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撒哈拉”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个沙漠西抵大西洋,东到红海,北起地中海和阿特拉斯山,南至北纬130°左右。东西宽达5600千米,南北长1600千米,遍布埃及、苏丹、利比亚、乍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十几个国家,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比澳大利亚的面积还要大。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大荒漠的意思。在这个大荒漠里,不仅有被叫做沙漠的沙地,还有大面积的光秃秃的石质地面。这种石质地面叫做戈壁。地面上有各种被风吹蚀出来的小洼地,有的就是砾石堆。在撒哈拉大沙漠里也并不是没有树木和人烟。在有水的地方、潺潺的泉水汇集成小溪,灌溉着两岸的土地,高大的枣椰树把黄沙弥漫的荒野装饰得一片翠绿。这就是沙漠中的绿洲。
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异常干燥,降水极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常年见不到一滴雨。天气变化无常,蔚蓝色的天空顷刻间就会变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狂风卷起的沙石有时形成黄色的沙尘大柱,铺天盖地而来。风沙和沙暴更增加了撒哈拉的干旱。白天,赤日当空,光秃秃的沙面被晒得滚烫,把鸡蛋放在地上都能够烤熟。沙面上的温度高达70℃以上。在这种酷热干燥的环境下,人的汗水刚渗出体外,便立刻蒸发光了,所以在撒哈拉沙漠地区,人是“不出汗”的。太阳落山以后,地面的沙石散热很快,到了夜晚,人们睡在毛毯里还觉得有些凉。夏天的撒哈拉,一天中昼夜的温度相差可达到三四十度。
这个遍地沙石、气候恶劣的撒哈拉,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荒凉贫瘠。其实它是个富饶的能源宝库。西起大西洋,东抵红海海滨,从沙漠的北边直到内地都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这里的石油含量大、质量好。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及的荒漠里,已经耸立起了高大的石油井架。这三个国家的石油生产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撒哈拉地区地表虽然干旱,在沙漠中穿行的尼罗河,却给了埃及人民以灌溉之利,他们在沿河两岸开辟农田,形成了有名的“绿色走廊”,此外,撒哈拉地区丰富的地下水,也将为撒哈拉沙漠的开发提供有利的条件。
地球“伤疤”是怎么来的
如果我们乘坐飞机,从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穿过坦桑尼亚中部、肯尼亚西部,进入埃塞俄比亚,向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飞去,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一条巨大的裂缝,深深地切进东非大地,好像在大地表面划了一道口子,这就是“大地脸皮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说到裂谷,可能有人以为就是深山里的峡谷,这是不对的。裂谷是地壳断裂下陷所形成的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又深又长,有的可以深陷到地面以下一两千米,延伸数十千米,甚至上千千米。
陆地上的裂谷很多。其中最大的一条就是东非大裂谷。它南北延伸约7000千米,一般宽50~60千米,裂谷两侧的峭壁高出谷底一两千米。刚才我们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一段。
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南岸,向北纵贯东非高原,跨过赤道,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经红海、亚喀巴湾,直到亚洲的约旦河谷。大裂谷在马拉维湖北面向西还有一个分支,经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蒙博托湖(阿尔伯特湖)等,直到阿伯特尼罗河河谷,长1700千米。
在裂谷带里,有许多湖泊沿着裂谷成串分布,大大小小共有30个左右,好像是点缀在非洲大陆上的一串晶莹的珍珠。这些湖泊大都狭长而幽深,顺着裂谷延伸的方向,呈南北狭长的条带形状,湖岸往往就是裂谷的边界断层。这些湖泊中,有非洲最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最深的地方有1435米,是世界上仅次于贝加尔湖的深水湖泊。
在东非大裂谷带的附近,地壳运动很活跃,耸立着高大的火山群。著名的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鲁文佐里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尼腊贡戈火山,虽然没有以上几座山高,却是座活火山。山顶的火山口是一个直径约1000米,深200多米的巨大深坑。在坑底中有一个长300米、宽100米的岩浆湖。通红炽热的岩浆在“湖”中沸腾翻滚,仿佛是开炉的钢水在轰鸣、咆哮。浓密的火山烟雾,夹杂着硫黄味的蒸汽,使得火山口终年雾气腾腾,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
非洲国家的国界线为什么多是直线
当我们打开世界地图,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国家的国界线是按河流、山脉的走向或其他自然地貌划定的,因而国界线显得弯弯曲曲,而非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国界线却是笔直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19世纪末,非洲还处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欧洲一些殖民国家纷纷来到这里进行所谓的“探险”,并乘机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掠夺黄金,贩卖奴隶。于是,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在殖民扩张中发生了冲突。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逐渐达成了协议,按照经线和纬线的走向来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所以就形成了笔直的界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但这种划分地区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成为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所以现在这些国家的国界线都成了直线。
金字塔的由来
金字塔是被用来保存古代埃及国王尸体的一种陵墓,它因高大雄伟而闻名于世。在现存的70多座古埃及金字塔之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高为146.5米,边宽为230米,一共用了平均重约2.5吨的石块230万块。根据“历史之父”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这个胡夫金字塔是分期且分批役使了民工20万,历时30年才筑成的。为什么古埃及国王会给自己造一个巨大且坚固的坟墓,并且还修成了金字塔形的呢?
