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贝聿铭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聿铭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1942年,贝聿铭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聿铭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入学不久,贝聿铭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志境内的桥梁。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聿铭开始他未竟的学业。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他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术馆是贝聿铭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到贝氏晚年,内庭依然是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1948年贝聿铭开始建筑生涯,早期贝聿铭作品采用混凝土,如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纽约基辅湾公寓大楼等。到中期,作品开始趋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性,如全球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属于机构建筑,该图书馆是贝聿铭建筑生涯的转折点,贝聿铭从此名扬四海。
1958年贝聿铭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个竣工的工程都会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贝聿铭个人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对贝聿铭而言,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对他最具意义,该奖表彰非美裔的美籍杰出人士,这枚奖章的价值凌驾于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之上。
虽然贝聿铭受西式教育和美国影响很大,但贝聿铭认为中国是他的根,于是他开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如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教堂面材采用带有凸点的黄色面砖,钉穿瓦的营建方式作为取法的对象,加上传统的中国色彩,贝聿铭成功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个人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再次探索,借鉴古典的园林与江南民居,“自然”仍是此作品的重要元素。
香港中国银行的中银大厦(1982-1991年)是贝聿铭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1990年5月落成后贝聿铭就宣布退休,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聿铭事业的颠峰。
贝聿铭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聿铭作品的创作写照。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主要原因。
五、安托内·普雷多克
1936年,安托内·普雷多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城市黎巴嫩。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是美国建筑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墨西哥古代建筑(包括土坯)以及路易·艾瑟铎·康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知名建筑师的影响,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他们的影子。
普雷多克把他的作品描述为简单植根于土地而翱翔于天空。他对于区位的信仰与赖特极为相似,他将自然环境、地球、太阳和月亮等视作极为重要的自然因素。普雷多克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明确的定位,唤起当地的灵性,将当地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他还非常重视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自己的设计风格定义为“抽象的景观”,因此他将建筑与当地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气候恶劣、地形粗糙的西南部地区。普雷多克的设计以地形学为基础,能够使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他说道:“在西南地区,我总以为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有最基本的联系,在那里,你可以通过墨西哥式的土坯发现其中的奥妙,正是这些建筑深深地影响着我。这种土坯式的墙面建筑将大地和天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将泥墙无限地延伸到了天空,任何的装饰和结构都是次要的,只有墙面本身的力量才能与之相比。有时候建筑位置之间的联系是以轮廓开始,当我们第一次去西部地区的时候,我们完全释放了自己,这里有无限的景观、无限的空间,远山如黛,连绵的山脉与苍穹紧紧相连。我能领会这无尽的空间,但如何让建筑物以山脉为背景则需要相当的技巧。其中一个选择是建古式的三角墙,这在传统上说来是与西方城市的基本建筑标准相符的;另一个选择是希望建立一个与当地景观相似的建筑。”
他运用大胆、简约格调设计的建筑颇具古墨西哥的风味,凭借其自信的处理手段和对颜色和素材的完美把握,他的设计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普雷多克使用柔和的色调增加建筑背光面的特征,塔、墙壁、水、火、风、香、土坯、石头、灰泥、木材、金属以及水泥等,经常是他设计处理的基本素材和关键因素。
普雷多克设计的建筑物外观相当清晰而且柔和,同时也比较粗犷且强壮。他经常将设计建立在轴心和地平线上,这样的设计能将建筑很好地与地面联系起来。该建筑物的尺度相当大,所创造的空间包括由自然光线所产生的空间影子。西南地区设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他的设计中综合了水面平台的设计,这样既有审美观又能达到功能性等特征。通过成功的、区域性的建筑设计,普雷多克获得了成功建筑师的称号。他能够将结构、位置、自然光线、当地文化以及人文特征等融入到一个普通且和谐的背景之中,这就是他进行设计的显著特征。
六、菲利普·约翰逊
