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45106900000025

第25章 文化产业(12)

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重点在于制定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于加强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在于理顺国家文化宏观管理体制,针对长期以来宏观管理体制存在的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和“管办不分”的积弊,突出精简机构、提高效能的原则,对现有宏观管理部门进行优化整合,建立统一、高效的国家宏观文化管理机构,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弱化行业管理职能,将行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到行业协会,在于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把重点文化项目的投融资纳入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年度计划,在国债投资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推进国有资本的投资增长机制,积极组建文化产业基金,为文化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进而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时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体制保证和宏观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主要在于借鉴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培育健康的竞争机制,逐步适应国际化的文化市场,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文化产业利润的最大化,确保文化产业的生机和活力,极力促进文化经营单位的优化发展。

当前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中国传统文化是广袤的沃野,蕴涵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当前,我国应发展传统文化产业,保护农村生态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正视农村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的现状。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建设向城镇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提高也给农村经济本有的传统精神文化造成极大冲击,传统的农村文化正在消失。二、“抢救”农村传统文化“三步走”战略。在中国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应该考虑中国民众的文化心理。第二步,农村文化产业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化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经济行为,其巨大的包容性很容易导致资源的整合,其运作方式应该符合经济规律。另外还应考虑到新科技的介入,它的介入绝不仅仅意味着文化产业的手段和形式,它甚至能够与产业内容相融合形成新的文化样式。第三步,农村文化产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环境。如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文化产业管理机制、巨大的传媒网络与快速更迭的传媒技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等,只有健全这些因素,才可能成功开发文化资源。

如何理解文化发展的政府调控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关系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措施,实现多元化发展良好态势,充分发挥各民族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此外,文化产业的区域性多元发展也日益明显。同时,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还表现在多种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表现在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并举。在文化产业的投资方面,有国家经营单位投入的,有民营经济投入的,有外资合营的,有股份制的,有资产与资源合作的,有品牌与资本合作的,等等,文化产业的投资形式正逐步走上多样化健康发展之路。在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方面,这几年也不断地进行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探索,政府有效的集中调控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正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如何

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紧密,已经达到难分难解的程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产生了新的形态,形成了文化信息产业等新的行业,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提高了信息产业的文化品位,提高了信息产业的持久竞争力。新兴的信息产业,创造了网络新闻、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上书店、网络论坛、网络音像等新形式。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正在创造一种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可以在推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阵地,最终利用最先进的传播手段超越其他文化产业。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游戏业具有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身份,它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传播手段,传播文化的内容,信息和网络改造了文化产业(游戏内容),文化产业则丰富和升华了信息(游戏的技术手段)的价值,在网络游戏中,信息和文化处于互动推进的良性运行状态。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结合,将促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的传播形式,促进文化资源得到更新和利用,从而转化为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将丰富信息的内容,赋予网络以文化的价值,提升网络游戏、网络社区等的文化品位,以创造文化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实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和谐发展

高雅文化是时代文化的核心代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削弱这一核心,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有助于丰富时代的文化精华;通俗文化是高雅文化的丰富化、形象化、具体化的表现,应该通过对通俗文化的开发来促进高雅文化的活跃发展。只有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和谐发展,才能创造丰富繁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高雅文化的发展是个大问题。要努力探索高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促进高雅文化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成功转轨,改变曲高和寡的被动局面,让交响乐、传统戏剧、长篇文学小说、古籍经典、传统诗词等,也能利用市场的机制,得到创新和发展,并培养高雅文化的接受群体,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其主要措施是:政府对高雅文化的发展实行政策和财政的支持;文化宣传和管理部门要为高雅文化鸣锣开道;高雅文化的生产和经营要进行符合时代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高雅文化的传播要充分利用科技和网络的新形式;高雅文化的生产单位也要引进竞争机制,适应市场需要。

当前我国重大的文化产业推进项目有哪些

当前,我国重大的文化推进项目主要有: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和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现状怎样

