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智慧女孩的方法
43719300000014

第14章 别忽视对女孩的素质教育(2)

有一个小孩,遇到父母因急事没有回家,不知所措的她竟然在门外等候了近6个小时,如果不是被邻居发现并把她领回家中,她很可能就是在门外过一个晚上。

事后,隔壁的邻居是这样说的:“幸亏我昨天晚上回来时,看见孩子坐在家门口。不忍,在那里坐一个晚上,还不冻坏了。”邻居说,她回来的时候,楼道里没有等,漆黑漆黑的看不清楚,开始她没在意,上到4楼的时候才隐约听到哭得声音,下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门口冻得缩成一团在那哭呢,问了好几次,她才抽抽搭搭地说,爸爸妈妈不在家,她打不开门。邻居一看,门上原来贴着条子,让孩子回来后去奶奶家里,可能是孩子没看见字条。回到家,邻居连忙给又冻又饿的孩子做了点吃的,安排孩子睡下。

这个孩子在回家的时候,发现父母不在家,她居然只会在门口等,而不知道去邻居家,或者给亲戚打电话。如果不是邻居及时发现她,说不定她真的会在门外冻上一个晚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缺乏应变能力?

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真的是太重要了。

一个只有5岁大的外国小女孩,在一个大雪纷飞并且完全与外界失去通信联络的晚上,成功地帮助母亲分娩了一个男婴。假如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只会吓得哭,只会怕,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她能够灵活应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时需要中国父母深思的。

在风平浪静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面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呢?

多和孩子谈论突发事故及其危害,事故并不是总会发生,但要通过适时教育使孩子获得应对的技巧,特别是发生事故时的自救和向其他人提供适当的援助。让孩子明确,突发事故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能够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在安全的情况下给他人援助,避免受到伤害,或者把伤害最大限度地降低。

(1)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家长要运用自身的冷静、理智做榜样,如:切菜手被划伤了,能够平静地讲述自己的伤势,请孩子帮助拿创可贴;孩子摔跤了,家长不要大呼小叫,而是询问伤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孩子把牛奶撒了,家长也不要一味责备他不小心,而是递给他一块抹布,让他快擦擦。这些点点滴滴会融会到孩子的心里,使孩子的信念不断得到强化,这就是,自己对生活具有控制能力。这样,在遇到突发事故时,孩子也就能够冷静、平和地处理。家长同时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在危险面前逞强并不是勇敢的行为,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懂得向他人求助。

(2)家长可以常就实际或书上的问题跟孩子讨论,家长(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演练中,孩子应对事故的技巧和避险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3)家长要营造充满自由、尊重和爱的家庭环境。这会使孩子获得强大的被关爱感和安全感,在遭遇突发事故时,才不会轻易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而且,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即使遭遇了突发事故,也能够冷静处理,并能在事后很快恢复自信。

孩子一生平安是家长最朴实的心愿,但现代生活充斥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孩子心中却没有对危险的警惕性,加上求知欲和模仿欲强,受好奇心驱使,大多喜欢攀高、乱吃药物、触摸电器和玩火等,如果家长不在伤害真正到来前未雨绸缪,很容易使孩子发生危险。溺水、交通事故和火灾是孩子可能遇到的较多、也是较严重的突发事故,下面,我们重点向家长介绍这三类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溺水

不要让孩子在无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到水边、井边玩耍,也不要让其在下水道井盖丢失的道路上行走,如果附近有井盖丢失的下水道口,家长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检修。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在正规场所学习游泳。特别要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溺水,不要惊慌,也不要盲目施救,应就近寻求成人帮助,并尽快拨打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

(2)交通事故

平日里教孩子懂得相关交通安全知识,熟悉各种交通信号和标志。

告诫孩子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也不要在铁路轨道上行走、玩耍。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单独过马路,过马路时应看清指示信号,左看右看,车来让道。行走时,不要埋头看书或玩耍。汽车行驶时不可在车厢内随意走动,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乘坐轿车的孩子,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上下车时要注意待车停稳。

