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女学生露露即将面临高考的压力,原本勤奋好学的她,越临近高考,就越有抵触的心理,产生了厌学情绪。近4个月的时间里,露露上学回到家后都闭门不出,上课时也常常坐着发呆。老师发现露露表现异常后,将她的情况告诉了其父母,父母与她多次沟通都没见好转,露露就是不言语。父母害怕女儿想不通来“绝”的,便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在和露露沟通的过程中,令医生感到吃惊的是,露露竟然对生命和死亡的话题很感兴趣。她说:有时候放学走在马路上的时候,我很想让车把自己压死;我想过父母的悲痛,但我也许会带着他们一起走。露露由厌学到焦虑到抑郁,如没进行及时的治疗而导致抑郁的极端行为,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人生有四个心理诞生期:出生期、青春期、更年期、临终期。生死期是两极对应,青春期是性能力发生期,更年期是性能力退化期。所以,青春期和更年期是心理问题多发期。尤其是青春期,不但是性能力成长期,也是人格心理的成长期,自我意识综合期,在这期间,有学业压力、父母压力、社会压力,面对各种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做父母的切莫忽略孩子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以上的例子都是孩子由于心理问题,所引发的心理疾病。孩子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家庭须形成一个心理健康的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主要外部条件。父母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言行举止,均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影响着子女的心理。父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言行举止、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家庭形成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这对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素质是十分有益的。“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这是一句十分重要的话,如果孩子经常置身于父母冲突的环境中,情绪苦闷、低落,会产生心理障碍,形成不良的性格,进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与子女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关系,建立真诚融洽的朋友关系,使子女深感家庭的温暖及父母的关爱。父母应该让孩子有独立见解、有自己亲密的小伙伴,让他们的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
正确对待逆境,创造条件让孩子有宣泄场所。挫折对每个人来说是肯定会碰到的,正确面对挫折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具体反映。孩子在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活、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孩子悲观、失望时,应让他们有一个宣泄的场所。让孩子们把饱含愁苦离奇的经历、各种秘密和困惑在家中得到宣泄,让孩子获得父母的同情与理解,在感情上得到抚慰,从而解除困惑、消除烦恼、明确方向,并更加成熟起来。
父母对子女应期望恰当、要求合理。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在学习等方面提出合理要求,期望要恰当,不要“拔苗助长”,提太高的要求,造成子女尽了最大努力尚远离父母提出的目标的状况。此时父母应主动调整要求。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正视孩子所犯的错误,注意教育的时机和场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使孩子心悦诚服。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应该及时鼓励,使孩子保持心情舒畅学好功课。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它对人的活动常起着推动或阻抑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情绪稳定,能具有自制、自控、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四种年龄。即实际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
由于每个人所处地理环境、营养条件、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经历不同,因而造成实际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社会年龄存在差异,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者来说,要求心理、社会、生理及实际年龄基本一致,既不能“少年老成”,也不能“老人幼稚化”。
这些标准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是广义的;对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来说,应具有自己年龄的特征,主要具有以下几项要求:
(1)乐于学习,追求进步;
(2)自我意识清晰,观念明确;
(3)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4)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人友好相处;
(5)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竞争的程度加剧,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越来越多的父母所关注。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如下:
(1)焦虑。指人对生活中即将发生可能会引起危险、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时表现出的紧张、忧虑和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情绪不定、心悸头晕等症状。
(2)抑郁。情绪低落,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热情、有自卑感,言语减少、不思饮食,抑郁是导致青少年的自杀原因之一。
(3)愤怒。指各种轻重不等的易怒倾向,如受某种恐吓或排除某种阻碍而激动发怒,作出过激的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等。
(4)自卑。在多次受挫而无力克服之后,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作过激的行为;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等。
(5)社交恐怖。表现在与他人交往中举止拘谨,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语无伦次、手足发抖,出汗恶心等。
(6)注意缺损。这在青少年中最常见,表现为多动症,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即使是看电视、做游戏也是有始无终,不能专心致志。
以上仅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其他还存在智能、行为、情感等方面的缺陷。当前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困惑、焦虑和迷惘,需要父母、教师的关心与帮助。健全的人格,以适应竞争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该如何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呢?以通过心理卫生检查、观察、测试得到证实。心理测试中所获得的数据处于中间大多数范围,通过观察、自我感受不具有心理疾病的异常表现,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为所在社会、文化所能接受者,心理素质就是较为良好和健康的。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为他一生的人格健康奠定基础的。所以,与身体健康相比,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新课题,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使青少年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并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父母要多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心理氛围,发挥家庭教育亲情感化、心理保护、情感抚育等独特功能,并通过这些特有功能引导孩子以健康的心理,面对生活、学习的困难和社会压力,顺利度过青春期,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
不做“红眼病”的娇公主
有个妈妈谈起她的孩子时,提到这样一件事。她有一个女儿,聪明漂亮,就是爱得“红眼病”好胜心极强,不仅自己事事争先,而且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一次,在餐桌上另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甜甜表演唱歌,大家都鼓掌叫好,她却一个人一声不响地跑到外面哭去了,妈妈追出去问她为什么时,她说:“我也会唱,为什么叔叔阿姨就表扬她嘛!我恨死甜甜了!
