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课外素质教育吗
现在的孩子不仅背负了沉重的学习任务,更背负了扛起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旗,书本上的死东西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必须是重视全面发展,不能只要学习好,其他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就不闻不问,顺其自然,结果造成不少孩子或是高智商低能力;或是体质很发达心理很历久脆弱;或是文化修养不低道德修养很差。所以父母想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就不能只重视智力教育,只看考试分数,只讲营养滋补,还要重视道德教育,注意品德修养,鼓励体育锻炼,给些挫折使之磨炼,并让他们多参加些社会活动,多经受些社会实践考验,这些都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只有全面发展,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综合素质必定会不断提高。
每个孩子天生的能力大小和表现方面是不同的。比如说姚明和刘翔的能力表现在体育方面;华罗庚陈景润的特质是表现在抽象思维方面。
所以,正如一位教育学家说的那样,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一个人,无论是否能上大学,只要他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尽心竭力地学习、工作,达到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就是人生的成功。
对孩子实施科学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质,有的放矢。对孩子素质教育的培养贯穿在学习生活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家长看起来比较重要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孩子交朋友,家长不要反对,请她的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以此来把握孩子的朋友圈子,了解她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让孩子一个人和朋友出去活动,锻炼了她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孩子养养小动物,锻炼了她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也使她在和动物的交流中培养爱心。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要求一个人各方面都优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培养她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却很重要,包括她的人格、性格、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等,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在家长的注视下和暗中支持下完成,而不是指望她上大学后再去锻炼,或者说让社会去磨炼她。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太重要了,正像一株小树,因为,没有监督的成长就像没有修剪枝丫一样,很难长成一棵茁壮的、笔直的大树!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生,一天中至少一半的时间在家里,那么作为家长,既有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更有培养他们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的责任。家长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强健其体魄,健全其精神,培养其技能。
青少年的体魄强健与否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大事,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最重要的这也是他将来走向成功的基础。现在,有些学校以学习紧张为由,缩减甚至取消了学生体育锻炼,特别是学生处于“临战”
状态中的班级的体育课,这是很不科学的。体育不仅锻炼孩子的体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精神,也可以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增加生活的乐趣,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孩子文化成绩的提高。
精神文明的教育从来都是我们教育孩子中重要的一项,因为这将决定未来民族的精神!对孩子精神文明的教育不仅仅是讲卫生懂礼貌,而是要把文明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让它生根发芽,在生活中有一份坚守,有一种坚持。比如说过马路的时候,如果别人都不遵守交通规则,红灯闯行,那你是不是可以依旧自己站在那里等候;公共场合不让大声喧哗,在别人都在大喊的时候,你是否可以独守一份沉默……这些看似简单,要想成为孩子行为的习惯,作家长,却要付出很多很多。
