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
45093400000008

第8章 思维决定成败(2)

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积极的认知,他的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有益的激素,产生积极能量和激情,这时他的生命力、免疫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就大大增强;相反,当一个人处在消极狀况,他的体内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害物质,削减他的生命力、免疫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半壶水”的故事就体现出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一个人积极认知或者消极的认知,往往决定着人的命运,人的成败。

·自信:积极的认知·

很多年以前,一位16岁的女演员在刚刚步入电影界时,大家对她很不看好,拍摄影片时,许多摄影师认为她的鼻子太长,臀部太丰满,无法把她拍得美丽动人。导演不得不向她商量弥补缺陷的办法,即要求她将鼻子动点手术,再将臀部削减一些。

然而,这位年青的女演员执着地说:“一点也不必要。我看好我自己。这样很好。为什么呢?我当然懂得我的外形和其他那些已经成名的演员颇有不同,她们相貌出众,五官端正,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的脸毛病太多,但我的这些毛病加在一起反而更具魅力!”她接着说:“如果我的鼻子上有一个肿块,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除掉!但是,说我的鼻子太长,那是毫无道理的,鼻子是脸的主要部分,它使脸具有特点,我喜欢我的鼻子和脸本来的样子。我的脸确实与众不同,但是我就是我,我为什么非要长得别人一样呢?至于我的臀部确实有点发达,但那也是我的一部分,我要保持我的本色,我什么也不愿意改变。”

导演被她这异乎寻常的自信感染了。从这以后,他再也没有提及她的鼻子和臀部。后来,这位女演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超级女影星。

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影星索菲亚·罗兰。

索菲亚·罗兰的自信,就是一种积极的认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充分看到自己的特色、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想一想,如果她对自己毫无信心,按照大家的意见将鼻子削短,将臀部“减肥”,她能成为最具个性魅力的女影星吗?

古今中外不少名人,他们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其强烈的自信心。法国伟大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在19世纪二十年代并没有喝彩声,在社会上更是没有人知晓。可是他说:“不要紧,到了1935年才有人捧读我的书。”果然应验,他的那本长篇小说《红与黑》自1830年问世以来,逐渐为世人所识,如今巳成为人人皆知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司汤达这种坚定的自信是一种对自己的积极的认知,打造着他的成功。

一篇广播稿

在我的人生词典里,永远有着这么一个“一篇广播稿”的故事。

1973年,不满17岁的我就做着作家的美梦,起早贪黑拼命地写诗歌散文,希望第二天就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谁知文学这碗饭不是好吃的,两年来写了一百多篇诗文,全都成为废品。我曾经为此十分灰心,十分失望。但我又总不服气。我老想,我这样的水平,这号的文章,难道真的没有发表的机会啦?终于,机会来了。1975年初,我参加了有数万中学师生参加的万人治坡开荒。当时我是一家农村中学高二学生,在工地上,我用简单和笔和纸写了一篇题为《用革命的精神从事工作》的广播稿,投给工地广播站,结果很快就被采用并反复地广播出来。当我的文章通过广播里播出,在万人工地上空回响时,众多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投来惊讶和羡慕的眼光,我的心一下子高兴得蹦了起来!那几天,我一直处在激动、自豪之中。原来我的文章还行,说不能发表,这不是发表了吗?谁说我不行?我能行!我们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学校,有哪个学生能写出这手好文章呢?我一下子感到我非常伟大,非常有出息。

就这样,一篇广播稿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使我不论在做人还是在写作上都树立了自信,充满了豪情,不论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勇往直前。二十多年来,我的作品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36岁的时候,成为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48岁的时候,成为著有7部作品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并荣获1994年度《人民日报》“金台杂文奖”等9个奖项。

有人问我成功的奥秘,我回答他:“靠我的积极主动的认知,靠我的强烈的自信。”

古人说得好:“人无自信,谁能信之?”自信,是人类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自卑:人类的消极认知

相反,人类中的自卑思想则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知。

这里有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着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得太快,在到达目的地时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快速把信送过去。士兵看到那匹装饰得华丽无比的骏马,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是一个平庸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你错了!你是光荣的法兰西士兵!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这是拿破仑的眼光。正是自信,使他产生激情和力量,使他崛起。在这位伟大的统帅眼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像这位以为自己身份低微就看不起自己的法兰西士兵,怎么能有惊人的成就呢?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自卑的青年。

