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李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45041500000002

第2章 李斯特生平(2)

然而,这些老师们给李斯特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最为关键的是,受这些著名老师的推荐,他得以自由地出入维也纳最著名的艺术爱好者们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他可以遇到并且结交当时上流社会各种权贵:王宫大臣、艺术名流、剧院经理、音乐评论家,甚至是国王或者王后本人,当然还有那些漂亮苗条、涂脂抹粉的交际花们。通过一次次的沙龙聚会,李斯特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演奏家在舞台上那种紧张而又激动的愉快,而且还在这些不大的舞台上充分地锻炼了自己,使自己在舞台上能够不受任何拘束,忘我地演奏。正是通过这些沙龙聚会,李斯特不仅具备了举办公开演奏会的水平,同时也获得公众和舆论的了解和支持,人们纷纷在议论这来自匈牙利的“小精灵”。

1822年12月1日,李斯特刚过11岁生日不久,就在维也纳的国会音乐厅举行了他的首次公开演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委派他的私人秘书和朋友辛德勒出席了这次音乐会。一家名叫《阿格梅农音乐》的杂志登载了全部曲目:克列门蒂《序曲》洪梅尔《b小调钢琴协奏曲》演奏者:李斯特·弗兰茨

罗德《变奏曲》演奏者:沙因特·鲁滨

罗西尼《德莱特利奥和波里比奥》的歌剧咏叹调演唱者:温格尔·代莫塞李斯特·弗兰茨应听众要求即兴演奏《钢琴自由幻想曲》这家杂志还对这场音乐会作了如下评价:

“仍然是那位少年圣手。他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引起了人们最大的称赞。鉴于他的年龄,他给观众的东西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人们甚至不理解:这些在肉体上怎么可能。他能演奏洪梅尔难度极大的作品,特别是最后那段响雷般的乐段,简直是奇迹。这需要丰富的经历,强烈的表现力和细腻的感情。据说他能照乐谱演奏任何作品,在识谱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愿波希米亚保护这脆弱的幼苗,使其免遭险恶的风暴的摧残,得到健康的成长。他的非凡的艺术才能,像大力神一样——这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梦幻——把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行板’和罗西尼歌剧《译尔米拉》的一个主题融合起来了。”

显然,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李斯特成了维也纳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在辛德勒先生的安排下,李斯特父子拜见了受人尊敬的艺术大师贝多芬,尤其对小李斯特来说,和贝多芬相识是他渴望已久的夙愿。然而事情并不总是让人如意,这时的贝多芬正在创作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惊世之作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心血。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时而狂躁,时而颓丧,时而高声呐喊,时而喃喃自语,完全不管来访者是个孩子,甚至是以一种言不由衷的、粗暴的态度来对待这父子俩。然而,使李斯恃更受到震撼的是,从大师的手下演奏出的琴声是那样尖锐、刺耳,生硬而不协和的和弦像暴风骤雨一样向人袭来,仿佛有一颗被扭曲的心灵在顽强的高呼、呐喊。小李斯特甚至还感觉到,一个孤独而不屈服的灵魂在向这个世界作勇敢的抗争。他丝毫不在意大师的粗暴态度,在1823年的4月12日又再一次拜访了贝多芬,并在留言本上写下了真挚的语言:“我已不止一次地向辛德勒先生表示,我是多么高兴和您相识。而且,对于我们现在的接触,我感到十分惬意。我将在13日(就是明天周日)举办一场音乐会。如果您能光临,我将不胜荣幸。”

1823年4月13日,一个载入音乐史册的日子,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二次公演,贝多芬出席了这次演出。在这次音乐会上,他又一次演奏了洪梅尔那首难度极大的《b小调钢琴协奏曲》。这次,他弹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感情,简直是如醉如痴。他像大师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彻底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他用双手点燃了音乐的火焰,在舞台上放射出令人炫目的光辉。音乐厅内响起了阵阵震耳欲聋的掌声,简直就是一片喧嚣的海洋。忽然,这片海洋寂静了,悄无声息,只听到沉重的脚步声向舞台走来,小李斯特感到有人在他跟前弯下身来,深深地搂住了他,亲吻了他的脸颊、额头,原来是贝多芬。李斯特心跳得非常厉害,几乎就要昏倒。这时,传来的已不是掌声,而是电闪雷鸣。李斯特终生部铭记着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完全是一种艺术的洗礼。是一种艺术的最高奖赏,从此之后,贝多芬的画像伴随着李斯特的一生,走遍了欧洲各地。在李斯特的音乐会演奏曲目中,从此就没有少过贝多芬那些伟大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他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作者那颗伟大而善良的心。

