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3614200000070

第70章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轩名缀玉。祖籍江苏泰州,北京生人。八岁开始学戏,开蒙老师为吴菱仙,三年后带艺搭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学艺并演出,同时师事名旦秦稚芬。能演《二进宫》《彩楼配》《三击掌》《落花园》《别宫》《祭江》《孝感天》《孝义节》《祭塔》《宇宙锋》等正工戏,和《桑园寄子》《朱砂痣》《搜孤救孤》等配角戏,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3年左右先后在翊文杜、双庆社、喜群社、崇林社等班社演唱,并随王凤卿赴上海演出,初出茅庐即大受赞赏。在上海受到创作新戏的启示。此后除了钻研唱做并重的青衣戏和花衫戏,如《汾河湾》《南天门》《四郎探母》《玉堂春》《穆柯寨》《贵妃醉酒》《长坂坡》

(饰糜夫人)、《梅玉配》《雁门关》《儿女英雄传》(饰张金凤)、《樊江关》《虹霓关》《五花洞》《春秋配》等剧外,同时悉心研习昆曲戏,向乔蕙兰、李寿峰、李寿山、曹心泉、谢宝泉等学《金山寺》《风筝误》《狮吼记》《游园惊梦》《鹊桥密誓》《佳期拷红》《瑶台》《闹学》《思凡》《乔醋》《琴挑》《刺虎》和《昭君出塞》《奇双会》等。还兼从陈德霖、王瑶卿学艺,为大地丰富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

梅的艺术特点,是从看似平淡中体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特点,从大处落墨的平稳中见功夫,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虽精通音律但用而不“泥”。特别是念白的抑扬顿挫,句读分明,有如玉韫珠辉以“圆”为主,构成了字字珠玑,玲珑剔透,令人听之神往。

1915年以后是他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也就是在艺术创造(包括剧目、扮装、化妆、唱腔)中,锐意革新,把已形成自己流派的剧目,逐步推向更丰富的阶段,如时装戏《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和古装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上元夫人》《太真外传》《西施》《廉锦枫》《俊袭人》《春灯谜》《凤还巢》《红线盗盒》《麻姑献寿》《洛神》等,通过一系列的剧目,为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创造出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典型——梅派艺术。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于1919年和1924年三次应邀去日本演出,日本观众对第一个传播京剧艺术的使者的到来,表示了热情欢迎。带去的剧目有《天女散花》《御碑亭》《金山寺》《思凡》等,最后还在宝冢电影厂拍摄了载歌载舞的梅派名剧《廉锦枫》。

1930年,声誉日隆的梅兰芳,又应邀赴美国演出,率团从上海出发,经横滨、维多利亚、西雅图、芝加哥到达纽约,带去的剧目有《汾河湾》《费贞娥刺虎》《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麻姑献寿》等,当时在纽约百老汇剧场及帝国剧场出演,受到美国观众热烈欢迎,把中国京剧艺术地位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引起了国际上和欧洲文艺界的重视。

1935年又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到苏联莫斯科等地演出,剧目有《木兰从军》《贵妃醉酒》《汾河湾》《红线盗盒》《费贞娥刺虎》等。并且受到苏联影剧界的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和丹钦科等的高度评价。

梅兰芳在50多年的舞台生活中,对艺术美的孜孜追求和创造,为京剧旦角艺术,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他的辉煌成就为东方和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财富,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梅派艺术的传人很多,着名的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魏莲芳、杜近芳、杨荣环、丁至云等。子葆玖,工旦,曾得魏莲芳、姚玉芙、朱桂芳等指授,颇得梅派薪传,女,葆玥,工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