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传统工艺品的收藏与鉴赏
45029300000008

第8章 长江流域的民间雕刻(3)

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各种建筑上,就留下剑川木雕艺人的杰作。元明清以后,剑川木匠的手艺更加精良。保存至今的剑川关岳庙圆窗三层木雕,底部是十字形格,中层衬以芦苇,外层浮出花鸟,圆窗之内包罗万象又层次分明;昭宗祠的独脚牌坊,柱上斗拱百余件,飞檐抢出丈余远,矗立四百余年不倾斜;弥沙乡诏应寺的格子门,为“冻冰瓷”式结构,全部木条大小数百根,没有一根尺寸是相同的。也看不到榫口,人称“仙窗”;保山观音寺的雕窗、从平面跃出一匹飞马来。还有一种“浮线花窗”,从正面、上下、左右不同角度观赏,会出现不同的视觉效果,变幻无穷,简直如同“魔窗”;昆明忠爱坊、三牌坊、金马碧鸡坊、晋宁盘龙寺、巍山巍宝寺、保山飞来寺、中甸归化寺……几乎云南有名的建筑都留有剑川木匠的功绩。

南方民居特有的木制结构及干栏式建筑,为木雕师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一幢房屋的木梁柱、斗拱、雀替、木栏、木梯、门楣及门窗、隔扇等,都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隔扇门窗处,最能显示剑川木工高超的木雕技艺。

白族民居中的隔扇门处于房屋的中心位置,且隔扇门数量又多,面积较大,所以装饰特别考究。剑川白族隔扇门一般以楸木、樟木等为底材,施以满雕彩绘。每一单扇门上部多为镂空雕,下部多为浮雕,上中下再错以三块小雕花板(亦称腰头)。其中上部镂空雕最为重视,雕饰也最为精致。该处采用透雕法,一般有两层、三层、四层、五层,甚至有十层之多。

如一套四层隔扇门,一般第一层雕刻仙佛人物,第二层雕出云霞飞鸟,第三层雕葡萄图案,第四层雕“+”字图案。形成花后有叶,叶后有枝,枝中藏鸟,层层深入,繁复重叠的图案。背面还雕刻整齐大方的几何图形衬底,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不失发挥其作为门窗设施的通风透气功能。

从大理国时代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是剑川木雕繁荣时期。清末政治腐败,有千年盛誉的木雕艺术曾一度衰落,解放后又重新获得发展的生机,并发展出许多新品种,继续美化着人民的生活。如大理石龙木家具,雕工雄厚饱满,集红木于大理石料之美与一体,高雅华贵,远销世界各地。

(二)徽州木雕

徽州盛产异木珍材,名工巧匠竞技其间,各显神通。作为“徽州三雕”之一的徽州木雕,在徽州民居建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祠宇的巨构、厅堂的门窗到华美的家具陈设,无处不见徽州木匠师傅的杰作。著名的绩溪胡氏宗祠是一座明代木雕艺术殿堂,无论门楼、梁柱、窗隔、雀替……只要是有木头的地方,就有精致的雕刻。正厅内硕大的银杏柱架着19根布满云纹雕刻的月梁,其上的梁驼、雀替、平盘斗都雕成祥龙瑞兽,并配以彩云飘带的图案。连挂灯钩把也有雕刻花纹。

后进厅堂屏门隔扇的雕刻以静物“清供”为专题,几十种瓶式的插花,婀娜多姿,木鬲扇提花巧妙地组合着“文房四宝”、“书卷画轴”、“博古礼器”等图案,大不出掌心,小不足手指,惟妙惟肖。

黟县卢家住宅,是一幢典型的徽商宅邸。这所住宅从楼顶到地面几平全是镂刻的木料构件组装而成,全然一个木雕大观园。

徽世民居中的木雕陈设,亦可与建筑木雕媲美。

徽州木雕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不仅雕刻对象皆是徽州地方景物、山水风光。而且松、石、云、泉以及奇花异草都有山区特点。人物小巧俊秀,透露出江南人的灵气。

在风格上,徽州木雕初期拙朴大方,后期雅致细腻,受徽派版画、新安书画、徽派盆景造型和徽曲徽戏影响很大。

(三)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省东阳县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东阳木雕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历史。

唐代的东阳是经济文化的繁荣期,古人曾有“唐代衣冠有婺东,名家阀阅旧称雄”诗句,概括了当时繁荣景况。由于佛教的兴起,加上东阳地处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为寺院木构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东阳木雕在明清两代进入繁荣鼎盛时期,并广泛运用于民居建筑,东阳至今还保留有明清木雕古建筑190多处,其中飞甍斗拱、雕梁刻顶、琴仿牛腿、门窗装饰精巧,刻雕技艺超群。仅门窗装饰图案就千变万化,姿态无穷。从门窗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考虑,艺人们发明了“镂空双面雕”、“拼斗雕”、“斗嵌雕”、“纯斗接”等技法。在图案的组织上,有六角拼花、八角拼花、一根藤拼花、马字拼花、十字拼花、锁壳拼花、水纹拼花、六角破格拼花、八角破格拼花、格中起堂拼花、透空雕嵌边拼花、虚实拼花等数10种之多。

建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左右)的大型院落式建筑“肃雍堂”、清代夏丽墅村的厉氏花厅等就是这批建筑木雕艺术代表之一。

清代乾隆年间,约400名东阳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所作的许多珍品至今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东阳木雕还扩展到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用品上。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话:“千工床,万工橱,十里红嫁?”足见当时家具上的木雕装饰亦是何等讲究!

