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臣名儒家训
4380700000069

第69章 林则徐家训(2)

如果不运来中国,势必付之一炬。血本攸关,他们极不情愿。所以与他们国家的领事义律秘密地商量阴谋诡计,暗地里召集烟土贩子驾船运到各地去销售。如果不从严查禁,烟害将充斥中国。于是我秘密地命令各官兵在黄昏的时候带领兵船火药及一切引火的东西,趁着夜晚驶近外国佬船只停泊的地方,放火烧毁他们的船三只,其余的船逃遁一空。放了这一把火,英国佬的贸易顿时断绝,他们的头头于是扬言国王马上将要派兵舰多只来广东保护他们。

不久据文武官员禀报,看见九洲外海来了英国兵船十二只,有的停在九洲洋,有的去了磨刀门,有的去了三角外海。这些兵船东停西窜,都不敢驶近口岸,他们知道各个口岸都有炮台及利炮,所以畏惧胆怯不敢上前。广东海域的重要口岸,只有虎门最重要,第二就是澳门与尖沙嘴,其余外海内洋相通的地方,虽然不可胜数,但都是浅水暗礁,敌船不可能飞越。

虎门各炮台现已添置大炮,水陆各个险要隘口也增加了兵力把守。料想英国佬的兵舰已经刺探了解清楚这一情况而有了准备,所以只在外海飘泊徘徊,没有其他动静。但恐怕他们在广东没有可乘之隙,会趁着这时大刮南风,窜到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去。我已经飞送公文给这些省的督抚,要求严格检查海口,协力筹划设防。我生在盛世,明明知道禁烟妨碍了英国人的利益,必定有困难,但毅然决然不敢稍微怀有畏惧胆怯之心的原因,完全是为了以身许国,只希望使国家富强,对人民有利,为民除害。

自己的生死尚且不放在心上,对毁谤与称赞更不会去计较了。夫人向来不过问政事,但对禁烟一事,料想因外面议论纷纷和抱怨责备,说我一世美好的名声将会断送在做鸦片生意的外国奸商手中,于是深深地怀着忧虑之心。如今英国佬的兵舰来到中国,既然不能妄想在广东得逞,必然会改变主意窜到其他省去。其他省的海口都没有设防,如果有疏忽闪失,那么这个省的督抚必然会把罪责推卸给我,怪我引起与外国人的争端。如果这样,那么是非也只能听凭公众的评论了。

【评析】

这是林则徐针对外间对他禁烟啧有烦言而写给夫人的信,对英国兵船游弋外海的阴谋诡计进行了分析,更将自己坚决禁烟可能引起的后果向夫人交了底,表明了他以身许国,将生死置之度外,更不计毁誉的赤胆忠心。

永绝奸夷夹带才能使鸦片之害尽除【原文】

来书云京师人言藉藉,谓禁烟原欲为民除害,今则害未除而弊百出,栽赃诬陷,层出不穷。此弊诚然有之。惟严拿鸦片,必须密查暗访,而充此眼线之差役[1],泰半刁滑之徒,既不能不用此辈,而栽赃诬陷之弊尤不可不防。是以谆饬各属,凡带差眼线,查拿烟案,必先将派往之人搜检而过,无夹带者方许上前。

获到烟犯,即令获犯之差役将如何查拿情形当堂详细供指,使烟犯闻知无可狡赖,然后再向该烟犯追究鸦片来历,以成信谳[2],而杜弊端。惟烟犯情节各不相同,例如积惯兴贩,家藏烟土,盈箱累箧,掺入别货之中,地窖夹墙,藏于密室之内,一经破获,为数孔多,断非外人所能栽赃预埋者也。

所宜防者,零星小土与熬熟之烟膏,价贱物微,人心因而叵测。今年三月间清远县人邓亚,带假造烟膏一小盒,预藏莫亚三柴船内,邓亚便引差役往拿图诈,当经访拿到案,治邓亚以应得之罪。又有罗定人李三,携带烟膏至番禺县桑周氏家,假称搜得鸦片,诈取银洋。又新会县周超宇素知张亚信有钱怕事,便暗带烟枪烟盒至其家,指为张亚信之物,将其掳捉,图诈银三百两未成,经该县访拿反坐。总之天下事,利弊适均。

