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闪射一串晶莹
45034400000009

第9章 琉璃工艺(1)

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至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

(第一节)琉璃与颜色的涵义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在某种意义上说,琉璃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

明澈的琉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绿色琉璃——保平安

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强大的净化功能,可舒缓牙痛及喉咙气管方面的毛病。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

提高智商与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透明(白)色琉璃——佛法无边,宜于护身护宅

加强活力与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护身,百病不侵;护宅,百毒不入。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蓝色琉璃——可聚福

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对筋骨、肾脏及头痛有强大的治疗力量。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财

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能改善神经系统。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与蓝色——主深入交流,相处顺利

紫色与白色——平安+好心情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与紫色的搭配更显内外明澈,优雅中微显娇气。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记忆功效,表示感情的无价与爱情的刻骨铭心。

紫色与绿色——转化运程,加强合作

代表生命的绿色与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

琥珀色和蓝色——事业催财

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坚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业有成、财运无边。

琥珀色和白色——官运催财

具有王者高贵的气质,消除疲劳,控制情绪,刺激人的记忆力,主聚财。

(第二节)琉璃的制作艺术

2000多年前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然而这种技术未能得以承传。中国古琉璃之谜,何以破解?现代琉璃技法的成功是民族的荣耀,从此使中国琉璃跻身于国际艺术之林。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琉璃制作过程冗长,从构思、设计图稿、雕塑立体原型至作品完成,需经过数十道工艺严格把关方可完成,全过程约两个月以上。

一、手工制作

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二、高温烧制

将精选原料以1400℃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5℃以内;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三、一模一品

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作品全球限量发行,使每件作品更具有收藏价值。

四、琉璃的气泡

琉璃作品应具有艺术生命力,存在于作品中的气泡,更具想像空间,更具灵气。气泡是琉璃的呼吸,这是琉璃艺术领域的共识。

(第三节)琉璃的奢侈

在魏晋士大夫中,王济(武子)是一个非常闪光的性格人物。他的特点之一是特别有钱,也特别奢侈。有一次,堂堂的晋武帝司马炎临幸王济家,结果这位臣子家中生活作风之奢靡,让晋武帝有点受刺激,一顿饭没吃完就走人了。刺激之一是,“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这被收录在《世说新语》的“奢汰篇”里,作为挥霍无度的一例突出表现。此事也见于《晋书》“王济传”,说是“供馔甚丰,悉贮琉璃器中”。

无独有偶,时代更晚的《洛阳伽蓝记》中,“开善寺”一节谈到河间王元琛的奢侈:“琛常会宗室,陈诸宝器。……自余酒器,有水晶钵、玛瑙、琉璃碗、赤玉卮数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不仅说琉璃碗与水晶、玛瑙器皿一样属于“宝器”,而且还特别指明,是“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

在汉代通西域之后,各种异国产品经丝绸之路纷至而来,其中,就有东罗马、波斯生产的玻璃器,当时叫做“琉璃”。近年在考古发掘中,从北朝墓出土有那一时代的东罗马、波斯玻璃器实物,质地均为透明玻璃,当然,因为原料中含有杂质,这些透明玻璃器都微带青色,还远不能像今天的水晶玻璃那样毫无杂色、彻映无碍。但是,对汉晋人来说,这种像水一样清亮,像冰一样晶莹的制品,绝对是前所未见的神奇玩意。晋人潘尼的《琉璃碗赋》,就夸赞此等“济流沙之绝险,越葱岭之峻危”、万里远来的玻璃盛器是“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另外,外来琉璃器还拥有着异域风格的造型,晋人傅咸在谈到自家的一件琉璃卮时,就提到是“逞异域之殊形”。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相传为北齐杨子华作品的《北齐校书图》,非常准确地描绘了南北朝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其中,在一群作“散发裸身之饮”的士大夫们围坐的大榻上,有两件小杯值得注意。这两件无把小杯下有单足,配有杯托,小杯本身的造型很接近1989年新疆出土的一件隋代单足玻璃杯,也接近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的一件配金属座的玻璃杯。从画面上看,放置在男主人公膝前的一件小杯似乎是透明的,男主人公的白绢裙居然从杯壁上透映过来。

