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2
4432900000005

第5章 做理想远大之人(1)

神话二则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①。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乌:乌鸦。文首:“文”通“纹”,头上有花纹。洨:通“叫”,叫喊。

②少女:小女儿。

③逐走:赛跑。

【品评】

《精卫填海》记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玩,不慎被溺,死后化为鸟,名叫精卫,为了填平东海,精卫常常不辞辛苦衔树枝和小石块投到东海中。《夸父逐日》则讲述了夸父和太阳赛跑,却被渴死在路上的故事。这两则故事虽然内容不同,但反映的精神实质却是一样的: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宏伟志向,以及百折不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斗争精神。

《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这两则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妇孺皆知。从古到今,精卫和夸父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促使他们从失败中奋起,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失败是什么?失败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即使面对一切的不幸,但只要永不屈服,胜利就会来临。根据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传》记载,左丘明是在失明后才写成《国语》这部不朽巨著的。司马迁之所以取得成功,是他对目标一往无前的冷静坚持。金钱,职位、权势固然重要,但它们都无法与卓越的精神力量和坚韧的品质相比较。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抗拒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力。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⑤。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⑨;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①君子: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②已:停止,废弃。

③青:一种深蓝色染料。蓝:蓝草,叶可制染料。

④中(zhòng):合乎。輮(róu):用火熏木使之弯曲。规:圆规。

⑨槁:枯。暴(pù):同“曝”,晒。

⑥砺(lì):磨刀石。参:同“三”,多次,一说检验。省:反省。知:同“智”。过:过失。

⑦须臾:片刻,一会儿。

⑧跂(qì):踮起脚跟。

⑨招:招手。见者远:很远的人都能看见。

⑩彰:清晰。

假:凭借。

楫:船桨。能:同“耐”。绝:横渡。

神明:指高度的智慧。

跬(kuǐ):半步。

骐骥(qíjì):良马。

驽(nú)马:劣马。驾:一日的行程。舍:停止。

锲(qiè):雕刻。折:切断。

螾:同“蚓”,蚯蚓。利:锐利。一:专一。

跪:脚。螯(áo):螃蟹的第一对脚,形似钳。

【品评】

荀子的《劝学》较长,这里节选的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在文章中,作者旁征博引,对为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生动有力地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态度、途径、方法。

文章第一段首先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段以正面的阐述和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作用。第三段在前面两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学习,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即使天资聪颖,如果不学习也不会成才。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练字非常认真,他的妻子见他经常因写字废寝忘食,就特意煎了碗糯米粑,连同一碟熬化了的米糖送至书房,并叮嘱他趁热吃了再写。结果王羲之因专心过度把黑墨当米糖吃了,还一个劲地说甜。正是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为学精神,才成就了王羲之一代书圣的美名。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①;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③;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⑤;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竟:尽,终结,此指死亡。

②腾蛇:叉作“媵(téng)蛇“,传说中的龙类动物,据说这种神蛇能腾云驾雾飞行。

③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④烈士:重义轻生、有雄心壮志,要建立功业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曹操此年53岁。故日暮年。已:止。

⑤盈:满、长;缩:短。盈缩之期:指人生命的长短。但:只。天:天命,指自然。

⑥养:保养。怡:愉快。养怡之福:乐观地保养身体带来的好处。永年:长寿,益寿延年。

【品评】

这是一首以抒怀言志为主的诗,表达了作者不信天命、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曹操写这首诗时已53岁,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神龟纵使能活到3000年,但难免一死,何况有限的人生呢?但作者并没有效仿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而是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自比,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老是老矣,但一颗勃勃雄心永远不会消沉,一种对宏远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

曹操这首诗以其内在的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登鹳雀耧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品评】

这首诗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诗人用极其朴素、浅显的语言,高度形象地概括了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即景生意,表达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社会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也在不断地进步,每一个人要想追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就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锐意进取。朱熹在《答巩仲至》中曾说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一个人不论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十分认真,每当他写完一篇,就贴在墙上,仔细检查,直到觉得无可挑剔以后,才拿出来给别人看。有了这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一个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①。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③。

【注释】

①寂寥:寂静,空旷。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指春天。

②排云上:冲云直上。排:推开。

③嗾(sǒu):教唆。

【品评】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的悲秋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赞美秋气,作者不说秋天荒凉寂寞,而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第二首歌咏秋色,前二句诗人只是如实的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后两句衬托出诗旨,以秋色的肃然深沉象征自己的清白情操。

