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空中武器
45096200000030

第30章 前苏联的拦截卫星

前苏联的反卫星系统是最早用于反卫星的卫星,从1964开始用4年进行了第一阶段试验,主要是模拟性并进行拦截卫星的设计;1968年4月至1971年12月用3年进行第二阶段拦截试验。进行7次,成功5次。方法是发射拦截卫星,进入与被拦截卫星共面轨道,再用拦截卫星上的发动机进行机动变轨,拦截卫星便自动进行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

1968年10月20日进行了第一次拦截卫星试验: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F-1-M运载火箭发射“宇宙”249号飞行器(高4米,质量1000千克,近地点1114千米,远地点2177千米,运行周期1122分钟,设计寿命100天),进行拦截卫星试验。拦截方法是采用靠近被拦截的卫星(靶星),自己爆炸与目标同归于尽。不久之后由于苏美进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试验停止1976年2月开始恢复试验,并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进行了7次试验。

1976年2月12日,前苏联开始了拦截卫星第三阶段试验--反卫星实战实验:发射“宇宙”803号靶星,4天后发射“宇宙”904号拦截卫星,经2次变轨向目标“宇宙”803飞近后,在飞行第5圈运行到古巴哈瓦那上空时,拦截卫星接近靶星,实施了拦截。后来拦截水平就更高了。1978年5月19日,前苏联发射的“宇宙”1009号拦截卫星,发射后不到半小时,即刚绕地球半圈,就紧急变轨急速上升,向在1000千米高空的靶星“宇宙”909号飞去,在接近目标几百米处自爆,将目标卫星击毁。一直注意这次试验的美国惊呼,这次试验对美国军事技术是一个很大打击。

1980年开始进行新的反卫星实战试验。1981年3月的一天,美国雷达又发现前苏联的“宇宙”1258号卫星发射后,直接向它的伙伴“宇宙”1241号卫星扑去。在运行第二圈时接近“宇宙”1241号卫星时,速度变慢,接着它自己就爆炸了,而被追赶的“宇宙”1241号卫星也消失了,这是前苏联进行的第19次拦截卫星试验--太空爆炸模拟演习。1982年,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6月6日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宇宙”1375号卫星,6月13日又发射了“宇宙”1379号拦截卫星。拦截卫星升空后,只飞行一圈就迅速逼近了“宇宙”1375号卫星,然后它自己成功地自爆,爆炸出来的密集如雨的钢球成功地摧毁了“宇宙”1375靶星。在1983年,前苏联又以类似的方法成功地击毁了在联邦德国上空运行的目标卫星。这是前苏联第一次在其领空之外进行的反卫星实战实验。拦截卫星在飞行一圈就能接近并能摧毁目标,拦截高度达2000千米,接到命令一小时就能够将拦截卫星驱动入轨。20世纪80年代以后,前苏联反卫星部队开始进行训练,成为一种新的作战部队。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这颗卫星的出现,把人类观测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置于一个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新高度,又把人们的视觉范围扩大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的“陆地卫星”从1号不断地发展,一直到6号地球资源卫星。美国的“陆地卫星”质量950千克,采用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姿态,轨道为900千米高的近似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陆地卫星”1、2、3号),周期为103分钟,每天绕地球14圈。第二天起它就向西偏170千米,18天后又回到原来轨道上运行,即18天就能够对地球表面拍摄一次。每一幅图像所覆盖的地面面积为185千米×83千米,相邻两幅图像重叠14千米。地面分辨率为30米,定向精度07°,卫星上的存储器能容纳3000幅图像。图像极为清晰,扫描行数为4400条线,比一般的电视高6倍。“陆地卫星”1号装有多频段扫描仪和返束光导管摄像机,用以收集地球信息。美国头两颗卫星就拍照了45万张照片,每张照片包括34万千米的地面范围,这样的45万张照片相当于把地球表面拍照30遍。

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球资源卫星是普查型军用侦察卫星。比如,1986年法国发射的地球观测试验卫星偶然拍摄的一幅莫斯科照片,发现了莫斯科附近的秘密地铁扩大网之一的地下庇护所通道,其中一条地铁通往离莫斯科30千米的伏努科沃机场。这一地下庇护所是准备一旦发生核战争时,用作前苏联党政军领导的隐蔽地。它在很深的地下,可供几千人居住几个月。

美国从“陆地卫星”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比如1977年,美国利用“陆地卫星”

图像对其玉米和大豆农作物进行估产,误差仅在3%之内。这对粮食的进出口计划是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人们利用“陆地卫星”所拍摄的图像发现了几十处地图上没有记载的湖泊,找到了苏丹的油田、巴西的锡矿、澳大利亚的铀矿。世界上有110多个国家陆续建立了“陆地卫星”地面站,有上万个政府机构和团体接受“陆地卫星”所发送的图像信息,使用陆地卫星的资料。

地球资源卫星有广泛的用途:拍摄各种目标图像以便绘制和修正地图,找地下水源和矿藏,探测雪和冰,探查和管理资源,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监测和管理环境和大气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