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成指出,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波动是全球问题,机电企业应该进行自救,练好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山东华力集团副总刘志杰认为,目前到了拼实力的阶段,机电企业应该多看少动,转向企业内部管理上,把该补的质量漏洞给补上,积极创新,积聚内力,等到转机来临上马打个翻身仗。
中国机电商会电工产品分会负责人孙广彬表示,在欧美市场不景气的时期,机电企业除了练好内功,加强自主创新外,还必须加紧开拓其他像东南亚等国家这样的新兴市场。同时企业也要加强自主研发的投入,打造企业自身出口品牌,减少OEM订单对外贸的影响。
9.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给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要积极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增长,就要迎难而上,努力扩大出口,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无论是扩大出13,还是扩大内需,都离不开着力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反映着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由于需求不振,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只有下大气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名牌产品,才能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以质取胜是企业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我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不可缺少的举措。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质量。例如,当金融危机开始逐渐传导至中国市场,以外贸为主的中国真皮座套企业开始感受到阵阵凉意,如何在这场危机中寻求突破点是企业家们思考最多的问题。2008年12月,慧聪汽车用品网在浙江调研真皮座套企业时发现:能否寻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点决定着真皮座套企业这一轮洗牌中能否坚持下来。
通过调查发现,坚持质量为“王”是真皮座套企业寻求的突破口之一。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大概20多年发展,越来越多的真皮座套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开始走上相对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质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强烈诉求”。
不管是在真皮座套行业或者是其他任何行业,产品质量永远是获得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慧聪汽车用品网编辑在和这些浙江的真皮座套企业家沟通时发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意识到更加重视产品质量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时必须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又如,汶阳镇的鲁龙公司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强化产品质量控制和按时交付能力,从而赢得市场。自2008年8月份以来,鲁龙公司的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一40%。在8月份的德国展销会上,鲁龙公司的产品更是备受国际客户的青睐。目前,公司的出口产品已经达到400多种,并与德国Aco公司签订了2009年8000吨的订单业务。
鲁龙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因为近几年来鲁龙公司立足国内技术领先优势,先后上马了两条先进的精密自动化铸造生产线,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为了强化产品质量,鲁龙公司加大科技投入,配置了德国斯派克光谱分析仪、x射线无损伤仪、万能强度试验机等检测设施设备,确保了产品质量优势稳定。在加强节能降耗,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的国际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面对金融危机,不管是以外贸为主,还是以内销为主,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质优价廉的产品可能具有更高的市场期望。更多的经销商可能会变得更加苛刻,因此在这个时候,产品质量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让一个企业“一败涂地”。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不管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最终都要通过产品在现实市场中达成。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积极提升产品质量,将其作为激发市场需求的内动力,无论如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实,即使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质量的市场意义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学界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尚不充分的时期,影响用户购买行为的产品三要素按重要性依次为价格、质量、交易方式,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排列次序已经变为质量、交货方式、价格。质量已成为决定用户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因而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价格竞争”转向了“质量竞争”。而一一旦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振,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市场的“质量竞争”因而会变得更加激烈。
人们已经看到,2008年以来,我国部分出口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一些企业之所以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表现得如此脆弱,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多是靠价格竞争安身立命,而缺乏真正的质量竞争力。相反,那些质量竞争意识较强的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大都经受住了考验,表现稳健甚至实现了逆势增长。
当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在一定意义上或许正是其走向柳暗花明的关键点。因此,企业要抓住和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和国际产业转移这个机遇,瞄准国内这个有着13亿人口、需求潜力巨大的市场,进一步增强质量竞争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走以质取胜之路,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自律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质量竞争力,赢得市场主动权。
