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确定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很多。但各家对于王世的推断并不完全相同,同一件器,有的置于恭王,有的置于懿王。而许多器的铭文中有关的人名都是彼此有联系的,虽然部分青铜器推定的世次不同,但主要是在中期的范围之内,作为这一时期的一般特征,是很明确的。穆王时的重要青铜器有:长由盉、刺鼎、斑簋、静簋、丰尊、丰卣等等。恭王、懿王时的重要青铜器有三年卫盉、五祀卫鼎、九年卫鼎、墙盘、九年乖伯簋、十二年永盂、廿年休盘、效卣、元年师虎簋、二年王臣簋、二祀吴方彝、望簋、史免器群等等。孝王、夷王时有师晨簋、师兑簋、师俞簋、五年刺簋、大克鼎、小克鼎、克盨等等。
墓葬的发掘资料,扶风庄白出有伯冬戈诸器的墓、长安普渡村出有长由盉的墓,是穆王时期或穆王之后的墓。宝鸡茹家庄弓鱼伯墓,也属于这一时期,青铜器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然西周中期的墓葬发掘有一定数量,但是陪葬青铜器中型以上的墓则很少发现。西周中期青铜器的大量发现主要来自当时的窖藏,所埋藏的青铜器群有时是同一世家祖孙几代人的器物,因而对于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断代和分期研究很有价值。重要的有扶风强家出土的即簋、师臾钟等器的窑藏,岐山董家出土有裘卫器群的窖藏,扶风庄白出土有微氏世家103件青铜器群的大窖藏。这些窖藏青铜器的时代经过分析,绝大部分是西周中期器,少数的也可能略晚。规模较小的窖藏时有发现,其时代也不一定相同。如齐家村东发现出有日己方彝和日己觥的窖藏中,也有几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
鼎类器的器形出较复杂,存在着新旧两种形制。如恭王时代的两具曹鼎,其中铭十五年的是器腹低垂的柱足鼎,这种鼎西周前期常见,昭王时代的师旅鼎,就是这一形式;铭七年的是器体宽大而浅的垂腹附耳鼎,则是新的形式。此时柱足或兽蹄足的垂腹鼎,无论是大器或小器,和西周早期相比,体宽而器腹较浅。这种情形大约是昭穆之际出现的,而以后成为盛行的式样,宝鸡茹家庄2号墓所出的井姬鼎是合口鼓腹,有盖附耳和短柱足,儿鼎是扁圆腹合口立耳短足,都是常见的式样。还有一种鼎腹扁圆臌出,上段收束成一道宽的器壁,有柱足和兽蹄足,也是前所未见的。又如方鼎,穆王时吕方鼎是西周早期方鼎的典型式样,而冬戈鼎两器深垂腹短足圆角,一为立耳有盖,一附耳无盖,是为这时新的形制。至于那种形如锅状大敞口圜底兽蹄足鼎,特称为盂鼎,是这时期较晚才出现的。
簋类器中,迢簋作合口扁圆体、环耳、圈足下又有三柱状足,全器作平行横条纹,是新式样。合口平行沟条纹的环耳簋,此后就相当流行,如乖伯簋、豆闭簋和师虎簋等器体,都由迢簋这个基本形状发展而来。伯冬戈器群的簋,一种是西周前期的双耳簋,一种是敛口簋,盖的周缘和器口有纹饰,而盖的内圈和器腹,亦为凹凸的同心圆和凹凸的横道沟纹,即所谓瓦纹。这类器以前都断得很晚,而冬戈簋的出土,证明它出现于穆王时代。又如师簋和辅师簋是同一人所作之器。师簋是西周早期双耳垂珥簋格式,辅师簋敛口有盖,下承三短足的凹凸横道沟纹格,是典型的西周中期式样。其他如仲竞簋、师旅簋等等,都是各种变异的式样。茹家庄弓鱼伯墓的簋敛口狭唇环耳,圈足上有三兽形足,更为前所未见,长方形圆角新的食器盨,首次在西周中期发现。兴盨是盨类中较早的形式,山东曲阜鲁城西周中期墓发现盨簠用组合,故簠这类器也是西周中期出现的。同时出现的还有莆,字也作铺,这是一种大高圈足的豆形器,西周中期簋的形制显示了新旧交替,新的式样最终完全取代传统式样的过程。
