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会有客人来。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礼貌待客。在见面前,父母要先告诉孩子“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孩子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如果发现孩子还没和对方打招呼,不要急着催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让孩子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客人进屋的时候,教育孩子主动帮助客人放衣物,请客人在合适的位置落座;主动送上客人想喝的饮料;递接物品要用双手;孩子主动、大方地与客人交谈,不要拘谨,让客人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在客人要走时应礼貌挽留,要说“您再坐一会儿”、“再喝杯茶吧”等;要送客人一段距离后才说“再见”、“有空常来”。
6.经常向孩子诉说关爱和珍重他们的原因
你越是向孩子表示爱他,他就越会珍重和关爱自己。因此,经常告诉孩子你爱他,但是也要告诉他你爱他哪些方面,并表示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感激他。“我爱你,因为你很善良。”“我爱你,因为你很有礼貌。”千万别以为孩子知道你心中对他的感情就不说,记住一定要告诉他。
教导孩子适当的行为举止、有礼貌地对待人,采用适度的赏罚,还是非常可行而有效的方法。最好的奖励,就是爸妈的爱与赞美。往往,爸妈的注意与情意,便是引发小小孩学习的重要动机。这对孩子有极大的鼓舞,也是建立信心的重要来源。请记得告诉她:“你已经有能力让别人觉得舒服呀!”而当她真的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也请别吝于说一句:谢谢你!
当知道这些有礼的行为举止的价值,孩子将会十分乐意再做一次,学会体贴的能力。
7.及时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
当孩子打断别人谈话时,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她会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孩子:“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孩子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她的需要。
把孩子培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是家长要身体力行,并且要长期坚持的一项举措。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的让孩子养成这样一个讲礼貌,懂文明的好习惯。
让女儿学会把存钱罐养胖
据报载,某小学为了使学生口袋里的零花钱不乱花,办了个“儿童储蓄所”。该校在储蓄所“开了户头”的学生竟达90%,全校1000余名学生,存款额达4万多元。小银行成了大银行,教师们始料不及。这个“纪录”后来多次被别的调查报告打破。
这么多钱哪里来?一是来自压岁钱。一到春节,孩子拜年,长辈们为了表示对孩子的爱,出的压岁钱动辄上百无,仅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少孩子就成了“千元户”。二是来自“奖金”。二年级学生周某,期中考试语数均考了100分,他的父母、爷爷、妈妈层层颁奖,一次性得了奖金60元。三是来自平时数额不等的零花钱。
一些父母在孩子开始上学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额从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起初,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往往会立刻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往往不注意买的是什么东西,有限的钱就这样花掉了。如果一开始就把给孩子的钱规定一个数额,而且一周给一次,当他把这些钱花掉之后可能会意识到,不能再用它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这样孩子便可以学习有选择地使用他的零用钱了。
许多孩子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根本不懂得“节俭”二字,只要求吃好的,穿好的,玩具也是越多越好,越高级越好,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生气。
有的随便抛撒浪费粮食,不爱护衣物,特别是对玩具更是随意摔坏,乱丢乱扔,弄得残缺不全,浪费严重。
他们不知道粮食、衣物和玩具等来之不易,更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因此,让孩子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努力的方向。
德国人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令人吃惊,但在勤俭节约方面,无论年长年幼,都做得一丝不苟。据报载。一位中国留学生曾在德国同事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次,这位留学生购物回家,他的德国同事见他提的是在商场用5分钱买的新购物袋,就提醒他说:“昨天你买的购物袋,不是可以反复用好多次吗?”
留学生随口回答:“反正也就5分钱。”……
德国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这位留学生对5分钱表现出不值一提的态度,德国人的观念是:钱是劳动挣来的,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要乱花。那么,怎样教孩子勤俭节约?在具体培养方法上,建议家长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勤”与“俭”的再认识
法国的大仲马曾经说过:勤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勤与俭的相互依存和互补的关系。勤而不俭,终生两手空空。人难免要生病或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可是由于平时不知道节俭,遇到困难时便无后撑之力。俭而不勤,注定一生清贫,生活质量自然很低。只有既勤且俭,勤于劳作,勤于创造财富,俭于持家,量入为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2.从小培养“勤”与“俭”的意识
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榜样。幼年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往往会在成年后给人带来无限益处。
有一位母亲说:“我女儿在2岁时,有一天,孩子吃包子,先吃了包子馅,然后趁大人不注意,把她不愿意吃的包子皮扔在垃圾筐里。我发现后很生气,第一次狠狠自打了女儿一顿。打完后,我一边流泪,一边告诉孩子,不爱惜粮食是多么令人痛心,浪费其实也是一种犯罪,做人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尽管当时孩子并不完全理目我的心情,也不很明白浪费的严重后果,但是她从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我的强烈不满和十分痛苦的表情中,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刻下了不能浪费的意识,牢牢记住再也不能这样做了。”
3.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一次,他见女儿穿了一件用翠羽装饰的短袄,就命令她脱去,以后不许再穿。在他影响下,一时节俭风气举国盛行。封建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在。
父母的勤俭习惯对孩子具有决定性影响,做父母的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出榜样,让孩子有样板可循,比如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孩子看到父母工作的劳累和闲暇之余的辛苦劳作,孩子也会很体贴父母,为父母递上削好的水果;为父母拿过毛巾;为父母端来洗脚水等等。孩子做这些事情不仅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了孩子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体会到生活中一切享用的物质来之不易,从心里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俭朴的必要。
4.从生活方面渗透节约意识
(1)正确对待孩子的需要
人都是有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满足他们吃饱穿暖的基本需要,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也不断发展,不仅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的需要,做父母的应该深入了解,并认真地进行分析。在物质方面,凡恰当的、合理的需要,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予以适当的满足,但一般不超过社会上同龄孩子的物质水平。在膳食营养方面,一位家长的做法很是不错:“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这样的标准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益的。