也许,这里恰恰具体地、形象地表现了南北朝贵族在生活中使用进口玻璃器的情形,而且,表现对象正是傅咸所珍视的“琉璃卮”——玻璃酒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卷作品还是中国玻璃史研究的一件重要资料。由这些线索,我们可以想像,王济家、元琛家开出的席面是什么排场——精美的肴馔都盛在异国造型的透明盘碗里,更显得色状诱人。

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的状况都看得出,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中,有一件两件琉璃器并不难,难的是场面上清一色的全部使用琉璃器。异国玻璃产品经过遥远漫长的贸易路线到达中国,价格会变得十分昂贵,所以,王济家一下摆出那么多琉璃器,就难怪晋武帝会觉得不舒服。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说一个人请客“并用琉璃器”,大概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说谁家“家里都是日本电器”,或者像今天说谁家“一屋子都是意大利进口名牌家具”一样,是非常显示实力的一件事。

有一点也许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容王济的奢侈时,“世说”仅仅简单地说“并用琉璃器”,这固然是贯彻了其一向的明洁语风,但是,恐怕也与一个事实有关,即在那个时代,琉璃器毫无例外地都是昂贵的进口货。所以,不用多说,只要这么点一下,大家就都能会意。但是,到了杨衔之的时代,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外国产品的仿制早已开始,包括一些异域的生产技术都通过各种途径传了进来。琉璃的生产技术就在南北朝早期首先传入北方地区,直接造成了在北朝琉璃制品的价格暴跌。(见《北史·西戎传》)所以,杨衔之在形容元琛的奢侈时,就不得不多费点唇舌,说他的琉璃碗、水晶钵等等,是“作工奇妙,中土所无,皆从西域而来”,本地开发的仿制品,与这些原产高档货没法比。

(第四节)琉璃的鉴赏要诀

每一件琉璃都是不同的,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1.欣赏光影效果,特别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2. 琉璃的透澈度,不宜太纯太亮,需有一定层次与光洁度的差异,否则会丧失其具有动感的生命力之美。

3.感受整体造型及色泽、美感与创作意念的完美结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

4. 欣赏古法琉璃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与结构特征。

5.古法工艺决定了世间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琉璃,所谓“天工自成”说的就是琉璃产品的惟一性,仔细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动,会发现不同的意境。

(第五节)玻璃与水晶装饰摆设

水晶玻璃器皿源自欧洲,主产地为西欧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东欧的捷克、匈牙利等,各具特色。

晶莹剔透,璀璨夺目的水晶玻璃器皿惹人喜爱。它们看似相仿,却有着参差不齐的品质。在选购水晶玻璃器皿时,先检视产品的标识,应注明氧化铅含量和生产国。再采取一掂,二看,三敲的方法来判断。掂在手上要有贵金属般的沉重感,再看色泽是否纯正,敲击时应发出钟磬声。

从工艺上讲,异形——即上口非正圆的器皿加工难度大;手工雕刻深刻的要比浅刻的水准高;外观造型根据爱好,无法一概而论。白料具实用性,彩绘和喷砂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手刻彩色器皿属上品,多用作展示品位和珍藏。

一、加工玻璃的种类

依据玻璃的成分、性质及加工情形,可以分三类:器皿玻璃、平面玻璃及特殊玻璃。平面玻璃可应用于建筑及家具上,有厚薄之分,薄的称为玻璃板,厚的则是镜玻璃。玻璃板表面平亮,品质好的表面没有水波纹。镜玻璃是以研磨加抛光或镀银作镜面玻璃。除此之外尚有:

1.磨砂玻璃。是半透明的状态,有平面、单层、双层和花纹等,可通光线,在间隔中又能保持空间感。

2.蚀刻玻璃。是化学颜料涂蚀在玻璃面上形成图案的玻璃。

3. 嵌线玻璃。是在中间加入铁丝网的玻璃,有较高强度,破烂时也不会产生碎片。

4. 强化玻璃(又称安全玻璃)。常用于门和窗,耐热,强度高,破碎时只会产生细小的玻璃粒,避免伤人。

5.吸热玻璃。多数用于商业空间内,可以吸收光线热力,减轻室内温度。

6. 车花玻璃。是以机器在玻璃表面车上花纹图案,单面或双面均可。

7.玻璃砖。以往多见于商业空间,但现时有不少家居采用作房间、浴室间隔。玻璃砖主要以两块玻璃合成,某些会在砖块之间嵌入禾纸,在观感上更柔和美观,然而要留意铺砌这类砖块时,手工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混凝土墙壁干透时才可铺砌,否则脆弱的禾纸可能会在土墙干后被扯裂。