孩子上街时,家长也应尽量给他穿戴颜色鲜艳的衣帽,背上醒目的书包等,以引起司机注意,减少事故的发生。

(3)火灾

告诫孩子不要随意玩火,发现火灾要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楚住处;火灾时不能钻到阁楼、床底、橱柜内;火势不大时,可披上浸湿的衣服向外冲;在浓烟中要放低身体,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若身上已着火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被火围困时,最好在卫生间关闭门窗,不断向门窗浇水;要赶快向室外抛枕头等小物品,夜间则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培养孩子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并不是要家长板起面孔,告诉孩子“这个很危险!那个不能做!”这样会打击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而且可能会使他对周围环境和未来产生恐惧。所以,我们提倡隐性教育,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获得面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体弱的孩子一般动作协调性差,遇到突发事故反应慢,容易受到伤害,家长要多让孩子到户外进行让孩子到户外进行锻炼,提高机体能力。

只有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遭遇任何紧急情况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争取好的结果。

教会女儿从容面对意外事故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在职场拼杀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上法定假日以及寒、暑假,孩子们独处的机会越来越多。

但正因为孩子离开了学校,老师无法直接监管,很多事情始料不及;再者,随着孩子接触校外社会环境机会的增多,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加。曾有一名小学生被父母反锁家中,为了能出去和同学玩,竟然从二楼跳下,造成双腿胫骨骨折;还有的学生结伙“过家家”,点燃蜡烛后却引来火灾……作为家长,孩子的安全问题您考虑周全了吗?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重视,保护力度也明显加大。与此同时,孩子离开校园后的安全问题同样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提醒家长们,切勿忽视了孩子平时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该为孩子做好适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从容的面对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

1.告诉女儿怎样在体育活动中不受到伤害

体育活动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在活动空间并不宽广的大都市的青少年,对体育运动更是别有一份特别的钟爱。

体育运动有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作用。作为一种运动,它本身有它的运动规律。而青少年朋友常常头脑一热,就会忽视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给自身成长带来一些伤害。

体育运动相对室内活动运动量大很多,而女孩在运动反应能力等方面较男孩还是相对薄弱些,所以女孩在体育运动中更容易受到伤害。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女孩爱在绿茵场上追逐那份动人心魄的感受;更有的女孩喜欢乒乓球、羽毛球……有的女孩喜欢体操。虽然较男孩的运动,女孩的运动相对比较柔和,但是也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扭伤。

所以女孩在体育课上的自我保护还是需要家长耐心的指导和说教,让孩子掌握体育课上的运动安全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上体育课,首先必须穿上全套的运动装备。诸如运动服、运动鞋之类,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却常常懒得去思考穿运动装参加体育运动的益处。体育运动大多是一种积极而剧烈的体力活动,也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运动。全身的各个部分都在紧张而集中的体育活动中迅速地进入运动状态,并持续到运动状态的结束。因此,宽大而舒适的运动服能给我们运动起来的身体提供一种很好的保护。保证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需要。运动装的弹性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空间,以保证骨骼与关节不会因为运动挤压而受到损伤。

运动装备是我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三令五申强调要穿运动服的原因。

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常常让急于去玩的孩子很难接受。是的,好不容易盼来的一节体育课,谁都想急着去体育场打打羽毛球,玩玩排球,谁有耐心将时间浪费于那些看似无用的准备活动上呢?这就大错而特错了!

体育运动中的损伤特别多地出现在忽视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让身体迅速进入剧烈运动状态,正像让火车不加速而向前飞驰一样危险。

那么,参加体育活动如何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呢?

首先,上体育课前要对自己的穿戴作全面而细心的检查。戴眼镜的同学,最好摘掉眼镜;衣服上爱别小东西的同学,注意最好除下校徽、证章、胸章等;衣裤千万不要装小刀、钩针等锋利的物品。千万不可让孩子忽视这些细微的准备工作,小小的疏失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

体育课上的训练项目多种多样,各种不同的训练项目,因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分门别类地加以介绍。

单双杠与跳高训练,千万注意:器械下面必须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做单双杠的动作时,注意双手握扛时不能打滑。

跳箱、跳马等跨越训练,要备好起跳板,器械后还要有海绵垫。老师与同学要站在旁边做好保护,否则的话,你最好不要逞能。

投掷训练更是需要有严格运动规范的体育活动。飞出去的手榴弹、铅球、垒球、标枪也许会危及其他在场的同学。因此,投掷训练时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令行禁止。同时要注意场地周围情况,万万不可盲目地将手中的投掷物随便扔出。

