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村文化产业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第一,发展水平不平衡。在贫困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信息不畅,交通闭塞,文化生活贫乏单调,文化市场启动乏力,文化产业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地地区之间,环都市、环城镇农村与偏远农村之间,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差明显,对比强烈。第二,发展速度缓慢。与迅猛发展的城市文化产业相比,农村文化产业还显得稚嫩和脆弱。投资、经营、管理和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形成,发展后劲不足。在总量、规模、档次、效益和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程度方面,与城市文化产业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与城市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很不协调。第三,文化品位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农村文化产品在初始阶段难免具有粗朴、陈旧甚而庸俗、落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缺乏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格调和健康内容的文化精品。在文化产业的经营思想、融资方式、生产手段、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环节上,缺乏先进的现代经济理论的指导,缺乏科学技术的武装,缺乏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第四,非法经营活动逐步蔓延。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文化生活又十分贫乏,“黄、赌、非”等不健康内容和现象就显得非常突出。无证经营问题,非法书刊泛滥问题,复制、销售、传播反动、淫秽音像问题,利用电子游戏机、台球赌博问题,宣扬迷信、恐怖、暴力、色情的表演问题等,严重危害着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五,管理相对薄弱,市场意识较差,法制不够健全。农村文化产业分布点散、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专职管理人员少且文化、思想、管理素质都不够高,管理手段落后,缺乏装备。一些必要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还不能一步到位,这也使本来就很脆弱的农村文化,难以得到保护和建设。第六,对农村文化产业的认识不到位。许多负责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及广大农民没有把文化产业列入他们的工作日程,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其重视,投入到位。
何谓乡镇文化策划
乡镇文化策划是指策划人通过对乡镇文化环境的市场调查和系统的分析,利用已经掌握的有关文化资料及手段,科学合理地、有效地推动乡镇文化活动的进程,并且提前判断乡镇文化活动开展的顺利程度及其效果,具有一定功利性质的活动。
乡镇文化策划有哪些功能
乡镇文化策划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文化策划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乡镇文化策划活动,通过各种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文化系列构思和具体活动项目,推陈出新,开展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文化活动,这将大大推动乡镇文化事业自身的发展。其次,乡镇文化策划有利于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大力发展乡镇文化策划活动,可以推动乡镇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实现繁荣。一方面,在拥有丰厚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地区,文化策划活动能够促进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价值;而另一方面,文化策划是一种“智业”,只要充分发动策划人的智慧,整合或借助其他地区或乡镇资源,也将会有利于资源贫乏地区或乡镇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乡镇文化策划有利于保护文化资源。文化策划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以文化为纽带,达到策划者的目的。在策划者达到策划目的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最后,乡镇文化策划有利于乡镇企业实现跨越。乡镇企业文化是乡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魂和根,企业文化策划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程序和步骤。
乡镇文化规划的对象有哪些
文化的系统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对乡镇文化认识和规划的复杂性,它的对象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田园山水。由田园景观、气候、水体、生物等要素有机组合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其中田园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的本底,是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特质。(2)乡村聚落。乡村总体布局形式以及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构成的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是容纳人们居住生活、邻里交往和游憩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与田园山水是营造乡村意境的主体元素。(3)乡土建筑。这些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元素,正是这些幸存的乡土建筑弥补了当今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过于单调的缺陷。(4)民俗文化。以语言、礼仪、服饰、节日庆典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景观,涉及乡村的社会、经济、宗教、政治等各方面,是乡村聚落景观中重要的文化特质。
在乡镇文化规划中,要坚持什么样原则
要对乡镇文化实施规划,首先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那就是:一是要突出乡镇的特色。特色也就是个性,是乡镇文化规划的生命。提高乡镇规划管理水平,关键是抓住本地特色,因为没有特色的乡镇不可能有个性和品牌效应。二是反对模仿。模仿是反个性的,它是造成乡镇文化空间无个性的重要原因。三是反对过度的功能主义规划。在乡镇文化规划中强调其功能利用,这无可厚非,但要是过度强调,则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村镇是当地人独特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历史的物质载体,硬性的区划不仅使其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变得机械、单一、死板和不便,同时破坏了生活丰富、自然、浓郁及其特有的气息。同时,还要注意乡镇文化规划不能走向低俗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规划出符合人类居住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2005年12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发表了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在演讲的开始温总理就提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中国文化提倡‘天人合一’的思想。所谓天人合一,包含着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意思。”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镇文化建设也特别强调“天人合一”理念的内化和实践,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目标规定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其中的“村容整洁”则最可反映“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村容整洁”的提出,旨在改善当代农民的生存状况。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工业污染问题凸显,亟待改变。
