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配得上更好的世界
4437900000009

第9章 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名叫别人

我小时候最亲密的玩伴是堂姐,她比我大三个月,一个屋檐下长大,是亲戚,邻居,同学,朋友,但也是仇人。

我们总是因为一件小事争吵,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开打,纠缠在一起,奋力去揪对方的头发,另一只手也不闲着,扣准一小缝肉,狠狠地掐下去,保管让对方疼得尖叫连连,退避三舍。但打人的事一旦发生,双方家长就会介入,我妈和她娘又要乒乒乓乓干一场,涉及面太大,激发上层矛盾,影响家庭大团结,一般不常干。

主要还是争,一触即发地争,义愤填膺地争。回忆童年时光,不管我的怀旧情绪走到哪儿,堂姐撇鼻子、瞪眼睛、小嘴巴嘬得啾圆奋力分辩的表情都会来作陪。

我们争的话题也很小,牛郎星大还是织女星大,蛇精厉害还是蝎子精厉害,你家有钱还是我家有钱。

一个说,你家有钱,你家有电视机。

一个说,你家才有钱,你家有新房子。

一个说,你家有钱,你家有自行车。

一个说,你家有钱,你家每个星期都吃肉。

如果接下来的那个没话说了,就会气得一连半小时都不说话。

六岁以前,我都是最先词穷的那一个,每次战后,都气得跑到猪圈里去打猪,打得它满场飞奔,以至于我妈特别纳闷,潲也吃得欢,怎么这猪就是不长膘?

后来,我发誓要雪耻,闭门一周,苦苦修行吵架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七天早上,我悟了。

从此骂术突飞猛进,几乎战无不胜,几个月下来,把她气得说不出话来,不敢再进我家的门,路上见了,就像朵蔫叽叽的狗尾巴草一样低着头,遇到什么事,都要怂三分。

这个一招即出,万马齐喑的绝招其实很简单,就是搬出“别人”。

比如上一个争执。如果我是接下来的那个,就会说,你家才有钱,别人都是这么说的。

在这个强大、神秘、浩浩荡荡、令人毛骨悚然的“别人”面前,堂姐立刻停了嘴,一脸惧色,啊,别人真是这么说的?

那还有假?

谁啊?

好多,至于具体是哪个,你就不用知道了。

有时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更有可信度,让她毫不怀疑,我会捏造一些人物、场景、情节。

“真的,前天我去上厕所时,听到里面有人说你,她们说你长得丑,人又笨,都不想跟你玩,我还在屙屎呢,就逼我发誓不要跟你说……”

后来,我眼见着她在“别人”的阴影里直不起腰,人变得自卑和脆弱,说话细声细气,走路瞻前顾后,不敢说真心话,更甭提追求真正想要的东西,从小就学会了揣测着别人的脸色过活。

我姑姑是个真性情的人,看不惯她的惴惴不安,经常白着眼说:“金金怎么这么小胆?一点都没朝气!”

那时,我一点也没觉得良心不安,反而天真地以为自己赢了和她的八年抗战,很有一种有志者、事竟成的成就感。

意识到这种行为之可怕时,已经到了十来岁,那时,八面埋伏的“别人”同样侵入我的生活,干涉我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

这个将“别人”引入家中的好客者,是我的父亲。这个中年男人,一辈子都在不厌其烦地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的房子、别人家的车,还添油加醋地转达别人对我们家人的差评。

在那栋80年代的瓦屋,他粗着嗓门,乜斜着眼睛,巍峨地矗立在我面前,使用我当初对堂姐用过的招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来攻击我。

“你这个蠢货,你是不知道别人怎么说你?”

我立刻紧张成一团,既恐惧又好奇,逼他说下去,“我怎么了,别人怎么说我了?”

“我都不想说啊……说你骄傲,说你现世,说你是耻辱,说你什么都办不好,说蠢得要吃药,说你差得要哭,说你撞多了恶,说你一事无成,说你是垃圾……”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年复一年地说着,直到现在,他仍然使用这种语言和我对话。

年少时容易受心理暗示,在这些刻薄的字眼和“别人”的轻贱鄙夷中,觉得满世界都是敌意,唇枪舌剑,白眼口水满天飞。于是特别痛苦,厌学厌世厌弃自己,觉得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无期徒刑。

这种被社会所排斥的不安全感,我很久都未能消除。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是他人的看法,我这么做,别人会认可吗?别人会觉得好吗?如同楚门,战战兢兢地活在他人的注视中,他人的评价体系里,他人制订的陈规滥俗之下。

好在后来终于倔强,放弃与他人同化,放弃讨好低级舆论,一意孤行地,只想做好一件事,只想对自己负责,再不管“别人”说三道四,七七八八。这样一想,反而自由了。

萨特写过一个《幽闭》的哲理剧,讲他人的关系、禁锢和自由。

戏剧设在地狱的密室中。密室里没有镜子。没有了镜子,人就只能把他人当作镜子,通过他人来认识自我。三个主人公都是有罪者:加尔散是个可耻的逃兵;艾丝黛尔是色情狂和溺婴犯;伊内丝是同性恋者。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和约束他们的便是他们互相的关系。他们互相折磨,勾心斗角,都不能获得解脱和自由。

“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这句话无比准确地说明了“他人”的可怕,就像一道枷锁,奴役自由意志,强迫我们做出违逆自我的决定。比如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可能也上了不喜欢的学校,干了不喜欢的工作,买了不喜欢的衣服,说了有违内心的话,归根结底,都是被“他人”所支配,想顺从,想讨好,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称赞。

但后来,你一定也发现这种讨好得不偿失,“别人”那么多,即使疲于奔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一天回首半生,发现自己没做成一件无愧于自己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认真,都用在人事关系而非事情本身。

这是值得的吗?

我不知道。

萨特说,不管处于何种地狱般的环境,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如果有谁不打破,也是他们的自由,自由地将自己置身于地狱之中。

选择自由是自由,选择不自由也是自由。

但,我还是觉得,像我堂姐那样被“别人”吓得肝胆俱裂的孩子,真的很可怜。

顺便说一下,现在,她活得很好,嫁了老公生了娃,打着一份工,没有任何绯闻,没有任何噩耗。只是,偶尔去看她的说说,我心里都很辛酸,因为没有一句是在表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