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品牌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提炼和人类美好价值观念的共同升华,凝结着时代文明发展的精髓,渗透着对亲情、友情、爱情和真情的深情赞颂,倡导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信条;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风采,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意识,使品牌深入人心,吸引全世界人民共同向往、共同消费;优秀的品牌文化可以赋予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扩张能力,充分利用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品牌延伸,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是,优秀的品牌文化还可以使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的自觉,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如何制造和认识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是品牌的“魂”,它是品牌精神情感境界的体现。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只是选择产品的品质和功效,更注重品牌的文化品位。优秀的品牌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文化赋予消费者情感体验,也造就了品牌的价值。首先,围绕品牌核心价值演绎。品牌文化的演绎必须围绕品牌核心价值的主线,改变或偏离这根主线往往使消费者雾里看花,对品牌认知产生错乱,自然难以积淀成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次,在细小之中见伟大。大而全的品牌文化就是没有文化,也无法深入人心,引起共鸣。品牌文化从来就是细小之中见伟大,正如原子弹,其巨大的核威力却来自于最细小的原子聚变。第三,自然清新独特的内涵。从经典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凡是能够穿越时光,跨越国界的品牌往往都蕴涵着自然、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保持长久的生命。第四,满足消费者的人性需求。品牌文化虽由企业建设培育,但却由消费者需求而定,所以品牌文化的演绎应该洞察消费者的内心世界,满足消费者的人性需求。第五,多形式的演绎手段。品牌文化的培育应该是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全境式的广告轰炸只能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却很难积淀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除了广告外,品牌文化的培育还需要多种手段,如公益活动、新闻宣传、公关赞助等等。
什么是品牌文化战略
品牌文化战略指的是在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一种品牌文化,以此培养顾客忠诚度,最终通过品牌文化营销的方式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品牌文化战略可以初步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品牌文化,另一种是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是指在企业品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品牌文化,例如通用电气公司的品牌文化就是“努力争取世界一流,追求高绩效、打破陈规的创新文化”等。产品品牌文化是指在产品品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品牌文化,如可口可乐的产品品牌文化就是美国式自由、英雄主义的文化象征。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许多公司的企业品牌文化和产品品牌文化往往是重叠在一起的。
为什么说品牌文化是让消费者忠贞不渝的品牌战略如何让顾客对品牌忠贞不渝,如何让品牌升华为顾客的一种信仰,引导顾客的需要,这是每一个品牌的终极使命。品牌文化是顾客实现梦想的一种方式;品牌文化战略是品牌战略的最高境界;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延。
品牌文化不能仅仅通过外部传播形成,它的内涵是企业文化。从品牌文化金字塔的构成可以知道,一个品牌文化的形成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品牌本身的资源所形成的文化,另一部分则是由企业文化所构成的部分,这两大组成的综合体就是品牌文化。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我们经常说要表里如一,就是品牌对外传播和表达的内容,要和企业内部文化理念一致。
如何创建强大的品牌文化
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文化,是每一个品牌战略的核心使命,尽管不是所有最终拥有强大品牌文化的建设,都是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去按照这样的一个流程去铸造品牌文化的,但无疑在实施过程中基本都是根据这种流程操作,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使品牌穿上了文化的嫁衣而焕发新生。创建品牌文化的流程一般有以下七大步骤。第一步是整合品牌文化资源。建立品牌文化的第一步是确认可以使用的各种文化资源,包括内外部的各种文化资源,根据品牌定位筛选与品牌定位相关的各文化因素,在企业文化因素的整合下得出与品牌文化不一致的企业文化的要素,确保内外部文化的一致性。第二步是建立品牌价值体系。在收集和整合内外部的各种文化资源之后,根据品牌战略定位,对各种文化因素进行提炼,品牌的价值体系。第三步是建立品牌文化体系。一般的品牌文化定位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品牌文化范围;品牌文化个性;品牌文化价值;客户群体;客户关系。第四步是建立品牌文化管理体系。品牌文化管理体系包括了品牌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文化管理两个体系。第五步是方案的实施。第六步是审查考核。企业品牌负责人要对品牌文化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监控,在品牌文化定位的基础上防止品牌文化的变异,在各种载体上对品牌文化做全方位校验。必要的市场调研是品牌文化形成的基础,完善的品牌监控体系是品牌文化迅速形成的制度保障。第七步是品牌文化的优化。在品牌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企业根据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不断检验品牌文化的定位和延伸,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文化的创新或整合。
总之,品牌的建立不仅仅要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更加要讲究信仰度,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最终还是取决于他们对品牌内涵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内涵只是通过一些传播语或所谓的差异化营销方式是不可能持久的。品牌有一种强大的文化支撑,所以建立品牌文化是实现品牌信仰的唯一途径。
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消费有何特征
消费主义文化是一种导源于消费社会的消费文化,其区别于传统消费文化的最显著特点是通过不断地建构商品的符号价值为大众制造无尽的欲望需求,推动消费社会的发展。
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不同于已往的新特点,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诱惑性消费扑面而来。这时的社会生产已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消费欲望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被这种氛围熏染着的消费不再是消费者本来需求的满足,而是受消费文化诱使的消费。当代社会,诱惑性消费正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地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二是象征性消费风靡一时。商品消费本来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但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绝大多数商品除了作为器物用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之外,还越来越多地成为消费者展现某种社会关系,体现某种社会地位,向社会公众传递自我信息的窗口,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三是浪费性消费成为时尚。到了消费社会,消费者进行的消费是一种“意义”消费,而对“意义”的认识是主观的、多变的、复杂的,从而使对商品的需求和偏好呈现出主观的、快速多变的特征。四是群体性消费不断增加。群体消费是指集体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它的消费基金归某一集体(如企业、事业单位等)或社会所有,在消费者家庭以外实现消费。当代消费发展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群体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如果不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体制,群体消费的增加,就意味着浪费和破坏的扩大。
