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现代武器
45097500000069

第69章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是美国海军在1997年提出的,现已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关注。“网络中心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样式。它源于信息战,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信息战的超越。它把战场各作战单元网络化,把信息优势转变为作战行动优势,使各部队共同掌握和了解战场态势,从而协调行动,发挥最大作战效能。

信息战主要是一种系统与系统对抗的作战形式,系统由各种作战“平台”构成,“平台”,既包括坦克、飞机等装备,也包括作战指挥机构、后方支援部队等组织。而“网络中心战”,则强调通过信息网络把各作战平台有效地连接起来,结“网”

行事,从而增加了作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些通过信息链连接在一起的平台形成一种全新的信息协同交战,这就是“协同作战能力”(CEC),战场将由许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CEC构成,它们形成我们所说的作战体系。在没有CEC之前,战场还无法形成体系,也就不能称之为体系。如三军联合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包括:陆军坦克、装甲、武器直升机的CEC,海军各型舰只的CEC,空军各种战斗飞机的CEC,以及天军的各种卫星的CEC,它们之间又可组成更高一级的CEC,可称为“网络中心战”作战体系。

“网络中心战”采取”自下而上”的指挥方式,使战争变得更加迅速和富有成效。以往普遍认为,军队指挥官为了在与敌人交火时集中必要的兵力和火力,应该采取自上而下的指挥方式。但是,由于被指挥的各部队有自己的作战节奏,而且部队的机动行动常造成失误,自上而下的指挥往往使战斗力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和下降。而在“网络中心战”中,由于精确、全面地掌握敌我双方的信息成为可能,指挥官就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指挥机制,通过快捷的指挥和部队之间的同步行动,使战斗变得极其快速而连续,并使敌方不可能获得间断休整。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中,每个军人都可以通过便携式电脑迅速了解世界各地可能与他们有关的情况;“捕食者”无人机之类的侦察系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它们“看到”

的敌方阵地的情况通过网络传给地面部队。阿富汗战场也就成为美军“网络中心战”的第一个试验场。

2002年9月17日,在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将军的亲自主持下,代号为“内窥”的军事演习正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附近的萨利亚基地内展开。这次大型计算机模拟演习的模式以“网络中心战”为核心内容,它是对美军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一次“微调”,以便让其达到“最佳作战状态”。演习的假想敌为伊拉克,目的是检验美军“倒萨准备工作”,装备上则以测试可能用于对伊战争的高技术的指挥中心为主,这个移动指挥中心造价5800万美元。目前,萨利亚基地已经从美军在当地的武器库变成最可能的“倒萨行动指挥中心”。据悉,演习结束后,各种电子和生活设施会“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以备“开战之需”。

美军“内窥”军事演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高科技唱起主角,精密电脑成为主要的演习工具。演习中使用了一个高科技的机动电子指挥岗。演习者不涉及具体的作战部队、高级将领,只有军、师一级的指挥官才有资格通过电脑连线参加这次演习。在演习中,总指挥鼓励每位参演高级指挥官提出创造性的见解,交流新思想,鼓励运用最新的军事技术,特别强调与盟国军队协调行动的重要性。

据介绍,美军自1990年以来,每两年都会举行“内窥”演习,模拟西方国家在中东利益遭侵犯时的反应。

注:

“网络中心战”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低技术”的挑战。在阿富汗这次被美国人称为“网络中心战”雏形的作战中,尽管美军动用了最先进的信息资源,投放了60%以上的精确制导武器,但在“基地”组织的常规地雷、火炮和轻武器这样的“低技术”和“非常规战法”面前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在实施“网络中心战”的过程中,时间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阿富汗战争中,尽管美军把发现目标到打击目标的时间压缩到了几分钟,但发现目标后仍不能实现作战指挥的实时化;信息安全也是美军实施“网络中心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次演习中,计算机专家曾设法侵入了65%的国防部通信系统。类似问题说明,美军要打“网络中心战”,确实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