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中国数学家故事
45058700000015

第15章 农民出身的数学骄子袁亚湘

北京中关村南四街4号,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这里有基础好、水平高,国内学科最全的计算数学队伍,这里承担着我国“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基地。37岁的留英博士、研究员袁亚湘,是这里的常务副所长。

从湖南乡间的小路上走来的袁亚湘,出生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0年,农家孩子谁的童年与少年没有放牛、播种、插秧、割禾!这些农家活袁亚湘都干过。当念初二年纪的时候,由于家庭困难,他曾中途辍学,务农一年。艰难的生活环境,不仅造就了他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性格,而且将他的心更紧的贴在了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

袁亚湘出生在湖南省资兴县廖市上村湾。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的小村子。村里住着五十多户人家,三百多口人。村前有一条水流清澈的小河。小时侯,亚湘在这条河里游过泳,河边放过牛,挖过野菜喂猪,还从河里挑过水浇菜。村后是一座两百米高的无名小山。五十年代大炼钢铁,使这座当年树木丛生,连日本鬼子都不敢进的小山,刹间变得光秃秃了。尽管如此,这小河、小山,是亚湘童年、少年时期的“白草园”。

亚湘的父亲在几十千米外的小镇子上工作,由于交通不便,一年中他尽能与父亲见上一两面,农村的家里只有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和妈妈。

妈妈之于亚湘,非同于一般的母亲。母亲不仅养育了亚湘,更是他知识、品德的启蒙老师。记得亚湘四岁半刚过,妈妈就买了一本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在家里教他。亚湘还常常向那些上了学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请教。所以,村里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好问先生”。一年下来,亚湘把一年级的课本背的滚瓜烂熟。刚过五岁半,妈妈就带他去报名上学。亚湘本来个头就矮,再加上年龄又小,学校老师拒绝收他入学。妈妈恳求老师收下他,亚湘更着急,老师望着眼前这个忽闪着明亮眼睛,一头卷毛发的小机灵鬼儿笑着说:“你要能数到十,我就收你上学。”亚湘小胸脯一挺,心想,这算什么!一、二……他一口气从一数到一百。老师二话没说,收下了他。

农村的十多年,亚湘记忆中最深刻的是,趴在床上跟妈妈学打算盘珠,拨动了亚湘幼小的心灵里的求知欲,枯燥的口诀在亚湘看来,真是奥妙无穷。这是亚湘最初与计算的接触。上到小学三年级时,妈妈把他叫到跟前望着比饭桌高不了多少的亚湘说:“你学的东西已经比妈妈多了,妈妈教不了你啦,从现在起,你可要全靠自己,好好向老师学。”

妈妈神情的教诲,潜移默化的滋润着亚湘幼小的身心,他常说:“没有妈妈,哪有我的今天。”

1974年底,亚湘高中毕业回乡。“年仅十五岁就当上了‘农民伯伯’”,亚湘常常这样幽默的说。从高中毕业直至1978年考上大学前,他不仅什么农活都干过,而且还先后兼任过生产队的出纳、会计、群众保管员。

1977年,恢复高考。他报了名却赶回家去忙“双抢”。临近考试只有一个来月时,他才向生产队长请假全脱产复习。老师说他考上一所好大学的希望是最大的,但建议他报考本省的湘潭大学,这样,把握是最大的,何况,老师们都深知,亚湘最大的愿望是将来在本省工作,能在父母膝前尽孝。

1978年3月,他进了湘潭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谁知这第一步竟让他与计算数学结下了永远的缘分。

从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亚湘就暗暗立下誓言:决不虚度年华。

学校距离湘潭市中心十多公里,四周都是农田。在亚湘入校时,教研楼还在兴建之中,学校里已经建好的建筑只有一个食堂和几栋学生宿舍。老师们都住在附近的农民家里。上课则临时借用附近一所中学的教室。宿舍与教室之间隔着很长的距离,若是赶上刮风下雨,学生们不得不踩着泥泞的路,奔走于学校与宿舍之间。由于交通不便,湘大离市区的距离,显得比实际距离远的多。远有远的好处。市区的喧哗、热闹都不曾在这里留下痕迹。“这是一片净土。”今天袁亚湘依然这样认为。难怪去过湘大的人,都无不感慨的说:“这里如同世外桃源,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亚湘入学时,还是带着满脸稚气的孩子,衣着也不那么整洁,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没有引起老师、同学更多的注意。说他是一只“丑小鸭”一点儿也不夸张。然而第一学期各科考试过后,他的成绩居然在班里遥遥领先,这一下子令老师、同学们都刮目相看了。

在湘大四年中,他先后当过班上的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历届的校、系数学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获得过湖南省高校优秀作文奖,还荣获过“全国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大学生活是辉煌的,然而对亚湘来说,辉煌的背后是坚强的毅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他自认为是“中等刻苦”的人。当然,他也有引为自豪的地方:学习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在学习数学分析时,他除了完成正常的课业量外,还挤出时间将《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题集》中大大小小的习题全部做完。这本习题中,仅大题就是4462个,而其中包含的小题多的惊人。为此,亚湘受到老师、同学们由衷的赞叹。亚湘住的宿舍,是有上下六张铺的大宿舍,12个大小伙子凑在一起,热闹可想而知。经常就有人在他床前大声讨论问题或大打扑克,亚湘都能照样躺在床上看书或睡觉。任凭多大的嘈杂声也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和休息。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种专注能力,“再加上尚可称为聪明的脑袋”以及天生的一头微卷发,同学们开玩笑说:“真想和你换换脑袋”。

也许像湘潭大学这样的新学校需要培养几个出色的学生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老师对几个学习出类拔萃的学生特别关心,经常给他们额外的辅导。

1981年,亚湘准备报考研究生时,学校领导曾不想让他报考外校。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数学系系主任坚决反对,他强调:“如果你们把袁亚湘留在湘大就等于毁了他,还不如让他出去闯一闯,以后真能干出名堂来,也是湘大的光荣。”由于系主任和数学系其他老师的极力争取,亚湘获准“有条件”地报考外面的院校。即让他第一志愿报我国计算数学头号专家、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计算中心主任冯康教授的研究生,第二志愿报本校。

如今,已经在国内外数学界享有盛誉的袁亚湘仍然说:“我之所以能在学术上稍有成绩,离不开湘大的四年,不仅自己数学的基础是在那儿打的,更重要的是老师、同学给予我的帮助,特别是很有远见的让我离开湘大。我在湘大不仅学到的是知识,而且有如何做人。因此,无论湘大名气大与否,我都会自豪的说我是湘大毕业的。这种自豪感决不亚于说‘我从剑桥大学毕业’时的感觉。”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府,对袁亚湘来说,似乎高不可攀的。可是在1981年研究生考试中,他以绝对优势考取了中科院计算中心我国计算数学泰斗冯康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而且亚湘当时的考试成绩之好,令不少老师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