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许汝霖(生卒年不详),字时庵,清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县)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二十九年任江南学政,四十年任工部右侍郎,四十一年任礼部左侍郎,次年改任右侍郎,四十八年任礼部尚书,五十年回归故里,设馆授学。
序篇
【原文】
窃闻学贵治生[1],谊先敦本[2],维风厉行,宁俭毋奢。方今物力惟艰,人情不古,竟纷华于日用[3],动辄逾闲[4],勉追报于所生,事多违礼,习而不返,长此安穷?不揣迂疏[5],谬抒臆见,黜浮崇雅[6]。敢云率俗于淳庞[7],慎始虑终,聊欲饬躬于轨物[8]。爰陈数则[9],用质同心。
——节录自《德星堂家订》
【注释】
[1]窃:谦词,我。
[2]敦:厚。
[3]纷华:繁华富丽,或指荣耀。
[4]动辄(zh佴):动不动就。
[5]迂疏:“迂”是迂阔,不切实切;“疏”是指粗疏,不周密。
[6]黜(ch俅):废除。
[7]淳庞:高大。
[8]饬(ch佻):整顿、整治。轨物:法度和礼制,或规范。
[9]爰:何处;哪里;于是。
【译文】
我听说学习贵在治理自身,合宜的道德行为要先抓住根本,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雷厉风行。宁可节俭,不要奢侈。当今物力艰难,人情不如从前,在生活日用方面争逐繁华富丽,动不动就好逸恶劳,尽力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许多事情违背了礼仪,习惯形成了很难纠正,长期这样,什么时候能结束呢?我不考虑自己的迂腐和粗疏,提出自己不成熟的主张,废除浮华崇尚高雅。我不敢说能将民俗带到淳朴的地方去,但反复慎重地思量,姑且想要在道德规范和礼节方面整治自身,才陈述这些,与志同道合者商讨。
【评析】
作者针对当时社会上人们追逐荣华富贵、贪图生活享受、违背伦理道德和礼仪的不良现象,提出了从整治自身做起,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事物来挽救时风的主张。实际上是交代了订立家训的原因及目的。
一、宴会篇
【原文】
酒以合欢[1],岂容乱德!燕以洽礼[2],宁事浮文?乃风俗日漓[3],而奢侈倍甚。簋则大缶旧瓷[4],务矜富丽[5];菜则山珍海错,更极新奇。一席之设,产费中人;竟日之需,瓶罄半载。不惟暴殄[6],兼至伤残。尝与诸同事公订:如宴当事,贺新婚,偶然之举,品仍十二。除此之外,俱遵五簋,继以八碟,鱼、肉、鸡、鸭,随地而产者,方列于筵。燕窝、鱼翅之类[7],概从禁绝。桃、李、菱、藕,随时而具者,方陈于席。闽、广、川、黔之味,悉在屏除[8]。如此省约,何等便安!若客欲留寓,盘桓数日[9],午则二簋一汤,夜则三菜斤酒。跟随服役者,酒饭之外,勿烦再犒[10]。
——节录自《德星堂家订》
【注释】
[1]合欢:欢聚。
[2]燕(y伽n):通“宴”,用酒饭招待客人。洽礼:互相协调道德规范。
[3]漓(l侏):薄。
[4]簋(gu佾):古代祭祀宴享时盛黍稷的器皿,内方外圆。缶(f侬u):
盛酒浆的瓦器,小口大腹。
[5]矜(j侃n):崇高。
[6]暴殄(ti伲n):任意糟蹋。
[7]燕窝、鱼翅:两种珍贵的食品。
[8]悉:都;全。
[9]盘桓:逗留。
[10]犒(k伽o):本是以牛酒宴饷军士。这里是指宴席或财物酬劳。
【译文】
酒是用来欢聚时喝的,怎能容忍扰乱德行!宴席是用来相互协调道德规范的,难道是供人夸夸其谈的场所吗?风俗日益衰败,奢侈逾加严重。
酒具是火瓦器和古瓷器,追求豪华富丽;菜是山珍海味,更加新奇。设置一桌酒席,耗费了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一天的需要,使得人家酒壶空了一大半。这不只是糟蹋了食物,还甚至于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我曾与各位同事一起订立规矩:比如宴请当权者,比如祝贺新婚,偶然举行,菜只上十二种。除这以外,都只吃五簋,随后上菜八碟。
鱼、肉、鸡、鸭一类,属于本地产的,才摆到宴席上来。燕窝、鱼翅一类珍贵食物,一概禁绝。
桃、李、菱、藕一类,如有现成的才放到席上。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的风味,全都要排除。这样节省俭约,是何等方便安然!
如果客人要留宿,逗留几天,那么中午两碗饭菜一个汤,晚上三个菜加酒一斤。随从人员,除了喝酒吃饭以外,不需额外犒劳。
【评析】
本篇主要是针对当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而在宴会方面订立的家规,在吃喝方面,倡导节省俭约的风气。现代社会一些热衷于吃喝的人读了此文,有何感想呢?