但愿早日一律肃清,永绝奸夷夹带,则鸦片之来源尽绝,栽赃之弊,亦可不禁而自无矣。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眼线:指引领捕役缉拿罪犯的人。

[2]谳(y伽n):审判定案。

【译文】

来信说京城里的人们议论纷纷,说禁烟原本是要为民除害,现在害没有除却弊端百出,栽赃诬陷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样的事确实是有的。只是严格地查禁鸦片,必须密查暗访,而充当禁烟眼线的差役大半都是刁滑之徒。既不能不用这些人,又不可不防栽赃诬陷的弊端。所以我恳切命令各个下属,凡是带着差役眼线去查拿鸦片烟案犯的,必须事先将派去的人搜查一遍,没有夹带的才能准许上前抓烟犯。

抓获烟犯后,就命令抓烟犯的差役将如何查获捉拿的情形当场详细地供认指证,使烟犯听到后没有什么狡辩耍赖的,然后再向该烟犯追查鸦片的来历,以便确凿可信地审判定案,从而杜绝弊端。鸦片烟犯的情节各不相同,如长期进行贩卖、家中藏着烟土,大箱子装满了小箱子装,掺到别的货中间,或藏到地窖夹墙里,或藏在密室之中,一经破获,为数很多,绝不是外人能够去预先埋藏的。所应当防备的情况是,只发现零星少量的鸦片和熬熟的烟膏,因为价钱低贱,东西微小,人心就难以推测。

今年三月间,有一个清远县人名叫邓亚,带清朝鸦片床着假造的一小盒烟膏,预先藏在莫亚三柴船内,然后引差役前去捉拿,以图敲诈。后来调查清楚,捉拿邓亚归案,治他以应得之罪。又有罗定人李三,携带烟膏到番禺县的桑周氏家,假装说搜到鸦片,诈取银洋。又有新会县的周超宇,向来知道张亚信有钱,但又胆小怕事,便暗中带着烟枪烟盒到他家中,指证是张亚信的东西,把他抓起来,企图诈取银子三百两而没有成功,经过这个县的县官查访,被捉拿反坐。总之,天下的事情,利和弊恰巧是均等的。但愿早一天把鸦片烟一律肃清,永远杜绝外国奸商的夹带,那么鸦片的来源就会彻底断绝。这样,栽赃的弊端也就能够不用禁止而自然就会消失了。

【评析】

林则徐禁烟本是为民除害,但不法之徒却借禁烟之名,行栽赃诬陷之实,引起京城人议论纷纷,说“害未除而弊百出”,林则徐的夫人因此而感到担忧。林则徐写此信说明了在禁烟中如何严防栽赃诬陷,分析了禁烟的利弊,使其夫人认识到只有尽绝鸦片来源,才能使栽赃之弊不禁自无。

自身荣辱去留不足计惜

【原文】

英逆窜扰浙境,攻占定海,疆臣都归咎我禁烟操之过激[1],并不当断绝英夷之贸易,致启夷衅。职责所在,余固不敢诿罪,虽顶踵捐糜[2],亦不敢自惜。已自请从严治罪、并乞天恩暂宽一线,准予戴罪赴浙省,随营效力,以图力复,而赎前愆。即知在事者畏夷如虎,将与议和,恐我走浙,必梗和议,而主御侮,遂附片密呈[3],谓英夷和议,均堪迁就。所恨者林某一人耳。本则天恩高厚,命我以四品卿衔,赴镇海军营效力赎罪,忽览此密奏,立颁谕旨,追回前命,改为谪戍伊犁。当时降职之命,适在文华殿王相国案头,忽又接到谪戍之命。

相国爽然若失,旋语汤协揆曰:

“余不为林某惜,而为天下后世忧。若听林某谪戍,从此鸦片流毒内地,永无肃清之日矣。我辈身居宰辅,当为万民留一线生计,恳请圣上收回谪戍之命,准予赴浙立功。”汤公甚韪其言,台辞面奏。圣上谓“林某本属能办事之人,现在已为众矢之的,还是让他伊犁去,将塞外荒地整顿一番。他时仍可唤他回来,未为晚也”。二公竟为我以去就力争,终未能挽回天意。余入京待罪时,请谒王相国。相国以此事见告,使余愈感激圣恩高厚,虽肝脑涂地,不足以报万一也。盖圣主知余戆直成性,现在嫉之者众,难保不被人中伤,远戍伊犁,可避人指摘,如此用心,虽父母之慈爱子女,亦无如此是之体贴入微也。

余已于初八日出京赴伊犁。当时有门生辈来送行[4],咸为余代抱不平,见我喜笑自若,绝无斯些懊丧气,都切疑讶。殊不知余此行出自天恩,从此可免被人交章责难,能无乐乎?夫人因怕酬应,不愿居京寓而归乡里。诚然与身心较为有益。余远去矣。睽违数千里,竹报须经月始达[5],诸宜自珍,幸勿以戍人为念。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疆臣:封疆大吏,即地方高级官员如总督、巡抚等。

[2]顶踵:从头到脚,比喻全身。

[3]附片:清代臣下于上奏正摺中所附的兼奏他事的附件。一正摺之中,往往所附不止一片。

[4]门生:指跟从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

[5]竹报:即家书。

【译文】

英国侵略者窜扰浙江境内,攻占了定海。疆臣们都把这归咎于我在禁烟问题上做得太过分,并且认为我不应该断绝英国人在中国的贸易,以致引起与英国人的冲突。职责所在,我肯定不敢推卸罪责。即使粉身碎骨自己也不会感到惋惜。我已经主动请求从严治罪,并乞求皇上开恩暂时宽恕一下,允许我戴罪去浙江,在军营中效力,以图夺回被敌人侵占的地方,以便弥补我以前的罪过。

我已经了解到当事者害怕外国人如同害怕老虎,将与外国人议和。这些人恐怕我到了浙江,必定会阻止和议,主张抵御外侮。于是他们在上奏的附片中秘密呈报,说与英国侵略者和议,都是可以迁就的,他们所恨的就是我林某一个人。

本来皇上的恩赐高厚,授予我四品卿衔,到镇海军营去效力以赎前罪,忽然看到这个密奏,马上颁发谕旨,追回了前面的任命,改为将我充军新疆伊犁。

当时将我降职的命令正搁在文华殿王相国的书桌上,忽然又接到将我充军的命令,相国完全没有了主意。随即他跟汤协揆说,“我不为林则徐惋惜,但为天下后世担忧。

如果让林则徐去充军,从此鸦片就会流毒内地,那就永远没有肃清的一天了。我们身居皇帝辅政大臣的位置,应当为万民留一线生计,恳请皇上收回将林则徐充军的命令,准许他到浙江去立功。”汤协揆极力赞成他的话,一六二二人意见一致地向皇帝面奏。皇上说:“林则徐本来是会办事的人,但现在已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还是让他到伊犁去,将塞外的荒地整顿一番,到一定时候仍可以把他召回来,也不为晚。”王、汤二公竟然为了我以他们自己的去留来力争,终究没有能挽回皇上的决意。我到京城等待罚罪时,请求拜见了相国。相国把这件事告诉我,使我更加感激皇上的高厚恩德,虽然肝脑涂地也不足以报答万一。

因为皇上知道我刚直成性,现在嫉恨我的人很多,难保不被他们中伤。远远地充军到伊犁去,可以避免被人指责。这样的用心,即使是父母慈爱子女也没有这样体贴入微的。我已于初八日出了京城到伊犁去。当时门生们来送行,都为我打抱不平。他们看见我喜笑自若,完全没有一点点懊丧之气,都实在感到难以相信和惊讶。

他们不知道我此行是出自皇上的恩赐,从此可以避免被人上奏责难,这样我能不快乐吗?夫人因为怕应酬,不愿住在京城的寓所里而回到乡下去,实在对身心较为有益。我远去了,你我分别数千里远,家书须经过一个月才能到达,一切都应当自己珍重,千万不要挂念我这个充军边塞的人。