1823年9月20日,李斯特全家离开了维也纳,开始了他的几个月的旅行演奏生活。李斯特先后在慕尼黑、斯图加特、斯特拉斯堡等地举行了多次演奏会,所到之处满享盛誉,激动的观众们近乎于疯狂。剧院里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骚乱的场面,人群像冲锋的兵士一样向前涌来,剧场经理不得不向外界求援。甚至连巴伐利亚国王也破例丢下宫廷那些繁杂琐碎的国家大事,和小李斯特在一起度过了自由自在的一天。国王也像一位充满童心的孩子一样,对小艺术家的才能大加赞赏并从左到右毫不顾忌礼仪地亲吻这位小艺术家。在12月11日,他们抵达法国巴黎。正如他的老师车尔尼、萨利埃里以及其他帮助他们的那些人所说的那样,要想征服世界,首先征服巴黎,谁在巴黎受到崇拜,谁就能受到世界的崇拜。

一家报纸对李斯特的演出作出了如下报道:

“由慕尼黑向整个音乐世界盛传着一个消息,新莫扎特诞生了!消息还说,这个神奇的儿童7岁就引起了音乐报刊的注意。这些消息都是真的。只不过他今年已经11岁了……不管怎样,我们还得承认:这个消息是符合事实的,李斯特·弗兰茨确是新生的莫扎特。这个孩子演奏洪梅尔的《b小调协奏曲》是那样的轻松、清晰、准确而有力,感情是那样的深沉,你就是用最大胆的想像也不能找到同他一样年龄的天才来。我们也听过洪梅尔和莫斯切来斯本人演奏这个曲子。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李斯特绝不比这两位音乐大师逊色。但奇迹还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在于那孩子的即兴演奏超过了主题节目……”另一家报纸作了这样的报道:“12岁的李斯特·弗兰茨给听众提供了最高级的艺术享受。他在表现力、准确性和表现才能等方面,都无愧于伟大的钢琴艺术家的称号。

求学与初次的创作

一阵大雪给巴黎增加了冬日的妩媚。在巴黎音乐学院门前小广场上,挂满了融融白雪的一棵棵小树,辉映着那若隐若现的无力的阳光,闪现出银色的光来。揣着老师车尔尼和萨利埃里的推荐信,李斯特父子走进了巴黎音乐学院这座艺术的圣殿。父子俩都抱着莫大的希望,能进入这所有名的音乐学院,使李斯特接受系统的学习,让教授们进一步雕琢他的艺术。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院长凯鲁比尼这位定居巴黎的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歌剧大师。然而,当父子俩提出他们的要求时,这位大师既不看那些推荐信,更对那些报纸评论不屑一顾,以音乐学院不接受任何非法国公民为由,断然拒绝了李斯特父子的请求。

于是,由于这位院长的决定,巴黎音乐学院终于失去了在自己培养的学生名单中炫耀着李斯特名字的光荣。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小李斯特的心,为此他伤心多日,尝到了流泪和绝望的滋味。然而老埃拉尔德这位善良的老人,著名的钢琴制造商帮了他的大忙。他一方面安慰年幼的李斯特不要气馁,另一方面,他说服了意大利歌剧院的指挥佩尔先生来承担小李斯特的作曲指导任务。显然,这位终日忙忙碌碌的指挥先生喜欢上了这个“魔鬼般的孩子”,竭尽全力去教会小李斯特自己所掌握的全部的作曲技巧。李斯特也不负众望,在1824年1月经过一场特殊的考试后,获得了能证明其才能的儿童科学协会的文凭。更为重要是,小李斯特还从佩尔那里学会了法语,这成为他能更快地进入巴黎的敲门砖。

在巴黎生活的初期,一件有趣的小事反映了小李斯特天真而善良的性格。现在,我们从他父亲亚当的日记中摘录一段:1824年1月10日岌岌(李斯特的昵称)这孩子就像一条小狗,必须好好照管。只要我有一分钟不在跟前,他就会干出什么傻事来。昨天我派他去乐谱商店,有意不同他一起去,为的是让他习惯一下独立生活。整个路程也就一分钟,但我不知道他怎么去了这么长的时间。最后我等不及了,就亲自跑到街上去看,结果我在街角找到了他,只见他手里拿着扫地的帚把,周围聚集着一大帮人。

“我的上帝,你在干什么?”

他紧紧抓着那宝贝般的帚把,手指头都变白了。

“你倒说话啊!”

“我想给扫街工人一点小费,因为我们家前面的街道总是他在扫。我给了他一张5法郎的钞票,他嫌多、只好去换零钱。在他回来之前,我得照看他的帚把。”

李斯特一家已逐渐习惯了法国巴黎的生活,那些从奥地利随身带来的推荐信并非毫无作用,在这位小天才面前的道路仍然十分宽广。他那奇迹般的演奏才能,很快便受到巴黎菲利普伯爵和伯瑞伯爵夫人卡洛琳娜的青睐。他们邀请小李斯特出入他们的沙龙,并邀请了一批批巴黎显贵们参加他们的沙龙音乐晚会,介绍李斯特的音乐才能。没过多久,他就风靡了整个社交界。整个巴黎都沸动起来,更多的人希望亲眼目睹这位神童的风采。