每个月要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假如这个月要给孩子20元零花钱,那么每给孩子一次钱,都要“记录在案”,不能超支,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不能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
(2)从身边的小事讲节俭
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美德,家长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洗完手要随手关好水龙头;睡觉记得关灯;发现公共场合有浪费现象,应该做出适当的反应。带着孩子购物时,对孩子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家长要说服、劝导孩子不买;饭桌上,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不能让孩子每餐都有剩菜剩饭。
5.引导孩子用自己的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对那些生活条件较宽余的家庭而言,父母可以让孩子挤出一部分钱,以孩子的名义对口资助一个贫困家庭的儿童上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献爱心、作奉献”的高尚情操,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也可以促使孩子从小感受到一种社会责任感,懂得关注社会。
另外,还可以适当地教孩子投资。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可以适当地向他们灌输一些投资的理念,使孩子简单地了解投资与收益的关系了。培养孩子的投资理财意识,不仅能让他们尝做一个富孩子赢利的感觉,还将对他们今后理好家财,管好企业、公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做法是:可以让孩子用钱、邮票、钱币、废旧电话卡等兼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这样既可使孩子受到自然与人文艺术的熏陶,又可保值增值;我们也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保险的种类及作用,鼓励他们为自己买一份保险。
以上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支配消费的能力,以及正确的金钱观。所以说,当孩子的零花钱多了,家长就应该学会教育孩子如何去支配这些钱。虽然,我们不能够全天候地跟着孩子,最起码在什么时给孩子零花钱、他们怎么花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对孩子多关心,多指导,适当的时候,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行为。可见,孩子花钱未必就是坏事,关键看怎么花,聪明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花钱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在理财教育中让孩子一举多得。
别忘了培养女儿的社交礼仪
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找到工作。试观天下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他们一都非常谦虚谨慎,从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质。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懂礼仪,这样的孩子才受人欢迎。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也就是“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
待人礼貌反映出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际交往的道德水准。礼貌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礼仪要求,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的通行证,是人的内在品质的具体体现。
有些父母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礼貌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还有些父母则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长大了就会懂得礼貌的。其实,这些都是误区。一方面,礼貌要从小培养,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习惯,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越是懂礼貌的孩子,就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
要让孩子认识到,优雅的行为举止使人风度翩翩。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他们行为得体,举止规范,自然会使人肃然起敬。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与他自己的风度仪表相关联,注意这些小节并使之规范化,会给生活增添无限的光彩。一般而言,良好的行为举止总使人感到愉悦畅快。
有些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外在仪表无关紧要。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举止是否优雅、言行是否得体,对于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有直接影响。毕业于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米德尔顿大主教说:“高尚的品德一旦与不雅的仪表举止连在一起,也会使人生厌。”无疑的,优雅的行为举止能使社会交往更加轻松愉快,从而有利于事情的成功。
一个人自己的行为举止与别人对他的尊敬息息相关,在影响别人方面,它常常比内在的、实质性的品性这类东西具有更大的作用。热情友好、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无疑会使人通身舒畅,在这种友好的交往中,成功往往就会到来。也就是说,亲切友好的行为举止会有助于事业成功;与此相反,不良的行为举止、粗鲁庸俗的言语只会使人顿生厌恶之感,这样一来,什么生意、交易都做不成。第一印象特别重要,而一个人是否有礼貌、讲客气,是否谦恭有礼往往对第一印象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的心都是向举止得体、彬彬有礼的人打开的。态度生硬、举止粗鲁的言行举止,只会招致别人的厌恶之情、憎恨之感。因此,这种人在生活中必定处处碰壁,时时受阻。
一位西方名人指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也就是说,一个人外在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在本性的表现。它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世界、性格、性情以及早已习惯了的社会习俗等。这些经过长时期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而养成的个人的行为方式,乃是一个人本身性格、气质、秉性的综合反映。因而,这些与个人内在本性相关联的仪表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就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优雅的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谦恭有礼和善良友好,从外表上来看,礼貌是一种表现或交际形式。从本质上来讲,礼貌反映着我们自己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之情。也许一个人并没有必要对他人表示关爱之情,但却对别人十分礼貌。优雅的举止与得体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二者基本是一致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漂亮的体型比漂亮的脸蛋要好;优雅的行为举止要胜过婀娜多姿的身段;优雅的举止是最好的艺术,它要胜过任何著名的雕塑或名画。”
真正的谦恭礼貌总是特别表现在对别人人格的关心这一点上。如果一个人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他自己就要善于尊重他人的人格。他应该注意关注别人的思想、观点。即使别人的思想、观点与自己的相左,也要善于容纳。真正有礼貌的人总是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从不强求他人的意见与自己的一致,有时他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压制自己的不同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他应该宽容,善于忍耐、克制。避免作任何尖刻的评论;任何过激的言辞、尖刻的评论总会招致别人对自己的言行的过激与尖刻的评论。
一些没有修养、举止粗鲁、容易冲动的人根本就不会尊重别人,他们只知道一味地放纵自己的言行,宁可失掉自己的朋友,而不愿意去收敛自己的放荡言行。这种只知道一时的自我满足,而不顾及别人人格的人,总是得罪自己的朋友,因此这种人很难与人好好的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