酒器中筒形长颈兽头环耳的大腹壶,是懿、孝时期出现的,十三年兴壶和三年兴壶都是这类器形,现存这类中最早的式样设计已非常成熟,它的出现也许有略为提早一点的可能。按这类圆壶基本形体设计的方壶,也在此时出现。这两类壶在以后很长的时间一直保持盛行。另有一种宽颈、垂腹的圆角方壶也偶有发现。
方彝类在穆、恭、懿时期仍然行用,日己方彝、师遂方彝、吴方彝盖都属于这一时期。日己方彝直壁、师遂方彝皆曲壁。后二器形体较小,但有很显著的变化,内部有隔分为两室,盖上有相应的两孔,并且两侧各有一象鼻形的耳,这种有耳可执的方彝也是前所未有的,大约也是方彝的最后形式。
尊类器的形制基本也是旧式的,敞口深袋腹低圈足的尊,主要流行于这一时期的前半段,效尊、丰尊、启尊、免尊等都属于这一类形式。日己尊和彖尊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尊,后者如方彝一般,也有双耳。兽类有双耳可能不是始于穆王而稍早,次数出现较多的则是在西周中期。
饮酒器中爵的遗存甚少,痪爵和孟爵仍然保持西周早期式样。但是这时出现了三种饮酒器,一是形如无提梁的小卣形器,一是其圆似杯的小觯形器,另一是深垂腹小尊形器,均铭为饮壶。
罍没有基本的改变,只是形体略为偏低,不论是方罍或圆罍都如此,如长由墓出土的繁罍、陵罍等。由罍演变的醽,也在此时出现。仲义父醽与克鼎、小克鼎共同出土,说明这种器形初见于西周中期。
水器中的盥器西周早期以盘盉组合。盉大约可水、酒兼用,发现恭王时代始有匜这种水器出现,但铭称“旅盉”,所以有一部分盉的作用同于匜。鲁故城西周中期墓发现有仲齐盘匜组合之例,但另有一梨形大壶,小口有盖,体部上下亦有系,铭曰戎壶,实为汲水的大壶。
乐器有很大发展。扶风竹园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三枚甬钟成编,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编钟,西周普渡村出土长由盉墓,同出的亦有编钟三枚,但是懿王和孝王时的几组痪钟,成编者五组,钟数虽不全,其规模可以想像。传世克钟五枚,为甬钟,另一纽钟平口似镈,铭文相同,但只发现一枚。甬钟能产生双音,而平口的纽钟只能奏出单音。春秋时代行用的这两类钟,西周中期已形成制度。经实测,现存的西周钟都没有商音,这是当时音律的特点。
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变化很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删繁就简,陆续淘汰了不少西周早期的纹饰。第二,保留下来的传统纹饰,在此时发生剧烈的变形,如兽面纹,兽体变形纹之类。第三,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纹饰,如波曲纹之类。西周晚期所行用的纹饰,在西周中期都已出现,区别在于西周中期纹饰带有过渡的特点,是传统纹饰的变化,消失和新纹饰产生的并行时期,西周晚期的纹饰,从整体来看已经没有或甚少有旧的痕迹了。
兽面纹逐渐衰退,班簋、廿七年卫簋、日己方彝、师邃方彝、弭伯簋、蔡姬尊和守宫觥等等,都以兽面纹作为主纹,班簋这类兽面纹,虽然已经开始简单化,但基本上仍属于西周早期的式样;卫簋、日己方彝、蔡姬尊等是比较粗疏的和多少有些变形的大卷角兽面纹,这类纹饰多不施雷纹地,师邃方彝和碉生簋属于变形的兽面纹,即除兽目尚可辨别之外,其余部分都以勾曲的粗线条组成,不求形似,兽面纹的进一步变形是更简略的对称构图,这时目纹也已蜕化,可有可无了,如甘七年卫簋、弭伯簋及克鼎等等。以上的四种兽面纹或其变形是在同一时期内出现的,并不表示演变的过程,但最后一种变形兽面纹流行最广。
凤纹是西周中期具有特征性的纹饰,虽然西周早期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凤纹,但在穆、恭时代似乎达到了高峰。冬戈簋、效卣、丰卣、静簋、孟簋等许多重要青铜器,都是西周中期最为流行的大凤纹,通常都呈对称回顾形排列,有长而华丽的冠或分冠,喙大部作卷曲形。此类大凤纹至懿、孝时期的青铜器上,已不易见到。