立志,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不立志,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人贵立志,只有立定远大的志向,才能建功立业。项羽没有少年时代“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壮语,便不会成就灭秦的壮举;周恩来少年时代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远志向,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立志能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⑦。

【注释】

①名:著名。灵:显灵。

②斯:这。陋室:简陋的居室。馨(xīn):香。这里指品德优秀。

③苔痕上阶绿:正常的语序是“绿苔痕上阶”。阶,台阶。草色入帘青:正常的语序是:“青草色入帘”。入,映入。

④鸿儒:大儒,博学者。白丁:平民。

⑤调(tiáo):演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道教的书籍。

⑥丝竹:弦乐和管乐。代指浮华的音乐。案牍:官场公文。劳形:使身体感到疲倦。

⑦南阳诸葛庐:三国诸葛亮未出山时,隐居于南阳的草屋中。西蜀子云亭:西汉文学家扬雄,字子云,家在成都西南,取名“草玄亭”。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不简陋呢?

【品评】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开篇几句运用诗歌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兴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之德。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以下写室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精切地传出陋室的佳处,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最后引证古人、古迹、古语作结。

在文中,作者把自己艰苦的生活环境描绘成清静脱俗、逸豫高雅的世界,从而寄寓了他志存高远、不肯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古人有“安贫乐道”的说法,他们把精神的、理想的追求看得比物质的追求更重要,“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乌江①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②。

【注释】

①乌江:即今安徽和县乌江浦。诗题一作“夏日绝句”。

②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兵,率八千江东子弟,逐鹿中原,日益壮大,号西楚霸王。后与刘邦战,被围垓(gāi)下,败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渡江,他说无脸见江东父老,遂自杀。江东:今长江下游地区。

【品评】

这首诗通过项羽事,批判了宋执政者贪生怕死、投降逃跑的卑劣行为,诗作把“人杰”与“鬼雄”对比,也表现出了诗人豪放高亮的胸怀与气节。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直述自己对死生的看法:活着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豪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两句,作者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正是依循了上述原则,所以值得后人钦佩。全诗洋溢着豪迈的英雄气概。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①。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②。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⑤!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⑦。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⑧。

【注释】

①怒发冲冠:形容大怒时头发竖起,将帽子往上顶。凭:倚靠。潇潇:急骤的雨声。

②抬望眼:抬头远望。长啸:撮口激气发出清而长的声音。

③尘与土:形容微不足道,是自谦之词。八千里路:指道路遥远。云和月:意谓披星戴月,转战南北。

④等闲:随便,轻易。悲切:悲痛。

⑤靖康耻:指北宋灭亡的耻辱。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

⑥长车:指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这里泛指宋、金边境的界山。缺:指山口。这两句意谓要驾着战车长驱北上,踏过边界关山,收复失地。

⑦胡虏、匈奴:泛指敌人。

⑧收拾:整顿,整理。天阙:宫殿前的楼观。朝天阚:指朝见皇帝。

【品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动人心的爱国词。词中表现了英雄岳飞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

上片抒怀。起句“怒发冲冠”突兀不凡,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势不可遏。“抬望眼”三句壮怀激烈,交织着对敌人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不满,透露着作者内心抑郁难申、壮志难酬的愁怀。“三十功名”以下回顾自己的战斗历程,表现了作者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为复国大业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

下片述志。作者牢记靖康之耻,誓欲“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对战胜强敌充满了自信。全词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作结,抒发了作者报仇雪耻、还我河山的爱国壮志,气足神完。

明朝大学者王守仁说:“不立志、就像是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意流荡。”“志不强者智不达”,只有志向坚定才能给人以无穷动力,最终功成名就。

中吕·山坡羊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品评】

这是一首抒写隐逸情趣的小令。开头二句将“青山”与“白云”拟人化,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三句紧承一二句而来,与前两句形成鲜明比照,表现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一茅斋”三句,进一步交待了隐居的环境,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最后,作者以古代安贫乐道的前贤颜回自况,并表白了自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贫士志气。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②。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③。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④。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⑤。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⑥。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⑦。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⑧。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⑨。

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

①中涓:内侍太监。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黄冠:原指道士的装束,这里借指道士。

②礼:尊敬。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长生不老的人。

③涉猎:泛泛地接触和了解。东宫:借指太子。

④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1644年5月,李自成撤离北京时,将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及永王朱慈炤都带走了。厥职:他的职责。厥,其,他的。

⑤隶:属于。宫观之籍:道士们管辖的范围。宫观,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⑥楹(yíng):柱子,这里引申为房屋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