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斯基摩人,是来自冰雪世界的人。他们肤色褐黄,头发粗黑,颧骨突出,鼻梁平直,属蒙古人种。
爱斯基摩人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意即“吃生肉的人”。这是最早居住在加拿大东部拉多半岛上的印第安人,对尚未完全开发的爱斯基摩人的鄙夷的称呼。爱斯基摩人则愿意自称“因纽特”,意思是“真正的人”。目前,世界上约有10多万爱斯基摩人,他们分布在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加拿大、苏联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在加拿大约有2.5万爱斯基摩人,大多数居住在北方高寒地区和北极圈内星罗棋布的岛屿上,因此,加拿大人喜欢将这一民族称为“来自冰雪世界的人”。
据考证,爱斯基摩人的祖先约在四五千年前自亚洲,经白令海峡,迁移到北美大陆。他们以海上渔猎为主,陆上狩猎为辅。世世代代以肉为食,毛皮为衣,油脂为燃料,兽骨为利器。
在首都渥太华的文化博物馆里,在宏大的正厅里陈列着印第安人的图腾柱和爱斯基摩人的兽皮船。这两样东西是土著人点燃美洲文明之光的象征。这种爱斯基摩人的小舟叫“凯亚克”,两头尖,中间鼓,近似菱形,用鲸骨做构架,外面蒙上海豹皮。惟有小舟中间开个“洞”,驾舟者可以从“洞”口坐进去,齐腰用绳系紧口子,上半身露在外面,划动木桨。这种小舟只要系紧“洞口”,就成了密封的皮囊船,因此,即使小舟被巨浪和急流吞没,也能重新浮上水面,驾舟者的性命可以保住。
爱斯基摩人使用的鱼叉、标枪和弓箭也很有特色,富有创造性。有一种鱼叉,一旦刺中海中兽物(如海豹、海象、鲸鱼类等)时,叉头和叉柄自动脱离,两者之间有一根长绳相连。猎人可以从飘浮在水面上的叉柄,顺着长绳,捕到被刺中的水中兽物。这种鱼叉的特点是:它不会被逃之夭夭的兽物带走,相反可以顺着长绳,跟踪追击。
自本世纪中期以来,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的半原始生活状态,受到来自南部的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枪支、火药代替了鱼叉弓箭,汽艇代替了兽皮船,履带式摩托车代替了狗拉雪橇,电灯代替了兽脂油灯……
现在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方式已不同往日了,村里的居民住房已不是用骨架或木架支撑,外面蒙上兽皮的帐篷,也不是土石垒砌的半地窖式的“雪屋”,而是木房。木房大多为平房,呈方形或长方形,窗户不大,构造简单,外表涂着天蓝、橙红、墨绿色油漆,在阳光和白雪映衬下像彩色积木,很美观。为了防止大雪封门,房子的地基一般比较高,走上门廊要蹬四五个台阶,台阶上还铺有兽皮或地毯,防止滑倒。每幢房子的后面都有一个大储油罐,罐内装有供室内烧火取暖用的燃料。房子外表看上去较单薄,但墙板中有保温夹层。这些房屋是用预制构件造的,材料都从内地运来。
如果不是挂在各家门楣的鹿角、兽颅等饰物提醒,很难相信这儿是一个土著人的村庄。这里随处可见停在门前的小汽车、运输车、履带摩托车(即雪地摩托车)。一些房顶上和院子里还安有圆形碟盘接收天线,用以接收卫星转播的电视节目。
村子中心广场的一座尖顶教堂颇为醒目,里面大约可以容纳七八十人。这是一个基督教堂,神坛上放着的圣经是用爱斯基摩文写的,坛前铺着一整张很大的北极白熊皮,熊头上的双目熠熠有神,犬齿十分锋利。这种将兽物同耶稣放在一起的布置,在世界各地的教堂里是见不到的。
爱斯基摩人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但进入现代社会后,不少人转而信奉基督教。现代文明给这个民族带来了一些物质上的利益,但却猛烈地冲击着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智利是拉美著名的“文明橱窗”,多数人待人接物非常讲究礼貌,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智利人在公共场合很少大声喧哗,惟恐影响他人。在宽敞明亮的超级市场,在华丽的百货大楼,购物者很多,但整个商店几乎鸦雀无声。顾客在商品柜前走来走去,认真挑选商品,售货员有时走上前去悄声说一句:“我能帮你什么忙吗?”顾客若需帮助,售货员会热情帮你介绍商品。有时售货员笔直地站在一边,静静地随时等候顾客的招呼。顾客不必叫喊,只需向售货员打个手势,售货员便急忙走向顾客,柔声细语地给顾客做参谋。在电影院也是如此,智利多数电影院是从早到晚连续反复放映同一部电影的。观众可随时进影院,因此,在放映时经常有人走动。引座员用手电随时把进入的观众引到座位上,但影院里除银幕上的声音之外,绝无嘈杂声,人们若要说话,也是悄声耳语,生怕打搅别人。总之,不管你走进银行营业厅,还是走进机关和企业的办公室,都听不到喧哗。在公共场合里,文明安静已成为智利人的习惯。
在智利,一些机构的秘书总是彬彬有礼。而且越是高级官员的秘书,越是和气,她们总是耐心地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从未见过头不抬,眼不睁,视而不理者,更未见过横眉竖眼者。她们内外无别,对外国人如此,对本国人也一样。
吵架的现象也偶尔有之,但是吵架吵得十分文明。举个例子,一个中年男子拦住一个50多岁的妇女,指手画脚,嚷个没完。那妇女不理他,继续往前走。但是那男子还是纠缠不休,妇女一句话也没说,仍不理他,而是朝另一个方向走去,不一会,妇女叫来一位警察,把那男子带走了。
智利人讲究文明礼貌,除了与这个民族多年养成的习惯有关外,而主要原因是与智利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关。智利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即大资本家和赤贫者较少,而多数是小康生活水平的中产阶级,大多数人受过教育。智利全国人口为1200万,15岁以上的人中有91%的人识字。全国有大学11所,在校大学生为12万人,有8000多所小学,在校生200多万,有中学和职业中学1000多所,在校生60多万。智利是拉美教育事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许许多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小汽车。许多孩子从满月起,就被捆在后座的小椅子上伴随父母长途跋涉。在某郊区闹出一件惊人的趣闻:两个学龄前儿童开走了妈妈的汽车,警察发现后吓出一身冷汗,但束手无策。最终还是坐在方向盘前的5岁的哥哥不慌不忙地将车靠在路边,令人虚惊一场,却也惊叹不已。可见这是因为孩子天天坐车,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全套驾驶动作。
听美国人说,早期汽车的发展曾遭遇到种种莫名其妙的限制。美国各地普遍规定,汽车上路,必须派人跑到车前200米以外,通知前面的马车躲让。有的地方则要求汽车司机上路前向天空发射一枚火箭,然后静等10分钟,等公路上所有马车和骑马的人疏散后才许开上公路。另有一些州禁止汽车在晚9点以后通行,可见那时的汽车行驶时一定是震耳欲聋的。
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私人汽车在美国得到了高度普及。2.4亿多人口,登记的轿车共1.3亿辆,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有一辆。富裕的家庭除轿车外还另备有敞篷车和越野吉普车。全国已建成600万千米的公路网,柏油路遍及各个角落。政府规定,建造商店、办公楼和住宅之前,必须留出停车的地方,否则不予批准。在商店以支票付款时,售货员往往要求你出示驾驶执照,因为驾驶执照就等于是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