长尾鸟纹也是西周中期鸟纹中较多的一类,鸟尾逶迤的长度常为鸟体的二倍至三倍,而且其延长的部分多与鸟体分离,如、县改簋、录簋等等,都用这种分尾的长尾鸟纹作为母题,而且线条愈益粗犷简单。
长冠或花冠的回顾龙纹,也是这时期的主要纹饰之一,这类纹饰较为具体的形象见于西周早期的匽侯盂,兽头有长的花冠、分尾、体似鸟而非鸟。西周中期这类纹饰以甚粗的线条构成,亦为兽头长冠或长花冠,体弯曲成“--”形、或“<__>”形,这“--”形与鸟尾的“--”形容易相混,故有的竟做成分离形的鸟尾状。这是变形过程中的错位。典型的如师奎父鼎及裘卫簋等。
变形是西周中期纹饰发展极主要的特点,一类是波曲纹,一类是“--”形和“<__>”形结构的动物纹,一类是鳞带纹。波曲纹的发展可能在穆王之后,目前发现的恭王后期的埔盂、懿王时代的兴壶和孝王时代的克鼎等,都以大波曲纹作为母题。动物的“--”形和“<__>”形的变形纹饰,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恭王时代,并普遍地作为器物的主题装饰。鳞纹,这类高度象征的纹饰,在西周早期青铜器纹饰的龙纹体躯,或盘的纹饰中偶一可见;在西周中期发展成为主纹,如师酉簋、师兑簋、大簋等都施有这样的纹饰。
西周中期铭文,除穆王时代一些作战纪功的铭文以外,多为册命的记录,具有固定的格式,内容为封官、世袭等事。贵族社会的一些现象,如换田的批准,讼诉的胜利,乃至祖考的追孝等都有反映各种铭辞的形式,也已经有一定规范,记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有固定程序,这一时期纪年铭青铜器比西周早期丰富得多。
七、西周晚期厉王至幽王
经过了西周中期新旧交替和转变的过程,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无论形制和纹饰都比较简单,它是中期的延续,但是已经没有中期那样交错复杂的情形了。出现少量新的器形,但整体的变化不大。
这一时期大体上是厉王和宣王的器比较多,没有发现可以确定为幽王时的标准器。重要的器有厉王时代的麸簋、麸钟、郑季盨、此鼎、散盘、禹鼎、鄂侯题方鼎、南公柳鼎、虢仲盨、公臣簋等等。宣王时代的有颂鼎、兮甲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南宫平钟、师寰簋等。
西周晚期墓葬的发掘,重要的为郟县上村岭虢国墓地。但此墓的下限在灭虢之年,因此包含着相当一部分春秋早期的遗存,陕西澧河西岸的客省庄和张家坡等地,发掘了许多座西周时期的墓葬,有一部分是西周晚期墓,其中一墓出土郑季盨,推算纪年为厉王时器。同墓中也有较早的器物。但一般情况是,关中地区和周原及洛阳地区西周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较少。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发掘西周晚期和西周末墓葬约十四座,其中仅两座有个别的青铜礼器,在山西地区也有零星的发现,具有规模者甚少。目前对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据传世西周晚期铸铭的标难器。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较多的出于周原地区的窖藏。如扶风齐家村南发现三十九器一窖,其中有部分是西周晚期器;扶风召陈村发现十九器一窑;岐山董家发现三十七器一窖,其中少量的也有西周晚期器。扶风齐村发现的厉王麸簋,可能也是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