短跑,中长跑等要按规定的跑道竞赛、不能串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特别是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于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准备。一旦互相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由于客观因素,父母没有办法在孩子上学的时候看护孩子,所以说只有家长很好地在女儿受到伤害前教给孩子怎样在体育课上保护好自己,孩子才能多一分小心,家长多一分保障。

2.教会女儿对待火灾怎样应对

有一对年轻夫妇由于贪玩,在两岁孩子熟睡以后,没有熄灭床头的蚊香就双双跑到镇上的网吧上网。不久,蚊香引燃可燃物后起火,小孩被活活烧死。年轻父母荒唐无知导致两岁幼儿命葬火海,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他们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自身应具备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尽到监护的责任。尽量不让孩子特别是婴幼儿独自在家,即使家有保姆或老人代为照顾,也应反复检查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日常要加强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周围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厨房用具及电热用品的管理,能使烧烫伤、切割伤减少。

首先,要经常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尤其单独在家时更是如此;第二,家长要对火种严格保管好,不能随搁乱放,否则便是在客观上为孩子玩火提供了方便;第三,不要让年龄很小的孩子任意摆弄电器,特别是电源插座(头)等险要部位;第四,家长应该在家中明显位置将各类求助电话粘贴明示,如120(急救电话)、119(火警电话)、110(匪警电话),并且将各类求助电话、报警电话的作用详细说明,还要让孩子背熟家长、亲戚的电话、地址;第五,要教会孩子几个行之有效且简单安全的火场逃生自救知识等等。

此外,父母可以结合女孩爱听故事的特点,把防火安全知识融进童话故事中:哪家的人出门忘了关炉火,烧穿了铝锅,险些引燃厨房;哪家的人上班忘了拔下电熨斗插头,烫焦了桌面,烤糊了书报;哪家的人停电后点蜡烛,风吹窗帘被引燃……此类故事讲的是身边的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女儿的防火意识,但切忌夸大事件或恐吓孩子。通过这些现实感强的防火故事,让防火意识渐渐渗进小孩子的大脑里。作为家长,具体要教会孩子掌握以下的本领:

(1)让孩子掌握家庭常用的灭火方法

家庭一旦发生火灾,首先不能慌乱,其次要采取科学方法灭火。要让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冲水冷却法。用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熄灭火焰,或用水喷射到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可燃物免遭火焰辐热的威胁,避免燃烧。

②隔绝空气法。用湿棉被等难燃物或不燃物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隔绝空气,将火熄灭。

③防止蔓延法。将火附近的易燃物和可燃物从燃烧区转移走;隔离可燃和助燃物进入燃烧区;防止正在燃烧的物品飞散,以阻止燃烧蔓延。

④初级阶段的火灾,如果发生在家里,可用浸湿的棉被、麻袋等去覆盖,也能使火熄灭。比如我们在家里炒菜的时候油锅起火了,只要迅速用锅盖盖住油锅,然后把锅端开就没事了。这是因为锅盖把着火的油和空气隔开了,油得不到足够的空气,也就得不到必要的氧气,没有氧气,油就不能继续燃烧。同样道理,用浸湿的棉被、麻袋等去覆盖着火的燃烧物,并将燃烧的东西全部盖住,也是为了阻挡氧气的进入,使火熄灭。但对付初起的火灾,关键在于“快”,不能使火有蔓延的机会。

(2)扑救火灾时要注意预防烟毒

家庭一旦不慎发生火灾,首先要进行扑救,但在扑救时,要预防烟毒侵害人体。

家庭火灾发生后,燃烧物品会散发出一种烟雾。这些烟雾中有足以致人于死地的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氧等。另外,木质结构家具、羊毛衫、地毯、被褥、人造纤维和尼龙质地衣物等日常用品,在不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俗称煤气),这是具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这种气体几乎在所有火灾现场都能生成,对人体危害极大。有关资料表明,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为0.09%时,1小时后人就会头疼、呕吐;含量0.15%时,20~30分钟人就有生命危险;含量1.5%时,吸气数次后失去知觉,1~2分钟后就能使人中毒死亡。

近年来,家庭室内装饰开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普及开来,如化纤地毯,塑料装饰品,贴墙壁纸,地板革,胶木板及装饰板制作的家具等。这些装饰物品虽然美化了生活,但一旦发生火灾,这类可燃物质燃烧时往往会产生大量有毒害的气体及浓烟灰尘,对受灾家庭居民都会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家庭装饰考究的更要引起警惕。

扑救家庭火灾时如何预防烟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