什么是“人人认同”
在2005年12月29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这一号召被社会人士普遍认同。后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成了“人人认同”的新观念。会议在全面部署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未来五年我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全体公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大德政。其中,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新含义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农民是我国劳动者中最大的群体,他们的科学素质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农民自身的现代化,必须以文化为本。一方面是农民依靠这种方式来达到自身的精神砥砺,实现思想教育。同时这也形成了农村的一种公共空间,村庄的公共舆论、公共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它是整合人们认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农民需要这些歌声、笑声,这就是农民的精神需要。所有人都需要精神生活,这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农民也概莫能外,而且似乎更为强烈一些。乡镇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让农民个体散漫的精神得以凝聚,顿生豪情壮志,同时,还可以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公共空间,让每个农民都乐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属地。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油然而生使农民的“战斗力”也就变得更加充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需要这样的豪情和合力。
你知道“和而不同”吗?
2005年10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将文化多样性原则提高到国际社会应该遵守的伦理道德的高度。《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所反映的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
有鉴于此,在进行新世纪乡镇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应极力提倡保护各个乡镇自身的特色。这是因为:首先,中国大地上几万个乡镇,就像几万颗缤纷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大地上。由于处于不同的地理区位,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正是由于这些特色和优势,使得中华大地上呈现“百镇齐放、百镇争鸣”的美好景象。其次,许多发达的大城市因为过度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保护悠悠中华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外来洋文化的入侵和渗透,使得城市中中华文化的载体遭到了严重的毁坏,而这直接导致了中华文化的毁坏与流失。和城市相比,乡镇的发展呈现“后发展性”,很多乡镇都远未达到发达的程度。而这种情势,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的许多经典具象如今在大城市已经无法找到,但在经济不算发达,位置较为偏远的一些乡村古镇却可能让人深切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余韵。并且,依托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环境条件,诸多乡镇都繁衍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就是这个乡镇的个性特征,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支撑物和标志。
如何理解乡镇文化与世界的“和成天下”
2005年10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所作的一次题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的演讲中谈道:“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被放在重要位置,并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文化关系一个民族素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教育、启迪、审美等功能,更多的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源自心灵,又直抵心灵。我的演讲要表达的一个愿望,就是以文化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心灵沟通。令人高兴的是,这不只是我的一种期待,它已经成为一种正在进行之中的文化过程,一种历史的客观趋势。”当今中国国力日益强盛,其对全球的文化影响力,即“软实力”日益扩大。从孙家正部长的演讲中我们完全可以领会到中国正积极努力地为实现全人类真诚交流和沟通作出自己的贡献,最终实现和谐世界构建的梦想,真正达至“和成天下”。
乡镇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遗存以及在此遗存上建设而起的文化系统,其中渗透的中华文化教育精神都将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和谐世界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何谓农村文化事业
农村文化事业是以文化形式或文化产品为农民提供娱乐、休闲等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的一项事业。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地提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主要有:增加农村文化财政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创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发展地方特色优秀文化等等。农村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时期怎样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对新时期怎样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中央和省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加大农村和农业报道的分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和播出时间。农业大省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创造条件开办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市(地)党报和市(地)县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