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个性
44978000000030

第30章 锲而舍的遗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果锲而舍呢?结果不言而喻,只能是前功尽弃!科学家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最终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但因一时松懈,而与机遇失之交臂的事也不少。王淦昌院士在青年时代就有过这样的一次遗憾。

20世纪30年代初,王淦昌留学德国期间曾参加过一次物理学讨论会,会上报告了玻特和他的学生贝克两人用α粒子轰击Be核,发现了很强的贯穿辐射的实验,这个报告给王淦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敏锐地觉察到,这背后可能有重要的未知的东西。玻特将这种强的贯穿辐射解释为γ射线,王淦昌通过认真思考后认为并非如此,γ射线不可能有这么强的贯穿能力。那么这种强烈辐射究竟是什么呢?通过什么样的测定手段,可使它显出庐山真面目呢?王淦昌发现,玻特在实验中使用的探测器是计数器,而计数器只能记录辐射的数量而不能记录辐射的径迹,而这一点对于判断辐射的性质恰恰是极其重要的,仅凭计数器并不能判定这种辐射就是γ射线。思考到这儿,另一种可能揭示辐射本质的实验方案就在王淦昌的心中应运而生——用云雾室重做玻特的实验。

当他将这个大胆建议告诉留德期间的导师迈特纳时,却遭到拒绝,因而实验方案未能付诸实践。此后不久,另一位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就是用这一方案重复了玻特的实验,并证实了这种强贯穿辐射是中子流,查德威克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件事给王淦昌留下了难忘的遗憾,他说:“如果当时能坚持己见,耐心说服导师,不屈不挠地去争取实验条件或尽力去寻找其他途径的支持,那样或许能将实验做成……”

遗憾属于过去,在以后的科学实验中,王淦昌始终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科学作风。每当确定了一个研究课题,或确立了某一科学目标后,就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地去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十一国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他领导的小组首次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首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并为我国“两弹”的研制试验成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常对学生说:“罗马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没有长期的、不间断的努力,就不可能取得好的科研成果。”

是的,科学大道上是没有平坦的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具备坚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们,才有可能克服重重难关,克服种种失败,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