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小型化。乡镇文化是我国广大城乡居民的文化活动。从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和参与者来看,一般是乡镇区域的城乡居民;从文化设施看,建筑规模小,设备简单;从文化活动内容看,一般也是小而精。其二是分散化。乡镇文化活动的集中与分散反映了文化活动的不同侧面,分散表现在活动分布广,集中表现在活动相对密集。其三是自娱化。乡镇文化活动规模小,形式简单,内容通俗易学,因此在许多乡镇文化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自己本身就是策划者、参与者、表演者,群众自愿参加,自己受益。其四是通俗化。乡镇文化集现代文化形态与传统民间文化形态于一身,集城市新潮文化与农村乡土文化于一身,集高雅艺术“阳春白雪”文化与通俗大众“下里巴人”文化于一身,集影视书画表演综合文化形式与专门文化形式于一身,集政治教育指导文化与社会自兴自娱文化于一身,显示出乡镇文化的多形式、多层次、多结构性。其五是实用性。乡镇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广大观众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文化活动。因此,乡镇文化活动的科技培训、文化知识传授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成为重要的文化内容。这些活动使参与者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能力,因此这种实用性特点,也是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特征。
中国当代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21世纪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普遍增强。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以后,各省、自治区分别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围绕乡镇文化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其次,加大投入,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各地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文化阵地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队伍的待遇和素质有所提高。很多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农村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乡镇文化机构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再次,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新机制。各地在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以大文化的思路开展工作,扩大农村文化机构职能,把农村文化机构建成综合性的农村文化载体,将一些传统文化形式和新文化方式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发展乡镇文化事业的意义何在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现状不改变,文化建设的水平不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就难以全面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其次,建设农村文化,对农村经济建设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农村文化真正发展起来,才能推动农村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第三,建设农村文化,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具有实现农民的自我价值的功能。第四,建设农村文化,可以丰富农民的社会生活,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可以给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参与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促成农村稳定、繁荣、发展等先进共同意识的形成,从而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第五,建设农村文化,可以引导农民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健康的活动场所,使农民在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它既可以鼓励农民与现实相适应,又可以引导人们积极追崇尚未实现的理想和目标。
如何发展乡镇文化事业
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农村文化建设,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基本方面入手。(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前提。国家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行了如下政策:其一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点,填补“两馆一站”设施空白点;其二是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其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其四是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2)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在这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扶持并重,加强管理,保护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改进管理办法,完善管理体系,探讨建立起一套适宜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模式,以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朝着文明、安全、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3)多渠道多方面筹集经费。经费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难题。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情况下,国家拨款目前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而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却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社会筹集和自身积累都应围绕开办文化市场、兴办文化产业来进行,集体、个人通过联建、联办农村文化场所,开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活跃生活,共同受益。
为什么说乡镇企业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乡镇企业文化倡导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并以强烈的辐射和引导功能,改变着农民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成为农村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乡镇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其一,乡镇企业文化是以农村社区文化为生长土壤的文化。乡镇企业受到周围环境的强烈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性。同时,乡镇企业文化主体绝大部分是农民,使乡镇企业文化呈现出较强的乡土性。其二,乡镇企业文化与农村社区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乡镇企业的壮大发展与整个农村的变革几乎是同步的,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文化越来越渗透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存在着相互融合的趋势。其三,乡镇企业文化内涵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精神。这种精神是当今中国农村企业文化的时代精神。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兴学重教,重视员工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乡镇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四,乡镇企业发展为乡镇企业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乡镇企业在建设企业内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都只能依靠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乡镇企业对小城镇的建设投资为农村现代化、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经济和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经济和文化是不能分开的,离开了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目标最终会以失败告终。经济增长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要通过文化来体现。乡镇企业大都是在经济落后,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展起来的,因此,乡镇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担负着引导周边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
如何建设乡镇企业文化
与一般的企业文化相比较,乡镇企业文化对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因此,建设乡镇企业文化也应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势,适时适需而开展。首先,应不断引导农民变革思想观念,提高思想素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人的思想观念提出新的要求,观念的变革又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乡镇企业文化中蕴涵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现代意识等通过企业员工扩散影响到整个农村社区。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时间观念、纪律约束观念、开放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的文化观念,替代了农业经济时期的散漫、封闭、落后和但求温饱、不思拓展等旧观念。其次,要兴学重教,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乡镇企业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当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员工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兴学重教,面向农村社区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教育的开设,如专业知识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改变了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乡镇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由被动转向主动。第三,搞好集镇建设。集镇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乡镇企业担负着农村“四化”(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工人化、企业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乡镇企业文化既具有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进行环境建设的功能。
总之,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文化是当代农村社会变革的产物,同时,乡镇企业文化的产生又标志着农村一种新兴文化的兴起。这种新型文化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它又是农村社会变革的有力推动者,为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如何
休闲农业是重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类型,是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产业类型。目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是长期而持续的战略过程。加入WTO后,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经营理念和模式才是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砝码。
与台湾省相比,内地各省、区的休闲农业开发起步较晚,尚处于观光农业向休闲农业过渡时期,而且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仍以“小农经济”旅游经营模式为基本发展模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休闲农业旅游经营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独立品牌,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普遍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水平差,服务水平低,行业人才素质低等。针对以上问题,应吸取台湾省在休闲农业上的成功经验。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意义何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开始部分地调整和转移,呈现出农村经济发展升级换代的趋势。除了客观基础,可以说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恰逢其时,至少有如下原因:首先,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的“长效性”。农村文化产业带动起来的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间工艺加工、民俗风情展演等,已成为农村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以其独特性避开与大工业的竞争,开拓出新的职业和岗位。由于市场空间巨大,这个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其次,当前是用好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期。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用好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升值潜力又吸引了民间的货币资本投入,使得闭塞的农村文化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第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培养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则是找到了一个既没有污染又不消耗能源,既不占用土地又无需大资金投入,特别是资源永不枯竭的新产业,为边远地区培育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可靠、最有效的“内生力”。第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求知欲,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制作“文化农产品”的从业人员若想不被淘汰,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逐渐培育起乡村文明新风。第五,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农村文化产业的市场“钱景”可以吸引民间资本甚至外资不断进入,加之群众日益觉醒后的主动“保护”与“挖掘”,由此可以使民族文化保持不竭的魅力。第六,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可以架起城乡交流的桥梁。由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农民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吸引城里人的眼球。城里人则对农民的“文化农产品”产生了加强交流的愿望。事实证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加深着城乡居民的相互理解,促进着社会和谐。
农村文化产业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