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建筑设计漫谈
45030700000017

第17章 建筑名作(1)

一、英国史前巨石阵

英国史前巨石阵

“新石器时代”或者“石器时代”的建筑包括一些最古老的、为世人所知的由人类建造的建筑。“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与“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石器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区别在于植物和动物的驯化以及石器工具的广泛制作和使用。

经考证,公元前8000年至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文明就已经出现在亚洲的西南部,然而“新石器时代”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却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公元前3500年前,中东地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已经进入“铜器时代”的城市文明。

作为“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纪念碑,英国史前巨石阵建造在索尔兹伯里平原一块神圣的地方,工程分几个阶段先后进行。从外形上看,英国史前巨石阵是一系列立石形成的同心圆,圆心位置是一个石圣坛。第一个圆环呈马蹄形,由五个石牌坊构成,每两块立石撑起一块巨石梁。此外,首先是一个更小的、由直立的“蓝色”圣石形成的圆环,建造所需的“蓝色”圣石从威尔士南部运送至此。接着就是13.5英尺高的砂岩巨石环绕的外圆环,该圆环曾经支撑起一条横梁。除此之外,一个由稍小的、可移动的“标记石”构成的圆环深埋到坑内,远远地向外突出。这样一道起美化作用的壕沟把这一建筑与周围的土地分离开来。由直立巨石排列而成的长长大道形成了一根轴,人们把它称为“踵石”——是一种有尖顶的巨石。

在当时情况下,该建筑具有极高的精确性。工程建造所要求的石材搬运、雕凿成型、抬起和连接以及根据天文现象准确定位,都充分展示了巨石阵建造者们非凡的知识和高超技能。

巨石阵的排列既围绕一根垂直轴居中排列,又沿着一根水平轴纵向展开直入巨石阵的中心。该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是又与周边环境脱离开来。巨石阵是一个围栏式的建筑,被连续的石环与外界隔离开来,但是又通过石材屏风与外界相连。事实上,在中心的任意位置,每个来巨石阵礼拜的朝拜者可以体会到人与大自然超乎寻常的关系,因为巨石阵纪念碑似乎已经被一种超自然的太阳神崇拜所主宰。从巨石阵的中心位置看,三面都是令人生畏的巨石牌坊包围着。在夏至(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到来时,站在第四边可以看到冉冉升起的太阳正好从“踵石”的顶点经过。

二、世界惟一的七星级酒店

伯瓷

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第二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它还是阿拉伯湾一个朴素的海滨小镇,1966年发现石油,从此暴发起来,一眨眼建起一个大都会。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迪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金碧辉煌的酒店套房,让你感受到阿拉伯油王般的奢华。202间房皆为两层楼的套房,最小面积的房间都有170平方米;而最大面积的皇家套房,更有780平方米之大。而且全部是落地玻璃窗,随时可以面对着一望无际的阿拉伯海。最令人吃惊的是一进房间,居然有一个管家等着跟你解释房内各项高科技设施如何使用,因为酒店豪华尊贵的服务宗旨就是务必让房客有阿拉伯油王的感觉,在让人感到吃惊之余,也让人感叹金钱的力量。最普通的豪华套房的办公桌上都有东芝笔记型计算机,随时可以上网,墙上挂的画则全是真迹。

像其他中东城市一样,迪拜因石油而富庶。但对一个雄心勃勃想在新世纪大展身手的新兴城市来说,石油当然不是全部。它打开了大门,大力发展旅游业。由于拥有高素质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因为80%的人口是外国人的缘故),到迪拜的旅游者以模特、艺术家、商人等高收入者居多。在迪拜王储的提议之下,知名企业家Al-Maktoum投资兴建了美轮美奂的BurjAl-Arab酒店。

伯瓷是世界上惟一的建筑高度最高的七星级酒店(因为饭店设备实在太过高级,远远超过五星的标准,只好破例称它做七星级),开业于1999年12月,共有高级客房202间,建立在离海岸线280米处的人工岛Jumeirah Beach Resort上。伯瓷糅合了最新的建筑及工程科技,迷人的景致及造型,使它看上去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伯瓷的工程花了5年的时间,2年半时间在阿拉伯海填出人造岛,2年半时间用在建筑本身,使用了9000吨钢铁,并把250根基建桩柱打在40米深海下。饭店由英国设计师W.S.Atkins设计,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层、321米高,是全球最高的饭店,比法国艾菲尔铁塔还高上一截。