提高产品质量激发内动力,是企业的内在责任。时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包括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扩大内需规划,作为受惠企业,一定要将质量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不能有丝毫放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扩大内需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在金融危机中,所有企业都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自律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危机是压力也是动力。企业要利用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苦练内功,质量上水平,经营上台阶,从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10.比亚迪靠创新从容“过冬”
在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或倒闭,或减产裁员。而比亚迪却没有感受到一丝寒意,它凭借开拓创新的方式从容过冬。
2008年3月,比亚迪F6以最低8.98万元价格上市,用高性价比来冲击中高级市场,达到立足这一细分市场夺取最大化的市场份额。而随着F6的上市,比亚迪汽车在售后服务方面开始出招,为顾客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业务接待技能以及维修师保养技能,追求人性化的细节服务、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来进一步促进F6夺取市场份额的步伐。
“迪车讲堂”是比亚迪汽车的创新之作,因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被车主称为“最实用的用车指南”。
“迪车讲堂”不但深入地“解剖”了比亚迪车型,而且更全面地讲述了汽车保养知识、介绍使用技巧、保险、应急处理等实用技术,从而使车主更好用车。值得关注的是:针对F6产品,比亚迪在全国各服务店推出了“F6专项讲堂”,不仅内容更为专业细化,而且服务的顾客群范围更广泛:不仅针对F6车主还将包括意向客户和车主的亲朋好友。比亚迪针对F6推出的系列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彰显了比亚迪汽车售后服务的实力也体现了比亚迪售后人员与消费者的“心贴心”。
比亚迪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科技发展理念,把掌握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基石。回顾比亚迪的发展,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在争得市场主动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比亚迪“技术为王”的发展理念。
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比亚迪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产业转移的时候曾一度遭到人们的质疑。但是,比亚迪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在IT产业高歌猛进的时候,比亚迪毅然进入汽车产业,并将“创新基因”成功移植,推出了比亚迪F3,使“不可能”的神话变为现实。比亚迪用成功告诉人们:创新的路上,没有领跑者。
在汽车制造业中,几大核心技术不外乎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模具技术以及底盘技术,而模具技术无疑是最具基础性的,又是最有难度的。比亚迪F3在整车模具上抛弃了中国车企习惯的外包做法,大胆创新勇于先试先尝,进入汽车行业后在收购北汽集团旗下的模具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比亚迪汽车模具中心,其现在已经跻身国内最大汽车模具制造中心行列,可以为国际顶级的汽车企业提供模具开发工作。
比亚迪在营销上创新最典型的例子是精准营销。体现在两个层面上。首先在产品层面上,F3这款车型是以细分目标市场为前提的,体现出精准的特点。1.6L—2.0L排量的中级家庭轿车市场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比亚迪成功地预估到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其次,从营销层面来说,比亚迪采取精准营销模式,展现了互动和有效的推广策略。比亚迪这次营销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时空上采取有差异的营销推广。一方面是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制订策略,同时衡量当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服务条件;另一方面,也让各个地区的消费者参与到了整个营销活动中。F3从2005年9月上市开始就保持热销,2006年全年销量突破6万辆,2007年一月份销售就突破10000辆。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创新”的理念,才使比亚迪不仅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且在金融危机来临时,能够获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睐。
在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上,有一件备受关注的事:“股神”巴菲特通过其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MidAmerican,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交易额高达18亿港元。
巴菲特此举不仅使得比亚迪股价大涨,而且提振了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巴菲特人股比亚迪,究竟看中了比亚迪什么?
在2008年9月29日MidAmerican和比亚迪公司共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MidAmerican主席Davidlsokol道出巴菲特入股比亚迪的玄机,巴菲特所看中的,正是比亚迪长期以来不断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早在1998年,比亚迪汽车就开始了电动车实验,并先后设计生产出F6DM双模电动车、F3e电动车。F3e电动车车载储能装置由8块锂电池构成,最高时速达到150公里/小时,一次性充电的续驶里程达到570公里。而F6DM双模电动车作为可充电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可达到100公里,而在油箱容积仅为25升的情况下,其总续航里程可达到43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小时。
“在F6DM双模电动车和F3e电动车基础上,2009年比亚迪将正式启动新能源车型政策。”比亚迪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敲定的新能源模式为双模电动汽车。据了解,比亚迪的双模电动动力系统是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的组合,既可以充电又可加油,也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
“没有自主创新,没有不断加快企业升级、产品升级,比亚迪不可能被巴菲特看中入股,更不可能抗击这一次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
比亚迪2008年还将推出SUV、硬顶敞篷跑车F8等。而F8所拥有的硬顶敞篷技术,世界上仅有宝马、奔驰、雷诺等少数几个知名汽车公司掌握。
“正是这种不断创新与研发的能力,让比亚迪在行业的‘冬天’中独树一帜,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王传福说。来自比亚迪的半年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汽车业务营业额约为3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约71%,汽车销售量约为72357辆,同比增长约94%。
谈到与巴菲特的合作,王传福坦言,这将大大加速比亚迪在北美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比亚迪海外市场战略并不仅限于此。目前比亚迪已经和9个国家建立了出口关系,并在哥伦比亚、叙利亚、埃及等国家建立了销售渠道。
“全球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汽车市场的前景,王传福表示乐观。他认为,在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形势下,比亚迪转“危”为“机”,利用国际同行大幅裁员的有利时机,在全球各地广揽人才,依靠国家和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支持的政策优势,不断发展创新,向着比亚迪“迎接电动汽车时代”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