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现代武器
45097500000070

第70章 军队指挥系统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了立体打击和破坏。

在陆地和海上,有地面干扰站和舰载干扰机,发射与伊军电子设备频率相同但功率更大的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噪声信号,在空中,美军的电子战飞机以及空袭飞机机载电子干扰设备,对伊军雷达发射与之频率相同的强大电磁波,进行压制或欺骗性干扰;在太空,部署了各类卫星,监视伊拉克动向,搜集伊军的情报;及时准确地指挥、协调多国部队数千架飞机、几百艘舰船和几十万部队,对伊的军事力量和军事系统进行有效的打击和破坏,致使伊军耳不聪、目不明,上下联络困难,作战体系瘫痪,军事设施和作战力量损失惨重,直至彻底崩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实际就是美军成功运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在军事系统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集中处理各种军事信息和数据,于是便逐渐产生了融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为一体的系统,并命名为C3I系统(即取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四个词的英文字头组成,现已发展为C4ISR系统),又称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从提出至今,历史并不长,只有40多年。然而其发展势头却如汹涌大潮,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正如许多军事家所说的,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军事力量的倍增器;实现军队指挥系统自动化,是高技术战争的必然要求,是军队指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各国军队都把它列为发展军事技术的重点之一。

那么,指挥自动化系统究竟有保魔力,使得各国军界人士如此着迷呢?

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指挥效率,缩短指挥周期。据统计,过去的战争,运用手工作业方式实施指挥,指挥人员要把85%的时间用于信息处理和复杂繁琐的计算,只有15%的时间考虑战术。采用信息网络实施指挥,指挥人员至少可把85%的时间用于创造性活动。普通指挥手段,通常只能处理所获信息的30%以下,真正送到指挥员手里的信息实际上还不到10%。现代战场上的信息量巨大,单靠人工处理,显然是不行的。只有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才能解决战场信息量大、情况变化快、可利用时间短、大跨度空间障碍等与指挥效能要求高之间的矛盾。

实现指挥自动化,可以提高指挥质量。指挥自动化系统,不但运算速度快,准确度高,还能用比较可靠的方法,选出最佳方案;能用其特有功能,判断情况真伪,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供指挥员决策时参考,从而提高指挥质量。现代伪装技术发展很快,从传统的遮盖、佯动,到广泛的电磁领域的斗争,都在千方百计地隐真示假,以迷惑欺骗对方,达到制胜的目的。

用人工分析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但速度慢,可靠性也较差,影响指挥员下定作战决心。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判断真伪,速度快,可靠性高。在战斗过程中指挥员凭借“机器”的帮助,能分析研究部队作战行动的代价、风险与效益,及时对下一步作战行动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时,还可利用监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参战部队对上级命令、指示、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便修改调整作战计划,使各部队的作战行动,始终按照最优或次最优方案进行。

实现指挥自动化,还可减轻指挥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如在组织战斗过程中,指挥员了解任务的一个传统方法是召开作战会议。下级指挥员率领机关主要人员,驱车数十千米,到上级指挥所去了解上级意图、本级任务及友邻行动。这不仅花费大量时间,而且来回途中也不安全。实现指挥自动化后,指挥人员利用多媒体系统文、图、声并举的功能,在屏幕前就可受领任务。

指挥自动化系统还可帮助司令部工作人员完成大量的其他事务性工作。比如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功能,可以完成作图、地图符号的绘制;借助其图形编辑功能,可以完成图形、军队标号、符号的标注、修改、删除等事务性工作;借助计算机的业务处理功能,可以顺利完成战斗文书的起草、修改、存档、打印,报表的统计、数值计算以及信息传递等,从而把司令部工作人员从繁忙的手工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更好地从事创造性劳动。

指挥自动化系统还可提高对复杂武器装备系统的指挥控制速度和精度,大大增强其威力。如多弹头分导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1万千米,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仅需30多分钟。

在此过程中攻防双方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超高速地运算处理、传输。否则不是难以有效地干扰或拦截摧毁,就是不能准确地命中预定目标。这种指挥、控制过程也不能靠大脑和手工作业来完成。

总之,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能将军队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极大地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就是说它起着“神经中枢”、“黏合剂”和“倍增器”的作用。

经过科技人员的精心设计和雕琢,现代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正如鲲鹏展翅,一飞千里,成为现代军队作战力量的“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