关于这个遥远的中东国家我们知道的并不多:只是隐约知道这是一个极度奢侈的国家,这里种植每一棵树的代价都要在3000美元以上。这里有数个世界上最贵的酒店,这里有世界上最贵族化的运动,这里的水比油更有价值。奔驰在这里当警车用,金饰是女人体重的一部分。同时这里又是一个处于世界战争台风眼的国家,它身处中东要地,但是两伊战争、海湾战争、“9·11”等名词都和它绝缘。这里有蒙着头纱的女人和穿白袍戴小帽的男人,有奢侈的屋墙、冶艳的民俗工艺品和宏伟的清真寺,在枣椰树的婆娑身影中,处处洋溢着醉人的异国情调。这里有1.75英里、世界最长的蛋糕,有世界上最大的购物袋,还有耗资30亿美元、在建的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届时,这座设计得类似大棕榈树的岛屿从月球上也可看得到。

给大家感受最深的,应当是雄霸25楼及以上楼层的皇家套房,装饰典雅辉煌,顶级装修和搜罗自世界各地的摆设,如同皇宫一样气派,家具是镀金的,有私家电梯、私家电影院、旋转睡床、阿拉伯式会客室,甚至衣帽间的面积都比一般酒店的房间大。已故顶级时装设计师范思哲曾对此赞不绝口。最特别的是睡房的天花板上有一面与床齐大的镜子,和自己面对面睡觉的感觉会不会很奇怪?浴室里的所有卫浴用具都是爱马仕的牌子,包括肥皂、古龙香水等,当然淋浴设备也不同凡响,除上头的莲蓬头之外,还可选择上中下三段式喷水,旁边则是马赛克壁画陪衬下的按摩浴池,浴室门口还有皮质躺椅,让旅客休息。

房间的奢华还没来得及回味,海底餐厅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酒店内的AI-Mahara海鲜餐厅仿佛是在深海里为顾客捕捉最新鲜的海鲜,在这里进膳的确是难忘的经历——要动用潜水艇接送。

从酒店大堂出发直达AI-Mahara海鲜餐厅,虽然航程短短3分钟,可是已经进入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沿途有鲜艳夺目的热带鱼在潜水艇两旁游来游去,美不胜收。安坐在舒适的餐厅椅上,环顾四周的玻璃窗外,珊瑚、海鱼所构成的流动景象,伴随客人享受整顿写意的晚餐。

三、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巴黎卢浮宫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借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聿铭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不能过厚,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聿铭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贝聿铭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就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呈正方形、面积达268,920平方英尺的拿破仑厅,四个直角正对着各方位的通道口,地面上的三个小金字塔为通往三个不同美术馆的“光明的指引”。在大厅的周边,有一个可容百人的餐厅,二个简易自助餐厅,宽敞的书店与商店是另外一个特色,从国家艺廊东厢所获得的经验,使得贝聿铭格外地注重“粮食空间”——肉体的与心灵的,总是以较大的面积来容纳此机能需求,波士顿美术馆西厢扩建是另一明证,而卢浮宫美术馆是第三次的同样构想展现,有420席次的多功能礼堂,加上为孩童暨团体所设计的简介室,会议室等,使拿破仑厅成为一个真正服务大众的场所,由大厅向西的通道可到达地下停车场,二层地下停车场可容100辆大巴士与600辆汽车,因为来卢浮宫美术馆的人有25%是乘巴士的外国观光客,所以大巴士停车空间占了很大比例。停车场的地下化,也解决了卢浮宫西侧与杜勒丽花园之间的交通结点问题,让都市空间减少了汽车的威协,更加强了由拿破仑广场向西的空间连续性,由停车场到拿破仑厅,虽然说是没有自然光的地下,但贝聿铭在途中安排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让进入美术馆的行进过程又创造了一次高潮空间,同时又有了自然光,在空间与造型方面更呼应了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意象,这正是贝聿铭设计高招之处,所有地下的商店,由EGPC与商家签约,获得70年的经营权,商家则提供兴建地下停车场的经费作为权利金,这种联合开发的情形在法国是颇新的尝试,而这种建筑模式,使得公私皆获利,可为公共建筑拓展更宽宏的美景,十分值得推广。