这和古埃及人的宗教与自然崇拜是有关系的。
古埃及人们极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灭,并且认为要使人的灵魂永远留存,死后尸体就必须保存得完整如初。据说农业神奥西里斯之死,象征了谷物成熟收割之后,田野里一片的死寂,他的复活,象征了第二年的谷物幼苗又重新生长后大地的欣欣向荣与生气勃勃。古代埃及的国王们希望死后还可以在“阴间”继续统治臣民们。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之下,他们利用了古埃及医学的进步,鼓励并发明制作干尸——木乃伊,用来保存自己的躯壳。同时他们还认为,自己在世时的那个宫殿,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住所,而存放自己的木乃伊的那个陵墓才是自己永久的住所。所以他们就为自己建造高大且坚固的陵墓,作为他们死后“永世的城堡”。
一开始,国王的陵墓在外形上和一般埃及人的坟墓是一样的,都叫做“马斯塔巴”(意为土地与板凳),这是一种用泥块砌成的长方形坟墓,只不过国王们的“马斯塔巴”要比一般人的要大得多而已。随着古埃及奴隶制统治的加强,国王的陵墓也就越来越宏伟和高大。到了公元前2700年左右,左寨王的统治时期,宰相伊姆荷太普为了博得国王的欢心,把左寨王的陵墓修建成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巨大的长方形的陵墓。但是左寨王对此并不满意,所以伊姆荷太普又别出心裁地在原有的长方形的石墓上面堆砌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高为61.2米,要比以前的“马斯塔巴”雄伟壮观很多。古埃及的第一个金字塔从此诞生了。
古埃及人又十分崇拜自然,将太阳、高山、大沙漠和长河全都视为是神圣的东西。而伊姆荷太普创造的金字塔,将高山形象的特征赋予在了王权的纪念碑之上,正适合了专制、威严和权力至上的古埃及国王。金字塔雄伟的气魄,可以使古代埃及人永远对死去的国王肃然起敬且畏惧臣服。
左寨王之后,古埃及历代的国王全都不惜一切代价,大规模地修建金字塔。到了公元前1500年的前后,因为埃及的王权日益衰弱,民穷财尽,再加上人民的起义,金字塔的建造才宣告了停止。
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之谜
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人所共知的,但其中包含的许多难解之谜却是令人望而生叹的。狮身人面像建于4500年前,长73.5米,高约20米,脸部造型仿照法老的面貌,头戴国王头巾,而身子却是狮子的形态,由于千百年来的风沙侵袭,狮身人面像只露出了头部,身体部分则被完全埋在了沙中。
金字塔坐落在狮身人面像旁边,非常宏伟壮观。金字塔也建造于4500年前,由250万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积而成。在没有大型起重机的古代埃及,人们是运用怎样的技术手段,把这一块块巨石堆砌起来的呢?而且每块巨石之间自然相叠,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刃也插不进去。而且埃及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亿所得的数,与地球到太阳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金字塔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塔内虽然温度很高,但残留在塔内的生物遗体却并不腐烂,而是脱水变干,完好保存至今,一个法国的考古学家,进到了胡夫金字塔中,在位于金字塔高处的墓室里,他意外地发现了几只死猫。这些猫已经风干,但竟一点也没有腐烂。
你知道非洲的“杀人湖”吗
非洲喀麦隆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的四周散布着村落,人们春种秋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可是,1986年8月21日,尼奥斯湖不再沉寂,不再是人们生活的伙伴,它突然排放出高浓度的有毒气体,殃及附近的村庄,使近2000人丧生。曾有报道,两名德国游客驾车行驶在尼奥斯湖周围,突然被冲过来的气浪击晕。他们意识到是有毒气体,挣扎着打开车门,便上身在车外、腿部在车内躺倒下来,再也没有苏醒。
尼奥斯湖排放有毒气体、使人毙命事件轰动了全世界,非洲这一小小的湖泊以“杀人湖”闻名于世,它的杀人“工具”是什么?致人死命的物质来自何方?