1824年显然是他的成就接踵而至的一年。巴黎皇家剧院的大门终于被小李斯特十个有力的手指敲开了。3月8日这天,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小李斯特和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以及被司汤达盛赞的女歌唱家帕斯塔同台演出。在音乐会上,李斯特以他那惊人的总谱记忆力,巨大的、仿佛不是那幼小的身躯里能迸发出来的热情,娴熟的、魔术般的驾驭钢琴的技术,彻底征服了巴黎的听众。他完全摆脱了乐谱之外的一切东西,沉醉在自己的天才中,在这里,美丽的幻想自由飞翔。似乎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当时的情景。有趣的是,惊于他那出神入化的演奏艺术、随心所欲的即兴演奏才能,大师罗西尼甚至忘记了指挥他的乐队而忘乎所以。

小李斯特在巴黎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

音乐会的成功所带来的另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是,老师佩尔不满足自己学生的即兴作曲才能——希望他能用乐谱留下他的才华,向巴黎歌剧院推荐了年仅13岁的孩子担任独幕歌剧《唐·桑科》的谱曲任务。

小李斯特显然是非常兴奋。一方面,这是他的首次正式创作任务,而另一方面,他也正为这本歌剧剧本发狂。唐·桑科的冒险故事无疑打动了他的心。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不可战胜的爱情城堡。宫墙环抱,钟楼高耸,四周都是可怕的垛口。灯光照得宫墙透明,人们发现:原来城堡是个真实的《一千零一夜》,里面到处洋溢着幸福,充满了炽热的爱情。传说:只有相互爱着的人们才能踏上幸福之岛。唐·桑科也想进入城堡,但守护大门的3头狗挡住了他的去路:“放弃你的一切希望吧。只有当回报你的爱情的火焰点燃你的心灵时,你才能进来。”唐·桑科对这3头狗的劝告半信半疑。他正热恋着埃西尔,但是还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她也爱他。魔师阿里多对被排斥于幸福之门外的唐·桑科说:“一点希望也没有,因为埃西尔刚刚和纳瓦莱公爵订了婚。”

不过阿里多不仅会制造混乱,也会帮助人。他掀起了一场暴风雨,把正在举行婚礼的埃西尔和前来祝贺的人们都赶进了爱情之堡。或者说只是可以赶进去吧,实际上埃西尔是不能进去的,因为她的心也没有被回报的爱情之火所燃烧。阿里多为这个公爵小姐出了个主意,要她假装是爱唐·桑科的,这样就可以使城堡的大门打开。但埃西尔是个真正的女英雄,她宁愿选择狂风暴雨也不愿撒谎。可是灾难远远不只是无情的风雨和惊天的雷鸣。这时,罗姆阿多冲上高台,想要拖走高洁而冷心的小姐。唐·桑科抽出宝剑,挺身保护小姐,在对打中负了伤。在这骑士般的自我牺牲面前,小姐的心终于软了下来,终于回报了唐·桑科的爱慕之心。

奇异的城堡大门敞开了,这对情侣成了幸福之岛的居民。

这年冬天,李斯特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完成了歌剧《唐·桑科》,并顺利地通过了歌剧审稿委员会的严格审查。这部歌剧于1825年10月17日正式公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感到吃惊的是,小李斯不仅仅有非凡的演奏才能,而且还显示了天才的创作才能。小李斯特也从整部歌剧的创作过程中激发了他的创作兴趣,在创作歌剧的同时,他还写作了一些练习曲,并开始酝酿一部钢琴协奏曲——也许这就是他那部惊世之作《bE大调钢琴协奏曲》的萌芽。

然而,歌剧《唐·桑科》尽管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它更多的只是一个儿童的天才之光,还远远不够成熟,要想成为一位真正的作曲家,就一定要有坚实的作曲理论基础。李斯特的父亲亚当充分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巴黎音乐院钢琴教育家克鲁采尔教授的推荐,小李斯特拜到了音乐理论家安东尼·莱赫门下。在他的指导下,李斯特对作曲理论的各门课程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贝多芬的朋友,莱赫给李斯特详细地讲解了贝多芬的那些优秀作品,使李斯特进一步从音乐的写法、技术,尤其是思想上进一步了解贝多芬音乐的真正内涵。在以后李斯特的许多作品中所体现的那些革命性的、英雄性的、哲理性的创作特征不能说没有受到贝多芬的影响。

小李斯特在迅速成长,并且频繁地在欧洲举行音乐会。父子俩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先后到过马赛、里昂、尼姆、蒙彼利埃、图卢兹和波尔多,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父子俩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尽管如此,李斯特仍然不满现有的成绩,不断向上攀登,尤其是在创作上的欲望日益强烈。在他父亲给车尔尼先生的信中写到:“弗兰茨只有作曲的欲望,他的四手联弹曲、奏鸣曲、三重奏、五重奏让您听起来十分惬意。他每天两小时练习,一小时弹视奏,其余的全部时间则用来进行创作,他现在几乎和我的水平一样了。”这期间,李斯特写作了《十二首练习曲习作》,这就是日后辉煌于世的《超技练习曲》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