与全国工匠同行一样,东阳木雕艺人供奉鲁班为祖师爷。相传,有一次鲁班被召去造越王宫,开工不久却遇到了难题,原来被用作厅柱的珍贵柱料不慎锯短了一截。鲁班在一旁闷闷不乐,苦思补救办法,其妻知晓后笑解其围。只见她指指脚上穿着的木履,又指指头说:“你看!我鞋后跟垫上木头,人不高就了吗?!我发髻上插上玉簪、戴上花冠,不就更美了吗?!”

鲁班听后大受启发,连夜请石匠打了石头座子垫作柱脚,又在柱头和屋架间创造了斗拱(俗称牛腿)替木,还雕刻上花纹,以镶柱顶。一幢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富丽堂皇的宫殿建成了。鲁班及子弟们非常高兴,以后,建造宫室寺庙、楼阁院宅都仿照这种式样,于是也就产生了雕花这一行,并有定期设香案祭拜木雕祖师的习俗。

传统的东阳木雕流派主要有“雕花体”和“古老体”,以后又产生了表现戏曲人物的“徽体”和“京体”,清末民初又产生了“画工体”。“画工体”讲究画面的人物疏密得当,姿态生动,景物层次分明。著名艺人杜云松、黄紫金、楼水明,是东阳木雕老一代艺人中的佼佼者,对东阳木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阳木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题材最为多见。图案讲究“满花”,中间穿插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画面设计丰富而有变化。在技艺上以浮雕为主,又有镂空雕、施彩、贴花等多种手法。其中深浮雕富丽堂皇、玲珑剔透、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东阳木雕的原料以香樟木、椴木、山白杨为主,一般不加彩绘,多用本色透明漆涂罩,以保持木料的天然本色。

如今的东阳木雕已发展到7大类,3000多个品种,其中屏风、挂屏和台屏是近年来在传统浮雕工艺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在把传统工艺运用于现代建筑方面,东阳木雕也有很多成功的尝试。如为新加坡“董宫大厦”制作的建筑装饰、河南博物馆的木雕壁挂《清明上河图》等。北京、上海、杭州以至国外的很多宾馆大厦的建筑装饰中都有东阳木雕为之锦上添花。

(四)、其他民居民具木雕

西藏建筑装饰木雕,多是11世纪前的宫殿寺院建筑遗存。如古格王朝建筑遗址中主要殿堂的木拱,不雕常见的飞仙类图案,而是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变形的迦栖罗神鸟的造型。相传此鸟为松赞干布的化身。早在1400年以前,藏王松赞干布曾化作一只巨大的金鹏鸟,制服了五头怪龙,保证了大昭寺的顺利修建。这只金鹏鸟腾空展翅于大殿之上,象征着藏民族骁勇、尚武的民族精神。

金沙江畔的丽江四方古城,保留大片明清民居建筑群,其中“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木楼,木雕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誉为“民居博物馆”。从城北芝山迁至黑龙潭的福国寺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601年),为三重檐钻尖顶楼阁式木构建筑。其中斗拱繁复、造型精美,隔扇、花板、梁柱、栏板皆雕花镂孔,典雅堂皇。徐霞客曾叹曰:“层台高拱,上建法云阁,八角层甍,极其宏丽。”

四川开县清代“武圣庙”中的万年台,台顶装饰精美,顶缘有飞檐翘角,台内天棚藻井,雕镂细致。门面台柱上端各有圆雕彩凤一只,嘴衔圆珠作下翔之势。

成都地区的木雕以号称“杨家将”的杨前生、杨燕如兄弟的手艺最精。杨氏兄弟为郫县清末名匠师,尤其擅长建筑艺术的设计布局。杨前生设计的窗纹,不仅榫接牢固,百年不散,而且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他设计的“井”字花格,变化迥异,中心可裱贴字画,长短宽窄,各得其所;“十”字格,多用双线,斜立而不直排,大大超出一般窗格的接榫难度;窗格中难度最大的“璇玑”格,在他的刀下也姿色万千。他常用不规则的雷纹套万字纹,变化多端,十分耐看。

木雕在湖北属细木行当,木雕艺人被尊为“雕花匠师傅”。湖北木雕深受和文化影响和熏陶,以细雕慢刻为主,做工古,衣褶简,人物造型多采用古木俑的形态,古朴可爱。山祠堂戏台看梁上雕刻的武汉三镇古图、通山的木雕看柜、武当山宫殿的木雕门隔扇、归元寺如来佛像前的神案和地藏王的神龛、阳新的木雕花轿、鄂西土家三滴水雕花床及雕花脸盆架、利川的楠木嵌花家具为湖北木雕艺术的杰作。

湖北木雕多采用“一打三修七分掏”的操作方法,以流利、奔放、粗犷而古朴的派路著称长江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