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作为决定地位
4316400000015

第15章 高处着眼,低处着手(2)

在IBM工作的最初日子里,吴士宏扮演的是一个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扫卫生,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为了要改变现状,把自己从最低处解放出来,她每天比别人多花6小时用于学习和工作。在同一批应聘者中,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作战略研究的人。后来,她又成为第一个IBM华南区的总经理。

直到有一天,美国微软公司的负责人对吴士宏说:"你就是为微软生的,微软公司虚位以待。"她荣耀地登上了"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这一位子。

很多人只惊羡于野田圣子吴士宏后来所坐上的"黄金交椅",却没有看到她们当初从最低处做起的劲头。和当今许多年轻人比较起来,她们的优势也许在于扎根低处一步一个脚印地向高处攀升的奋斗精神。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荀子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得是同一个道理:要想达到大目标,就得从眼下的小事着手;要想达到最高处,必先从最低处做起。你的目标越远大、你所要攀升的位子越高,奋斗的历程就会越长、越艰辛。不要企图在一夜之间轻而易举地"飞升"到最高处。欲速则不达,追求成功决不能性急!要耐下性子,从最低处开始,从小处着手。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大作为的"高楼",都是扎扎实实地用一砖一瓦砌起来的。事业的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世界上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能把小事做细、做好;也都是从小处低处着手的。据世界心理协会测试,愿意从小事做起的人,往往不怕曲折,最能忍耐,抗打击能力极强。也就是说,把小事、琐事做好,最能锻炼和增强干大事的素质。

你想有一番大的作为,攀上高位吗?必须先克服眼高手低的坏毛病,踏踏实实地从小事着手,从低处做起。

4、心浮气躁,一事无成

今天,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们的剑拔弩张,很多人处心积虑,大造噱头,肆意炒造,企图一炮走红,大把揽财,大出风头。这其实是当今浮躁喧嚣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

在这个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时代,浮躁之风盛行。心浮气躁是很多年轻人、很多职场人士的致命弱点。

一位大学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少妙龄学子已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坚持不了听完最后一堂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

许多莘莘学子忘记了由量变的积累才能达到质变的道理,他们渴望立竿见影的奇迹,甚至于渴望科学家们发明一种"知识注射液",在数秒钟内使自己变成天才,当然,他们更渴望一夜之间变成大富豪、大官员、名人、伟人,一夜之间就干出大作为来。

浮躁之风也在职场上蔓延:

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是浮躁;

乍惊乍喜,喜怒无常,是浮躁;

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是浮躁;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是浮躁;

既要得鱼,又要熊掌,贪多求大,是浮躁;

只计得报酬,不扎实作为,是浮躁;

稍遇困难,轻易放弃,是浮躁;

三心二意,马马虎虎,是浮躁;

只想掌声鲜花,不想艰苦奋斗,是浮躁……

浮躁之人最大的特点是心神不宁,静不下心,心中旌摇曳,比如让他看文件,文件在他的眼前就如同梦境一样凌乱难懂,他很少会一字一句地看下去,他只是在字面上一掠而过,不求甚解;或者眼睛盯着文件,但心思早游离于文件外。看文件是如此,工作更是如此,浮躁之人的脑袋像充了气一样,浮在半空,而不愿意脚踏实地、从低处,细处开始。

浮躁的心态会导致工作作风的浮夸。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全国上下刮起"浮夸风"的根源,就在于全国上下无处不在的浮躁心理。浮躁心态使我们中华民族在那个特殊年月遭受了一场浩劫。在今天,浮躁之风更是要不得的。一个机关单位浮躁,不会干出利国利民的实事来;一个企业浮躁,离破产就会不远;一个员工浮躁,定会一无建树,浮躁得越高,会跌得越惨。

浮躁之人只知道高处着眼,想得五彩缤纷、天花乱坠,但他们不懂得从低处着手的道理,或者说根本不想从低处着手,根本不想踏踏实实地干起。所以,对浮躁之人而言,再远大的理想也不过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再高的位子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泡影。

浮躁之人有一个共同的归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使命运之神厚爱自己,就必须克服浮躁这一导致人生和事业失败的弱点。

对治"浮",就应该练好"沉"字功,也就是沉下心,埋下头,从低处做起,将眼前的小事做好;

对治"躁",就应该练好"静"字功,也就是平心静气,心态平和,踏踏实实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一个真正沉心静气的人,就会将眼前的工作处理得尽善尽美,稳步地向高处迈进,直到实现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目标。

5、埋下头,一次做好一件事

大的作为,优秀的业绩都来自于埋头苦干。但是有许多好高骛远的员工,只想高处着眼,而不愿低下头来。他们东张西望,目标散乱,就像那只小猴子一样,看见苞谷搬苞谷,看见西瓜又扔了苞谷去抱西瓜;看见芝麻,又扔了西瓜捡芝麻。到头来,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再高的目标,再多的贪求,此时也等于零。

