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课外雅致生活-培养审美才能的途径
45030000000003

第3章 给美画像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美的特征,对美的特征加以描述。

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的形象性;二是美的感染性;三是美的社会性;四是美的创造性;五是美的时代性;六是美的实用性。

第一,美的形象性。

美具有形象性。美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可爱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形象。美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付诸人的感官,影响人的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社会美、自然美,或者是艺术美,无一不是从形象中表现出来的。“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帆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浮油,踏看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朱自清先生的《歌声》里的毛毛细雨,以它独有的韵味,展现给人们以极致的美。

再如,“泰山”这个词对于一个对泰山一无所知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体会不出“泰山”的美。而对一个曾登临泰山且感慨万端的人来说就大不一样了。汉武帝对泰山的壮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此是实实在在高耸在汉武帝眼前的一座雄伟峻美的高山,而决非仅在深宫内院丛书中知晓的泰山。泰山的美具体到实实在在的形象上,对汉武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

在美的形象性这个特征方面,艺术美尤为突出。如前面提到的“细雨”。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多美多美的风景画啊!吟哦两遍,诗的意境几乎可以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湛蓝湛蓝的晴空,翠绿翠绿的柳树,黄鹂们白鹭们婉转地歌唱、轻盈地飞舞。朝远望,那高山峻岭之上,堆积着千百年久积不化的皑皑白雪,往近看,门前浩渺的大河里,停泊着迢迢万里远道而来的江浙商船。整首诗饱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用那呼之欲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饱满激情。

美的形象性可以归结如下:一是千姿百态的美归根到底都有它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如果不具备形象,就谈不到美,就表现不出美,美就无所依附。无论是“细雨”还是“泰山”还是“白鹭”、“翠柳”,这些都是具体的、生动的、鲜明的、直观的形象,我们感觉到的美都是由它们自发而成;二是美的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表现着内容。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以它独特的音响、节奏、旋律,塑造出一位以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搏斗、用宝贵的生命与黑暗抗争的英雄形象,在这里,内容是“搏斗”是“抗争”,形式是“旋律”是“节奏”,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之后,才使得这部作品传达出闻之有声、触之有物的美的形象,使人肃然穆然。三是美的形象离不开感性物质。譬如,去欣赏洞庭秋月,我们看到了波光闪闪,月影重重的月下洞庭,水面好似明镜一般,这时候我们所体验的美是具体的、感性的,而不只是关于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的详细介绍,因为那些抽象的概念数据无法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第二,美的感染性。

美的感染性是说由于美是具体的可感的形象,因而有着天然的怡情悦性、牵动人心、令人愉悦的特征。

美为什么会有感染性呢?因为“美的形象中,具有某种能引起人们想起人及人类生活的那种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语)。那种“东西”,指的是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当一个事物的形象体现了人的本质积极方面,体现了它的宜人的感性的核心内容,能以情感人、以情悦人,能使人在精神方面得到很大的愉快和满足,这时,它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赞誉大英雄刘裕的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使人感动,令人敬仰;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深深地打动了列宁,使列宁激动不已,赞叹道:我不知道还有比它更重要的东西,这是绝妙的、超越人力的音乐,人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这说明艺术美更具感染性。

自然形象的感染性同样是因为它和人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观松柏而感其刚毅,见松梅而想其正直高廉”,正是告诉我们自然对象的形象特征和人的情感、道德发生联系时,才具有感染性。《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爱莲,不仅爱它外在形式的宜人,更爱的是它“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等自然属性和人的高雅正直的品格的相通之处,我们之所以被它打动的不也正是这些吗?

美的感染性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大约创作于公元前4世纪的爱与美的希腊女神维纳斯的雕像,直到今日,仍在世界各地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为什么?就因为她洋溢着青春活力,展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了人类的教养与美德;因为她令人感到亲近和喜悦,令人产生对完美对自由的向往,总之,因为她包含的美的内容太丰富太具感染力了!

第三,美的社会性。

因为美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所以,美具有社会性。它的第一个含义,是指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物的固有属性;第二个含义,是指美是一种社会共有的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少数人的私有的个别现象。

美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又是社会的,一刻也离不开人类的社会生活。所以,社会美有其社会性质,它的社会性是物质生活的功利性;艺术美有其社会性,它的社会性是精神生活的功利性;自然美也有其社会性,它的社会性是人类实践赋予的,当自然成为人类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时,当然自然美也必不可少地包含了它的社会性。

我们歌颂大地为“母亲”,大地在我们心目中是美的,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给我们以生息繁衍的辽阔场所,它给我们提供了有用、有利、有益的一切,它包容着人类,哺育着人类,所以,大地对我们人类社会具备了审美特质,它的这种美也因此具有社会性。

