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歌曲创作与他生活中结交的艺术家小团体有很大关系。他与之交流甚密的青年朋友中有音乐家,也有画家、诗人、文学家,大家在一起探讨艺术,彼此非常亲密。舒伯特17岁时已写出两部交响曲、两部弥撒曲、4部喜歌剧、144首歌曲,但这些作品没有机会出版,也引不起音乐界的注意。舒伯特曾想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谋一个宫廷乐师的职务,但没有结果,连生活的基本保障都没有,经常靠朋友的接济生活。他与诗人朔贝尔是很要好的朋友,有时就住朔贝尔家里,他有不少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朔贝尔。后来经朔贝尔的介绍,舒伯特结识了奥地利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福格尔比舒伯特年长11岁,此时已功成名就,他很快就发现了舒伯特歌曲的艺术价值,同意演唱他的歌曲,经福格尔的演唱推广,维也纳才发现了舒伯特这位音乐天才。从此以后,直到舒伯特去世,他的许多歌曲都由福格尔首演,他最重要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也是由福格尔首唱。
圣母颂1舒伯特与福格尔结成至交,两个人曾经在1819年、1823年和1825年三次联袂旅行演出,舒伯特在旅途中写出了很多后来成为名作的歌曲。1825年的旅行长达7个月之久,在这次旅行途中,舒伯特写下了歌曲名篇《圣母颂》。
圣母颂是西方宗教礼仪音乐中的一部分,至少在公元7世纪的罗马天主教大弥撒中已经出现,它是祈祷词的吟唱形式。传统的圣母颂歌词采用的是圣经中天使加百利和伊丽莎白对圣母玛利亚的致意词。公元15世纪以后又有一些圣母颂歌词是由教会人士写的,并不出自圣经,内容仍是为宗教礼仪所用。启蒙运动以后,一些音乐家写的圣母颂已经与宗教的关系不大,只是利用圣母颂的形式来传达情感内容。例如法国作曲家古诺用德国作曲家巴赫的键盘乐名著《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加上自己的一首《沉思》,作为原曲的对位,形成一首编配得天衣无缝的小品,音乐清澈宁静、十分动听,又有人加上歌词,取名《圣母颂》。这是音乐史上的一段趣话。
舒伯特写的《圣母颂》是他根据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的长篇历史叙事诗《湖上夫人》中的一首诗写的。司各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主要文学贡献就是历史小说,他的文学影响是世界性的,英国的萨克雷、狄更斯、史蒂文森、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意大利的曼佐尼、俄国的普希金,美国的库珀,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司各特在1810年写的长篇叙事诗《湖上夫人》叙述的是中世纪苏格兰国王和骑士冒险的事迹,描写了苏格兰的自然风光。《湖上夫人》在英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很快就翻译成德文,在德语世界出版。舒伯特读到了《湖上夫人》的德译本,诗中的一些章节使他非常感动,其中有一个场面,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某一天黄昏,骑士罗德利克在郊野漫步,隐约听到舒缓的歌声,循着歌声找去,原来是道格拉斯国王的女儿埃伦,在竖琴的伴奏下唱出的祈祷歌,倾诉她内心的烦恼。舒伯特根据这一段情节写出了3首《埃伦的歌》。其中的第三首就是现在的《圣母颂》,这首《圣母颂》因为歌词来自文学作品,内容当然也就与宗教礼仪无关了,歌曲表达的是一位生活在战争动乱年代的少女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感情极为纯洁虔诚。伴奏的钢琴模仿竖琴的琵琶音,烘托出一种宁静纯美的气氛。舒伯特与福格尔在旅行演出中经常演唱这首歌,钢琴伴奏由舒伯特担任。他们每到一地,《圣母颂》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对于这首歌的成功,舒伯特显然很满意,为此他还写信向父亲汇报过。
歌曲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以平稳的旋律为起点,通过浪漫主义音乐常用的种种手法,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予心灵抚慰的情景。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
圣母颂2舒伯特的《圣母颂》曲调优美,把人引入圣洁的心境,听到它那纯真的旋律,可以驱散心头的种种烦扰与孤寂,心情趋向纯净虔诚的境界,它引导人心向善,追求人类共同的精神目标。由于这首歌曲非常受人喜爱,它也经常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最常见的是小提琴曲。小提琴曲《圣母颂》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小曲,但也有不计其数的小提琴演奏家拉它,像海费兹、格雷米奥、梅纽因、斯特恩等这些演奏大师都留有这首小品的录音,李斯特的钢琴改编曲更是品格独具。
舒伯特短促的一生里有很多作品不被世人赏识,他从未听到过自己的八部半交响乐中的任何一部演奏过,他最忠实的朋友是贫穷。但舒伯特默默无言地忍受生活的折磨,勤奋地创作,对于艺术的虔诚的追求正有如他在《圣母颂》中所塑造的那种平静纯真的精神境界,而这首歌曲也没有辜负苦心经营的舒伯特,它的成功给贫困孤寂中的舒伯特带来些许淡淡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