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玩出灵性
44984000000005

第5章 玩可以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为什么有的人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有的人则勇于创新,开拓前进,向往明天,创造未来。这涉及创造力的问题。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造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是人类脑功能的外观表现,是文明进化,社会进步,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创造就是创新,它必然与众人、与前人有所不同而独具卓识。

创造力是创造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标志。创造就是创造者按每个人所掌握的素质重新加以组合。创造力,就是形成新思想观念的能力。离开了思维,也就无所谓创造力了。人人都有创造力,过去有人认为创造发明活动,只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事情,大多数普通人不能搞什么发明创造。无数事实表明,除了少数智力发展极差者外,只要肯学习,肯钻研,立大志,那么人人都能从事发明创造并取得一定成果。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时期还是一个人的创造发明的黄金时期。

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记忆力是活动的仓库和基础,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活动的成果。

发挥人类才能的理想环境是游戏的庭院,人类的卓越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是人类之中的孩童。

也许每一个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刚丢掉的纸盒、瓶子、罐子等垃圾又被孩子捡回来,被视为宝贝,他们用纸盒、瓶子、罐子等来建造城市、宫殿,用它们玩得津津有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摆弄东西是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种方法,孩子看似无聊的玩耍,其实就是手脑并用的体现,而动手能力一向被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视为创造能力之一。

在游戏中,孩子不只是在玩耍,在体验乐趣,同时也是一种好奇心、求知欲的满足。在游戏中,孩子会充满好奇心,比如对一些复杂的玩具,孩子就会想:“这是用什么做的?”“它怎么会动?”为满足孩子好奇心,父母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拆卸玩具让孩子了解玩具的构造,训练孩子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

其实,拆卸玩具既训练了孩子专注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孩子探索问题答案的能力。

上小学二年级的乐乐是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乐乐最大的爱好是玩泥巴。乐乐说,土掺上些水,就可以做成泥巴了,就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出各种形状,特别有意思。

可是,乐乐的爸爸非常不理解乐乐的这个爱好。他总批评乐乐是个脏孩子,把自己弄得跟个“泥猴”似的,一点也不知道心疼爸爸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

一天,放学回家后,乐乐用泥巴做了辆坦克。“坦克”成型的时候,乐乐高兴极了,手里拿着“坦克”,一边陶醉在自己的“杰作”中,一边幻想着自己开坦克的情景。

上述案例中,乐乐表现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说,动手动脑有助于萌发孩子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致育才之友书》中说:“爱迪生幼年的故事,给了我们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科学要从小学起,二是科学的幼苗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爱护才能保全。”

美国教育思想家鲁道夫·斯坦纳就曾经指出,孩子的玩具应该尽可能接近自然,那些僵化的玩具不足以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反而会因加上条条框框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他还说,“与其给孩子们制造精神的木偶,不如给他们一个用布随意做成的布娃娃,而一根树枝亦不逊于造型僵化的积木。”因为,泥土、石块、树枝都是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启蒙老师。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能够参加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来,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丹麦理论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不仅常常鼓励孩子玩游戏,而且也喜欢和儿子一起玩,还经常地想出一些小问题来“为难”孩子。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玩的问题是关于“一猫有三尾”的笑话。他总是神秘地问小家伙们:“你们看,无猫有二尾,一猫比无猫多一尾,因此一猫有三尾。”其他的小家伙都知道父母说得不对,但却说不明白为什么不对。当时只有三岁、后来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奥吉·玻尔挥动他的小胳膊说:“爸爸,猫不可能有两条尾巴呀?”尼尔斯·玻尔听了奥吉的回答,总会高兴地夸奖儿子。

尼尔斯·玻尔和孩子们经常做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就餐时用叉子、玻璃杯和餐巾纸等物做实验,因此经常招致妻子的抗议。除了用语言游戏、小实验之类的游戏活动来训练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外,尼尔斯·玻尔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体育游戏,男孩子们满天飞乱蹦乱跳,而尼尔斯·玻尔则和孩子们一起嬉笑追逐。

从上面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尼尔斯·玻尔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科学之处:一是他懂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可以教育孩子:二是他总想方设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游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