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中学毕业后赴日本深造。先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后转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1927年毕业,进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此之前,苏步青在一般曲面研究中发现了四次(三阶)代数锥面,这是几何研究中的重大突破,在日本和国际数学界引起反响,被称为“苏锥面”。同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困,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过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地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把他作为对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自己;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材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问题和工作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胡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苏步青认为,要使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是依靠科学研究,对新学科发展加强了解。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他不断出版新著,主要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仿射微分几何》和《苏步青数学论文集》等10多部。发表论文150多篇。他在仿射微分集合方面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仍占着无可争辩的地位。
1972年,苏步青和他的两位学生到江南造船厂参加船体数学放样的研究,建立了厂校合作关系。经过4年多的努力,他们和江南造船厂的同志合作,解决了船体线型光顺问题,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此后,苏步青更深刻地认识到必须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重视基础科学的研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性地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造船、汽车、建筑、服装等行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苏步青到复旦大学任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被任命为校长,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
苏步青从1927年起,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嘉奖,如论著《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间曲面论》,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船体数学放样项目,获199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几何》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从事教学工作60多年,讲授过微分几何、曲面仿射理论等多门课程,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
苏步青1935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数学会,被推选为《中国数学学报》(旧刊)主编。1951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以后历任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79年创办《数学年刊》,任主编。还担任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1981年被批准为基础数学博士生导师。历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从1955年起,曾到日本、苏联、保加利亚、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比利时、法国、泰国讲学,日本创价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