二、水晶

西方的水晶皆为人造铅玻璃,是由砂和氧化铅一起煮溶而成。每一间厂有其秘方,令水晶特别闪亮,清澈度是在于打磨的技术加品质。

含 24% 铅或以上者称全铅水晶,低于24% 者则称为铅水晶。加铅的好处是较重,有质感,更通透、清澈和明亮;坏处则较软,易磨花,所以不一定越多铅越好。

高级水晶的水波纹和气泡颇少,彩色部分特别鲜明。

水晶体积越大,制作难度越大,气泡和水波纹则在所难免,所以体积大 10%,价钱可贵30%以上。

高质素的水晶制品,都会采用全铅水晶,氧化铅含量不少于30%,是一种最纯净的原料,能散发闪烁璀璨的色彩。

(第六节)琉璃艺术欣赏

磨花玻璃花卉纹杯磨花玻璃花卉纹杯,高3.4厘米,口径6厘米。此杯敞口,腹部下收,平底。茶色透明玻璃,外壁饰山石花卉图案。杯底粗方框内有“乾隆年制”四字款。此杯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烧造,器形小巧秀美,所饰图案山石嶙峋,花草延展自然,蝴蝶翻飞,意趣盎然。磨出的纹饰透过茶色玻璃壁愈显出典雅清丽。

绿玻璃渣斗绿玻璃渣斗,高8.7厘米,口径7.7厘米。清宫旧藏。渣斗口呈喇叭状,鼓腹,平底。通体由透明绿色玻璃磨制而成,饰有连续的六角形装饰。渣斗即为吐盂,是宫中生活用品之一,其质地多为瓷器、铜器和珐琅器,而玻璃制的渣斗则十分少见。此渣斗玻璃质地纯净,透明度极佳,所磨制的几何纹样近似于现代风格,有立体效果。此为清乾隆时期的精品,乾隆朝之后,玻璃磨制的工艺水平有所下降。

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高13.5厘米,口径13厘米。清宫旧藏。笔筒铜胎,圆筒形,底微凹,口及足镀金。筒身錾刻不规则的冰裂纹,再嵌入金星玻璃片。无款。此笔筒系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制造。因金星玻璃只在乾隆一朝制作过,以后则无,虽无刻款,仍可定为乾隆朝制品。笔筒华丽典雅,金属与玻璃两种工艺相结合,在现存乾隆朝玻璃器中仅见此一例。

黄套红玻璃荷花纹缸黄套红玻璃荷花纹缸,高9.3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8.5厘米。缸圆形,收口,腹下部略收敛,平底,形近似于钵。通体以淡黄色玻璃为胎体,外套半透明红色玻璃。腹部饰通景夏日荷塘图,散布的荷叶、盛开的荷花及莲蓬立于水波之中,数只蜻蜓和蜜蜂飞舞空中。图案以写实手法雕刻而成。外底阴刻楷书“乾隆年制”古币式款。此缸质地精纯,磨制圆熟,构图疏朗,与同时期华丽繁缛的装饰迥异,品位高贵典雅,为乾隆时期玻璃器中的佼佼者。

黄玻璃桔瓣式奓斗黄玻璃桔瓣式奓斗,高9.9厘米,口径9.7厘米。此器喇叭状口,大而外侈,向下内收成束颈,腹部桔瓣状隆起,腹与足连接处内束。通体桔黄色,以凹凸手法塑成十六瓣桔瓣状。底部中心双线方框内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双直行款。此奓斗属小件陈设玩赏品。雍正时期玻璃厂由养心殿造办处迁移至圆明园六所,其作品基本上沿袭康熙年代的技术。这件奓斗的颜色艳丽,俗谓鸡油黄,色度均匀、纯正、洁净,呈色难度很大,是清早期玻璃器中的佳作。

缠丝玻璃瓶缠丝玻璃瓶,高30.4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8.5厘米。瓶圆形,长身,喇叭口,细颈,丰肩,平底。通体以无色透明玻璃和白色不透明玻璃相间,作均匀的条带状,呈螺旋上升之势。此瓶为吹制,壁薄体轻,材精形美。瓶身以白色与无色透明玻璃作装饰,清爽素雅。其纹理旋转流动,极富韵律美。这种装饰新奇独特,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