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一片广阔肥沃的平原,这就是我国的三大平原之一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就是在这片平原的最东部。
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从顶点向东沿着通扬运河,这是它的北界。从顶点向东南,直到杭州及杭州湾北岸,是它的南界。它的面积有5万多平方公里,长江南岸的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
太湖平原四周较高,中间较低,好像是一只大盘碟。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大盘碟”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距今约两三千万年前,长江口地区还是一个三角形的港湾,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像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很强。长江带来的泥沙要向大海倾注,上涨的潮水却把它顶住,使大部分泥沙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庞大的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到南通,直到上海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同杭州湾北岸的一条沙堤相连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包围圈,把三角形港湾围成一个泻湖,只有一些缺口与海洋相通,这就是古太湖。后来,因为泥沙不断淤积,陆地不断扩大,古太湖日益缩小、分化,现在的淀山湖、阳澄湖等许多小湖,都是从古太湖分出来的。同时,长江的泥沙又在沿海一带继续堆积,形成新的三角洲。今天上海市区西部,北起嘉定县的外冈,经上海县的马桥,到金山县的漕泾,还可以找到一条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就是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这一线以东的土地,就是5000年以来泥沙淤积成的新三角洲的一部分。目前,上海市东部的南江嘴及崇明岛东端,土地还在继续增长中。
太湖平原地势低平,气候温润,河网稠密,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这里从事渔猎耕垦,开挖人工河渠,排干沼泽,修圩建闸,改造洼地,使这里形成了沟渠相连的稠密水网。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盛产稻米、蚕丝、淡水鱼等,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