【评析】

由于朝廷腐败无能,林则徐竟因禁烟获罪,被充军伊犁,但林则徐并未考虑个人的毁誉得失,而是希望“戴罪”“随营效力,力图克复”。但其夫人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的。此篇写作宗旨实际上就是以王相国之言教夫人“不为林某惜,而为天下后世忧”,表现了林则徐虽处逆境,忧国忧民的初衷不改的思想境界。

愿十年之后塞外成为富饶之区【原文】

伊犁为塞外大都会,泉甘土沃,肆市林立,绝无沙漠气象。来此忽忽已两月矣,日惟以诗酒消遣。即知自于驻防将军席上,一时兴发,赋诗相赠,从此求题咏者,踵接于门,既无捉刀人[1],件件须亲自挥洒,终日栗六异常[2]。语云:“烦恼不寻人,自去寻烦恼。”洵非虚语也。日昨又奉圣恩,勘办塞外开垦事宜。

按塞外纵横三万余里,地土沃饶,惜少水利,以致膏腴沃壤,弃为旷野荒墟,有天富之地而不知垦植,塞外之民固属愚昧,塞外官长亦殊颟顸[3],独圣天子端居深宫,远瞩四海,当余谪戍时,圣心早计及之。今果然以开垦事责我图功,较之赴浙立功赎罪,其安危之相去,诚不可以道里计焉。盖圣主早识浙省文武,均无折冲御侮之才,料我经浙省军营效力,调兵遣将,必多制肘,断不能如粤省文武之愿效驱驰,则有过无功,不待蓍龟而可知[4],故阳为加罪谪戍,阴实矜恤周全。

圣主如是曲为成全,能不令人感激涕零,愿竭犬马之劳,以报恩遇耶。现拟周历塞外各地,先兴水利,继办垦植,山地拟造林,田地拟耕种,十年之后,塞外可成富饶之区矣。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捉刀:《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

使臣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把代别人作文章叫捉刀。

[2]栗六:忙碌的俗称。

[3]颟顸(m佟nh佟n):糊涂;头脑不清。

[4]蓍(sh侃)龟:古代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版,此处指占卜。

【译文】

伊犁是塞外的大都市,泉水甘甜,土地肥沃,店铺林立,绝没有沙漠的景象。来到这里忽忽已经两个月了,每天只是用诗和酒来消遣。自从在驻防将军的酒席上,一时产生兴趣,赋诗相赠,从此来求我写诗的人络绎不绝,既然没有代写文章的人,每一首都须我亲自挥洒而成,整天忙碌异常。俗话说:“烦恼不寻人,自去寻烦恼。”

这实在不是一句空话。昨天又接到皇上的恩典,要我勘察办理塞外的开垦事宜。塞外纵横三万余里,土地肥沃富饶,可惜缺少水利,以致肥沃的土地荒废成了旷野和荒墟。有天然富饶的土地而不知道去垦植,塞外的人固然是愚昧无知,塞外的官长也是极其糊涂的。只有圣上天子端然居住在深宫里,心怀四海。当我充军时,圣上的心里早已计划好了。

今天果然以开垦的事责令我立功,与到浙江去立功赎罪相比,它的安危相差的距离,实在不能以道路的里程来计算。因为皇上早就知道浙江的文武官员都没有反抗敌人、抵御外侮的才干,料到我去浙江省军营效力,在调兵遣将方面必定会遇到许多牵制和阻挠,绝不会像广东的文武官员那样愿意听从指挥。那么,这样就只会有过错而没有功劳,这是用不着去占卜就可得知的。所以对我明为加罪充军,实际上是怜悯同情,予以周全。皇上如此多方设法地成全我,能不叫人感一六四激涕零,愿竭尽犬马之劳以报答知遇之恩吗?我现在打算周游塞外各个地方,首先兴修水利,然后开展垦植,准备在山地造林,在田地耕种,十年之后,塞外便可成为富饶的地方了。

【评析】

这是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写给夫人的信。虽遭贬谪,他仍考虑在塞外兴修水利,耕种造林,为开发边塞“竭犬马之劳”,这是对夫人的最好告慰。

皇恩不可一日而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