小丽是一名大二女生,学习成绩优秀,英语口语十分流利,同时写得一手好文章。每当系里、班里举办诸如演讲、唱歌、体育、文艺等比赛活动,她总是在心里头发生强烈的冲突。一方面她很想参加这些活动,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另一方面,又对自己信心不足,认为强手如林,担心自己没有能力竞得过别人。特别是认为自己长相不亮丽,身材不苗条而产生自卑自贱的念头。于是,她就是在这样的自卑心态下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有一次朗诵比赛,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她居然因自卑情绪而临时宣布放弃。

自卑自贱,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消极的认知”,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它影响着人的情绪、智商和行为,它销蚀着人的意志,阻碍着人的成功。为什么一些人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后病情加速恶化,很快就迈向死亡?为什么有的人捧着半壶水居然躺倒下去,走不出沙漠?因为他们的认知是消极的,他们的“心”巳死,不相信自己的潜能,其意志早巳被摧毁。

“积极主动”——迈向成功的态度和思维

心理学中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其基本特点是把不管生活处境多么糟糕多么恶劣,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可以选择追求美好的未来。

维克托·弗兰克是最早提出“积极主动”的犹太籍心理学家。他说:“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们也会拥有最后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是在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维克托·弗兰克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积极主动心态的人。

在二战中,维克托·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这种全新的感受:“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人们也会拥有最后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由此开创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

在最痛苦的岁月里,弗兰克没有消沉,而是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而是把未来生活看得十分美好。他在脑海里设想着,自己出狱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们听。他正是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心灵冲破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以至他出狱时大家都不相信他还活得这么健康和年轻。

生活往往如此,积极主动的态度,往往有积极的结果,反之亦然,消极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结果。

拿上面“半壶水”的故事为例。为什么同样是拥有“半壶水”,有的人信心倍增,走出了大沙漠;而有的人却万念俱灰,永远躺倒在沙漠里呢?认知不同,态度不同所致。前者具有积极的认知,积极主动的心态,因此往往激发人生的热情和潜能,得到积极的结果;后者则带有消极的悲观的认知和态度,结果只能是“心死”,窒息了人生命的潜能,最终走向消亡。

一位哲学家说得好:假如你被关进了监牢往铁窗外看,乐观的人总是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悲观的人则看到地下的污泥。这话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曹操和他的《龟虽寿》

人们常说,有生就有死;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同样如此。

对生老病死,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知态度。

有的人对死亡充滿恐惧和困惑,对衰老和疾病感到不安,以至哀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而产生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及早行乐甚至是“玩完算了”的思想。这就是一种消极的颓废的认知。这种消极的颓废的认知导致了行为的消极和颓废,是注定与成功无缘的。

有的人则不同,对人的生老病死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显得十分从容和乐观。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12年(公元207年),57岁的他在统帅大军北征乌桓途中,写下了著名诗歌《龟虽寿》。他写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栃,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巳。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对生命和死亡多么乐观的认知!在曹操看来,神龟虽然长寿,也有死亡之时,螣蛇虽然可以驾雾腾云,但也不免化为土灰。任何鲜活的生命都是短暂的,惟有胸有壮志,积极奋发向上(尽管自己巳是“老骥伏栃”),建功立业才是永恒伟大的;人固有生老病死,但不能靠天安排命运,要积极行动起来,只要努力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就可以得到“养颐之福”,延年益寿。

曹操正是凭着这种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身于人生奋

斗,干出了“一扫群雄,统一北国”的伟大事业。

我们在干事业时,多么需要曹操这种积极的认知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两个摩尔的故事