二、衣服篇
【原文】
衣服之章[1],等威有别。寒暄之节[2],南北攸殊[3]。然而流风易溺,积习难回。居官者,章身不惜夫重价;服贾者[4],耀富亦羡乎轻裘[5]。朱邸高朋,冠裳济济;青油幕客,裘马翩翩。习以相沿,归而不改。每见贵豪游子,返温和之地,虽暖如寒。致令当后少年,睹灿丽之陈[6],趋新忘故,金貂玉鼠,南服偏多[7],白狸青,炎乡不少,偶焉寓目,辄为惊心。亦思仆隶细人,衣逾绅士,优伶贱役[8],服拟公侯,适滋丑耳,又何慕焉?
吾辈既已读书,自当毅然变俗。旧衣楚楚[9],素履可钦。补被萧萧[10],高风足式。传前人之清白,不坠家声;贻后嗣以廉隅[11],永遵世德。抚躬自较,所得孰多[12]?
——节录自《德星堂家订》
【注释】
[1]章:红白相间的丝制品。引申为服装的质料与式样。
[2]寒暄(xu佟n)之节:冬夏的季节,即冷暖的季节。
[3]攸(y侪u):就。
[4]贾(g俪):商人。古代特指坐商。
[5]轻裘(qi俨):轻便的毛皮衣服。
[6]灿丽:明亮艳丽。
[7]南服:周制,以土地距国都远近分为五服,因此,南方叫南服。
[8]优伶:卖唱的人,戏曲演员的旧称。
[9]楚楚:鲜明貌。
[10]萧萧:花白的样子。
[11]廉隅:比喻人的行为品性端方不苟。
[12]孰:谁。
【译文】
衣服的质料与式样,等级庄重有区别。冬夏的季节,南方和北方就明显不同,然而流行的风气变得严重,长期积累的习俗难以改变。当官的人,穿衣服不惜花大价钱;商人穿衣服,显示富有也羡慕轻便的毛皮衣服。富贵人家的高贵朋友,衣服和帽子都很好看;油头粉面的幕客,穿着毛皮衣服骑在马上风度翩翩。习俗相承,终究不改。常常看见富贵豪门远游而归的子弟,回到了温暖的家乡,虽然天气暖和,但他仍然穿着寒冷季节时穿的衣服。
致使一些有钱的少年,见到自身灿丽衣服已经旧了,就喜新厌旧,追赶时髦,金貂玉鼠的衣服,在南方也偏多;白狸青的服装,在炎热的地方也不少。偶尔展现在眼前,总是让人触目惊心。再想想仆人、家奴等下人衣服的规格超过了绅士;戏子和差役,服装模拟公侯,这才是丑陋的啊,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我们这些人已经成为读书人,自然应当毅然改变风俗。虽穿旧衣旧鞋,但美观大方的精神风貌值得人们钦佩。用包袱裹着的衣被发白了,但高风亮节足以为人楷模。继承前人的清白,不损害家族的名声;留给后代人以端方不苟的行为和品性,永远遵守世代留传的公德。亲自比较一下,看看得到的东西哪一个多呢?
【评析】
许汝霖认为服装要适合自己的地位、职业特点,也要符合气候、地域的变化。脱离实际追求华贵、时髦,这是丑陋的。而朴素、整洁的“旧衣”、“素履”、“补被”照样美观大方,体现了清廉、朴素的作风。
三、嫁娶篇【原文】
伦莫重于婚姻,礼尤严于嫁娶。古人择配,惟卜家声;今则不问门楣[1],专求贵显。因之真假难究,亦且晤对不伦。妇或反唇[2],婿且抗色[3],嫌滋妯娌[4],衅启弟昆[5]……种种不祥,莫可殚述[6]。若既门户相当,原欲情文式协[7],而女家未嫁之先,徒争贿币,男家既娶之后,又责妆奁[8],彼此相尤[9],真可浩叹[10]!亦思古垂六礼[11],文公家训,合而为三,可知事贵适宜,何烦缛节[12]!但求冗问名,原无浮费。而请期纳聘,每有繁文[13],因与一、二同志,再三酌定。如职居四民,产仅百亩,聘金不过十二,绸缎亦止数端,上之六十、八十,量增亦可。下则十金、八金,递减无妨。度力随分,彼此俱安。而亲迎之顷,舟车鼓乐,仪从执事,一切从简,总勿徇时[14]。
乃近来妇家,或于扶轮奠雁之外[15],纵仆拦门,拉婿拜轿,此破落户之陋规,亦乡小人之鄙习。可骇可嗟,亟宜痛戒。若夫女家嫁赠,贫富虽殊,而荆布可风[16],总宜俭约。纵有厚资,不妨助以田产,资以生息[17],使之为久远之谋。切勿多随臧获[18],厚饰金珠,徒炫耀于目前,致萧条于日后。至于宗亲世胄[19],丰俭自有遵裁,赠遗岂敢定限[20]?但求有典有则,可法可传。则所裨于风俗固厚[21],所贻于儿女亦多矣[22]。不揣葑菲[23],敢献刍荛[24]。
——节录自《德星堂家订》
【注释】
[1]门楣:门框上端的横木。引申为门第。
六四五[2]反唇:翻唇。表示不服气或鄙视。
[3]抗色:面色庄严不屈。
