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
44866100000006

第6章 社会生活(2)

购物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情,因而学会一定的购物礼仪是必要的。它不仅能使人受到其他人的尊敬和欢迎,还可以培养人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因此,做好商家的“上帝”,做一个文明顾客是很重要的。我们进入购物地点,要用目光注视售货员,用微笑或者点头的方式问好,售货员就能对我们产生初步的信任感,同时我们还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遇到麻烦请售货员帮忙的时候,不要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在我们不想买东西的时候。在排队或者结账的时候,应该耐心等待。如果要买衣服,最好在试衣服之前把手洗干净,不要用脏兮兮的手触摸衣服,也不要把衣服随便丢到搁物架上。在试穿完后,应该把衣服重新挂到衣架上。如果弄坏了东西,应该告诉售货员。

我们在进入公共的购物场所时,要注意维持秩序,不要依仗自己的“上帝”身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更不要言语粗俗,出口伤人,动手打人,严重扰乱商场经营秩序。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公共购物场所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在超市购物,取舍购物篮里的东西时应当具备最起码的归类意识,尤其是处理易变质的商品,应该将其归放到原位,做一个文明顾客,做好商家的“上帝”。

作为经营者,固然应该做到优质服务、顾客至上、文明经商。作为顾客,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扬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的劳动,做文明顾客,使自己的消费行为符合法律、符合道德规范。只有买卖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相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购物环境。因此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顾客,做好商家的“上帝”。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自身素质的体现。

经典语录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五)尊重别人

有一次,朱师傅为周总理刮脸,总理突然咳嗽一声,朱师傅没提防,总理的脸上被刮了个小口。朱师傅忙道歉说:“对不起,总理。”总理却亲切地说:“怎么能怪你呢?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幸亏你刀子躲得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感情上有一颗尊重别人、爱护别人的心,才能使上级和下级、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尊重别人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人人都应具有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人,不懂得尊重别人。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甚至大声喊叫,妨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不尊重别人的人格等。这样的人其实也不懂得自尊,他不尊重别人,肯定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关系和谐、融洽,团结一致,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互相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尊敬和看重对方。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假如人的心灵是一座海湾,那么尊重就是连接两岸的桥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尊重,可以这样说,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而被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试想,一个不懂得尊重为何物的人,一开口就是损人尊严、毁人人格的话语,别人会如何对待他?所以说,尊重别人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

尊重别人首先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当人格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时,往往是很伤心、很痛苦的。有些人不大注意这一点,常常用自己的长处去讥笑别人的短处,说话不分大小、拌嘴专门揭短,开玩笑开过头,侮辱人甚至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人格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只有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牢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因自己家境好、成绩好就自倨、自傲,就轻视他人。

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谅解他人。人们相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产生,比如在人多拥挤的场合,他人不慎踩了自己的脚,撞掉自己手中的东西,这种情况,如果得理不饶人,其实就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我们应当理解他人不是故意冒犯自己,而是由于不慎,这是日常生活当中不可避免的,因而应当谅解他人。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应该宽宏大量,以团结为重,不能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尊重别人不仅是指态度上,还要从礼仪上有所表现。青少年如果蓬头垢面,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站着和别人交谈时,不要用脚连连打地;与老师、长辈交谈时,跷“二郎腿”也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讲话要注意场合。别人办喜事,就别说不吉利的话;人家办丧事,就不要兴高采烈;别人考试没考好,就不要大谈特谈自己考得如何如何好。

尊重他人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年龄、身份、语言习惯等。假如对方是位年长者,在称呼上要礼貌,在语气上要委婉,在语速上要舒缓,在话题上要“投其所好”。

尊重别人还包括打招呼时不要“喂喂……”不停,或者叫绰号,因为对方肯定会很难堪;交谈时不谈对方不愿讲的话题,不揭对方的伤疤等。

守时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和别人约好聚会,就应当准时赴约;老师安排活动更应当准时参加。

在学校里,应该尊重大同学,爱护小同学,尊重女同学,不取笑同学,不给同学起外号,不背后议论同学。同学间每天第一次见面要相互问好、离校时相互道别,说声“再见”。这是真诚、礼貌的表现,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必要形式。

同学互相尊重还必须注意从“我”做起。每个同学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每个人老是强调别人应该尊重自己,唯我独尊,那是错误的。只有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强调我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形成人人互相尊重的良好风气。

经典语录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

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六)诚实守信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反而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守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人,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声誉相比于物质重要得多。

然而,当今社会一些领域和个人身上体现出的不讲诚信、见利忘义的行为和现象,以及某些腐朽堕落的生活方式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有些学生由于诚信意识太差,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欺骗他人,讲假话像讲真话那样自然。还有个别人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沦落为犯罪分子。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发生交往。交往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如有章遵循,有诺必践等。因此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在答应别人的要求之前认真想一想,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是否愿意满足对方的要求,如果认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具备,就不要轻易答应对方。凡是自己已经答应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即使你承诺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认真去做,不能认为小事情忽略了没关系。因为一个人的诚信程度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如果已经答应了的事情确实难以完成,也不要找种种借口加以逃避,而应该向对方说明缘由,向对方表示诚挚的歉意,在今后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

对于青年少年来说,诚实守信更多地体现在考试遵守考场纪律,不作弊,不弄虚作假。

经典语录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解读:为人处世要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有金银财富。

(七)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简单地说,就是很乐意帮助别人。从古至今,助人为乐的故事可以说不胜枚举: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人去买。他看到后很同情老婆婆,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了字。人们知道后纷纷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非常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助人为乐的精神应该有新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这种精神不是傻,而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作为一名在新世纪、新时代下成长的青少年,我们更应时刻牢记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是一种美德,是人格升华的标志。我们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的帮助、真诚的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

雪天里的温暖

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具体应做到:

一是“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应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障人士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二是“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热情帮助,为其分忧解难。

三是“见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时,遇到有人恃强凌弱时,遇到意外险情等危急情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扬正气。近年来,先后涌现了秦炳奎、张东京、左宝忠、盛晓虹等一批见义勇为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是“热心公益”。社会公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要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经典语录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马致远《陈抟高卧》

应当在朋友正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八)有责任心

一位大公司的老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来他公司应聘,经过交谈,他觉得那个人其实并不适合他们公司的工作。因此,他很客气地和那个人道别。那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戳出来的钉子划了一下。那人顺手拿起老板桌子上的镇纸,把戳出来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和老板道别。就在这一刻,老板突然改变了主意,留下了这个人。事后,这位老板说:“我知道在业务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的确令我欣赏。我相信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虽然这是关于应聘的老掉牙的小故事,但由此可见,责任心确实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正是这种素质为这位小伙子赢得了一份好工作。

承担一份责任,造福无数民众

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只有担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才是真正的责任,其他的小事上没有所谓的责任。其实不然,一个人的责任心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体现出来。

对于青少年来说,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是很重要的。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自己犯了错误,要敢于承认,例如无意中损害了班级的公物要尽快修理或主动赔偿。

在家多帮父母承担家务。在学校,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要把灯关掉,门锁好,窗户关好;在校主动打扫校区卫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