当确定了高处的目标之后,最重要的是埋下头,做好眼前的工作。真正埋头工作的人,他会集中全副身心,集中精力,一次做好一件事,一次解决一项任务。

有的人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目标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干,心思和时间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结果降低效率,徒增烦恼。因为脑子里信息太多会阻碍思考,就像电脑的内存里塞满了处理命令,会导致运行缓慢甚至死机一样。

为了让大脑一次只想一件事,就需要清除一切分散注意力杂事,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正着手处理的事情上,让精力完全投入于当前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中。

有位中年画家享誉画坛,事业颇有成就。当有人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每天做好一件事。"并且讲述了是如何领悟到这一秘诀的:

这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也很要强。画画、拉手风琴、游泳、打篮球,样样都学,还必须都得第一才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于是,在遭遇几次失败之后,他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一次期中考试成绩排到全班的最后几名。

画家的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责骂他。晚饭之后,父亲找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告诉画家说:"今晚,我想给你做一个试验。"

父亲让他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捡起一粒种子投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掉到了他的手里。父亲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也就有了十几粒种子。

然后,父亲一次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在漏斗里面,玉米粒相互挤占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

父亲意味深长地对画家说:"这个漏斗代表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画家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次不能骑两匹马。集中精力一次干好一件工作,才能将工作做好,做完善,做出高质量。

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意味着必须集中目标埋下头来,不轻易被其他诱惑所动摇。东张西望,经常改换目标,见异思迁,四面出击,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十全十美,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把其中的一件事做到最好。

只有埋下头,凝聚心神,心无旁鹜,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上,从而干出一番大作为来。

一次做好一件事,就要学会克制,而不要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干扰,不要横生枝节。

现在有很多员工,为了搜索重要的资料,首先想到的互联网。可一上网,就被花花绿绿的网上世界,缠缚住了:一会儿打开邮箱,回回信;一会儿下载点歌曲、Flash;一会儿看看新闻,从国内到国外,从体育到娱乐,不亦乐乎;一会儿再聊聊天,天南海北;一会儿再贴几个帖子,发发牢骚……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正事却被抛在脑后。这样干当然不会有作为的,甚至连基本的工作任务也完不成。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得似乎却越来疲惫而无奈,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被这个世界上太多的诱惑和太多琐碎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在与大局无关的地方逗留过久,消磨了过多的意志和精力。所以,在当今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更呼唤埋头苦干的精神,这是创造大作为的根本保证。

6、细节做到位,才能有高位

有道是:"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虽高,成于细壤;江海虽大,集于细流。可见,天下之高如泰山、大如江海者,皆起于"细"。

于今职场上,有许多人心比泰山还高,想攀上"一览众山小"的高位;有的人志向比江海还大,想创造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作为。这当然很好,但是要真正"成其高"、"就其大",必须从细处做起,把细节功夫做到位。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说:"成功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世间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如今,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机关单位、企业界不缺少设计宏图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要想成为卓越员工,必须改变心浮气躁、粗心马虎的毛病,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到位。

"滴水藏海,小处见大"。一个人的素质是从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只有从细节上严于律己,讲究分寸的人,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到位。

从小事做起,事事认真,将细节做到位,是一种素质。

同是写一篇报告,有人就能把它做得像模像样,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有的人却马马虎虎,该做的没做,能做的也不做,就连报告中的表格也参差不齐,非常难看。

也许有人会辩解说形式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内容。但是,如果连你能做的都不把它做好,那么怎么能说你确实努力去做这件事了呢?报告的质量既在内容,也在形式,形式的差别就体现了做事的差别,素质的差别。

关注细节,作好细节,能很好地训练一个人的素质。

无论在工作中有多么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到位,就会偏离目标,导致无所作为,平庸乃至失败。

北京一家超市的仓库有两名货物管理人员--方蒙和龙咏。他们一同上班时,部门经理就曾告诉他们:"商品陈列一定要认认真真,绝不能忽略细节上的调整。"方蒙认真地听着,并把它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货物陈列得井然有序,非常完美。而龙咏把经理的话当做了"耳边风",他所管理的货物总是乱糟糟的,陈列漏洞百出,他忽略了许许多多细节。

每一次提货时,方蒙按照清单,很快就找到了货物,并将其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货物一件也不缺。

而龙咏呢,提货时,总被累得满头大汗,在货仓中满屋乱窜,还碰坏了不少东西。

没过多久,方蒙被提升为仓库主管,而龙咏却被解雇了。

同时进入同一家单位,做着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他们的地位却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方蒙注重每一个细节;而龙咏觉得细节无所谓,忽略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

因此,注重细节,做足细节,可以成就作为,赢得地位;而忽视细节,不做细节,则一定会损害作为,丧失地位。

要做足细节功夫,没有捷径,必须念好"勤"字诀。

大清时靠轰轰烈烈的大作为由一介书生登上卿相高位的曾国藩对此体会颇深,可资当今职场人士借鉴。

曾国藩说:"大抵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

对照一下,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这五者你做到了吗?在工作中,如果你时时、处处、事事能做到这"五勤",那么,就不会有做不到位的细节,也决不会无所作为,领导怎能不会将你晋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