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一些文化方面或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著作权法》、《教育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商标法》、《广告法》、《文物保护法》、《娱乐场所保护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并制定一些配套的实施细则。但总体说,我国文化产业法律环境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是: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文化产业立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多通过行政法规、规章、政策来调整,缺少高层次立法。不仅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大法,而且一些对发展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法律,如《新闻法》、《出版法》、《文艺演出法》、《电影法》、《广播电视法》、《网络法》以及专门的《文化产业法》、《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都有待于建立。二、立法相对滞后,许多法律缺少严密性,缺乏可操作性。对文化产业的管理还习惯于用管理事业的方法去管理,造成有些法律法规已明显与现实脱节;有些法律带有过渡性,无法应对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一些法律法规定义不明确,规定过于概括,操作起来灵活性太强。三、法律法规缺少系统性。一些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相矛盾,缺少系统性和同一性,不能相互衔接和配合,造成执法困难。四、投资、税收、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不完善。投资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投资渠道不畅通、投资方式不合理,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所关注的法律地位、权益保护、退出机制等核心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体上对文化产业实行了优惠税率,但是文化产业中各行业的税负依然比较重,高税负严重阻碍了投资者对文化行业投资的积极性;文化产业的各种管理关系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执法上一些刮风式、运动式的临时突击做法亟待改变。

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法律环境的思路是什么

完善我国文化产业法律环境总的思路是:第一,要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管理,立法要强调市场引导与政府调控的管理体制。在立法上,既要求有基本法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作出指导性的要求,又要制定完善各文化产业的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第二,法律法规要协调。文化产业涉及面广,其法律体系涉及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等多个部门法。因此,文化产业的立法不仅要注意自身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统一性,更应注意与其他部门法的协调和配合。第三,与国际规则衔接。我国现有文化产业的法律规定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行业和部门的利益保护色彩较浓重,与WTO原则和WTO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要求不符。这就迫切需要制定系统化的文化产业规范。第四,立法要有前瞻性。应学习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有适度超前性的文化产业法律。第五,适度保护国内文化产业。对涉及国家安全和民族传统的文化产品应实施必要的保护。

我国应如何完善文化产业法律环境

要完善我国的文化产业法律环境,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文化产业立法体系。从法律渊源形式上应包括文化产业的基本法、文化产业的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和文化产业规章。从内容上应包括文化市场主体法、文化市场行为法和文化市场管理法。二是梳理相关法律法规,使其系统化和统一化。对相互矛盾、条款不明确、缺乏操作性、违背有关国际规则的法律法规,应采用“立、改、废”的措施,使之系统化和统一化。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文化产业投资制度的立法保障,通过立法对文化产业予以税收优惠,使投资者能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创造尽可能多的投资效益,由此调动整个社会对文化产业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如何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品牌

在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建设品牌项目并进行推广,不仅是实施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也是文化产业营销的一项高级工程。任何一个区域(包括城市和非城市区域),可以结合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本地经济环境和产业特色、创意活动等来整合资源、创建或塑造品牌项目,并通过与区域(主要是城市)品牌的整体推广来达到预期的目标。总体来说,打造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何确定战略规划与发展模式。任何区域在开展文化产业建设时,需要首先进行产业规划和项目规划定位,也就是一般发展战略和具体项目两个层次的定位,主要内容包括方向、目标、构成要素、商业模式和实施路径等几个环节。首先,需要进行资源的评估与规划。该规划的重点是确认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业项目,以及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特别是创意内容项目和大型活动。其次,要寻找可行的发展模式及可以落实到企业实际操作的商业模式。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和品牌化项目的纽带。在发展模式的选择中要确定重点,而这些重点包括能够实现具有产业链结构的规模化、利润率高和品牌化的部分。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进入商业模式的分析和论证,最后落实到商业模式的层面并予以执行。区域发展模式能够被企业所追捧,是发展模式有效性的必要途径。再次,发展模式中的重点、品牌化进程必须与整体战略相一致,同时需要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完整与细致。第二,现有资源如何进行深度拓展。各个区域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对于新创项目和品牌往往不够深入,这是一个普遍而不合时宜的观念。对于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建设来说,既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应当重视的,而且后者更具有无限的潜能。就既有资源来说,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是现成的资源,经济基础和消费能力也是现成的资源。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直接的有效资源和间接的知识化资源。当然,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会展、教育培训、体育赛事等,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主题公园也是一种固定化的活动经济的品牌项目,如迪斯尼主题公园即是如此。所谓“活动经济”,就是通过人为的创意设计、组织活动来建立体验性和参与性强的品牌项目,无论是拓展资源还是拉动区域经济,都是显著的、前沿性的举措。就此而言,其他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等与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产业链的规模效益。第三,如何进行系列品牌化塑造。文化产业的品牌化发展包括几个层面,如城市、园区或基地、具体项目等,无论是那个类型,相互之间具有拉动效应,都应当进行细致的包装,特别是通过做好品牌化建设,形成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