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地是指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文化、科技、环境、安全等知识传播和教育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场所。根据命名单位不同,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教育基地等。根据教育内容不同,分为爱国主义、道德实践、文化素质、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类型。主要包括: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宣部拟订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5年3月,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命名和推荐了100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2001年和2005年,中宣部先后分三批公布了26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②环境教育基地。1996年,国家环保局首批命名4家单位为全国环境教育基地。③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于1999年、2002年命名两批共200家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④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于1999年首批命名了20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3年取消未能达标的13个。2005年第二批命名73个达标的创建单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⑤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于1999年、2001年、2003年命名了三批共81个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于1999年、2005年份两次批准在157所高校建设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此外,还有2004年开始命名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开始设立的公共安全教育基地以及2006年开始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等。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在电视和报纸上,时常能够看到一些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他们中有不少人不懂法,不了解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要承担责任,由此可见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的基础知识来教育年轻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和守法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要让学生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
纪律教育有哪些主要内容
纪律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履行《学生守则》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自觉做到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遵守国家的法令,坚决执行党和政府的决议和政策;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敢于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你了解义务教育吗?
义务教育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它的特征是:国家强制性,即国家颁布法律、命令保证义务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行,任何阻碍或者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普及性,即全体适龄儿童、青少年,除依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缓学或免学手续的以外,都必须入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公共性,义务教育事业是由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全民受益的公共事业,国家代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实施进行统一的部署和监督管理;免费性,即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
我国为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在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调整因发展基础教育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
如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随着民办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国家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就越发重要,具体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做好民办教育的管理工作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科学规划,促进民办教育协调发展。要把发展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发展策略,科学规划民办学校的规模、层次,使民办学校的数量、规模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要在积极推进、大力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阶段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其次,要大胆试验,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学校,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只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各种办学形式都可以探索。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独立办学、以股份制形式合资办学、与政府部门和公办学校联合办学;鼓励社会力量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与境外企业界人士和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办学校“国有民办”改制试点。公办学校改制,目的是探索更加贴近市场的特色化的办学模式、资金自筹的投入方式和灵活自主的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多样化办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最后,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是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董事会要按法律规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5人以上组成,组成人员须报审批机关批准。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应由理事长、董事长或校长担任。校长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民办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发展民办教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并要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
怎样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各类教育发展的宏观管理模式,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20世纪80—90年代,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而在县级管理中又实行“县、乡、村分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的办法。事实上,在不少地区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以乡为主的体制。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乡镇基层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变得更为薄弱,2000年国务院决定在安徽省和其他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税费改革冲击了农村义务教育与面向农民收费的税费体制之间的直接关联,农村教育发展陷入困境。其次,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针对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办学效益低等问题,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作为会议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最后,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高等教育告别部门办学。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到2001年底,对556所高校进行了管理体制调整,实行地方和中央共建,调整为232所;在317所高校开展了校际间的合作办学,形成227个合作办学实体;将708所高校合并组建为302所多学科或综合性的高校。
目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重复办学的局面,基本形成了“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优化了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
你对基础教育了解多少
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既能使受教育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能使其获得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本质在于基础性和全民性。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基础教育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证。这一法律2006年6月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修订通过。
何谓应试教育,它有何特征
应试教育指的是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进行的教育。特征有: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漠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搞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一中心展开,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发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素质原指人天生的生理和心理品质,这里指人经过教育培养获得的思想、文化、技能等素养和体力、智力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要求整个教育从教育的目的、目标、结构、内容、方法到模式全方位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关键在于改革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努力做到:
首先,要建立基础教育课程和评价制度改革。其次,要深化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中专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改革,以新科学、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专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实践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基本素质。再次,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各高校大力推行学分制、主辅修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公益活动,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最后,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前培养层次结构重心逐步上移,由三级师范(本科、专科、中师)向二级师范(本科、专科)逐步过渡,中小学教师培养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现有高师院校的主渠道培养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普通高等学校积极参与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在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同时,重在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什么是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有几个显著的特征: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准永久性地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准永久性地不设学习集体,学生主要是作为个人在学习,为了社交和教学目的可安排必要的会面。
何谓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普及性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国防观念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的国防教育,在当今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尤其是在国防建设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国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它不仅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品德教育,还包括科技、文化、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以及射击、越野、救护等各种形式的军事教育。因此,国防教育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
为什么要加强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