由拿破仑大厅拾阶到夹层,向东往苏利殿,途中的圆天花是种标志,标示了廊道左右两侧的展览室,此两室展出了卢浮宫的历史,接着就见到考古的成果——查理五世时代所兴建的遗构,在走过“历史”之后,在苏利殿可欣赏到东方、埃及与希腊的文物,苏利殿二楼北侧与黎榭里殿二楼全以装饰艺术为主。

玻璃金字塔高71英尺,是苏利殿高度的2/3,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的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116英尺,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这又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当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中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到了贝聿铭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连接,着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1993年11月18日,黎榭里殿整建完成重新开放,这是贝聿铭在大卢浮宫计划案中的第二期工程,整建有四项目标:要保存所有历光性的重要建筑元素,诸如室内的三座宏伟楼梯,外墙与楼顶等,拆除所有不必要的内部隔间墙与低矮的天花板,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馆环境;增加相关的必要设备,如保全系统、空调系统、电扶梯与电梯等,决定将法国绘画安排在三楼是贝聿铭坚持的主张,因为在三楼有自然光,可以直接从层顶照到室内,可以在自然光的环境下欣赏画作,当然室内也有辅助的人工光源,十字交叉的天花板设计,巧妙地掩藏了灯具,绘画区的墙面或是绿色或为紫色,大有别于20世纪美术馆所通用的中性灰色或白色,此一色彩的大变革是贝聿铭在黎榭里殿的一大尝试,他认为绿色与紫色更能衬托法国画的特性。

1994年10月26日,狄农殿的雕塑院整建完成开入,法国电力公司亦适时完成卢浮宫的整体夜间照明系统,使得入夜后的巴黎更增添了不少魅力,在玻璃塔于1989年落成时,拿破仑广场的夜间照明,为巴黎再度添加了一处胜景,贝聿铭设计玻璃金字塔时,早已考虑到都市空间在夜晚时所扮演的地位,贝聿铭希望拿破仑广场白天是人群集聚之地,玻璃金字塔有“桥”的功能,将来自各方的人“引渡”到不同的三个殿翼,夜晚,玻璃金字塔在灯光照耀下,成为都市焦点,吸引人们来到广场,让美术馆的生命从白天延续到夜晚,让公共空间更能充分得以运用,也更生动。

四、伦敦的水晶宫

伦敦的水晶宫

水晶宫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玻璃温室。人们都见过花园里用于种植花卉的玻璃温室或商业性的大型作物温室。但是,这些玻璃房都比不上水晶宫的规模。

水晶宫是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筹办展览会而建造的。展览会于1851年5月至10月在伦敦举行。

水晶宫由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这座建筑物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在于它巨大的规模,还因为它是一座用预制构件搭成的建筑,包括一个支撑明净玻璃墙的铁杆框。

展览会结束后,水晶宫被拆开运到伦敦南部,按照更精致的设计重新组装。它成为一个举行各种演出、展览会、音乐会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场所。1936年11月30日晚,水晶宫几乎全部毁于火灾,残垣断壁一直保留到1941年。

约瑟夫·帕克斯顿因他的水晶宫工程被封为爵士。他以建造铁和玻璃建筑而闻名。1840年他在查茨沃思设计了一座植物温室,附属于英国德比郡公爵的豪华别墅。1850年,帕克斯顿又在那里建造了另一座玻璃温室,用以护养公爵的珍稀百合花。

五、光之教会与水之教会

光之教会

水之教会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会,在大阪早有一座,比较新的一座,位于东京涩谷的住宅区内。从外表看来,实在不像教会,反而像个现代化的仓库或办公室,十字架被秘而不宣地隐藏着。

走进教会的礼堂,映入眼中的是奶黄色的木头色泽,黄昏的光线恰巧从镂空的十字架中筛了进来,没有神祉,没有多余的摆饰,一种天使即将降临的和谐,慷慨地让来做此虔诚祷告的人雨露均沾。不需音乐,暖色系的木头彷佛就在演奏着清平的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