在美国,流传着“两个摩尔”的故事。

鲍勃·摩尔参加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的招生考试时,考得很糟糕,列入考试的5门功课有3门不及格而名落孙山。落榜后的他十分沮丧自卑,整天把自己关在黑房子里怨天尤人,唉声叹气。那年夏天,他的家乡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暴雨,山洪暴发了。他不幸被汹涌的山洪卷进了咆哮的河流。这时,绝望的他只有等死。他想,完了,一切都完了!他再也无力挣扎,随波逐流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突然,他的脑袋被什么给砸了一下,巨痛使他清醒过来。他突然想到去年他与女朋友在这条河漂流探险时,曾在下游遇到一棵粗壮的老树,老树有一条粗大的枝丫,正好斜着伸在水面上。只要能够抓住树丫,就能保住生命。想到这里,他心中充满了希望和生力。终于,他找到了那根枝丫,然而,这根枝丫早已老朽,当他拽住的时候,那枝老枝丫“咔嚓”一声断为两截。他只好抱着断落的树杈,继续在咆哮的洪水中挣扎漂流。好在没出多远,就被岸上的救援人员抢救上岸。

事后,他告诉人们,是那枝树杈使他充满着生的希望和勇气,“要是我早知道那根树杈是枯朽的,我早就放弃了,就决不会坚持游到那儿的。”

得知这个故事后,摩尔的父亲给他打来电话:“你瞧!连死神都害怕希望。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那么,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你都能战胜!就拿你考哈佛来说吧,你已经通过了两门功课,那就能够通过更多的考试。记住,哈佛大学就是你生命下游那棵紧贴着河面成长的大树!”

父亲的话,改变了他。从此,他变成了另一个摩尔。他以全新的认知审视自我,重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室,拿起了课本。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进了哈佛大学,并成为动机激励教育学科最出色的学员之一。后来,他的代表作《你也可以当总统》一书成为美国最畅销书之一,鼓舞和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奋斗者,使他们由一个个无名之辈成为万人瞩目的成功人士和社会名流。

这里有两个摩尔。第一个摩尔是带着有消极认知的摩尔,在失败面前,他沮丧、沉沦、自卑,差点走向死亡;第二个摩尔是带有积极认知、“积极主动”的摩尔,面对困难和挫折却充滿着希望、信心和活力,奋发图强,最后走向光明、新生和成功。

对待挫折和失败的三种态度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巴尔扎克说:“鲜花和眼泪,这就是人生!”问题在于,同样是失败,同样是遭受挫折,你如何去认识,如何去对待。也就是说,面对失败和挫折,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人把失败看做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将其充分享用,并引为高兴和自豪;第二种人把失败看成是“人生的垫脚石”,可以使自己变得更高,看得更远;第三种人则把失败当作“人生的万丈深渊”,一掉进去将陷于万劫不复。

第一种人是生活的强者,第二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对事物,对生活抱有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挫折和失败使他们更加变得聪明;可第三种人则是生活的蠢者和可怜虫,因为他们对事物抱有悲观的消极的认知。由于认知的不同,因而生活态度也就不同,人生的结局也就不同。前两种人在失败中奋起和成长,迈向成功;而最后一种人则在失败中沉沦和毁灭。

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应扪心自问:面对挫折和失败,我是哪一种人?

有一位少女对因对学习、做人不顺心,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她的爸爸是一位厨师,决定以厨师的语言对她予以引导。他把女儿叫到厨房,看他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他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在旺火上烧沸。然后分别在三个锅中放下一个胡萝卜、一个鸡蛋和粉状的咖啡豆。一个钟头后,他熄灭了火,分别把胡萝卜和鸡蛋捞了出来,叫女儿用手捏;再把第三只锅的咖啡舀到一个碗里,问女儿:“你看见了什么了?”女儿回答说:“胡萝卜煮熟了变软了;鸡蛋煮熟了变得坚硬了,咖啡煮熟了变得香了,但煮咖啡的水变成了裼色。”爸爸问:“这意味着什么?里面包含着什么人生的道理?”女儿摇摇头,回答不出来。

父亲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他要告诉女儿的是:在艰难和逆境面前,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前途,你可以选择屈服,像胡萝卜那样变“松”,变“软”和变“弱”;也可以象鸡蛋那样变得坚强;也可以像咖啡粉那样改变了水,改变你的周围环境。有志者在逆境面前应该像鸡蛋那样变得坚强,像咖啡粉那样适应环境,改变环境!

不同的人,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你是选择积极的认知,还是选择消极的认知呢?

人类需要积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