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一座融东亚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优美的两层楼房在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的校区内落成,不少剑桥人慕名前去观赏,一时闻名遐迩。新楼风格独特,雕梁画栋,既有飞檐凌空,又用红瓦铺顶,是名副其实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它就是著名的李约瑟研究所的所在地,李约瑟称它为“中国庙”。
这座风格新颖的大楼是法国建筑师克里斯托夫·暮利雷特设计的,当然,其中也融合了李约瑟本人的思想。走进研究所的大门,只见铁栅门上安有一块标着“李约瑟研究所”的英文铭牌,左边还有一方硕大的“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用”的朱红篆字图记。沿着碎石铺就的小道,走进庭院,一股清香飘逸而来,园内绿草如茵,花木葱茏,正是做学问的理想之地。新楼正门右侧立着李约瑟的青铜胸像,刻画了他沉思的神态。门口八卦窗里还站有孔子小像,表明了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向往之心。新楼的后面还有个回廊,大红廊柱,中式栏杆,大有古色古香之味。回廊环抱着一个中国式的小园林,栽种着特地从中国运来的花木。长廊外还有潺潺的小溪环绕,溪上横跨着一座像中国安济桥般的弓形拱桥,体现了主人对李春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杰作的偏爱。李约瑟深情地望着他那日夜梦想的研究所新楼,抚摸着周围的一草一木,他两眼湿润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得以实现,但自己已垂垂老矣……
一般人或许并不清楚新楼主人为此所耗费的大半生心血。个中的甜酸苦辣,只有李约瑟知道……
说来话长,早在1959年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出版了两卷时,他就开始为自己的大量书籍筹划收藏之地,以便让世界各地的中国科技史学者利用或协助他著述,同时又能够免交遗产税。后来,他用父亲留下的一幢楼房收藏他数十年来潜心搜集来的科技史古籍。10年之后,李约瑟毅然将这批数量庞大的图书和那幢楼房移赠给一个官方批准的教育慈善团体——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信托会,并正式签署移交合约。后来,李约瑟的藏书越来越多,他捐献的那幢楼房只能作藏书之用,而学者工作的场所却没有了。当时任剑桥大学冈维尔—基兹药学院院长的李约瑟尚有充裕的院长宿舍,因此所谓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就设在他的办公室内。1976年,李约瑟院长职任满,他决心辞职,专心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此同时,图书馆信托会正式建馆,并任命李约瑟为义务主任,鲁桂珍为义务第二主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理事会先替信托会在出版社附近租了一座预制房屋,供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使用,至1978年,又买了一座比较宽敞的楼房租给信托会。
这座位于剑桥辽阔的校区布洛克兰林荫道16号的砖楼是一座三层建筑,砖楼的外表看来很平常,外墙已剥蚀风化,似有饱经风霜之感。砖楼门前置有“剑桥东亚科学史图书馆”字样的铭牌,以及“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用”的篆字图记。从那时起,人们都习惯称其作“李约瑟研究所”。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里条件虽差,但环境幽雅,风景迷人,最宜读书、写作、做学问。走进砖楼,是一个狭小的门厅,在一张大桌上堆满了各国友人赠送的字画、礼物,楼梯盘旋而上,护栏上悬下一幅大红寿幛,引人注目,那是1980年鲁桂珍为李约瑟80寿辰亲手制作的。李约瑟的办公室在楼下的一个大房间,只见三张办公桌上放满了文件资料。楼上则是他的秘书及合作者的办公场所。
东亚科学史图书馆最有价值的就是这里珍藏着的成千上万册各种文字的图书报刊馆。据1976年统计,该馆收藏的中文和日文书籍就达6千种。内容最为精彩的是,馆里还藏有世界各国学者亲笔签名赠送给李约瑟的关于中国科学文化的论文抽印本近二万本,这是在其他图书馆很难见到的特殊收藏品。图书馆每周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半到下午6时开放,它每年接待了数以百计的各国来访者。为了使馆内工作的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在一楼和二楼各设一个厨房,需要时可在这里准备简易的午餐或煮咖啡、茶等饮料。图书馆内充满了中国文化气息,每个工作室和楼道都挂着中国书画,有郭沫若写的行草条幅,王星拱的小篆,齐白石、徐悲鸿及吴作人的国画真迹。它们多数是赠给李约瑟的纪念品。
剑桥这座奇特的专业图书馆已成为国际中国科技史学者的朝圣之地。大家都普遍认为:凡研究中国科技史者来到剑桥,未面识李约瑟那将是一件遗憾终生的事。因此,来这里访问、查阅文献的各国研究者和合作者络绎不绝。
1976年,有人建议与剑桥大学所成立的罗宾逊学院建立关系,计划在学院内建造一座永久性的馆址,信托会的基金会为此还拟写了关于这项计划的说明。1978年1月,一幅约合半英庙的土地已正式转让,并绘制了这座包括一个主楼及两个侧翼,有回廊相通,造型简朴的建筑的蓝图,全部建筑费用约为100万英镑,但只募得40万英镑,其中25万英镑来自克劳齐基金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日本学术振兴会及新加坡基金会等。多年来,为建造图书馆新楼及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多方奔走参观,并建立了三个基金信托会,一个在英国,一个在美国,一个在香港。1983年李约瑟研究所在剑桥正式成立。作为今后撰写这部巨著和研究东亚科学史的机构,由李约瑟任义务所长,鲁桂珍任义务副所长。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作为研究所的附属机构,由图书馆主任负责管理。李约瑟研究所将继续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并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帮助,赞助包括佛教寺庙、科学技术、孔子哲学及中国航海史等等选题。
1986年6月,作为东亚科学史图书馆的永久性馆址——李约瑟研究所新楼建筑完工。从此,它将成为李约瑟这一事业历程上重大转折点而载入史册。多年来,这座功勋不凡的图书馆受到了各国学者的一致称赞。他们赞扬说,它是李约瑟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成就。这座图书馆为后人提供了坚定的超越前人的基础。
李约瑟自己也对这座“珍宝”寄予厚望,他说:“在未来的世代里,对所有国家有志于比较科学史的学者们开放其宝藏,从而促进公正而平等的世界了解,正如我们今天所已体验的一样。”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约瑟40年代在中国时作的一首小诗:
愿做铺路小石,
默默无闻,让人践踏,
将人类引向光明,引向幸福……
李约瑟真是这样的铺路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