培养孩子技能,至少要包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两方面。生活技能是孩子的一种基本技能,也许不是锦上添花,有时却能收到雪中送炭之效。比如防火求生演练、定向越野训练、野外生存培训等等课程,这些技能可能永远用不上,但绝对不能不知道。学习技能是贯穿孩子一生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从浩瀚的资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何归纳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如何掌握一种科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听起来更像是对研究生的要求,但在初等教育中就要这样去培养和引导孩子。学会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学习技能,无论是否在校园,都会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也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
完美家庭出行计划,
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
有人说,大城市里的孩子最“可怜”了,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四季的变化,看不见真正的山川草原和蓝天白云。他们对昼夜的理解只是天色的明暗而不是日月的交替,他们对四季的感觉只是衣服的增减而不是大自然的变化。以致许多孩子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除了读书、考试和升学,极少涉及大自然。
国内外的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大城市的孩子感知能力很低。一位小学教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带学生们去春游,那天阳光明媚、春风拂面,鸟儿在树林里啁啾,溪水在脚边淙淙。她问学生们:刚才是什么东西的声音?你们看见小溪在哪里?今天有风吗?结果多半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她感叹说:“儿童的知觉应该比成人敏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然而这些原本属于儿童的特性,在城市儿童的身上却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是的,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从图画书、卡通片中去“了解”和“感知”那些并不真实甚至并不存在的世界,因而对于真正的自然界却感觉迟钝了。现在他们感受不到的只是春天的微风、听不见的只是深山里的鸟语虫鸣、看不见的只是田野中的绚丽色彩,也许将来,他们感觉不到的就会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善、美。作为家长有责任要唤醒孩子们感知世界的能力、陶冶孩子们的生活情趣。
许多父母都在埋怨自己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学什么东西都缺乏毅力。但是他们不知道毅力犹如力气,不是天生而是锻炼出来的。
儿童如若没有对某事的超凡兴趣,一般说来其当时注意力不会超过半个小时、阶段注意力不会超过一个月。要让孩子们懂得一生中并非所有的事都可以凭兴趣去做,要让孩子们领悟只有付出艰辛才能有所收获,要培养孩子能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那么就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她在旅途中的一切领悟和体验会化作毅力,激励她应对生活中一切需要恒心和毅力去完成或拼搏的事情。
在出行的过程中,家长不但要陶冶孩子的生活情趣,最主要的是教给孩子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提高孩子在遭遇危险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做到,真正地使孩子全面的发展,素质的提高。
某乡有4名儿童在两个麦秸垛前玩耍。一个孩子用火柴把麦秸点着,由于风大,火苗很快就蔓延开来。这4名儿童一时不知道怎么办,都躲在两个麦秸垛的中间。没想到两个麦秸垛都燃烧起来了,把他们围在中间,全部活活烧死了。
小学生小波在课间闲着没事,就拿着铅笔玩起来。他把带橡皮头的铅笔向桌面摔去,铅笔就弹起来。他正玩得高兴,突然惨叫一声,笔尖扎进了他的眼睛。一只眼睛失明,不久,小波的另一只眼睛也失明了。小波还不到10岁,就此成为盲人。
一个9岁女孩开热水器被烫伤,某医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暑假中仅15天内,就有12个孩子在家中被烫伤、烧伤。作为家长,如何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他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等。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保证,它有助于孩子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当前,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寸步不离的保护孩子,唯恐孩子闯祸或是遭遇不测。
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无法估计和突然发生的。少年儿童由于体力差和经验少,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避免意外和危险发生。除了知法、懂法、守法外,掌握科学常识也能使我们的孩子避免意外伤害。例如,告诉他们,药物不可以乱吃;电器、燃气不可以乱用;打雷时不要在大树下站着;使用工具、攀登梯子、横穿马路一定要注意安全。需要戒除“毒品到底什么滋味?我只尝试一次”的好奇心,戒除“打赌从二楼跳下来”的盲目不怕死,戒除一时兴起破了自己童贞的糊涂“浪漫、开放”。
另外,我们要告诫孩子,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对自己认识的人也要有防范意识。应该学会在火灾时脱身,溺水时自救,流血后包扎,机智避开坏人等各种方法。孩子还应该记住关键的电话号码并会打电话报警。要有心理警戒线;要有应急能力;要有战胜困难和危险的意志和精神。
某居民楼4层李老汉用电水壶烧水时引发大火,火势迅速蔓延。5层楼5岁女孩小蕾与她的奶奶在家,奶奶吓得手足无措,小蕾说:“奶奶,我们沿着楼梯爬下去!”她带着奶奶摸索着逃下楼,成功逃生。小女孩事后说:“妈妈教过我,着火时,要把手绢打湿,捂住鼻子从安全通道下来!”