科学家们来到尼奥斯湖进行实地勘查,追踪研究。他们认为,虽然毒气已经扩散稀释,没有直接取到毒气样品,但是根据尼奥斯湖的地质环境和事件幸存者的回忆,仍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幸存者回忆说,“气体中有臭蛋味”。因此,美国的化学安全和健康顾问深信是硫化氢气体置人于死地。喀麦隆首都雅温德医院的主治医生,根据被害者的症状,也推测是氢和硫的混合气体毒死了附近居民。
在惨案发生后不久就赶到现场的日本医学研究所山本安弘副教授,对617名受到毒气伤害的病人进行诊治,发现他们胸部出现了湿性肺杂音,这表明患者是因为吸入有毒化学物质造成的。而且许多受害者的胸、腹部位出现了腐蚀性外伤,说明有毒气体具有腐蚀性。他根据病人叙述和湖水取样分析数据指出,有毒气体可能是由碳酸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物质组成的。
可是,地质专家提出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致死的观点。其理由是,8月21日事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尼奥斯湖北侧的低洼地带。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喜欢向低洼处汇集,从而导致更大的死亡率出现在地势低的地区,而且,当时存在提供大量二氧化碳的条件。尼奥斯湖处在火山活动带上,湖底喷泉含有高浓度碳酸盐。当二氧化碳在湖中接近饱和或者完全饱和时,便会突然释放出来。有学者通过测定认为,喷泉排放的二氧化碳经过1000万年的积累,最终使尼奥斯湖中二氧化碳饱和。1000万年刚好是尼奥斯湖形成的地质年代。这一解释从时间上让人们感到是一种吻合,还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尼奥斯湖处在火山区,其附近还有一些火山口湖,形成时间相近,地质条件近似,为什么没有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杀人”事件发生呢?最近,美国地质学家惊呼,尼奥斯湖温度又一次升高,矿物质重新聚积,可能再次喷发导致悲剧发生。现在距1986年不过二十多年,能量积聚怎么如此之快?
还有学者认为,该湖湖水是严格分层的,正常情况下,尼奥斯湖中聚积的大量二氧化碳被封闭在湖底的冷水层下。冷水层不与上部的温水层互混,当受到外来条件影响,破坏了湖中水层的平衡状态,冷水层下的二氧化碳气体便冲天而起,成为“杀人”元凶。这种说法似乎十分圆满,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破绽:破坏湖中水层平衡的因素又是什么呢?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埃及法老的死亡之谜
3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突然神秘地死去,死时只有19岁。此后不久,他的名字就从埃及的历史中被抹去了。3000多年后,现代考古学家在古埃及陵墓中发现了他,并且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似乎找到了这位年轻法老死亡的秘密。
图坦卡蒙之死“……这个夜袭者蹑手蹑脚地摸向法老的睡床,他的脚步声被水钟滴答滴答的滴鸣声遮盖住了。国王此时头枕雪花石枕,正面向里侧身安卧。夜袭者从怀里抽出一件重物——很可能是一柄长2尺、顶端嵌有一块3寸见方硬石的埃及权杖,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抡起重物狠狠地向图坦卡蒙的头部砸去。”
“头骨在重物的撞击下发出一声闷响,但这响声很快就被沉沉的黑夜所吞噬。当确信这异样的响动未惊动他人之后,这个黑夜的入侵者立即顺原路退出国王的卧室,悄无声息地穿过宫殿,遁入茫茫的夜色之中……”
这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既非出自惊险电影,也不是侦探小说中的情节,这是美国埃及学家、古病理学家鲍勃·布雷尔撰写的《谋杀图坦卡蒙》中的一段精彩描写,用刑侦术语来说叫做“犯罪现场的重建”。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听说过这位对现代人来说赫赫有名的古埃及君主。人们之所以对图坦卡蒙感兴趣,用其陵墓的发现者霍华德·卡特的话来说就是:“就我们所知,图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他的尸体对现代的研究来说,是无价之宝。
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大多数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已被盗贼多次光顾过,并且被洗劫一空,留给现代考古学家的只是空荡荡的墓穴本身。幸运的是,图坦卡蒙陵墓从盗贼手下侥幸逃脱了,直到20世纪20年代被卡特发现时还完整无损,这个几千年几乎未动的完整王陵对考古学家来说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因此,当它被发现后,迅速掀起了一股世界范围的“古埃及热潮”。
这股热潮源自两个方面:图坦卡蒙陵墓中的无数珍宝和所谓“法老的诅咒”给考古人员带来的厄运。所谓“法老的诅咒”当然不值一驳,而那些金碧辉煌的棺椁和精美的陪葬品确实吸引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