[4]妯娌(zh佼ul佾):哥哥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5]衅:事端、争端。弟昆:兄弟。昆:兄。
[6]殚(d佟n):尽。
[7]情文:情思与文采。
[8]妆奁(li佗n):梳妆用的镜匣。后泛指嫁妆。
[9]尤:怨恨;归咎。
[10]浩叹:大声叹息。
[11]六礼:旧时婚制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2]缛节:繁琐的礼节。
[13]繁文:繁琐的仪节。
[14]徇(x俅n)时:向时人宣示比别人优越。
[15]扶轮奠雁:扶轮:扶翼车轮,在侧拥进之意。奠雁:即献雁。古婚礼,新郎至新娘家迎亲,先进雁为礼。都是婚礼的仪式。
[16]荆布:出自《太平御览》引《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一般形容妇女服饰朴素。
[17]生息:生活;生存。
[18]臧获:旧时对奴婢的别称。
[19]世胄(zh侔u):指世家、贵族的子孙。
[20]赠遗(w侉i):赠送;给予。
[21]裨(b佻):弥补;补助。
[22]贻(y侏):送给;留给。
[23]葑菲(f佶ngf侑i):普通植物名。这里是指作者自谦之词。
[24]刍荛(ch俨r佗o):草薪。这里谦称自己的文章。
【译文】
伦理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礼义在嫁娶方面尤其严格。古人选择配偶,只看家庭的门第名声;现在则不问门第,专门追求富贵显荣。所以真假难以探究,并且见面交谈也没条理。妇女反唇相讥,夫婿正颜不屈,嫌隙影响到妯娌,争端起始于兄弟……种种的不吉祥,无法尽述。如果已是门当户对,原本要和睦相处,但女方的家庭在未嫁女之前,只索要钱财;男方的家庭已经娶了媳妇之后,又责怪嫁妆太少。彼此相互指责怨恨,真令人大声叹息啊!我又想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婚俗六礼,文公家训,合为三礼,可以知道处事贵在适宜,为何要讲究繁文缛节呢!男方只求使者送信给女方,问其姓名,原本没有不必要的开支。
而男方行聘礼请女方同意婚期,常常遇到烦琐的仪节,这就应与一二位志同道合的人再三酌定。如果男方职业地位是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内,田产仅有百亩,聘金可以不超过十二两银子,绸缎也只要几匹,最多达到六十、八十两,数量增加一点也是可以的。
最少则十两、八两,减少一点也没有妨碍。这样量力而行,彼此都会平安无事。迎亲的那一刻,舟车鼓乐,随从和仪仗,一切从简,总的说不要讲排场。但是现在的妇家,有的让迎亲的人手扶车轮站在旁边,等待新郎举行进雁之礼后才允许迎亲,并且听任仆人拦住大门,拉着夫婿拜轿,这是破落户的陋规,也是乡里小人的鄙俗,可怕可笑,很有必要引以为戒。
如果女方的家庭赠送嫁妆,贫富虽然不同,就是粗布便服亦值得赞扬,总应该勤俭节约。即使有丰厚的资产,也不妨以田产相助,资助生活,使这些成为新婚夫妇长久的生活来源。千万不要跟随很多的奴婢,身上饰戴丰厚的金钗珠宝,只炫耀于眼前,导致日后萧条。至于宗亲贵族子孙,嫁赠或丰或俭,自然由当事人裁定,赠送怎么敢确定限额呢?只求有典章有法则,可以效法可以流传。那么有益于风俗的东西多了,所留给儿女的也多了。我不揣浅陋,冒昧献出自己的浅见。
【评析】
许汝霖站在维护封建伦理礼义的立场上,批评了嫁娶中种种不良现象,力主门当户对,婚事简办,不讲排场,节俭省约,从长计议。这其中有许多合理、进步的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而对作者宣扬的门第观念、封建伦理礼义,阅读时应予扬弃。
四、凶丧篇
【原文】
人生大事,惟有送死。终天之痛在顷刻[1],罔极之恨在千秋[2]。纤悉不周,贻悔何及?故凡父母年逾五十,察其精力,稍不同前,则寿器当密为储备。脱或不讳,哀恸固不待言,而附于棺、附于身者,尤当凡事检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