所以说对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还是必要的,防患于未然才是给孩子最基本的帮助。,那么在家庭教育中。以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1.给孩子讲解必备的安全常识
现在家里的孩子都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宝贝疙瘩,许多家长就给孩子订下了清规戒律,不许做这做那,并不给孩子做进一步的解释,孩子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他们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从而引发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孩子,就应该常向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讲清原因。
例如:不要从高处跳下,这样会摔伤或是骨折;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给陌生人开门;一个人回家的时候,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把手放在门缝里否则会弄伤手指;不要用棍棒打闹,否则会误伤他人的身体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后再做任何事也不会冒然去尝试了。
2.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家庭及周围事物
(1)要让孩子记住父母姓名、家庭住址,了解周围环境在孩子稍微懂事后,就让孩子知道这些,要在孩子面前再三念叨,反复强调,最后达到准确无误,能一口气回答出父母的问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利用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深入浅出的向孩子说明社会的复杂性,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跟陌生人走。
(2)教孩子认人
孩子还小,缺乏分析能力,一旦遇上了坏人就有可能上当受骗,甚至拐卖。因此,家长在平时要告诉孩子,社会上的人不全都是好人。如果父母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不要让陌生人过来抱你,给你东西也不要拿这,如果有人强行挟持你,要大声喊叫,或跑到人多的地方去,一个人走路,不免走偏僻幽静的小路,应该走人多的大路。
(3)让孩子学会认识药品,了解常识
现在一般的家庭都会储存一定数量的常用药品,有些药品装潢精致、外形美观。药片的形状更是色彩斑斓。所以家长唯恐孩子去碰触药品,把它藏在橱柜的深处,然而这更大大地加深了孩子的好奇心,当家长不在的时候,孩子就想方设法的把药品拿出来,品尝玩弄。其实,家长应该把一些常见药品(如外伤创可贴、清凉油、红花油等等)教孩子逐一辨认,让孩子了解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等等以及误吃的危险等,这样孩子才不会好奇,才能发还于未然。
(4)让孩子识别各种工具
许多孩子很淘气,平时就喜欢玩弄家长给买的小塑料桶,小塑料铲子,由于好奇,好玩,他们还会对家里面的一些金属制品很感兴趣,如小剪刀、缝衣针、钳子、扳手等拿来玩,这样就很容易受到伤害。父母除了要妥善保管好这些小工具以外,还应该教会孩子正确使用这些小工具的方法,并告诉孩子这些工具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还严重的危害等,这样孩子就会配合家长小心使用工具的。
(5)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如今,家庭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多数家庭都有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电风扇,液化气等家用电器,这些电器一旦使用不当,很可能酿成大祸,危害人的生命。家长必须教育孩子不要乱触摸这些电器产品,以免发生触电、煤气外泄引起中毒或火灾等等。如果孩子要看电视、从冰箱取食品,或是吹电风扇,家长一定要事先交会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以免发生意外。除此之外,对于家里的物品、家具、器皿特别是玻璃制品,都应该向孩子讲解安全使用的常识。
(6)让孩子了解自然常识
让孩子了解简单常遇见的自然现象,如打雷下雨的时候不要站在大树下面,不要靠墙根走;刮大风的时候应及时进室内,遇到闪电的时候不要打有金属伞尖的雨伞等等。
3.提高孩子自身的应变能力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家长总是尽力为孩子遮风挡雨,希望给孩子营造美好的成长环境。但不少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生存教育,在生活中对孩子过度呵护,包办代替,造成孩子依赖性大,应变能力不强,遇到问题只能等待家长或老师帮助解决。这样的孩子,往往对潜在的危险浑然不觉,在突发事故来临时,也只会束手无策,甚至坐以待毙。暑假是儿童事故的多发期,忧心忡忡的家长该如何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让孩子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拥有冷静应对,勇于承担的应变能力呢?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技能,就是生存的技能。因为生命权是孩子最基本的权利,也是所有教育和美好生活的前提。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一直拥有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但他不能永远做家中的小鸟,总有要出去展翅高飞的一天。所以,在孩子真正遇到风雨前,家长应该培养孩子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让她更加冷静、坚定、勇敢,以自己的力量获得积极的结果,这才是她更坚强的翅膀。
灵活应变是指能够因应各种环境状况而做适当的调适,同时还能充分掌握自我,沉着而不失去理智。这时孩子在处理困境和挫折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培养应变能力,随时准备行动,把握机会或者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