第四,美的创造性。

人之所以感到事物是可爱的是美的,那是由于它的形象中蕴含了人的最珍贵的特性——人的自由创造。只有闪耀着人的创造性的美才是真正的有着勃勃生机的美。

美的创造性的特征,是推陈出新。它表现在内容上,是要有所创造;它表现在形式上,是要有所革新。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之所以能长期繁衍下来,就是因为其不仅能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能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逐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在人类破坏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实践活动中,本质力量是积极向上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整个世界更有色彩、更具魅力。

美的创造性在自然美方面表现得很突出,人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美化环境,造福人类,逐步创造了自然美,净化了人的灵魂,陶冶了人的情操。

艺术美中,创造性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美的,而如果艺术仅仅去模仿生活之美,这艺术就没有美,齐白石大师画的虾,虽然酷似现实中的虾,却又不似现实中的虾,他的虾更有灵气更有神韵,因为大师笔下的虾被赋予了创造性的精、气、神。此所谓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第五,美的时代性。

由于美来自劳动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美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美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各种美的形态中,自然美相对稳定。“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风吹动树梢。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色之美,对于约翰·施特劳斯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的,对于我们20世纪90年代的人,何尝不是令人欢欣鼓舞、心潮澎湃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浓郁的美丽的秋景,不要说令一代伟人毛泽东陶醉,就是放在下个世纪任何一个具备了基本审美能力的人的眼前,能不为之赞叹,感慨大自然有如此的造化,给我们人类呈献如此壮美的景观吗?所以说自然美在时代变革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

而社会美、艺术美的变化则较为显著,它们的时代性就显得非常突出。某种事物对于某一历史时代来说是美的,到了另一时代却不美甚至变为丑了。比如意大利中世纪流行骑士服装,因为当时意大利存在着骑士阶层,那种服装符合那个阶层人物的审美情趣,所以它能得以流行,而现在它只能在赛马等特定场合出现,谁要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它招摇过市,肯定要闹笑话。

当然,总的来说,社会美、艺术美毕竟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而发展的。美与人类的文明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社会美和艺术美方面就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更讲究仪表美了,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很快摒弃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蓝灰色调,而且很快赶上了世界潮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六,美的实用性。

但凡事物具备了实用价值之后,才给它的欣赏价值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换句话说,美的事物一般都具备其实用性。

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在长达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里,人类最早发现的是事物的使用价值,如果我们承认它还有欣赏价值的话,那么在最初阶段,它还尚未从使用价值中提升出来,当然,那时的人类还没有审美意识。而稍后的新石器时代,欣赏价值才被人类发现,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说明人类第一重视的是使用价值。从这个角度看,美只有具备实用性,才是美的。

比如,祖国的锦绣河山,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高尚的情操,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寄托美好的理想,还可以使我们在美的享爱中恢复疲劳,得到休息。再如那些不朽的名著能塑造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认识能力,鼓舞人们去追求美、创造美。

事例

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的对话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大希庇阿斯篇》中记述了这样一篇有趣的对话。

对话的主人一个是深思善辩的苏格拉底,一个是善于诡辩的希庇阿斯。

苏格拉底:“什么是美呢?”

希庇阿斯:“美是一位漂亮的小姐。”

苏格拉底:“一匹母马、一个竖琴、一个绘有花纹的汤罐美不美呢?”

希庇阿斯:“这些也是美的。美是恰当。”

苏格拉底:“煮蔬菜,木汤匙比金汤匙恰当。金汤匙就不美吗?”

希庇阿斯无言以对。

苏格拉底:“美是难的!”

操练

1.“校园美”的扫描

操练目的:让同学们在校园中寻找美的事物,发掘美的现象,从而了解什么是美。

操练步骤:

(一)教师布置校园美扫描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一些三种形态美的知识。

(二)教师布置三个思考题:

(1)校园里的自然美现象是什么?

(2)校园里的社会美现象是什么?

(3)校园里的艺术美现象是什么?

(三)学生到校园中寻找、发现,做好记录和笔记。

(四)教师组织交流活动。每个同学把自己在校园发现的美告诉大家,使大家共同提高对美的认识。

2.中华美景展

操练目的:通过对中华美景图片、照片的收集展出,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了解什么是美,同时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

操练步骤:

(一)教师布置“中华美景展”活动意义和要求。

(二)教师把同学们收集到的中华美景的照片和图片,加以说明解释,挂在教室供同学们观看。

(三)要求同学们不能随意剪裁图书。若发现书中较好的图片,可以连书一块让同学们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