菲利普·约翰逊于1906年7月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他最初在哈佛大学学哲学,但自从读了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和沃尔特·格罗佩斯等建筑大师的相关文章之后,他就固执地转了专业。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后来他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聘为建筑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同时,他又与Henry Russell Hitchcock一起撰写关于“建筑国际风格”的相关著作,该计划中有多名伟大建筑师参与。约翰逊与对他有巨大影响的密斯·凡·德·罗一起工作,并将其看作是最高明的建筑师。
约翰逊早期的工作深受到密斯的影响,甚至他自己的家也在相当程度上有着密斯的影子。尽管他把密斯看作天才,但是他也在逐渐抱怨传统的风格,他表明:“我的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1967年起,约翰逊与约翰·伯奇一起工作至1991年,他们能够将简单的几何图形浇铸成一种新颖而且不可思议的模型。
由于约翰逊善于建造高楼和公共场所等大型建筑,因此他的作品遍及各个领域,他的设计经常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审美观。约翰逊总是离奇地将一幢建筑到另一种建筑的风格完全改变,这也是他在工商界大受欢迎的缘故。约翰逊一直注重变幻建筑物的外形,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来没必要照搬我们自己的东西,而是应该跟这些完全不同。”由于过多的关注建筑背景(比如环境和位置等),约翰逊的设计不时显得相当折中。约翰逊认为建筑中最重要的错误就是无聊。
在约翰逊与搭档伯奇合作的设计中,他们越来越注意通过建造地平线的同一性以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们往往希望他们的建筑在这个共同的世界中显得更别致、醒目一些。因此,他设计的建筑既与四周的高楼形成明显的对比,又占了相当的优势地位。他认为建筑的结构和外观必须与客户的认可程度相当。
约翰逊相当注意自然和人造光线之间的搭配,同时也意识到水对所处位置的重大作用以及光线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他加入了几个单独的却又有一定关联的喷泉。他还用雕刻等方式创造更大的空间,他说道:“一方面,我对排列的建筑空间相当感兴趣,并将它当作一种思路来进行思考,将之付诸实际中以领会、理解。”尽管约翰逊还是一直追随着密斯的步伐,但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摩天大楼的主要设计师。1979年,约翰逊获得了第一届普立兹建筑奖(PritzkerPrize),该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七、沃尔特·格罗佩斯
沃尔特·格罗佩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1907至1910年间,他师从德国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后来他也受到勒·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的影响,经常与建筑大师马塞尔·布劳耶进行合作。1911年,他成为德国劳工同盟组织中的成员,同时他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即:将创造性的设计师与机器作品相结合的制作方式。该组织反对模仿,同时讨厌为功能而进行的简单理论。1919年,格罗佩斯成为Grand Ducal Saxon艺术学校和艺术学院的主任,并创立了魏玛国立鲍豪斯设计学校。后来鲍豪斯成为“建筑的家园”,学校的座右铭是“艺术和建筑的新统一”。
格罗佩斯在设计领域方面阐述了一种新观点,即将艺术和工业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生在实际工艺操作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正是这种方法和技术使格罗佩斯成为“最伟大的组织者”。他写的几篇文章正体现了这样的观点,比如1913年的“现代工业化建筑的发展”以及1923年的“思想与建筑”等。鲍豪斯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对于石头、木头、金属、陶土、玻璃、颜料以及织品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自然、原料、几何结构、建筑物、绘画、色彩以及合成物品的分析和研究。1928年,他从鲍豪斯学校辞职,校长由汉斯·迈耶担任,1930年格罗佩斯推荐密斯·凡·德·罗担任了该校的第三任校长。1937年,他凭借其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建筑学知识成为哈佛大学建筑学教授,并成功地培养出诸如贝聿铭、保罗·鲁道夫、菲利普·约翰逊等著名的建筑大师。同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马塞尔·布劳耶赴哈佛执教。从1952年起至他退休,格罗佩斯一直担任哈佛建筑学院院长,1946年,他还与几个学生一起成立了协和建筑事务所。
格罗佩斯认为建筑师的职责包括视觉环境,同时还应该通过团队的方式来完成各项工作。这一理论涵盖了各种设计,比如椅子、房子、城市等的设计。每个项目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即对特殊需要的部分和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现在的原料和技术并未涉及到先前的形式和风格,因此他为大量急迫的社会问题寻求了明智的解决方法,并尽力在商业、技术与有创造性的设计师的想像力方面构筑了沟通的桥梁。
他进行过电车、火车以及豪华的机动车辆的设计,还运用简单的几何学知识进行创作,通常,改变尺度的长方形就能代表不同的层次。用光滑的表面、原初色系(红黄蓝)以及现代的原料(比如钢材、玻璃等)进行设计的形式比较明显。在线性和水平元素之中,格罗佩斯引进了力量、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特征。由他设计的作品单纯和整洁,而其体积和位面则经常借助其功能由光线起着强调的作用,同时格罗佩斯极为关注细节。窗户是一件很重要的工具,窗口与正面墙壁的平齐则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整体完整性,而窗口凹进去的地方则强调了天花板的位面。通过对光线角度和图像比例的研究,格罗佩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位:“我们收集了如此大量的技术材料,以至于这些陈列品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的平衡觉。我们的城市呈现出了一种为所有人完全释放的面貌,残酷的竞争进入到人们的思想、心中以及身体的每一处。”
在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本单元中,格罗佩斯改变了他所执教的建筑学的教学方案。他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同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从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最好的经验之一,“新的时代需要人们充分地展示自我。精确的标记形式缺乏整体性和明显的对照,而组员的分配就像整体中的部分,比如色彩符合恰当的风格就应该像经济学对人一生的影响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