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六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人与人交往使用频率最高的就是言语。我们会不会听话,能否分辨话的正确与否,能否分辨讲话人的动机,这很重要。如果不会听话,遇到一些搬弄是非的人,就可能毁了家庭和事业,这个不夸张!人君听进谗言,臣子就要掉脑袋,多少忠臣死在谗言之下,死在为人君、为人领导者不辨是非之下。
“父听子当诀”,父亲假如听了谗言,可能与孩子的关系会破裂。《朱子治家格言》说“听妇言,乖骨肉”,从前有人不止娶一个老婆,如果小老婆讲大老婆孩子的坏话,父亲听进去了,可能父子之间会起冲突。“朋友听之别”,听信谗言,朋友间会疏远。“夫妻听之离”,夫妻假如听谗言,可能最后会离婚。所以,有一句话非常有智慧,“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为什么?因为他搬弄是非,搞得大家人心惶惶。一个真正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一定会朝着人与人关系是一团和气,大家都能受益的方向走。所以,他希望人人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不愿意看到人群失和。纵使看到恶人,他也不会批评,只会反躬自省,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使他人感动。
有人进谗言,你要了解其目的何在。无非是嫉妒别人,要控制你听他的话。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这个人的存心后,要不动声色。假如他正在讲给别人听,你要避嫌,应该马上离开。人要时时掌握进退的时机,不然可能会惹祸上身,这就是知所进退。
听话要会听,别人劝我们的过失要听,别人进的谗言不能听,能否做得到?我们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魔不是外面的,是心魔。为什么长养一个孩子纯净之心、长养他的浩然正气这么重要?因为他从小扎根之后,所有邪门歪道都染不上身。我们从小没有扎好这个纯善的心,又没有正气,邪气一来还觉得挺亲切的。所以,当有人一说某某人讲你的坏话,耳朵马上竖起来,眼睛瞪着说:“谁讲的?”一个人没有真正明理,的确很难转境界。因此,学习要不间断,长期熏习,定性和正气才能时时提起。
以前的家庭都是大家族,有的一二百口人,因为人口众多,就要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做领导者,他就是君,整个家族事务都要请他做决策。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七代同堂,共千余人,家庭和睦。千口之家能处得好,这是大学问。明太祖非常佩服郑濂,就请教他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治理千口之家?”郑濂回答一句话:“不听妇言。”女性朋友听到这句话不要误会,听话要理解它的真正意义,不要只看文字表面。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谗言,最怕拨弄是非的言语产生。因为听到谗言的领导人一旦心里不平,就会影响到他的言语和行为。若他做出不平等的事,整个家族会人心不安,人心便开始波动,看谁都不顺眼。所以,一个领导者不能听信谗言,要大公无私。
为什么郑濂说经营千口之家不要听妇言?因为古代的女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没学过圣贤教诲,就不懂做人的道理,眼光不开阔,心量很狭窄,心量狭窄就喜欢计较是非得失,人心就会趋向不平,会出现很多纷争及流言蜚语。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有能力去评断哪些话不可以听,这要靠智慧。
古代也有很多女性非常伟大,教育出很优秀的下一代,原因就是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什么教育?家庭、家风的教育。她们虽然没有念过书,但是真正受过教育。念书等于受教育吗?受教育是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现在大学生读了十多年的书毕业了,但知不知道如何做人?——不知道。
那就是没有受过教育,只是受到知识技能的传授。所以,现在的妇言不见得是指女人的话,男人没有受过做人做事的教育,常常与人计较,心量狭窄,这种人的话一样不能听。
对言语要明辨,就是指不能听信谗言。有一句词写道:“堂堂六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就是指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要听三寸之舌来搬弄是非,假如听信谗言,可能五伦关系会被破坏。所以,要懂得明辨言语,知道讲话者的动机为何,如果是不好的动机,就要懂得进退,该离开时赶快离开,该制止时要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