消费主义文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何种影响
消费主义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我们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略加说明:首先,服饰需求对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当消费社会到来之时,服装功能便趋于复杂,在其基本功能上还附加了装饰和象征的功能,人们对服装和服饰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在满足人们这一需要的过程中,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也在不断增加。其次,食物需求带来了惨重的环境代价。人类的食物需要主要是由农业提供的,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人改造自然能力的极大提高,也使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激增,农药化肥污染带给自然环境以巨大隐患。再次,居住条件改善使环境成本增加。居住条件改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众多的负面影响,如城市的膨胀,各类建筑的扩张占据了太多的生物栖息地,将许多生物圈内最有活力的部分变为不毛之地。住宅建筑的不断蔓延,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付出了牺牲环境质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环境成本。此外,交通进步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能源消耗巨大,每年所产的30多亿吨石油大部分用于交通运输。最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非常显著。我国资源禀赋与人口不断增长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资源“红灯”已经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重要的资源普遍紧缺。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怎样理解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
消费文化宽泛一点来说就是大众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大众文化成为主流的文化形态,是伴随当代中国深刻的社会变革而逐步呈现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逐步退出,使得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得以建立。人的观念也随之改变,物质崇拜、主流意识形态理想的幻灭、观念的解放、个人的觉醒、人口的大幅度流动、新阶层的兴起、家族宗法制观念的逐渐削弱、社会的重新整合,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特征。这对文化也造成很大的冲击,“精英文化”作为主流的位置开始下移。高深的学术理论、难懂的哲学命题退避三舍,成了教授们的课题;经史子集,子曰书云,以前作为国人安身立命之道,现在也遭到忽略。网络文化、影视文化、通俗小说、通俗歌曲等则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
消费文化在当下所体现的文化要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它的“反文化”倾向。消费文化是对精英文化话语霸权的肢解,文化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性追求和权力追求,获得它就能获得某种精神拯救或者某种权力,而成为大众的日常消费。其二是消费文化强调娱乐精神。轻松、易消化、刺激、好玩成为大众消费的一个特点,对“沉重”的逃避,对“轻”的追求,更多的是对感官本能的满足,忽略了对精神诗意的追求。其三是消费文化强调个性。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打破了意识形态和知识对人的异化,自我的觉醒,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也更多体现了以人为本,使得艺术作品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
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产生了哪些变革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传统的崇俭消费伦理观受到了严峻挑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伦理观念悄悄地发生着变革。主要表现在:第一,享受生活成为中国消费者普遍接受的消费伦理观念。享受生活的伦理观念是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应给予更多的正面的伦理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享受生活的消费伦理观念的普遍被接受,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也在蔓延滋长,突出地表现在青年人身上。第二,开始接受消费信贷的伦理观念,这就提出了如何引导人们把握好超前消费的“度”的问题。第三,健康、环保的绿色消费伦理观念获得了有力的提升。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消费者不仅关注消费品的价格、质量、款式、服务,而且开始重视其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
如何培养人们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
如何用健康的消费伦理观念引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新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为此,要通过消费伦理观念的转变,刺激内需,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面对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将发展置于内需主导型的轨道上来,因此必须重视消费伦理观念的研究。同时,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需要获得消费伦理观念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过程中,国外消费伦理观念必将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其中既有积极的方面(环保消费),又有消极的方面(享乐主义)。要通过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正确导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伦理观,以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简言之,消费伦理研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提出的新课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在社会和个体的消费活动中,如何实现经济合理性和伦理合理性的统一以及经济评价和伦理评价的统一。从伦理评价的角度立论,节俭能对各种自发的物质欲望进行节制,从而奠定道德自律的基础;而奢侈意味着纵欲,必将动摇道德人格的根基。节俭能造就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使社会稳定且具有凝聚力,国家能长治久安;而奢侈则造成人心涣散,世风日下,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纽带将被破坏。但从经济评价的角度立论,发展经济就要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抑制消费对经济的发展不利。在一定条件下,消费的伦理评价和经济评价可能发生矛盾。因此,在道德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建立一个平衡点,实现经济合理性和伦理合理性、经济评价和伦理评价的尽可能统一,是多种路径中的最佳选择。同时,这两者的统一也应该是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内容是什么