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间天堂——我国湿地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1.国情现状——我国湿地类型和面积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无论在面积和类型,还是在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都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从湿地面积和类型看,据估计全世界有湿地200万平方千米以上,中国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3%。中国湿地被列入亚洲湿地名录的就有130块,约2300万公顷。
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年总价值是7.8万亿人民币,占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年价值高达2.7万亿人民币。
中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类型的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沼泽面积864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这些湿地分布在四川几条大河和国际水域的源头,如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等,青藏高原湿地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湿地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我国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自然湿地面积为3620.0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
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着、生物多样性丰富特点等。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公约》所列湿地名录中的31类自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类型在我国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各种自然和人工湿地,而青藏高原的陆极湿地又具有世界特色。其中,滨海湿地的面积为594.17万公顷,河流湿地的面积为820.70万公顷,天然湖泊湿地的面积约910万公顷,沼泽湿地的面积为1370.03万公顷。人工库塘湿地的面积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
2.生态地图——我国湿地分布
在我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我国湿地分布较为广泛,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湿地类型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我国的沼泽湿地分布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
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东部平原地区湖泊,蒙新高原地区湖泊,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
河流湿地因受地形、气候影响,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我国近海与海岸湿地也叫“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直辖市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海滩,由环渤海滨海湿地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州湾以南以岩石性海滩为主,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河湾和北部湾等。
人工库塘湿地主要分布于我国水利资源比较丰富的东北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及广东等。
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6处湿地分四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的6处湿地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时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米埔-后海湾成为中国第七个国际重要湿地;第二、三、四批分别有14处、9处和6处湿地在2002年、2005年和2008年获得《湿地公约》认可。
其实,我国独特的湿地不止30处,还有许多湿地没有被引起足够重视,至今仍无人问津。
3.花花世界——我国湿地植物种类组成
我国的湿地生存环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我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
我国湿地植物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我国湿地植物已记录的有2760余种,按生长环境可分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盐生植物三个生态类型;按生物演化级别分为湿地高等植物和湿地低等植物。
我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湿地高等植物约有225科815属2276种,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的63.7%、25.6%和7.7%,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四类,而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就有100多种。
苔藓植物有64科139属267种,其中以凤尾藓科为最多,其次为柳叶藓科、泥炭藓、青藓科、蔓藓科等。
蕨类植物有27科42属70种,其中金星蕨科种数最多,其次为木贼科、蹄盖蕨科。
裸子植物有4科9属20种,包括松科、杉科、麻黄科和买麻藤科。
被子植物有130科625属1919种,以禾本科种数最多,其次是莎草科、菊科、唇形科、蓼科、毛茛科和黎科等。
中国湿地低等植物包括藻类植物、地衣植物、菌类植物。由于各植物带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湿地植物区系复杂。
中国湿地植物主要是属于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亚热带中国独有、北极高山分布等4种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它们的属数和种数及所占比例均占首位。
在中国湿地植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中华水韭、宽叶水韭、水松、水杉、莼菜、长喙毛茛泽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1种。
中华水韭属于湿地植物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下游局部地区江苏(南京)、安徽(休宁、屯溪)、浙江等地。由于农田生产建设和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变迁和水域消失,中华水韭在许多地方已经濒临灭绝了。
中华水韭是多年生沼泽植物,植株高15~
30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属亚热带物种,主要生长在浅水池沼,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伴生植物有节节草、无根藤、莲子草、水蓑衣及黄槿等。
中华水韭属水韭科中唯一生存的孑遗属植物,在分类上被列为小型叶蕨类,但它既不同于其他成员如石松、卷柏、木贼,也不同于其他叶长而成线形,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的种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和东亚植物区系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荷叶铁线蕨又叫“荷叶金钱草”,仅发现于四川万县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局部地区,已濒临灭绝。适于温暖、湿润无荫的岩面薄土层、石缝或草丛中,喜中性偏碱土,早春发叶,7月后形成孢子囊群,8~9月孢子成熟,可用分株或孢子繁殖。株高5~20厘米。
这种草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铁线蕨科最原始的类型,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中药药用历史悠久,植株形态别致优美,观赏性强。
岷江柏木属于植物渐危物种,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我国四川岷江流域、甘肃白龙江流域海拔890~2900米的峡谷两侧或干旱河谷地带。气候适应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夏季温凉,干湿季明显;喜光耐旱,对坡向选择不严,多生于立地条件极差的悬崖陡壁;一般生长缓慢,花期4~5个月,球果翌年夏季成熟。
岷江柏木为我国特有,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也是高山峡谷地区中干旱河谷地带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银杏属于稀有植物物种。又名白果,是着名的“植物活化石”。
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
银杏是落叶大型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4米,雌雄异株,主要分布地属亚热带季风区,水热条件较优越。野生状态的银杏仅散见于浙江天目山海拔300~1100米的阔叶林内和山谷中,我国有3000年以上的古树,初期生长较慢,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时仍可结实,一般3~4月萌动展叶,4月上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
银杏是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殊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
百山祖冷杉是濒危物种,常绿乔木,高可达17米,胸径80厘米。
它是近年来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仅分布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的林中;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结实周期2~5年,多数种子发育不良;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
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有重要意义。
4.种类繁多——我国湿地鱼类的主要特点
鱼类是湿地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生物类群,也是最重要的湿地野生动物资源之一。全世界有鱼类2.17万种,我国约有3000种,其中湿地鱼类约有1000种,占我国鱼类种数的三分之一。
湿地鱼类由内陆湿地鱼类、近海海洋鱼类、河口半咸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构成。内陆湿地鱼类的种类最多,淡水鱼类约有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其次是近海海洋鱼类,约有100种;河口半咸水鱼类60种;过河口洄游性鱼类20~30种。
内陆湿地鱼类隶属于13目38科,各科中以鲤科鱼类所占比重最大,共有12个亚科120属433种。在我国所有的湿地鱼类中,内陆淡水特产鱼类种类特别多,达410种,占我国鱼类总数的14.6%。
我国湿地面积辽阔,区域差异显着。与此特点相适应,我国湿地鱼类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在我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鱼类的分布。
(1)娃娃鱼——大鲵
大鲵是我国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
叫声似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
大鲵是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黏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中国大鲵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三是陕西安康、汉中,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文兴等地。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合峰、恩施,江西靖安,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卢氏县、蒿县。
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它已经具有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所以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它还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经济价值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长江瑰宝——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也是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是长江中的瑰宝。
中华鲟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基部宽厚,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5行;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中华鲟鱼属世界27种鲟鱼之冠,它个体硕大,形态威武,长可达4米多,体重逾千斤。
中华鲟是世界上现存27种鲟鱼中的珍稀鱼类,为全球分布最南的鲟种,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
因为它的生理结构特殊,既有古老软脊鱼的特征,又有现代诸多硬骨鱼的特征;形近鲨鱼,鳞片呈大形骨板状;鱼头为尖状,口在颌下;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有“活化石”之称,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5.珍稀名贵-我国湿地鸟类的主要特点
鸟类是自然界的精灵,湿地水鸟是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它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深刻反映着湿地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