其是在清正廉明的上司面前。

百丈清规

君子健行,自强不息;天降大任,劳其体力。

百丈和尚为寺里定下一条规矩,也就是《百丈清规》,要求每一个僧人每天都要劳动。所以这个寺的四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和尚们三餐也热饭热汤,很是周到。人人都说百丈管理得好,且以身作则,无论种菜、打扫,以他的地位和高龄,也亲力亲为。

秋后的一天,百丈起来照常要去田间劳动,把熟了的稻子割回来。可是怎么也找不见他专用的镰刀,急得满头大汗。

他的弟子恳请他休息,说:“师父,您年纪这么大了,歇歇吧,这些活儿我们年纪轻的干就可以了。您的镰刀也不用找了,早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