她有什么了不起的。”
儿童的嫉妒是人性的自然反应,父母在发现孩子的这种情绪时,不应大惊小怪,而应理解,关怀孩子。了解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引导。
(1)对儿童的嫉妒情绪,可以让孩子通过游戏、运动、绘画、直接倾诉等方法来发泄,使他们在活动中渐渐消除心理上的压抑与挫折感。
(2)客观分析事件中的错与对,肯定孩子说的对的和做得对的地方,指出孩子的长处,同时也让他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设法引导孩子向别人学习,真正地把羡慕、嫉妒变为前进的动力。
(3)培养孩子的自信。缺乏自信心,自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因此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无疑是治疗嫉妒的治标治本的良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幸运地遇见了上帝。上帝对他说:“从现在起,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必须得到双份。”那人听了喜不自禁,但仔细一想后,心里很不平衡:“要是我得了一份田产,那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要是我得了一箱金子,那他就会得到两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到一个绝色美女,那个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可以同时拥有两个绝色的美女!”那人想来想去,不知该提出什么愿望,因为他实在不甘心让邻居占了便宜。最后,他咬咬牙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请挖去我的一只眼珠吧!”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嫉妒心态在作祟,为了不使邻居占上一点儿便宜,他丢掉了上帝对他的恩赐;为了让邻居承受更大的痛苦,他宁愿选择自己也受痛苦。人性的悲哀啊!如果让人类的这种心态恶性循环下去,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将成为嫉妒的陪葬品。
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一位法国作家则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不会有丝毫同情心。”
“嫉妒”是指认为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并认为可能会危及自己的利益而引起的忌恨与不满,它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的动物本能性表现。如果有适当的原因,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嫉妒心理,只不过有的人强一些,有的人弱一些。嫉妒心强是心理发育幼稚的表现。有人把嫉妒心严重的人称为“不成熟”的人或“缺乏社会性”的人。
嫉妒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而又不正常的心理,它不同于正常的好胜心和进取招心。正常的好胜心和进取心,是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心胸豁达,用心找到自己不如人的薄弱环节,力争创造条件超越别人。具有嫉妒心性格的人,喜欢怀疑。心理压抑;对人嫉妒、疑神疑鬼、以自我为中心,不易相处,固执己见,不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处事刚愎自用,容易急躁。他们经常感到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对方,或自己在某一方面受到了侵害——但多数情况是无根据的怀疑。更可怕的是,嫉妒的人常常会采取错误、偏激的行动。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妒贤嫉能的例子。三国时,吴国都督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对才能学识、胸怀度量比他强的诸葛亮充满怨恨之情,并多次企图置诸葛亮于死地,结果贻害自身;战国时期,孙膑英才盖世,却被同窗学友庞涓嫉妒,庞涓经常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并捏造罪名,唆使惠王对孙膑处以髌刑,剔掉了孙膑的膝盖骨,意欲使他不得再露世间,最后导致自身丧命的可悲下场。可见,嫉妒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危害匪浅。
社会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是否敢于竞争和敢于拼搏。而嫉妒心理,是敢于竞争和拼搏的障碍。父母要使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注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削弱孩子的嫉妒心理。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父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良好的环境。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要正确评价孩子。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他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父母还要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不要当面指责孩子不如别人,而应具体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而且孩子之间真诚友好的帮助,也是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通常,嫉妒较多地产生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平时,父母要做到有意识的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生活中,从父母的处世哲学中,认识到一个人的才华、能力再多再强,也是有限的;在大千世界中,“强中更有强中手”,“人人不如己,处处占上风,实施要拔尖”的人,事实上是没有的。因此,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也要泰然处之。要陶冶孩子的“海涵度量”和“气质风度”,使孩子具有博大的胸怀。告别“红眼病”这个称号。
逐步培养女孩的幽默感
幽默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往往比不具幽默感的人更受到大家的喜欢。同时,幽默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更开心地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孩子幽默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